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阵阵蝉鸣,夏日艳阳。随着7月6日的小暑到来,一年之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即到来。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所说的“苦夏”就发生在此时。
传统医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四时变换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养生治病也需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充分利用此时进行治疗,可未雨绸缪,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特色疗法,以“秋冬养阴,春夏养阳”为原则,结合灸法,在相应的人体穴位上进行治疗,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标本兼治、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是指容易在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疾病。“冬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者,通常的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容易疲劳等。“夏治”是指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寒性疾病。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为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一般情况下,三伏天人体的气血运行趋于体表,药物易于经皮肤吸收,这时对经络、穴位给予特定的刺激,可祛除体内一定的阴寒之气,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以达到防止疾病在冬季复发,或减少疾病发作次数、缓解病发症状的目的,这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三伏贴、三伏天针刺、三伏天艾灸、三伏天拨火罐等。其中,三伏贴最为便捷,有着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应症广等特点。
三伏贴是穴位敷贴疗法,因在三伏天行穴位敷贴疗法而得名。其是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敷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以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目的。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理念,三伏贴也不例外。每个人体质不同、病证不同,贴敷的药物、穴位也有所不同,具体运用的穴位及药物是需要正规中医师辨证后定夺的。
三伏贴适合人群广泛,下列 8类人群都可以施行: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咳嗽、喘累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患者。
2.各种恶性肿瘤导致免疫力低下,需提高免疫功能者。
3.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以及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患者。
4.妇产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等症患者。
5.疼痛证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劳损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老寒腿等患者。
6.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患者。
7.亚健康人群如常年易感冒及身体四肢怕冷者。
8.小儿哮喘、厌食、遗尿、发育不良者。
贴敷之后,患者局部若出现小水疱可等其自行消散,1cm以上的大水疱可到医院做相关处理,以预防感染;切忌搓、抓、挠,以防止对皮肤进一步刺激。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肥甘厚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长时间吹电扇或待在空调屋内,忌洗冷水澡。
贴敷三伏贴后,多数患者穴位部位会出现发麻、刺痛、温热、瘙痒等感觉,这种现象属药物的正常反应。
1.并非人人适宜。热性疾病不适合用三伏贴;凡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瘍、皮肤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咳黄浓痰、咯血者,均不宜使用;孕妇、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等应慎用;2岁以下幼儿也应谨慎使用。
2.不能盲目追求发疱。因个体差异,贴敷后的临床反应有所不同,但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敷贴后发疱与否跟三伏贴疗效差异并无明显联系。
3.敷贴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敷贴时间应该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分情况而定,并非时间越长越好。成年人建议贴3~4小时,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适当缩短时间;儿童皮肤娇嫩,建议贴0.5~2小时。具体时长可根据贴敷后患者的皮肤反应作相应调整。
4.并非贴后就见效。三伏贴并非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也不可能贴后就立马见效,需要患者长久坚持。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严重者还需增加治疗时间。
5.恶性肿瘤不是禁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研发了针对肿瘤患者的三伏贴,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发现其对肿瘤患者脾肾阳虚证有一定疗效,如化疗后四肢冰凉、畏寒、腹泻等症状,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尝试一下。
传统医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四时变换影响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养生治病也需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充分利用此时进行治疗,可未雨绸缪,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中医倡导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中医特色疗法,以“秋冬养阴,春夏养阳”为原则,结合灸法,在相应的人体穴位上进行治疗,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标本兼治、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是指容易在冬季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疾病。“冬病”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者,通常的表现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容易疲劳等。“夏治”是指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治疗寒性疾病。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为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一般情况下,三伏天人体的气血运行趋于体表,药物易于经皮肤吸收,这时对经络、穴位给予特定的刺激,可祛除体内一定的阴寒之气,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以达到防止疾病在冬季复发,或减少疾病发作次数、缓解病发症状的目的,这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可选三伏贴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它的方法有很多,包括三伏贴、三伏天针刺、三伏天艾灸、三伏天拨火罐等。其中,三伏贴最为便捷,有着操作简单、携带方便、适应症广等特点。
三伏贴是穴位敷贴疗法,因在三伏天行穴位敷贴疗法而得名。其是将配制好的中药碾磨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敷贴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以达到增强抵抗力、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伏贴也需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理念,三伏贴也不例外。每个人体质不同、病证不同,贴敷的药物、穴位也有所不同,具体运用的穴位及药物是需要正规中医师辨证后定夺的。
三伏贴适合人群广泛,下列 8类人群都可以施行:
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咳嗽、喘累为主要表现的肺系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患者。
2.各种恶性肿瘤导致免疫力低下,需提高免疫功能者。
3.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以及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患者。
4.妇产科疾病如痛经、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等症患者。
5.疼痛证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劳损引起的各种颈、肩、腰腿痛、老寒腿等患者。
6.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患者。
7.亚健康人群如常年易感冒及身体四肢怕冷者。
8.小儿哮喘、厌食、遗尿、发育不良者。
贴敷之后,患者局部若出现小水疱可等其自行消散,1cm以上的大水疱可到医院做相关处理,以预防感染;切忌搓、抓、挠,以防止对皮肤进一步刺激。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肥甘厚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不宜长时间吹电扇或待在空调屋内,忌洗冷水澡。
贴敷三伏贴后,多数患者穴位部位会出现发麻、刺痛、温热、瘙痒等感觉,这种现象属药物的正常反应。
三伏贴5注意
1.并非人人适宜。热性疾病不适合用三伏贴;凡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瘍、皮肤感染者,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瘢痕体质者,咳黄浓痰、咯血者,均不宜使用;孕妇、艾滋病、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以及糖尿病、血液病、恶性高血压、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支气管扩张、病情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等应慎用;2岁以下幼儿也应谨慎使用。
2.不能盲目追求发疱。因个体差异,贴敷后的临床反应有所不同,但通过临床研究,发现敷贴后发疱与否跟三伏贴疗效差异并无明显联系。
3.敷贴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敷贴时间应该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和对药膏的耐受程度分情况而定,并非时间越长越好。成年人建议贴3~4小时,老年人及体质较弱者适当缩短时间;儿童皮肤娇嫩,建议贴0.5~2小时。具体时长可根据贴敷后患者的皮肤反应作相应调整。
4.并非贴后就见效。三伏贴并非灵丹妙药,不能包治百病,也不可能贴后就立马见效,需要患者长久坚持。一般三年为一个疗程,严重者还需增加治疗时间。
5.恶性肿瘤不是禁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医肿瘤治疗中心研发了针对肿瘤患者的三伏贴,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发现其对肿瘤患者脾肾阳虚证有一定疗效,如化疗后四肢冰凉、畏寒、腹泻等症状,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