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教学作为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基于经验归纳与总结,就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点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注重兴趣培养、情境创设、资源整合、活动体验,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效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新课标下,古诗词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特征等成为学生认识与了解传统文化,进行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审美观念等有效培养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古诗词类型丰富、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陷入理解困境,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对此,有必要加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以研究指导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为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奠定良好语文古诗词教学基础。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兴趣培养
基于教学经验归纳与总结,发现:要想学好古诗词,需要先热爱古诗词,对古诗词始终保持好奇心、探索心、研究欲、创作欲。而爱好起始于兴趣。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需以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为着力点,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与落实,便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提升。
在此过程中:一要,让学生对古诗词具有全面的理解,使其在教师引导下知道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伴随着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古诗词的艺术形象、艺术风格、情感思维、审美理念等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了解古诗词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演变,探寻民族魂、民族义、民族礼、民族情。二要,有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美,包括韵律美、格式美、语言美、意境美等,使其能够在古诗词阅读、聆听中感知美、体验美,进行文化素养强化的同时,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三要,有效引导学生指导探寻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明确每一首经典诗歌皆蕴含着一段或凄美、或经典、或曲折、或平凡、或偉大的故事,诉说作者的情感、精神或体会。当学生对古诗词及其学习意义具有一定了解后,其兴趣将被调动,积极、主动参与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去了解、发现、挖掘、探究、体会古诗词之美、之情、之境,并结合生活经验,在联想与想象作用下,深入古诗词世界,爱诗人之所爱,想诗人中所想,乐诗人之所乐,悲诗人之所悲,求是人之所求,苦是诗人之所苦[1]。从而将兴趣转变为爱好,在爱好驱动下,发起行动。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情境创设
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是古诗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对此,我们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根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秉性,可将古诗词艺术特征学习由劣势转变为教学优势,如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诗之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体验中,获得情感感知、思维启发,从而降低古诗词理解难度,增强古诗词有感情阅读水平、经典古诗词记忆能力。
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我们根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阐述意境,借助多媒体“声、文、图、像”并存优势,进行情境再现,即“孤寂的夜色中,一人独坐窗前,望着这月、这夜、这窗、这烛、这雨打芭蕉,思绪万千,随在案前,但心已经飞到远方亲友所在之地,满心期待与亲友再见之日。”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下,进入联想与想象,体会异地他乡与亲友离别的思想之前,从而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利用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标对学科教学改革提出的客观性要求。对此,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应以资源整合为着力点,落实古诗词教学策略,以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以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进行教材内部教学资源整合,实施分类与归纳教学,培养学生知识总结能力。即,学生在对古诗词体裁、艺术形象、艺术风格等具有一定了解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对高中古诗词进行分类,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如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实甫《长亭送别》等友情诗群读中,体会友情的价值、内涵与意义;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文天祥《过零丁洋》等爱国主义情怀诗群读中,体会民族精神内涵,树立热爱祖国,保卫国家的意识[2]。
又如,以古诗词情感、理念为基础,挖掘生活素材,实现课外资源整合利用。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引入《孔雀东南飞》文化背景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对中西方古代婚姻制度、女性地位、爱情观念、情感追求等具有准确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像是,结合当前人们对爱情、对婚姻的追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观、生活观、价值观。
再如,立足古诗词教学内容,根据艺术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古诗词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例如,根据古诗词韵律美特征,将古诗词阅读教学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古诗词,体会古诗词所蕴含着情感,感知古诗词阅读的魅力所在;根据古诗词意境美特征,将古诗词教学与绘画相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联想与想象,为古诗词配画,提升古诗词教学趣味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热情。
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活动体验
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行学生知识内化与转移的重要路径。对此,我们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鼓励与引导学生应用古诗词,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清晨与经典”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每日上午进入校园后,在班级进行古诗词集体或个人朗读,一方面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语文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诗词大会”、“经典共享”、“古诗词背诵大赛”等专题活动,为学生交流、研究、分享、竞技、展示等提供平台,开拓学生视野与思维;将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设立“国学经典研究社”、“诗词创作社”,并在社团带领下开展多样化社团活动,拓宽学生古诗词学习渠道,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古诗词内容,开展“我的诗中世界”剧本创作活动、“飞花令”游戏活动、“给诗填词”创作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古诗词学习乐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结论
总而言之,教学策略的科学、有效运用,对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存在重要影响。对此,任课教师应把握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机遇,在新课改要求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不断探寻行之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在多措并举下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热情,实现高效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元,施风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4.
[2]黄友章.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之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7):229.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新课标下,古诗词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审美理念、艺术特征等成为学生认识与了解传统文化,进行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审美观念等有效培养的重要手段。但由于古诗词类型丰富、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陷入理解困境,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对此,有必要加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研究,以研究指导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为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奠定良好语文古诗词教学基础。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兴趣培养
基于教学经验归纳与总结,发现:要想学好古诗词,需要先热爱古诗词,对古诗词始终保持好奇心、探索心、研究欲、创作欲。而爱好起始于兴趣。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时,需以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为着力点,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的探讨与落实,便于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提升。
在此过程中:一要,让学生对古诗词具有全面的理解,使其在教师引导下知道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伴随着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古诗词的艺术形象、艺术风格、情感思维、审美理念等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了解古诗词有助于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演变,探寻民族魂、民族义、民族礼、民族情。二要,有效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美,包括韵律美、格式美、语言美、意境美等,使其能够在古诗词阅读、聆听中感知美、体验美,进行文化素养强化的同时,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三要,有效引导学生指导探寻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明确每一首经典诗歌皆蕴含着一段或凄美、或经典、或曲折、或平凡、或偉大的故事,诉说作者的情感、精神或体会。当学生对古诗词及其学习意义具有一定了解后,其兴趣将被调动,积极、主动参与古诗词教学活动中,去了解、发现、挖掘、探究、体会古诗词之美、之情、之境,并结合生活经验,在联想与想象作用下,深入古诗词世界,爱诗人之所爱,想诗人中所想,乐诗人之所乐,悲诗人之所悲,求是人之所求,苦是诗人之所苦[1]。从而将兴趣转变为爱好,在爱好驱动下,发起行动。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情境创设
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是古诗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对此,我们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根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秉性,可将古诗词艺术特征学习由劣势转变为教学优势,如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诗之意境,让学生在意境体验中,获得情感感知、思维启发,从而降低古诗词理解难度,增强古诗词有感情阅读水平、经典古诗词记忆能力。
以李商隐《夜雨寄北》为例,我们根据“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阐述意境,借助多媒体“声、文、图、像”并存优势,进行情境再现,即“孤寂的夜色中,一人独坐窗前,望着这月、这夜、这窗、这烛、这雨打芭蕉,思绪万千,随在案前,但心已经飞到远方亲友所在之地,满心期待与亲友再见之日。”让学生在感官体验下,进入联想与想象,体会异地他乡与亲友离别的思想之前,从而使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加深学生对古诗的记忆,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三、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利用是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空间,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课标对学科教学改革提出的客观性要求。对此,高中语文任课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应以资源整合为着力点,落实古诗词教学策略,以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与效率。
例如,以高中语文教材为基础,进行教材内部教学资源整合,实施分类与归纳教学,培养学生知识总结能力。即,学生在对古诗词体裁、艺术形象、艺术风格等具有一定了解后,引导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对高中古诗词进行分类,开展群文阅读活动。如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实甫《长亭送别》等友情诗群读中,体会友情的价值、内涵与意义;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文天祥《过零丁洋》等爱国主义情怀诗群读中,体会民族精神内涵,树立热爱祖国,保卫国家的意识[2]。
又如,以古诗词情感、理念为基础,挖掘生活素材,实现课外资源整合利用。以《孔雀东南飞》为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引入《孔雀东南飞》文化背景探究活动中,使学生对中西方古代婚姻制度、女性地位、爱情观念、情感追求等具有准确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联系像是,结合当前人们对爱情、对婚姻的追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观、生活观、价值观。
再如,立足古诗词教学内容,根据艺术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丰富语文古诗词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例如,根据古诗词韵律美特征,将古诗词阅读教学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伴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古诗词,体会古诗词所蕴含着情感,感知古诗词阅读的魅力所在;根据古诗词意境美特征,将古诗词教学与绘画相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联想与想象,为古诗词配画,提升古诗词教学趣味性、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热情。
四、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落实于活动体验
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行学生知识内化与转移的重要路径。对此,我们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鼓励与引导学生应用古诗词,从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清晨与经典”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每日上午进入校园后,在班级进行古诗词集体或个人朗读,一方面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语文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诗词大会”、“经典共享”、“古诗词背诵大赛”等专题活动,为学生交流、研究、分享、竞技、展示等提供平台,开拓学生视野与思维;将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设立“国学经典研究社”、“诗词创作社”,并在社团带领下开展多样化社团活动,拓宽学生古诗词学习渠道,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古诗词内容,开展“我的诗中世界”剧本创作活动、“飞花令”游戏活动、“给诗填词”创作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古诗词学习乐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结论
总而言之,教学策略的科学、有效运用,对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存在重要影响。对此,任课教师应把握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机遇,在新课改要求指导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不断探寻行之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在多措并举下提高学生古诗词学习热情,实现高效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元,施风花.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44.
[2]黄友章.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之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8,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