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物理教育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模式。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意识;培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而创新意识既是提升个人素质变化的着力点,也是促成人才结构变化的关键所在。本文谨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联系教学实际,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思考和尝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创新环境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这里的共同的教育活动指的是在一定的环境里所进行的教育教学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最大因素。霍尔曼列举的九项阻碍创造才能发展的因素中有五项与之有关:1、强迫依从;2、权威;3、嘲笑的态度;4、教师的固执;5、反对异常性格。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里严重地存在着这些阻碍因素: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课程完全依从教师的决定,学生只能按指导而行,只能按教师的意志被动的接受和服从,没有表达异议的氛围。这样的课堂环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侵占了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浇灭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存在和生长,同时,师生关系也是十分的紧张。
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也是在学问上的平等。虽然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要强于学生,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放弃长者的种种威严,把主体地位给学生,自己由一个决策者变成一个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蹲下身子看学生,走进学生,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动精神;全面地关心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与此同时教师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指导好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制定方案,解决问题。从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积极,主动的创新环境,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集思广益,启动学生多向思维
所谓“多向思维”,实质上是指使思考中信息朝多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以引出更多的新信息的发散性思维。多向思维主要是指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它包括:1.具有多种思维指向;2.多种思维起点;3.运用多种逻辑规则及其评价标准;4.多种思维结果。
教师应善于开拓多条思维之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才有话可说,有问题可研究。比如,在“淀粉厂选择哪种马铃薯最合适”活动中,在启发学生明白选择最佳品种应当由“淀粉百分率”与“每千克收购价”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学生讨论总结出选择最合适马铃薯的具体方法可以有不同。一种是花相同的钱,选哪种品种马铃薯产生的淀粉最多?另一种是生产相同质量的淀粉,选哪个品种的马铃薯花钱最少?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这个活动中测定马铃薯密度的方案也是开放的,测质量可以用天平,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体积也有多种方法,例如,将马铃薯切成规则的长方体,利用刻度尺测量边长并进而通过计算确定其体积;也可以将不规则的马铃薯块放到盛有水的量筒中,根据液面的示数差确定其体积等。这样经过学生的组合,就产生了很多方法。
学生只有在思维能力异常活跃的时候,才能更多地、更好地提出独到的有创意的见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保护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采取多种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如:在 “简单电路设计——病房呼叫电路的设计”活动中,教师用课前亲自制作的使用交流电源的电路模型,来展示病房呼叫电路的使用效果。模型电路采用电学黑箱的形式,开始时不让学生看到内部结构,让学生踊跃交流自己的设想,然后完成他们的设计,并展示他们制作的电路模型。这里老师制作的模型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只有思维活跃的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思维范围,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总结科学实验方法,拓宽学生的科学探究视野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高度评价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多姿多彩实验,涉及许多实验思想和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对比法、模型法、转换法等。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实验,也可以对个别不很完善的实验方案通过交流进行改进。但不管怎样,实验之后,对实验方法要及时总结,对那些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实验方法更要归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实验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把物理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自然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最终比较系统地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植下科学探究的种子,树立起牢固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成过程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如“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中,学生通过了解“无形杀手”噪声的巨大危害性后,认识到采用性能好的隔声材料是控制噪声、减少噪声影响的一种措施,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动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社会的主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它使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能持续开展下去,保持学生的兴趣是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兴趣一是来源于活动的本身,二是来源于外界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处理好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联系、活动过程与物理学科领域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评表、互评表、成果展示、答辩、演示竞赛、小论文、感受体会、结题报告等。
对任何一个活动,只要能开展起来,总能从中找到成功的有用的地方,抓住这些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是重要的手段。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精神、有创造性的设计等。学生活动中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或者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的思维品质,老师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活动价值,给他们营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一点一点进步,增强学生的信心。对那些有创意的思维和活动则可以以班级或学校的名义,给以适当的奖励,使那些先知先觉者向更高的层次跃进;也给后进者树立了榜样,促进他们比学赶超。
教无定法,学无常规,教师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掘实验中蕴藏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创新意识;培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而创新意识既是提升个人素质变化的着力点,也是促成人才结构变化的关键所在。本文谨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联系教学实际,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思考和尝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创新环境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这里的共同的教育活动指的是在一定的环境里所进行的教育教学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是影响创造力发展的最大因素。霍尔曼列举的九项阻碍创造才能发展的因素中有五项与之有关:1、强迫依从;2、权威;3、嘲笑的态度;4、教师的固执;5、反对异常性格。在我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里严重地存在着这些阻碍因素: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课程完全依从教师的决定,学生只能按指导而行,只能按教师的意志被动的接受和服从,没有表达异议的氛围。这样的课堂环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侵占了他们自由想象的空间,浇灭了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存在和生长,同时,师生关系也是十分的紧张。
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在人格上的平等,也是在学问上的平等。虽然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要强于学生,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做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放弃长者的种种威严,把主体地位给学生,自己由一个决策者变成一个激励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蹲下身子看学生,走进学生,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动精神;全面地关心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与此同时教师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指导好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自己的努力制定方案,解决问题。从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积极,主动的创新环境,为创造思维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集思广益,启动学生多向思维
所谓“多向思维”,实质上是指使思考中信息朝多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以引出更多的新信息的发散性思维。多向思维主要是指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它包括:1.具有多种思维指向;2.多种思维起点;3.运用多种逻辑规则及其评价标准;4.多种思维结果。
教师应善于开拓多条思维之路,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去思考和探索,这样才有话可说,有问题可研究。比如,在“淀粉厂选择哪种马铃薯最合适”活动中,在启发学生明白选择最佳品种应当由“淀粉百分率”与“每千克收购价”两个因素共同决定。学生讨论总结出选择最合适马铃薯的具体方法可以有不同。一种是花相同的钱,选哪种品种马铃薯产生的淀粉最多?另一种是生产相同质量的淀粉,选哪个品种的马铃薯花钱最少?通过计算,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这个活动中测定马铃薯密度的方案也是开放的,测质量可以用天平,也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体积也有多种方法,例如,将马铃薯切成规则的长方体,利用刻度尺测量边长并进而通过计算确定其体积;也可以将不规则的马铃薯块放到盛有水的量筒中,根据液面的示数差确定其体积等。这样经过学生的组合,就产生了很多方法。
学生只有在思维能力异常活跃的时候,才能更多地、更好地提出独到的有创意的见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保护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采取多种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如:在 “简单电路设计——病房呼叫电路的设计”活动中,教师用课前亲自制作的使用交流电源的电路模型,来展示病房呼叫电路的使用效果。模型电路采用电学黑箱的形式,开始时不让学生看到内部结构,让学生踊跃交流自己的设想,然后完成他们的设计,并展示他们制作的电路模型。这里老师制作的模型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催化剂。只有思维活跃的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落俗套,敢于求异;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不拘一格,多方设想。才能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拓宽思维范围,从而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总结科学实验方法,拓宽学生的科学探究视野
爱因斯坦曾经这样高度评价伽利略的研究方法:“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科学的学习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科学探究成功的保证。
综合实践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多姿多彩实验,涉及许多实验思想和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类比法、对比法、模型法、转换法等。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进行实验,也可以对个别不很完善的实验方案通过交流进行改进。但不管怎样,实验之后,对实验方法要及时总结,对那些相同的和不相同的实验方法更要归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实验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把物理学这门自然科学的自然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最终比较系统地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在学生的脑海中根植下科学探究的种子,树立起牢固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的完成过程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如“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活动中,学生通过了解“无形杀手”噪声的巨大危害性后,认识到采用性能好的隔声材料是控制噪声、减少噪声影响的一种措施,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动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社会的主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它使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能持续开展下去,保持学生的兴趣是成败的关键。学生的兴趣一是来源于活动的本身,二是来源于外界的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就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方案对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处理好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的联系、活动过程与物理学科领域的联系。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如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评表、互评表、成果展示、答辩、演示竞赛、小论文、感受体会、结题报告等。
对任何一个活动,只要能开展起来,总能从中找到成功的有用的地方,抓住这些优点给予表扬和鼓励是重要的手段。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精神、有创造性的设计等。学生活动中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或者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的思维品质,老师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活动价值,给他们营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一点一点进步,增强学生的信心。对那些有创意的思维和活动则可以以班级或学校的名义,给以适当的奖励,使那些先知先觉者向更高的层次跃进;也给后进者树立了榜样,促进他们比学赶超。
教无定法,学无常规,教师要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动手、动脑,发掘实验中蕴藏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