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不同课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逐步增强创造意识。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的启迪,仅仅教会学生“读拼音,识汉字”不能算是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关键是要有创新型教师来组织和引导。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培养全能人才为最终目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
一、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
课堂的主角是学生,但是课堂的方向要靠老师去掌握。只有老师确立创新意识,才能引领学生走进创新的课堂。在创新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小学生初入校门,最信任的就是老师,老师不能把可爱的孩子培养成只按指令行事的“小木偶”,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有鲜明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才。
老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如果老师是一个因循守旧的“套中人”,那么孩子们也会变得胆小怕事,没有创造力。我们老师要彻底抛开传统教育的枷锁,对知识的传授不必照本宣科。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时,我们用语言去解释四季的美就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带到教室外面去,此时正值春末夏初,学生在暖暖的阳光下足以感受到太阳带给大地的好处。所以,观念的更新才是最重要的,要以最好的学习效果为最高目标,无论课堂设在哪里。
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完全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更多的知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一)自主探究,创新激励
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预习”。如果学生在课下没有预习好新课,那么老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究。根据学生的预习程度,老师要设计好导入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智慧,借助多媒体辅助,从导入新课学习的时候就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很短的,稍微懈怠,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溜号。不过,孩子都有表现欲,自主探究做得好,就有机会发言,就有机会得“表现之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创新解疑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字音、字义等,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然后会有热心的“亲友团”来帮你解决。老师在课堂上要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可以帮助同学把疑问一一列举在黑板上,然后由各个小组“领”去讨论研究,做“困惑同学”的亲友团。老师在这个时候也要巡回到各个小组中,随时调度学生讨论的情况,及时纠正偏离主题的讨论,并且从中发现重点和难点,以备集体讲解。
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多元评价学生
学生是具有个性的生命体,评价时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把孩子打造成整齐划一的“木偶系列”。要用“多元评价”衡量孩子,尽量做到客观、全面。
1.评价内容要多元
三维目标要求对学生应该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考察。既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的学业评价,还要重视学生非智力方面的情商评价。所以语文的教学要多举行活动,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可以设置“朗读之星”“书写之星”“课堂表现之星”“手抄报之星”等,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的成绩是优是劣,老师每天都要有新发现,用“中肯”的语言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优秀的。
2.评价主体要互动
对孩子学习语文的评价,不能是语文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因为不同“群体”的看法和衡量标准是不同的。老师的要求和家长的要求就存在很多不同点,同龄人眼中的评价观和老师家长又存在很多不同。所以,多主体的评价和互动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可让孩子们回家读给家长听,同时给出评价的标准,第二天孩子再把评价结果带回。孩子那一課的朗读都很熟练。原来孩子为了能拿到“五颗星”的评价,都认真的准备,这种评价方式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个结果却是意外收获。
3.评价要注重过程性
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在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出来的,所以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全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相结合。尤其是过程更重要,孩子的每一次表现都要有记录。比如今天表现好,发一个“表现之星”贴在个人档案的专栏里;今天课文读的非常熟练,就可以发一个“朗读之星”贴上;写字课上谁写的最认真,最工整,就发一个“书写之星”。等到学期末的时候,大家一起来数星,谁的“星星”多,在这个学期里谁表现的就最好。
四、大力开展活动,培养创新习惯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活动是玩耍的载体。教师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在玩中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如朗读比赛、演讲会、表演会,结合课文设计的游戏及小制作,引导学生深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总结,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学生思考、讨论、创新的空间,杜绝压制思想、扼杀创造的行为,让他们从小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应佳.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11,14.
[2]王榕华.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9.
[3]杨振辉.略谈小学语文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创新[J].教师,2010,02.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的启迪,仅仅教会学生“读拼音,识汉字”不能算是完成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关键是要有创新型教师来组织和引导。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要以培养全能人才为最终目标,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
一、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观念
课堂的主角是学生,但是课堂的方向要靠老师去掌握。只有老师确立创新意识,才能引领学生走进创新的课堂。在创新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小学生初入校门,最信任的就是老师,老师不能把可爱的孩子培养成只按指令行事的“小木偶”,要把孩子们培养成有鲜明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才。
老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如果老师是一个因循守旧的“套中人”,那么孩子们也会变得胆小怕事,没有创造力。我们老师要彻底抛开传统教育的枷锁,对知识的传授不必照本宣科。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时,我们用语言去解释四季的美就显得苍白无力,我们可以把孩子们带到教室外面去,此时正值春末夏初,学生在暖暖的阳光下足以感受到太阳带给大地的好处。所以,观念的更新才是最重要的,要以最好的学习效果为最高目标,无论课堂设在哪里。
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完全放手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探究,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得更多的知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转变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
(一)自主探究,创新激励
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预习”。如果学生在课下没有预习好新课,那么老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充分的去探究。根据学生的预习程度,老师要设计好导入的方式,运用自己的智慧,借助多媒体辅助,从导入新课学习的时候就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很短的,稍微懈怠,孩子的注意力就会溜号。不过,孩子都有表现欲,自主探究做得好,就有机会发言,就有机会得“表现之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二)合作探究,创新解疑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比如字音、字义等,老师可以提醒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然后会有热心的“亲友团”来帮你解决。老师在课堂上要留出3~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可以帮助同学把疑问一一列举在黑板上,然后由各个小组“领”去讨论研究,做“困惑同学”的亲友团。老师在这个时候也要巡回到各个小组中,随时调度学生讨论的情况,及时纠正偏离主题的讨论,并且从中发现重点和难点,以备集体讲解。
三、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多元评价学生
学生是具有个性的生命体,评价时不能用“一刀切”的方式,把孩子打造成整齐划一的“木偶系列”。要用“多元评价”衡量孩子,尽量做到客观、全面。
1.评价内容要多元
三维目标要求对学生应该有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考察。既要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方面的学业评价,还要重视学生非智力方面的情商评价。所以语文的教学要多举行活动,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可以设置“朗读之星”“书写之星”“课堂表现之星”“手抄报之星”等,老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的成绩是优是劣,老师每天都要有新发现,用“中肯”的语言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让孩子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优秀的。
2.评价主体要互动
对孩子学习语文的评价,不能是语文老师一个人说了算。因为不同“群体”的看法和衡量标准是不同的。老师的要求和家长的要求就存在很多不同点,同龄人眼中的评价观和老师家长又存在很多不同。所以,多主体的评价和互动性的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可让孩子们回家读给家长听,同时给出评价的标准,第二天孩子再把评价结果带回。孩子那一課的朗读都很熟练。原来孩子为了能拿到“五颗星”的评价,都认真的准备,这种评价方式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个结果却是意外收获。
3.评价要注重过程性
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在学习的点点滴滴中培养出来的,所以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全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要相结合。尤其是过程更重要,孩子的每一次表现都要有记录。比如今天表现好,发一个“表现之星”贴在个人档案的专栏里;今天课文读的非常熟练,就可以发一个“朗读之星”贴上;写字课上谁写的最认真,最工整,就发一个“书写之星”。等到学期末的时候,大家一起来数星,谁的“星星”多,在这个学期里谁表现的就最好。
四、大力开展活动,培养创新习惯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活动是玩耍的载体。教师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在玩中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如朗读比赛、演讲会、表演会,结合课文设计的游戏及小制作,引导学生深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总结,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学生思考、讨论、创新的空间,杜绝压制思想、扼杀创造的行为,让他们从小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应佳.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11,14.
[2]王榕华.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意识的培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9.
[3]杨振辉.略谈小学语文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创新[J].教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