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为天地之精华,天地之中人最为贵。
“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假如你读过这些文字, 你当知道, 这是董仲舒表述的“人副天数”基本内容之一。何谓“人副天数”,董仲舒曾非常具体地去描述过,在他看来,人的生理结构其实就是天的模式的一种复制品;同样也表现在人的内在的精神意志与道德品质方面,董仲舒认为,人与天具有相同的道德品质与精神意志。
董仲舒认为,人的外在形体是化天数而形成的,他运用简单的比附的手法,来说明人与天之间的相像。从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解释人的具体的形体结构,认为一年有四季,包含了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内容,他就用这种作物在一年之中的生长变化约需要十个月的时间这种事实,来比附人的十月怀胎,由此得出十为天之大数。从自然界有四季十二月,来比附人的四肢与十二个大的关节,他说,要去探求天数的精微,最好是从人的四肢与十二关节来求证,人的四肢与十二关节与天的四季与十二月正好相符合。
在董仲舒的认识层面上,天正是以一年之中的基本的数字成就了人身,因而人不过就是天的副本而已。举例来说,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就有三百六十六个小的关节,这两者的确相符;一年之中有十二个月份,人就有十二个大的关节,这也是相符的;天有五行指数,人有五脏,这同样是相符的;天有四季,人有四肢,这依然是相符的。所以在董仲舒看来,把人看成是天的副本是非常恰当的。
董仲舒曾经这样具体来描述人与天之间的相似性。他说,人的头是圆的,就像天是圆的一样(天圆地方是汉代人最普遍的认识);头发就像星辰;耳目就像日月;鼻口就像风气;胸中充满了知识就像神明一样;腹饱实虚就像百物一样。在董仲舒看来,百物最接近大地,所以他说在人的腰以下就像是大地了;他以腰带作为人体阴阳的分界,腰以上的部分为阳,认为人的神明在于耳目聪明和胸中达知,这可以类比于天,体现出了精神的尊严;而以下的部分为阴,认为它就像百物生长于大地一样,可以类比于地,体现出了大地的丰厚卑辱这样的精神。
董仲舒当然不是要简单地来讨论人与天的许多相似之处,他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论述,要说明人的责任就在于实现天的意志。因为人为天地之精华,天地之中人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董仲舒认为人与天是最为相像了,这种相像更重要的在于内在的道德品质与精神意志上。在这个问题上,董仲舒也有具体的描述,他说,人的血气,是体现天的意志而形成了仁;人的道德行为,是体现了天理而形成了义;人有好恶之感,这样的观念是体现了天的温暖晴朗;人有喜怒之情,它体现了天的严寒与酷暑之意;人能够承受天命,其实就是体现了四时的更替。我们看得十分明白,董仲舒就是把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东西,乃至于人的道德品质,也与天来相比附,因而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之情,就被董仲舒类比于春夏秋冬四时了。董仲舒说,天的副本在于人,而人不仅在外在的形体上类似于天,就是在性情上也可以比附于天的。
“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总之,人从形体到精神都是天的副本,是天的缩影,天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人就要去体现天的道德品质与精神意志。而他之所以提出“人副天数”的思想,其实就是要说明同类相感。天人同类,就可以相互感应,这就是他的天人感应论的基本论证。
“天德施,地德化,人德义。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假如你读过这些文字, 你当知道, 这是董仲舒表述的“人副天数”基本内容之一。何谓“人副天数”,董仲舒曾非常具体地去描述过,在他看来,人的生理结构其实就是天的模式的一种复制品;同样也表现在人的内在的精神意志与道德品质方面,董仲舒认为,人与天具有相同的道德品质与精神意志。
董仲舒认为,人的外在形体是化天数而形成的,他运用简单的比附的手法,来说明人与天之间的相像。从自然现象的变化来解释人的具体的形体结构,认为一年有四季,包含了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的内容,他就用这种作物在一年之中的生长变化约需要十个月的时间这种事实,来比附人的十月怀胎,由此得出十为天之大数。从自然界有四季十二月,来比附人的四肢与十二个大的关节,他说,要去探求天数的精微,最好是从人的四肢与十二关节来求证,人的四肢与十二关节与天的四季与十二月正好相符合。
在董仲舒的认识层面上,天正是以一年之中的基本的数字成就了人身,因而人不过就是天的副本而已。举例来说,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就有三百六十六个小的关节,这两者的确相符;一年之中有十二个月份,人就有十二个大的关节,这也是相符的;天有五行指数,人有五脏,这同样是相符的;天有四季,人有四肢,这依然是相符的。所以在董仲舒看来,把人看成是天的副本是非常恰当的。
董仲舒曾经这样具体来描述人与天之间的相似性。他说,人的头是圆的,就像天是圆的一样(天圆地方是汉代人最普遍的认识);头发就像星辰;耳目就像日月;鼻口就像风气;胸中充满了知识就像神明一样;腹饱实虚就像百物一样。在董仲舒看来,百物最接近大地,所以他说在人的腰以下就像是大地了;他以腰带作为人体阴阳的分界,腰以上的部分为阳,认为人的神明在于耳目聪明和胸中达知,这可以类比于天,体现出了精神的尊严;而以下的部分为阴,认为它就像百物生长于大地一样,可以类比于地,体现出了大地的丰厚卑辱这样的精神。
董仲舒当然不是要简单地来讨论人与天的许多相似之处,他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论述,要说明人的责任就在于实现天的意志。因为人为天地之精华,天地之中人最为贵,也正因为如此,董仲舒认为人与天是最为相像了,这种相像更重要的在于内在的道德品质与精神意志上。在这个问题上,董仲舒也有具体的描述,他说,人的血气,是体现天的意志而形成了仁;人的道德行为,是体现了天理而形成了义;人有好恶之感,这样的观念是体现了天的温暖晴朗;人有喜怒之情,它体现了天的严寒与酷暑之意;人能够承受天命,其实就是体现了四时的更替。我们看得十分明白,董仲舒就是把人的精神情感方面的东西,乃至于人的道德品质,也与天来相比附,因而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之情,就被董仲舒类比于春夏秋冬四时了。董仲舒说,天的副本在于人,而人不仅在外在的形体上类似于天,就是在性情上也可以比附于天的。
“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总之,人从形体到精神都是天的副本,是天的缩影,天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人就要去体现天的道德品质与精神意志。而他之所以提出“人副天数”的思想,其实就是要说明同类相感。天人同类,就可以相互感应,这就是他的天人感应论的基本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