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的演绎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wenb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肖邦的钢琴音乐在音乐史上表现出完美的独创性。他那充满波兰风格的作品,在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中,竖起民族音乐的旗帜。而且他创作的钢琴曲,体现出了高超技巧与艺术魅力。由于他力求真实、纯朴、平易,因而用新的艺术内容,前所未有的表现力丰富了钢琴的演奏。笔者认为肖邦的音乐最主要的美学风格还是一种诗性的演绎。
  关键词:诗性 肖邦 钢琴音乐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肖邦——波兰爱国主义作曲家,是浪漫主义时代最具独创性的钢琴演奏家,是伟大的演奏艺术大师之一。肖邦的钢琴音乐真正代表了19世纪浪漫主义风格,肖邦的音乐是主观的,深刻的,沉思的,他永远在寻求用无瑕疵的技巧来表现万千变化的情绪,他的音乐风格有着非常显著的个人特点,使人们能够一下就辨认出这是肖邦的音乐。
  波兰民族有一种天生的高贵、敏感和神经质,在肖邦身上则表现为时而是骑士式的潇洒,时而是女性似的温柔,既有英雄主义的冲动奔放和突然爆发,又有极端的忧郁、沉思和绝望。这种充满矛盾性格的特点,表现在音乐中常常是那样的诱人,使肖邦成为真正的钢琴诗人。
  在其钢琴作品中,爱好抒情的人能发现无穷的诗意与感情;爱好史诗的人能找到勇猛的飞翔,战斗的冲动,甘美的恬静,喜欢古典精神的人可以欣赏到恰如其分的节奏,条理分明的结构,长于技巧的人会发现那是最能发挥钢琴特性的乐曲。肖邦没有写过一首诗,却是真正的诗人,他的每一首钢琴曲都是一首诗。音乐于肖邦而言,是诗的另一种形式,是诗的化身。
  肖邦的每一种钢琴体裁都体现出作曲家独特的创作思路与艺术追求,他赋予这些体裁以新颖、细腻的织体,并深入挖掘和提高其艺术表现力,他给这些体裁带来了生命力。俄国艺术家斯塔索夫这样说道:
  “不管表面上看来多么小多么有局限性的形式,他的前奏曲、夜曲、练习曲、即兴曲等都充满了伟大的、深刻的内容,间或插进静穆的大自然图景,这正是肖邦的领域和强大的王国,正是在这里,肖邦实现了伟大音乐的秘密。”
  个人内心情感的诗性表达是肖邦音乐的主要特征,他的诗意是感情的充盈和情感的焦虑,诗意的前提的感情的浓度。在充满灵感和温柔的诗意抒情中,夹杂着对祖国和民族最深层的感情。在他心中,波兰被高度理想化。体现在玛祖卡舞曲中,每一首里都有一种诗意盎然的笔触,在形式和弹奏手法上都有一种新颖的东西,情感的变化异常迅速而且丰富多样,时而忧郁、阴沉,时而光明和欢快,时而悲哀和沉思,瞬间又被充满生命活力和激情所替代。肖邦虽有丰富的诗意和浪漫主义的热情,但他绝不容许自己的演奏有感情夸张的地方,因此虽然自由、无拘无束,但不会由于理智和严谨的趣味控制不住感情的奔放而流之凌乱和失去章法。
  大量使用自由节拍是肖邦创作中的又一特点。同时,肖邦还非常注重钢琴踏板的用法,十分小心地处理声音的消减和延长,以利于增强他的抒情旋律的丰富表现力。肖邦叙事曲经常采用多声部,在多层结构、复调化和复合旋律打断主音音乐陈述连续性的片段中,作曲家是通过织体改造来做到加深表现内容的。
  肖邦的叙事曲并不拘泥于固定的曲式结构。他基本保持三段曲式,有时前面有个引子,结束时有个尾声。但是他给上述每类创作都赋予了个性化的、不可重复的形态。连接所有叙事曲的是保证陈述流畅的八六节拍,以及每首叙事曲都仿照奏鸣曲快板乐章的样子,拥有两个主题。它们的共同之处还有创作技巧高超的附属主题,它们篇幅庞大,常以旋律和织体的巧妙构思令人赞叹。弹奏富有戏剧性的叙事曲时,一些曲调是有推动力的。而且这一体裁是他各种创作特征的综合体现,都是意味隽永的音乐精品。
  肖邦创作的波洛涅兹舞曲中,就非常清楚地表现出他诗性意向的进步性,这充满火热感情的音乐是号召人们去为美好的未来而奋斗,这一号召既是向自己的同胞发出的,又是向一切不甘心受压迫的人发出的。肖邦将波兰舞曲这一古老音乐体裁的艺术品位提高到深意抒怀的艺术境地。他创作的58首玛祖卡,被誉为“音乐的珍珠”,是钢琴音乐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正如李斯特说的:
  “肖邦揭示了在真正民族的玛祖卡舞原来的题材里所隐藏的人所不知的诗意,他保存了它的节奏,他把他的旋律高尚化了,扩大了他的形式,加进了和声的陪衬,这些和声的陪衬像它所陪衬的题材一样,是新颖的。”
  而且肖邦的前奏曲已不再是舞曲,组曲的引子了,在他的笔下,这些小型的作品往往基于一个单独的乐思或一个动机,它们忠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情绪或飞逝而过的某种印象。每一首前奏曲都能让人体会到来自他心灵的一次独白,都细致地体现了作曲家丰富的内心情感,作曲家在很小的框架内,运用杰出的钢琴音乐语言编织了一幅五颜六色的图案。
  肖邦的艺术中有波兰人民心灵的各种各样的表现,他的音乐中的悲剧性的段落中我们可以听到一颗丹心的哀痛,这哀痛不是使人气馁,而是使人充满信心。正如诗人卡·诺尔维德在悼词中所言:“他收集起洒遍了波兰田野上的泪珠,用它造成一颗富于和谐美的晶莹宝石,镶在人类的王冠上,这是一个艺术家所能达到的伟大的顶峰。”
  肖邦创作的钢琴前奏曲的形式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一气呵成,好像是一股音流,使人难以分清曲式的段落;有的内容复杂,情绪多变,又引起了形式的扩大;有的则形式短小,紧凑简洁。肖邦把钢琴上每一个调性的色彩同宇宙间、人世间的一切悲哀与欢乐、光明与黑暗、天堂与地狱、战争与和平、搏斗与宁静、纷乱与空寂、狂暴与圣洁在钢琴这件乐器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肖邦的每首作品似乎都专为他所选择的调而作,他的作品是无法移调的。
  另外,肖邦不仅大大地扩展了菲尔德结构和织体的形式,还创造了独特的艺术享受和强烈美感。难怪门德尔松这样说:
  “我非常喜欢,但到底喜欢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喜欢?都是我回答不出来的,只是以前无论如何,我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这一点我是可以确认的。”
  肖邦很重视赋格在旋律中的运用,而且他本人也很推崇巴赫的音乐。他的音乐贯穿着复调,但却不是像巴赫的复调音乐那样,在肖邦的音乐中,个别声部并不彼此模仿,并不一个跟着一个重复同一旋律,他喜欢把各声部编织在一起,使每一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旋律。如在降b小调奏鸣曲的中间部分里面才气洋溢的对答,上声部是宽广的,有时平静悲哀,有时带有激动的歌唱性旋律,伴随它的是内声部的短暂的二度叹息,当上声部沉默时,从这些音调中引申出流畅的下行旋律。
  肖邦的钢琴作品体裁丰富,形式多样,为钢琴艺术创造出了音响和结构的崭新天地。奇熠恣肆的幻想,像晶体一样的明澈,心灵最微妙的颤动和最深邃的幽思,往往紧接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魄和热情汹涌的革命精神。如歌的旋律,富有灵性的装饰音,大胆新颖的和声,具有波兰民间舞蹈特色的自由速度,以及前所未有的钢琴上的色彩和音响上的想象,可以说这些都是其作品诗性美学风格的集中体现。
  肖邦在青年时代的艺术见识是很广的,在华沙和旅居巴黎时,他曾与许多当时的杰出艺术家来往,如音乐家李斯特、柏辽兹,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海涅等。无疑,肖邦向他们学习了许多东西。他尊重和继承了古典音乐传统,但他的琴艺却具有独特的风格。
  肖邦的钢琴创作,像任何其他的艺术家的创作一样,不是一成不变的。他的早期的、华沙时期的作品,和声语言与结构比较简单,钢琴织体倾向于优雅的、华丽的技巧,大多是明朗情绪的充满了青春的欢乐。自从波兰起义失败后,肖邦的音乐便添加了戏剧性的、悲剧性的、英雄性的形象,然而肖邦的音乐毕竟还是具有统一的风格的。
  他的音乐与波兰民间创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语言上直接引用民歌和民间舞曲进行加工,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乐曲,在调式、和声、旋律都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一特色的鲜明主要是来自于他们致力于振兴本民族音乐的主观追求,而肖邦音乐中的民族性更多的则是自我的情感抒发,虽然这种情感有太多的爱国之情。
  并且在肖邦的音乐中,更多的是一种浪漫主义时期的西洋音乐的主要特征,所以,肖邦的音乐的民族性无疑是一种世界性,他已经超越波兰民族音乐语言的而局限,完全融入了当时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潮流,肖邦的音乐在整个西方音乐史上更是个性独特,无人相比的是他的特性,这是肖邦音乐的独特性所在,也是其被誉为钢琴诗人的原因。
  面对肖邦,舒曼从心底发出了由衷的赞美:“先生们,脱帽致敬吧,在你们面前是一位天才”。是的,正是这位音乐大师带给了我们如此缤纷色彩的钢琴音乐世界。如果没有肖邦,那钢琴音乐世界将会失去绚烂的一笔。他用各种新的钢琴体裁带给了我们一个崭新的音乐世界。
  
  参考文献:
  [1] 李凌:《论肖邦的音乐精神》,《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张楠:《谈肖邦钢琴音乐创作风格的形成与发展》,《艺术研究》,2007年第1期。
  
  作者简介:郑玮,女,1980—,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钢琴教学,工作单位:临沂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电脑写作、上网写作成为互联网时代写作的新方式,网络文学就是伴随着这种新的写作方式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是具有网络意识的人在网上进行文学创作、作品发表、文学接受、文学交流的文学活动。它包括网上创作、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文学接受、网上文学交流等多个环节。本文对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文学 特征 探索  中图分类号:I247.5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在彝族和汉族的传说故事中,婚恋悲剧是反复出现的母题之一。虽然这种恋爱——阻碍——反抗的模式被广泛应用,但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思想观念的差异被折射进传说故事之中,于是婚恋悲剧传说在情节的设置和细节的处理上表现出了具体的差别。  关键词:彝汉 传说 婚恋悲剧 女性形象 反抗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甘嫫阿妞》是一首感人肺腑的彝族叙事长诗,广泛流传于四川大小凉山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矛盾的分析法阐述了文学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文学和法律这一矛盾的统一体,二者之间既存在矛盾、冲突又相互联系、贯通。文学离不开法律,而法律是文学的保障,法律也不能脱离文学存在,文学是法律的基础。  关键词:法律 文学 冲突 联系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学与法律同属于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故事始终都是文学作品众多主题中的一个永恒主题,每一部法律的制定、修改
期刊
摘要C.S.路易斯的名作《文艺评论的实验》以“实验”的姿态、独特的探讨路径和析理通透、取僻精妙的行文风格而引人入胜。该书以开阔的心胸来对待作品,并深信:文学是为愉悦读者而存在的,书籍应当由它们所引发的阅读类型来判断。正是在好的阅读和好的批评中,书籍与读者才完成了幸福地联姻。  关键词:实验 阅读 批评 文学体验  中图分类号:I006文献标识    身兼作家、学者和评论家于一身,被誉为“最伟大的牛
期刊
摘要《福乐智慧》是维吾尔族历史上的一部文学名著,在维吾尔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既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又集世界各种古志文明于其中,并且对我们当今的社会有着现实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维吾尔民族 古代文学 典范 《福乐智慧》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新疆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要冲,而且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的交汇之处。长
期刊
摘要钱钟书提出的“化境”翻译理论,通过“诱”、“媒”、“讹”、“化”四个概念,论述了翻译对于文学作品的正面及负面传播作用,阐释了理想的翻译境界和效果,为后世提出了宝贵的翻译标准和衡量尺度。  关键词:文学翻译 钱钟书 化境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浩如星云的世界文学原作是意义发生的原初事件,则理想的译作可使时间和历史真正绽开,可使一切因语言障碍而被遮蔽者作为存在重新显现
期刊
摘要20世纪初以来的先锋派运动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艺术观念,然而先锋派在宣告了传统艺术观念终结的同时,其悖论也导致了它自身的终结。在当下的新语境中,多元主义的时代已经来临,关于艺术的问题有待重新思考。本文试图从单个的艺术品的角度,强调接受者与作为个体存在的艺术品的交流与对话,在“艺术终结”之后对艺术概念进行重构。  关键词:祛魅 复魅 先锋派 艺术终结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广告英语语言的设计和运用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拟声、谐缀、头韵、尾韵等方面剖析了语音修辞格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以揭示广告英语中音韵如何与意境巧妙地结合,展现广告英语语言的音韵美。语言美、音韵美在广告英语中可以凭借多种音韵表现手段得以实现。语音修辞能够通过语言的声音实现说话者的目的意图,使广告英语具有音乐的节奏及和谐优美的音色,给读者带来愉悦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关键词:广告英语 音韵修辞格
期刊
摘要在今天探讨艺术的命运与它背负的理想主义使命以及它的目的此类问题,仿佛又回到了若干年前,同那时候一样,艺术依然作为一种形式传播于小众范围内,而商业化又为它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令人心醉神往的艺术时代并未到来。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今天的艺术视野更开阔,精神也更健全,但依然存在着艺术发展的根本问题,即艺术与时代的关系如何?艺术为哪些人服务?需要什么样的艺术? 本文试图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关键词:当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What I Lived For的两个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说明语境和语篇在以功能对等为标准的翻译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呼吁译者在翻译时一定要关注原文的语境和语篇。  关键词:语境 语篇 翻译 功能对等  中图分类号:H0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What I Lived For 是由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写的自传,向来以其充满激情而闻名于世。该自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