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要将分层教学引进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探索,阐述了具體的实施策略,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只是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了。鉴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将分层教学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以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那么,如何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呢?这是本文的重点。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长环境都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具有差异性,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便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师必须要将分层教学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此强化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事半功倍效果。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进行合理划分,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确保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此外,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促使我国数学教育事业不断趋于完善。由此可见,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推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革新的必经之路。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1.对学生整体进行分层
学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和重视。为此,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合理分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对数学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学习方法正确;B层次的学生相对而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一般,成绩中等,但有一定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C层次的学生则数学基础和能力较差,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学习积极性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待提高,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加以调整。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进行数学综合能力测试,按照测试成绩进行划分,将成绩在85分以上学生划分为A层;将60—85分的学生划分为B层;将60分以下的学生划分为C层,以此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能力不同,那么就需要对各个层次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有更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2]对C层次的同学而言,他们只需掌握最为基础的书本知识,即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内容;而对B层次同学而言,应扎实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同时可以“跳一跳”,适当尝试一些有难度的数学知识题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A 层次的学生不仅应该圆满地掌握教学中所讲授的知识,还应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更高难度的学习梯度,追求更高目标。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针对C层次的同学,教师要引导他们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针对B层次同学,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要求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使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针对A 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增加难度,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拓展,总结出计算的规律和算法,找到运算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
3.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多做练习来巩固,作业能够及时对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出反馈,检验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对作业、练习的分层是提高分层次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应坚持多层次、难度阶梯型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题量的作业,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最佳效果。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针对C层次的同学,教师要让他们对于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强化和巩固,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针对B层次同学,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要求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习题;而针对A 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强化作业,让学生针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题目,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4.对评价标准进行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指导、鼓励以及肯定。[3]各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在短期内通过相同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学习高度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对各层次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尤其对于程度不是太好的同学而言,这是对学生努力成果的尊重与肯定,能够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薛怡晨,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创新,2018(13).
[2]宋金花,重视分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3]雷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实施策略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践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只是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了。鉴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将分层教学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以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那么,如何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呢?这是本文的重点。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由于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长环境都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具有差异性,如果教师一味的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仅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导致两极分化的现象,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鉴于此,数学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便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师必须要将分层教学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此强化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事半功倍效果。通过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进行合理划分,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确保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此外,分层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促使我国数学教育事业不断趋于完善。由此可见,将分层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既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推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革新的必经之路。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
1.对学生整体进行分层
学生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体,应该受到教师的尊重和重视。为此,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合理分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的同学学习能力很强,数学基础知识扎实,对数学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学习方法正确;B层次的学生相对而言,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一般,成绩中等,但有一定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能够自主学习,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C层次的学生则数学基础和能力较差,学习态度有待端正,学习积极性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待提高,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需要加以调整。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进行数学综合能力测试,按照测试成绩进行划分,将成绩在85分以上学生划分为A层;将60—85分的学生划分为B层;将60分以下的学生划分为C层,以此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2.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其能力不同,那么就需要对各个层次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有更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2]对C层次的同学而言,他们只需掌握最为基础的书本知识,即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基本内容;而对B层次同学而言,应扎实掌握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全部内容,同时可以“跳一跳”,适当尝试一些有难度的数学知识题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A 层次的学生不仅应该圆满地掌握教学中所讲授的知识,还应积极主动地去尝试更高难度的学习梯度,追求更高目标。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针对C层次的同学,教师要引导他们理解小数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针对B层次同学,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要求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促使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针对A 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增加难度,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拓展,总结出计算的规律和算法,找到运算的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
3.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数学知识需要通过多做练习来巩固,作业能够及时对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出反馈,检验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中,对作业、练习的分层是提高分层次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应坚持多层次、难度阶梯型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题量的作业,以达到巩固知识的最佳效果。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针对C层次的同学,教师要让他们对于教材中的例题进行强化和巩固,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针对B层次同学,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要求学生能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习题;而针对A 层次的学生,教师要为学生布置强化作业,让学生针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自主设计题目,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从而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4.对评价标准进行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指导、鼓励以及肯定。[3]各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在短期内通过相同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学习高度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对各层次学生的优秀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尤其对于程度不是太好的同学而言,这是对学生努力成果的尊重与肯定,能够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还能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法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此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薛怡晨,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学创新,2018(13).
[2]宋金花,重视分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11).
[3]雷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法实施策略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