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哪些导入方法呢?笔者主要就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有效的教学导入方法作相应的介绍。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是一种从已有知识人手,由已知引向未知的导入方法。不一定是上一节课的知识,可以是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可以由教师总结、叙述相关旧知识,也可以由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参与导入活动。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通过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认识更全面。
例如: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世界地图和地球仪,指出从亚洲通向欧洲的道路,使学生回忆“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还可找出哪些从西方到东方的航线,学生的思维就会由已知的历史知识转入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找出绕过非洲或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的两条航线。还有少数学生找出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到达亚洲的航线。这时,教师又问:那么西欧绕过非洲或南美洲到达亚洲的两条航路是由什么人、什么时候、怎么开辟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直接导入法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本课课题,概述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出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其做好参与教学的准备。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宜采用直接导入新课的情况有:一是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在学生中有较高威望,学生非常喜欢听这位教师的课。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高,课前预习做得较好,已有了充分的准备。二是教学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不需要过多的铺垫、引导,直接切入就能够展开教学活动,如近现代史中的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七七事变等。
三、悬念导入法
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讲述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探讨热情,然后提出如下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被当作战败国来瓜分?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点,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掌握历史知识。
四、历史情境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图片、影视音乐、实物等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法。一是图片。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历史图片,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可利用美国国旗的图片设问:美国国旗的设计有何寓意?国旗上的星星为什么从开始的13颗增加到现在的50颗?二是影视音乐。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视频、音乐,引导学生观察、聆听,进而提出相关的问题,切入到本课的教学中。三是实物。运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实物(或复制品、模型),引入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如:观察粮票,注意粮票使用的限制(面额、时间、地区、种类等),思考粮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计划经济、物资匮乏)
五、故事典故导入法
教材中有许多饶有兴味的故事,可以是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以此进行新课的导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还符合中学生认知的心理要求,引起他们的共鸣。如可通过介绍胡林翼的相关故事引入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等。
学生所熟悉的许多成语故事,也可作为导入的材料。如用“纸上谈兵”导入“长平之战”,用“卧薪尝胆”导入“吴越争霸”……上述众多的成语故事虽为学生所熟知,但其来源却大多鲜为学生所知,故利用成语导入,颇具新鲜感,且饶有兴味,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然,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止上述五种导入方法,随着历史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深入,新的教学导入方法还会被不断地总结出来;而且,上述教学导入方法也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教师在设置教学导入时可以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是一种从已有知识人手,由已知引向未知的导入方法。不一定是上一节课的知识,可以是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可以由教师总结、叙述相关旧知识,也可以由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参与导入活动。历史课是时间连贯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通过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从而使认识更全面。
例如: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教师首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世界地图和地球仪,指出从亚洲通向欧洲的道路,使学生回忆“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航线,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还可找出哪些从西方到东方的航线,学生的思维就会由已知的历史知识转入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找出绕过非洲或绕过南美洲到达亚洲的两条航线。还有少数学生找出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到达亚洲的航线。这时,教师又问:那么西欧绕过非洲或南美洲到达亚洲的两条航路是由什么人、什么时候、怎么开辟的?由此导入新课。
二、直接导入法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本课课题,概述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出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其做好参与教学的准备。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宜采用直接导入新课的情况有:一是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在学生中有较高威望,学生非常喜欢听这位教师的课。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高,课前预习做得较好,已有了充分的准备。二是教学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不需要过多的铺垫、引导,直接切入就能够展开教学活动,如近现代史中的美国南北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七七事变等。
三、悬念导入法
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四”爱国运动》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讲述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探讨热情,然后提出如下疑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在巴黎和会上被当作战败国来瓜分?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学生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住了,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导入设计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点,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去掌握历史知识。
四、历史情境导入法
这是一种利用图片、影视音乐、实物等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的导入方法。一是图片。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历史图片,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可利用美国国旗的图片设问:美国国旗的设计有何寓意?国旗上的星星为什么从开始的13颗增加到现在的50颗?二是影视音乐。上课伊始,教师运用多媒体演示视频、音乐,引导学生观察、聆听,进而提出相关的问题,切入到本课的教学中。三是实物。运用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实物(或复制品、模型),引入对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如:观察粮票,注意粮票使用的限制(面额、时间、地区、种类等),思考粮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计划经济、物资匮乏)
五、故事典故导入法
教材中有许多饶有兴味的故事,可以是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以此进行新课的导入,会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还符合中学生认知的心理要求,引起他们的共鸣。如可通过介绍胡林翼的相关故事引入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等。
学生所熟悉的许多成语故事,也可作为导入的材料。如用“纸上谈兵”导入“长平之战”,用“卧薪尝胆”导入“吴越争霸”……上述众多的成语故事虽为学生所熟知,但其来源却大多鲜为学生所知,故利用成语导入,颇具新鲜感,且饶有兴味,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当然,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止上述五种导入方法,随着历史教学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深入,新的教学导入方法还会被不断地总结出来;而且,上述教学导入方法也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教师在设置教学导入时可以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会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