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而在这统一体中,个性起着决定性作用。个性培养包含在素质教育中,素质教育正是通过个性培养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个性培养的最终结果,必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也必将有利于个性人才的涌现。可以说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就不可能有高层次的全面发展;没有全面发展的基础,高层次的个性发展也就不可能实现。而课堂教学,正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阵地。
一、创设质疑情境,倡导主动探究
1.鼓励批判性质疑。古代大学者孟子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2.引导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如在续编《滥竽充数》的时候,学生说东郭先生的下场肯定是悲惨的,被齐湣王抓住砍头,谁要他不懂装懂,骗人呢。很多学生都是这样的想法。只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东郭先生可能意识到自己错了,逃走以后,努力学习吹竽。他希望以后能机会将功补过。我觉得他的想法也非常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也值得赞扬。
二、创设民主氛围,展现个性空间
现代教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多向交流所形成的信息较之单向交流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学生文化——学生特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行为方式,它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的形成、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例如在向学生提问、释疑时,在布置作业时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矫正和评价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变换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在自已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组织课堂比赛,培养竞争意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学生间的相互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课程的特性,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
在教学《灰椋鸟》朗读时,有的同学向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挑战;有的学生向老师挑战;还有的甚至向朗读磁带的播音员挑战,就在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成功地朗读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很好地体会课义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四、尊重不同理解,引导学生求异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少年王冕》中的王冕之所以能成为画荷花的高手;《艾滋病小斗士》中的小斗士之所以能挺到上学年龄,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意志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教师设计了如下求异作业: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盛开。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 ),( )。春在( ),( ),( )……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上述题目是课文语言的积累,从课文受到启发,充分让学生思考,发展求异创新能力。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时学生才敢发表与别人不一样的意见,少有顾忌。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导读《莫高窟》(讲述莫高窟里的彩塑慈眉善目的菩萨)时,一位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一张照片说:“这照片上的菩萨面目狰狞,一副凶神恶煞的感觉,与课文中写的怎么不一样?”把菩萨说成是凶神恶煞,使全班同学一下于愣住了。教师却没有指责这位小朋友,而是从正面加以引导:“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是不是可以写一封信给编课本的叔叔阿姨,请他们换一幅和课文内容更一致的照片?”一方面又让大家思考:这照片上肯定是菩萨,可我们能不能只从某个时候的“凶”上去判别菩萨的慈眉善目?于是大家在热烈的讨论中统一了思想:不能。菩萨在对着邪魔鬼怪的时候,肯定是要凶神恶煞的。老师的巧妙处理,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也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看法。
一、创设质疑情境,倡导主动探究
1.鼓励批判性质疑。古代大学者孟子曾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2.引导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如在续编《滥竽充数》的时候,学生说东郭先生的下场肯定是悲惨的,被齐湣王抓住砍头,谁要他不懂装懂,骗人呢。很多学生都是这样的想法。只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不同的想法。他认为,东郭先生可能意识到自己错了,逃走以后,努力学习吹竽。他希望以后能机会将功补过。我觉得他的想法也非常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也值得赞扬。
二、创设民主氛围,展现个性空间
现代教学的发展告诉我们,多向交流所形成的信息较之单向交流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它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学生文化——学生特有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的行为方式,它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的形成、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例如在向学生提问、释疑时,在布置作业时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矫正和评价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而变换各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在自已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组织课堂比赛,培养竞争意识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学生间的相互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课程的特性,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
在教学《灰椋鸟》朗读时,有的同学向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挑战;有的学生向老师挑战;还有的甚至向朗读磁带的播音员挑战,就在学生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成功地朗读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很好地体会课义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四、尊重不同理解,引导学生求异
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允许学生个性张扬,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进行创新。《少年王冕》中的王冕之所以能成为画荷花的高手;《艾滋病小斗士》中的小斗士之所以能挺到上学年龄,正是由于他们的思维有异于普通人,意志异于普通人,即异众,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为此,教师一定要抓住求异点,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求异中创新。如:教学《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文,教师设计了如下求异作业: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盛开。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春在水里,( ),( )。春在( ),( ),( )……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上述题目是课文语言的积累,从课文受到启发,充分让学生思考,发展求异创新能力。只有老师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时学生才敢发表与别人不一样的意见,少有顾忌。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导读《莫高窟》(讲述莫高窟里的彩塑慈眉善目的菩萨)时,一位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一张照片说:“这照片上的菩萨面目狰狞,一副凶神恶煞的感觉,与课文中写的怎么不一样?”把菩萨说成是凶神恶煞,使全班同学一下于愣住了。教师却没有指责这位小朋友,而是从正面加以引导:“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们是不是可以写一封信给编课本的叔叔阿姨,请他们换一幅和课文内容更一致的照片?”一方面又让大家思考:这照片上肯定是菩萨,可我们能不能只从某个时候的“凶”上去判别菩萨的慈眉善目?于是大家在热烈的讨论中统一了思想:不能。菩萨在对着邪魔鬼怪的时候,肯定是要凶神恶煞的。老师的巧妙处理,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而且也尊重了学生的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