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句题是高考的必考题,也是学生平日学习的重点与难点,虽然从高一开始,就做过很多题,讲过很多题,也系统地训练指导了,但六大类病句类型结合了具体材料,演化出千变万化的病句题,辨别起来就变得极其复杂。在平日学段测试中,病句错误率依然居高不下,由此可见学生在病句辨别方面,不仅缺乏系统的知识,而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辨别手段,更缺乏辨别病句的基本能力与意识。
针对这种情况,反复思考,研究学生存在问题的病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改变教学策略,从就题论题,让学生探究解决这道试题,改为深层次探究病句类型的准确判断,一点带面,深挖不会判断病句的根源——划句子与标志词,采取“练内功学会分析,提升成分划分能力,强化以典型标识词判断病句的意识”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首先将病句的六大类型压缩归纳成三大类,即语法性病句、语意性病句、逻辑性病句,这样,不但大大缩减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病句知识。针对学生结构性类型病句极易出错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语法知识,句子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一起学习划分句子成分,甚至从零做起,与学生系统梳理归纳:主、谓、宾、定、状、补等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并配上具体的各种典型句式,来强化句子的成分意识,提高句子成分划分能力。以便于更好地诊断病句中结构性病句——句式残缺与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问题。
其次,让同学一起回想做过病句中具有特征性的标志性词,从各种病句中将各种标志词抽象出来,以标志词为抓手,来着眼有效、迅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各种病句。具体我们共同梳理六大类标志词:
1、并列短语——和、或、并、顿号等
2、介词——由于、根据、对于、对、据等
3、关联词——不断而且、因为所以、不仅还、不是而是等
4、两面词——能否、是不是、会不会等
5、否定词——切忌、禁忌、避免、免除、禁止、防止、以防、预防等
6、数量词——减少、不过、左右、大约等
并共同归纳了每一类标志词出现要思考哪些相关病句问题。
如病句中出现“和”首先考虑“和”是介词还是连词,容易出现歧义,特别是在句子开头出现时。如果“和”是表并列的连词,可以这样想:如果“和”连接的是表概念的名词,要考虑概念交叉的不合逻辑;如果“和”连接的是动词要考虑语序类病句;同时也要考虑“和”连接的相同成分是否会出现主谓、动宾的搭配不当等问题。
再如在病句中看到关联词,要考虑三方面问题:1、关联词本身搭配是否恰当2、关联词与主语位置关系(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前)3、关联词引导的分句,是否构成关联词的相应关系。
在讲完标志词后,配上相关病句习题,进行拓展练习时,学生都似乎练就了一双火眼晶晶。学生可以很好地按图索骥,快速准确的判断具有特征性的病句,而对个别没有特征词的病句,也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句子成分划分,查找病因了。
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不但辨别的速度加快了,而且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了。特别是帮助学生重拾了战胜病句题的信心。这样的结果也大大超出了我意料。
这样的诊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我认为主要是原因这一做法体现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通过诊断找准了病因有的放矢,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异地制宜,有效根除病根。又有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与学因为有针对性而达到了最大的优化。
通过这一次病句教学,我感到一些难点内容的教与学,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之所以学生感到难,教师感到不好教,主要还是没有真正找到病根,没有找到行之有效,可操作的解决方法。如果教师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一些准确地诊断,多一些具体、灵活、务实、能调动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学生还有什么学好的东西哪?
针对这种情况,反复思考,研究学生存在问题的病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改变教学策略,从就题论题,让学生探究解决这道试题,改为深层次探究病句类型的准确判断,一点带面,深挖不会判断病句的根源——划句子与标志词,采取“练内功学会分析,提升成分划分能力,强化以典型标识词判断病句的意识”的方法,具体做法是:
首先将病句的六大类型压缩归纳成三大类,即语法性病句、语意性病句、逻辑性病句,这样,不但大大缩减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病句知识。针对学生结构性类型病句极易出错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回顾所学语法知识,句子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和他们一起学习划分句子成分,甚至从零做起,与学生系统梳理归纳:主、谓、宾、定、状、补等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并配上具体的各种典型句式,来强化句子的成分意识,提高句子成分划分能力。以便于更好地诊断病句中结构性病句——句式残缺与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问题。
其次,让同学一起回想做过病句中具有特征性的标志性词,从各种病句中将各种标志词抽象出来,以标志词为抓手,来着眼有效、迅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各种病句。具体我们共同梳理六大类标志词:
1、并列短语——和、或、并、顿号等
2、介词——由于、根据、对于、对、据等
3、关联词——不断而且、因为所以、不仅还、不是而是等
4、两面词——能否、是不是、会不会等
5、否定词——切忌、禁忌、避免、免除、禁止、防止、以防、预防等
6、数量词——减少、不过、左右、大约等
并共同归纳了每一类标志词出现要思考哪些相关病句问题。
如病句中出现“和”首先考虑“和”是介词还是连词,容易出现歧义,特别是在句子开头出现时。如果“和”是表并列的连词,可以这样想:如果“和”连接的是表概念的名词,要考虑概念交叉的不合逻辑;如果“和”连接的是动词要考虑语序类病句;同时也要考虑“和”连接的相同成分是否会出现主谓、动宾的搭配不当等问题。
再如在病句中看到关联词,要考虑三方面问题:1、关联词本身搭配是否恰当2、关联词与主语位置关系(前后主语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后,前后主语不一致,关联词放在主语前)3、关联词引导的分句,是否构成关联词的相应关系。
在讲完标志词后,配上相关病句习题,进行拓展练习时,学生都似乎练就了一双火眼晶晶。学生可以很好地按图索骥,快速准确的判断具有特征性的病句,而对个别没有特征词的病句,也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句子成分划分,查找病因了。
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不但辨别的速度加快了,而且准确率也大大提高了。特别是帮助学生重拾了战胜病句题的信心。这样的结果也大大超出了我意料。
这样的诊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 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效果呢?我认为主要是原因这一做法体现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通过诊断找准了病因有的放矢,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异地制宜,有效根除病根。又有了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与学因为有针对性而达到了最大的优化。
通过这一次病句教学,我感到一些难点内容的教与学,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之所以学生感到难,教师感到不好教,主要还是没有真正找到病根,没有找到行之有效,可操作的解决方法。如果教师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一些准确地诊断,多一些具体、灵活、务实、能调动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学生还有什么学好的东西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