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家鑫复仇的心理、残暴的行为,不只是因为平时练琴所致,还与他的教育和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社会大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去年10月20日夜,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26岁女工张妙。在发现张妙记车牌时,药家鑫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连捅张妙8刀致其死亡,逃逸中又撞伤其他行人。3日后,药家鑫被警方捉拿归案。
3月23日,检方以故意杀人罪起诉药家鑫,西安中院开庭审理此案。同一天,央视《新闻1 1》栏目分析药家鑫案时,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表示,“由于平时情绪不好时会用手指砸琴键来发泄,药家鑫连扎受害人8刀,是他的一个习惯性机械动作”……
李玫瑾的一席话引起轩然大波。一些网友就此向李玫瑾“拍砖”,认为她在给杀人犯开脱,是对被害人的羞辱和不敬。李玫瑾甚至被一些网友称为“著名犯罪漂白家”。
记者:李玫瑾点评药家鑫案陷“拍砖”风波,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沈政:作为一个犯罪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在央视接受访谈时,李玫瑾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的角度对药家鑫一案做出分析,这无可厚非,也是允许的,她有这样的权利。另外,李玫瑾并不是法官,她不是要给药家鑫判罪定刑,她的说法也不是要给药家鑫辩护,因此对她的分析,一些人显然是反应过度了。
记者:李玫瑾的点评之所以引起争议,就在于她说药家鑫平时练琴的一个可惯性机械动作导致杀人,一些人甚至将其概括为“弹琴强迫杀人法”,您怎么看?
沈政:我认为很多人误解了李玫瑾的分析。药家鑫的这个案件,并没有复杂的背景,药家鑫与受害人以前也没有什么过节,他们只是偶然相逢。现在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在瞬间连扎了这么多刀,他为什么没有顾虑?他为什么不停?他为什么这么残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从专业的角度,李玫瑾对药家鑫的心理背景进行了分析:长期的机械动作、长期与人隔离、长期被迫练琴等形成了心理问题。因此,她认为药家鑫杀人与他弹钢琴有关。对此,我也是支持的态度。
药家鑫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在一瞬间连捅8刀,从技术上看,是非常熟练的。他平时一直练习钢琴,他杀人动作的熟练程度,肯定受到了练习钢琴的影响,他把平时所熟悉的动作,非常利索地再现出来。
当然,李玫瑾在表述时,也有一些激进和不周密的地方。药家鑫连扎受害人多刀,这虽与平时弹钢琴习惯有关,但这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其心理情感方面存在问题。
我认为,药家鑫复仇的心理、残暴的行为,不只是因为平时练琴所致,还与他的教育和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社会大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记者:您为什么如此认为?
沈政:药家鑫发现自己撞了人,下车后又发现对方在记他的车牌号,他的心里就来了气,并起了杀心。后来据说他的同门师妹,在微博上声称,若她发现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记车牌,也会杀人。
这明显体现出这种心理具有一定共性。我国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孩子在家一直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由于父母及亲戚朋友的溺爱,很多人完全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平时就是自己做错事了,也不允许别人批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因此一些人常常在认为自身利益受损时,不考虑其他而做出一些激进的事来。
记者:作为犯罪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权威专家,李玫瑾在分析时,应该也不会忽视药家鑫杀人的心理背景吧!
沈政:就媒体的报道来看,李玫瑾显然过于注重技术分析,而对其心理背景没有做深入的解释。但是我认为,发生这样的误解,可能是她当时点评时,因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没有将药家鑫杀人的心理学因素表述充分,其他一些媒体的断章取义,也应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很多人认为李玫瑾在为药家鑫开脱罪行,但其实李玫瑾并不是法官,她也无权为药家鑫开脱罪行。作为一个学者,她所呈现出的是一种观点,并不是审判,她的观点是对药家鑫杀人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也不存在干预司法的问题。
记者:在网上挨骂以后,李玫瑾感到很意外。对于网友希望她表示“药家鑫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她称自己是专家,不可能做民意审判,绝不能说这句话。您赞同她的观点吗?
沈政:我也支持这样的观点。对于药家鑫这样的案件,专家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做出理性的分析,具有一定警示或者指导意义。而网友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群体性心理,群体性心理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具有很强的倾向性,有时与专家的理性分析不一致,有时就是方向一致其程度也不一样,专家不能根据民意做出审判。
记者:在药家鑫案中,有部分学者并没有用专业的态度来分析,而是像“愤青”一样,认为药家鑫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是他们却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欢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沈政:现在我们的社会急剧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人产生了仇视“富二代”、“官二代”的心理。药家鑫案件中,显然这种心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已经将药家鑫当成了“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的代表,李玫瑾在对其进行犯罪心理分析时,很多人就认为她是在为“富二代”或者“官二代”说话,所以才会群起而攻之。
我想,如果药家鑫呈现出来的,不是这样一个富家子弟的作为,她所说的话也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反感。我认为,这种问题反映的社会情感,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期答疑者
沈政,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选自《北京科技报》)
去年10月20日夜,西安音乐学院的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伤26岁女工张妙。在发现张妙记车牌时,药家鑫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连捅张妙8刀致其死亡,逃逸中又撞伤其他行人。3日后,药家鑫被警方捉拿归案。
3月23日,检方以故意杀人罪起诉药家鑫,西安中院开庭审理此案。同一天,央视《新闻1 1》栏目分析药家鑫案时,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表示,“由于平时情绪不好时会用手指砸琴键来发泄,药家鑫连扎受害人8刀,是他的一个习惯性机械动作”……
李玫瑾的一席话引起轩然大波。一些网友就此向李玫瑾“拍砖”,认为她在给杀人犯开脱,是对被害人的羞辱和不敬。李玫瑾甚至被一些网友称为“著名犯罪漂白家”。
记者:李玫瑾点评药家鑫案陷“拍砖”风波,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
沈政:作为一个犯罪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在央视接受访谈时,李玫瑾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从专业的角度对药家鑫一案做出分析,这无可厚非,也是允许的,她有这样的权利。另外,李玫瑾并不是法官,她不是要给药家鑫判罪定刑,她的说法也不是要给药家鑫辩护,因此对她的分析,一些人显然是反应过度了。
记者:李玫瑾的点评之所以引起争议,就在于她说药家鑫平时练琴的一个可惯性机械动作导致杀人,一些人甚至将其概括为“弹琴强迫杀人法”,您怎么看?
沈政:我认为很多人误解了李玫瑾的分析。药家鑫的这个案件,并没有复杂的背景,药家鑫与受害人以前也没有什么过节,他们只是偶然相逢。现在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是,他在瞬间连扎了这么多刀,他为什么没有顾虑?他为什么不停?他为什么这么残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从专业的角度,李玫瑾对药家鑫的心理背景进行了分析:长期的机械动作、长期与人隔离、长期被迫练琴等形成了心理问题。因此,她认为药家鑫杀人与他弹钢琴有关。对此,我也是支持的态度。
药家鑫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在一瞬间连捅8刀,从技术上看,是非常熟练的。他平时一直练习钢琴,他杀人动作的熟练程度,肯定受到了练习钢琴的影响,他把平时所熟悉的动作,非常利索地再现出来。
当然,李玫瑾在表述时,也有一些激进和不周密的地方。药家鑫连扎受害人多刀,这虽与平时弹钢琴习惯有关,但这不是主要因素,主要是其心理情感方面存在问题。
我认为,药家鑫复仇的心理、残暴的行为,不只是因为平时练琴所致,还与他的教育和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社会大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记者:您为什么如此认为?
沈政:药家鑫发现自己撞了人,下车后又发现对方在记他的车牌号,他的心里就来了气,并起了杀心。后来据说他的同门师妹,在微博上声称,若她发现有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记车牌,也会杀人。
这明显体现出这种心理具有一定共性。我国有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孩子在家一直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由于父母及亲戚朋友的溺爱,很多人完全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平时就是自己做错事了,也不允许别人批评,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因此一些人常常在认为自身利益受损时,不考虑其他而做出一些激进的事来。
记者:作为犯罪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权威专家,李玫瑾在分析时,应该也不会忽视药家鑫杀人的心理背景吧!
沈政:就媒体的报道来看,李玫瑾显然过于注重技术分析,而对其心理背景没有做深入的解释。但是我认为,发生这样的误解,可能是她当时点评时,因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没有将药家鑫杀人的心理学因素表述充分,其他一些媒体的断章取义,也应该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很多人认为李玫瑾在为药家鑫开脱罪行,但其实李玫瑾并不是法官,她也无权为药家鑫开脱罪行。作为一个学者,她所呈现出的是一种观点,并不是审判,她的观点是对药家鑫杀人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也不存在干预司法的问题。
记者:在网上挨骂以后,李玫瑾感到很意外。对于网友希望她表示“药家鑫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她称自己是专家,不可能做民意审判,绝不能说这句话。您赞同她的观点吗?
沈政:我也支持这样的观点。对于药家鑫这样的案件,专家需要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做出理性的分析,具有一定警示或者指导意义。而网友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群体性心理,群体性心理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具有很强的倾向性,有时与专家的理性分析不一致,有时就是方向一致其程度也不一样,专家不能根据民意做出审判。
记者:在药家鑫案中,有部分学者并没有用专业的态度来分析,而是像“愤青”一样,认为药家鑫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是他们却受到广大社会公众的欢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沈政:现在我们的社会急剧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人产生了仇视“富二代”、“官二代”的心理。药家鑫案件中,显然这种心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人已经将药家鑫当成了“富二代”或者“官二代”的代表,李玫瑾在对其进行犯罪心理分析时,很多人就认为她是在为“富二代”或者“官二代”说话,所以才会群起而攻之。
我想,如果药家鑫呈现出来的,不是这样一个富家子弟的作为,她所说的话也不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反感。我认为,这种问题反映的社会情感,应该引起国家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本期答疑者
沈政,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选自《北京科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