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的形态特征和功能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初中生物教学要从实验出发,通过试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同时实验又具有直观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可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提高认知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析;提高兴趣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课本实验的设计意图、原理、步骤,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总结、归纳,从中提炼出中学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及实验设计的常用原则。如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显微观察法、化学分析法、取样调查法等等,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原则有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形成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巧设问题,激活创新思维
为了防止和克服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满足于简单的机械操作或缺乏应有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等现象,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物实验教学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宽松、信任的教学氛围,营造创新的“土壤”和“气候”。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的心理,不怕出错和失败,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天地。为了使学生能自由自在地发表意见,课堂上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就能无拘无束、各抒己见。同时要以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犯错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失时机地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思寻味,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积极地探索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四、引导学生求知,培养创新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精细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必备的良好品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指导学生精心准备、细致观察,使学生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的每一步骤,认真仔细地分析实验现象。有些同学在做实验时,实验结果与别人不一样,对自己的实验结果缺乏信心,不敢真实填写,照抄别人的,还有的学生实验做到一半就没耐心继续做下去了,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对于上述不良现象,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并以此为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创新生物实验教学的着力点》.中学生物教学,2003年,12期。
2.裴爱莉 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N].教师报,2006。
3.秋菊 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中国基础教育,2005。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析;提高兴趣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领会课本实验的设计意图、原理、步骤,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总结、归纳,从中提炼出中学实验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及实验设计的常用原则。如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显微观察法、化学分析法、取样调查法等等,实验设计中常用的原则有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先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教师帮助归纳形成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巧设问题,激活创新思维
为了防止和克服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满足于简单的机械操作或缺乏应有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等现象,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物实验教学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建立起一种民主、宽松、信任的教学氛围,营造创新的“土壤”和“气候”。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消除了胆怯和依赖的心理,不怕出错和失败,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从而为培养创造性思维开辟了广阔天地。为了使学生能自由自在地发表意见,课堂上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这样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就能无拘无束、各抒己见。同时要以宽容的态度允许学生犯错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失时机地设疑置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深思寻味,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积极地探索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有裨益。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
四、引导学生求知,培养创新品质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敏锐精细的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生物学必备的良好品质。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指导学生精心准备、细致观察,使学生实事求是地完成实验的每一步骤,认真仔细地分析实验现象。有些同学在做实验时,实验结果与别人不一样,对自己的实验结果缺乏信心,不敢真实填写,照抄别人的,还有的学生实验做到一半就没耐心继续做下去了,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对于上述不良现象,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并以此为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创新生物实验教学的着力点》.中学生物教学,2003年,12期。
2.裴爱莉 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N].教师报,2006。
3.秋菊 浅谈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J].中国基础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