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蛋白4基因新致病突变p.E160K引起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zi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

方法

一个3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FEVR家系中3例患者及1例患者的配偶纳入研究。先证者,男,5岁。其母亲和外公眼底均表现为典型的FEVR改变;父亲眼底检查正常。采集所有受试者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扩增候选致病基因Norrie病、卷曲蛋白4(FZD4)、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四旋蛋白12、锌指蛋白408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剪切位点附近的序列,直接测序法检测潜在致病基因突变。应用分析软件明确该基因突变位点的保守性、有害性及可能引起的蛋白结构改变。

结果

3例患者及先证者父亲共检测到5个单核苷酸变异,滤过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值高于0.001的高频变异位点4个,可疑致病突变位点1个即FZD4基因c.478G>A。该突变位点所对应的氨基酸改变为FZD4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第160号氨基酸从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p.E160K)。基因型和表型共分离验证结果表明,FZD4 p.E160K为该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蛋白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位点在多个物种中均高度保守;功能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为有害性突变;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突变能够引起第160号氨基酸位点与第152号天冬酰胺间的氢键消失,影响蛋白的三级结构和正常功能。

结论

发现并证实了该家系FZD4 p.E160K为FEVR的新突变位点。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急性与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微视野改变。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病例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CSC患者208例221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病程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CSC组和慢性CSC组,分别为136例143只眼和72例78只眼。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χ2=0.012)及平均年龄比较(t=-1.4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12、0.137)。所有患眼均行最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利用复合培养体系将hUCMSC加入Transwell系统上层小室,下室加入含有25 mmol/L的葡萄糖及RF/6A细胞;将hUCMSC按照1∶1比例与RF/6A细胞共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及hUCMSC与高糖共培养组进行,3组RF/6A细胞分别采用Dulbecco改良Eagl
天外归舟切。算而今,一千余日,更无消息。万里关山今飞越,脚下枫花荻叶。北海牧羊年十九,执汉家旌节坚如铁。鹏正举,奋天翼。  星空北斗航灯碧。向乡关,一行清泪,几行书迹。西山盗寇休相逼,北极朝廷屹屹。料老父,依闾朝夕。家国从来连共體,汇江河湖海涓埃滴。南粤夜,仰明月。
期刊
期刊
基因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并拓展了广阔空间。基因替代疗法、抗新生血管基因疗法、光遗传基因疗法等多种方法的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逐步证实了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新兴的基因编辑技术在治疗视网膜显性遗传或基因较大不能应用腺相关病毒载体治疗的隐性遗传病的动物实验研究也展现了良好的前景,使大部分视网膜遗传疾病理论上都有希望用安全高效的腺相关病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NSC)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计数(RGC)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52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干预组(B组)、玻璃体腔注射hUCMSC组(C组)、玻璃体腔注射NSC组(D组),每组13只大鼠。B、C、D组大鼠腹腔注射链尿佐菌
冰雪风沙寒凛,帐篷野地安家。常亲明月与朝霞,无数秋冬春夏。  万里险峰征戍,勇驱蠹孽妖邪。丹心一片在天涯,只為神州大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