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因此,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关重要,只有具备较高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心应手,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个体特征。在《魅力教师的修炼》一书中,我深刻的认识到具备崇高的人格魅力的教师,便具备了将学生精力聚拢于课堂的亲和力,便具备了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手的号召力,也便具备了以灵魂唤醒灵魂的感染力。
那么,在一个班集体中,只靠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升业绩是行不通的,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优秀的学生,还不能轻视辅助后进生的工作,只有整个班集体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辅助后进生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效应,真正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让学生自然生成对教师的仰慕之情,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便会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前进。
何为后进生?在众多的教师眼里后进生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学生:一是成绩后进、思想后进、行为表现后进的学生;二是成绩后进、思想后进、行为表现一般的学生;三是成绩后进、思想好、行为表现一般的学生。前一类学生是大家公认的后进生,后两类由于成绩后进,在追求升学率、优生率、及格率的现实面前,没有多少老师认为他们是好学生,但由于他们没有多大的破坏性,老师们就把他们暂搁一边,任其发展。最令老师们头疼的是第一类后进生。怎样激发这一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就教学中的一些看法与大家讨论一下。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
受过去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许多教师不自觉地形成一种错误的人才观,即考高分的是人才,考低分的是蠢材,认为智力是人才的全部素质。教师这种错误的人才观直接影响着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又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和个体的自我评价。现实生活中不乏许多高分低能,以及在校考低分的学生走出社会后反而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事例,足以证明,智力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时代所需求的人才应该具有多种素质。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应该主动转变人才观,为社会培养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实践能力强、会做人的有用人才。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优化的陶冶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后进生学习后进、思想后进、表现后进并不是天生的,多数是因为家长、教师认为他们不可救药,而放任自流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与这部分学生多沟通交流、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进而引起心理感动,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融,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确立其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三、教师要调节好与家长的关系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教师与家长的愿望是相同的,但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素质、教育方式、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了解学生程度上的不同,容易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出现交流障碍,特别是当学生出了问题或教育无效时,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时会出现不协调的情绪交流。因此,调节好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工作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
四、帮助后进生在实践中重塑自己的形象
有不少后进生经过教育,提高了认识,能分辨是非,甚至能讲出一大堆道理,但仍然禁不住又犯错误,不能改变过去的形象,这都是因为他们缺乏意志和正确方法的缘故。对这些后进生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帮助,他们经过努力又不能获得成功,很快就会泄气,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帮助他们重塑形象很关键。教师可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做法,如对勤奋刻苦而无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不施压、不打击、传授给学习方法,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态对待学习;对毅力差的后进生,教师要更加留心,每天发现他们的一个优点并作记录,班会课上说给大家听让其感受得到集体肯定的荣誉感,使学生自我形成想要表现得更好的积极态度;对有特长而信心不足的学生,活动时教师可与他们一起参与,并表现出他们的表现很好,甚至超越了老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教师要反复、持之以恒地教育,不要急功近利
后进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自卑和一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过来的。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是不容易的,也是很不稳定的。他们的进步需要教师、同学们反复认同,也需要他们自己反复体验和自我接受,才能逐步稳固下来。如果教师稍一松懈,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可能会使他们感觉上当受骗而变本加厉,教师再回头教育就更难了。
总之,教师对职业的痴情和敬业的精神、饱满的精神风貌和爱生的热情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魅力的体现。
那么,在一个班集体中,只靠成绩优异的学生提升业绩是行不通的,作为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优秀的学生,还不能轻视辅助后进生的工作,只有整个班集体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辅助后进生的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效应,真正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让学生自然生成对教师的仰慕之情,心甘情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那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便会朝着教师期望的目标前进。
何为后进生?在众多的教师眼里后进生大致分为以下几类学生:一是成绩后进、思想后进、行为表现后进的学生;二是成绩后进、思想后进、行为表现一般的学生;三是成绩后进、思想好、行为表现一般的学生。前一类学生是大家公认的后进生,后两类由于成绩后进,在追求升学率、优生率、及格率的现实面前,没有多少老师认为他们是好学生,但由于他们没有多大的破坏性,老师们就把他们暂搁一边,任其发展。最令老师们头疼的是第一类后进生。怎样激发这一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人就教学中的一些看法与大家讨论一下。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
受过去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许多教师不自觉地形成一种错误的人才观,即考高分的是人才,考低分的是蠢材,认为智力是人才的全部素质。教师这种错误的人才观直接影响着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又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和个体的自我评价。现实生活中不乏许多高分低能,以及在校考低分的学生走出社会后反而成就了一番事业的事例,足以证明,智力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时代所需求的人才应该具有多种素质。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教师应该主动转变人才观,为社会培养出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实践能力强、会做人的有用人才。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优化的陶冶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情感交流的过程。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后进生学习后进、思想后进、表现后进并不是天生的,多数是因为家长、教师认为他们不可救药,而放任自流造成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与这部分学生多沟通交流、超越狭隘功利的无私关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不抛弃、不放弃,进而引起心理感动,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融,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确立其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
三、教师要调节好与家长的关系
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教师与家长的愿望是相同的,但由于教师与家长在教育素质、教育方式、观察问题的角度和了解学生程度上的不同,容易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出现交流障碍,特别是当学生出了问题或教育无效时,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时会出现不协调的情绪交流。因此,调节好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工作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
四、帮助后进生在实践中重塑自己的形象
有不少后进生经过教育,提高了认识,能分辨是非,甚至能讲出一大堆道理,但仍然禁不住又犯错误,不能改变过去的形象,这都是因为他们缺乏意志和正确方法的缘故。对这些后进生如果教师不加以指导帮助,他们经过努力又不能获得成功,很快就会泄气,又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帮助他们重塑形象很关键。教师可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些做法,如对勤奋刻苦而无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不施压、不打击、传授给学习方法,让他们以轻松的心态对待学习;对毅力差的后进生,教师要更加留心,每天发现他们的一个优点并作记录,班会课上说给大家听让其感受得到集体肯定的荣誉感,使学生自我形成想要表现得更好的积极态度;对有特长而信心不足的学生,活动时教师可与他们一起参与,并表现出他们的表现很好,甚至超越了老师,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教师要反复、持之以恒地教育,不要急功近利
后进生长期以来形成的自卑和一些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过来的。他们在心理上、行为上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都是不容易的,也是很不稳定的。他们的进步需要教师、同学们反复认同,也需要他们自己反复体验和自我接受,才能逐步稳固下来。如果教师稍一松懈,就会前功尽弃,甚至可能会使他们感觉上当受骗而变本加厉,教师再回头教育就更难了。
总之,教师对职业的痴情和敬业的精神、饱满的精神风貌和爱生的热情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魅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