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雁行阵的春天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b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副中心”的猜想让保定概念炙手可热。在中国增长第三极的京津冀一体化的蓝图中,一旦“政治副中心”落定保定,保定无疑会成为屌丝逆袭的样本。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犹如一只靴子,热烈地讨论了数年,可是毫无凝聚力,更看不到协同效应。2014年2月28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强调,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努力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习近平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京津冀到底怎么发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说了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直强调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京津冀一体化一旦完全由政府主导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并只能通过政府加杠杆买单。四万亿投资翻版的风险不可避免。力促屌丝逆袭将会让京津冀真正迎来春天。
  屌丝逆袭的机会
  市场对于区域性的主题投资并不陌生。然而我们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只是“又一个区域投资主题”,而和以往的区域发展振兴计划有明显区别。
  我们认为,传统的区域振兴规划往往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雪中送炭”,也就是通过给予经济相对落后区域的区域一定的扶植政策,以求缩小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之间的社会文化发展差异;第二类是“锦上添花”,也就是对那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区域给予政策扶持,以使这些区域成为经济成长的引擎,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
  雪中送炭的一大特点就是起点比较低,但这些雪中送炭式的区域振兴规划毕竟还是扶助为主,落后区域很难一跃而成为全国最为发达的区域;后者的特点则是所振兴区域原本的底子比较好,但正因如此,政策所带来的边际提升也就并不会很大。
  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既非简单锦上添花,也不是雪中送炭。我们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河北来说,是一种力促跨越的区域振兴政策,这和以往各个区域的振兴政策都有所不同。
  尽管在历史上,我们习惯于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相提并论,可是环渤海区域,甚至北京周边,都并没有形成类似于长三角、珠三角那样的城市组群。在整个环渤海区域,城乡分布形态是以超级大都市+农村为主,缺乏那种有一定经济实力和特色的产业,但规模又较为适中的中小城市。从全国来看,除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外,其他的所谓都市圈,更多只体现为核心城市+农村的所谓“孤立大都市”形态,核心大都市周边的二级卫星城缺乏实体产业较为常见,发展水平也和核心大都市有明显距离。
  由于缺乏实体产业,在特大城市之外的京津冀广大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一般。河北主要的11个城市2012年GDP均值仅为2437亿元,而人均GDP仅为35655元。浙江11个城市2012年GDP均值为3119亿元,人均GDP达到了67738元,相当于河北的190%;江苏10个城市2012年GDP均值为5071亿元,人均GDP达到了76567元,相当于河北的215%。
  区域上市公司的数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经济水平。2012年,河北本地上市公司数量为48家,仅相当于北京的22%;而同期江苏拥有上市公司236家,相当于上海的116%;浙江拥有上市公司246家,相当于上海的121%。2006年至2012年,注册地为河北的上市公司仅增长了1家,同期江苏、浙江的上市公司全部翻倍,并超越了核心城市上海。
  由此可见,河北,尤其是环北京区域,由于其起点很低,确实具备较广阔的发展空间。
  城市群是人类活动空间演进历史中,到目前为止,对于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来看最优秀的模式。应该说,这种模式对于核心大都市交通、环保、就业等各方面问题的解决,和对促进核心城市周边的开发,都起到了良性循环式推动的作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核心经济带都是以城市群,而不是孤立大都市的模式出现的。
  当然,超级都市群在全球都是十分罕见的。这种城市群演变的最高形态,才能真正意味着“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在整个超级城市群中,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扮演着彼此不同的角色。在产业分工、功能划分上都并不相同,且互为补充。应该说,尽管北京周边还没有形成超级都市群的形态,但确实具备形成这种形态的禀赋基础。
  虹吸效应之危
  从理论上说,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有很多好处。然而,从现实来看,这种协同发展到目前为止的确没有很好开展。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既然超级都市群这种形态如此有吸引力,为什么过去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并没有有效展开呢?特别是,为什么河北这一省份,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呢?
  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尤其是北京,其核心地位主要不是来自产业分工,而来自政治文化原因。凭借强大的决策权,北京将全国的人才、资源不断吸收进来。例如,北京虽然没有全国金融中心之名,但几乎绝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期望将总部设立在北京。再如,尽管央企业务千差万别,但很多央企集团期望将总部设在北京。与此同时,河北省扶贫办副主任徐阔庭在2013年介绍,2012年河北依然有62个贫困县,贫困人口近800万。
  环渤海经济圈周边的区域,由于历史原因,产业相对单一,而生态压力比较大。河北本地钢铁资源丰富,长期以来重工业产业链都相对集中。2013年,从第三产业的占比上看,北京为76.9%,河北仅为35.5%,而处于长三角城市带的江苏和浙江分别为44.7%和46.1%。
  第二产业占比过高使得河北本地的经济受到宏观周期影响波动更大,反而丧失了对就业人口的吸引力,这也导致了不均衡的继续。2013年,根据初步核算,河北省GDP增速为6.5%,同期江苏和浙江分别为9.4%和8.4%。同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带来的生态问题也逐渐显现,雾霾成为近两年来困扰京津冀的核心话题。这种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恶性循环长期困扰河北的发展,光靠一省之力已经无法解决。
  造成环北京城市带发展起点低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资源分布的不合理。由于受到了行政辖区边界的限制,造成了公共资源区域间不可流动性。但是,虽然公共资源能够以行政性的手段明显区隔,但人员的流动实际上很难控制。人们更加倾向于到公共资源较好的地方去工作生活,这也造成了北京城区的不堪重负。据媒体报道,外地来京就医量一年超过5000万人次,而目前非户籍的北京常住人口估计已超过1000万。尽管北京采取了最为严格的户籍政策,但依然无法抵挡人们对于高档公共资源的追求。   从公共资源的对比上或许更能说明问题:目前,北京拥有“211高校”26所,河北仅有1所;三甲医院35所,河北39所;2013年河北高考考生约为45万人,而“211高校”录取人数不到1.5万人;北京2013年高考人数7.3万人,仅北京本地“211高校”招生人数就远大于河北所有“211高校”的招生人数。
  公共资源在省间无法公平分布,即便是在北京内部也无法利益均沾。更多的教育资源集中于西城区和海淀区。目前,北京内部的资源流动也在尝试,如为了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北京市政府新出台的规定城区中成熟期的中高级教师,必须有三至六年的时间到生态涵养区流动。教师在升至特级教师之前,必须要到三五个学校流动,且至少要到远郊区县流动一次。
  环北京区域和北京的地理位置距离很近,但区域发展差距极大。这进一步强化了北京对于周边区域的虹吸效应,人才和产业都继续不断向北京集聚,而且是北京的核心区域集聚。这种集聚已经突破了良性集聚的范畴,造成了严重的大城市病,并出现了区域发展的恶性循环。打破这种循环,既是京津冀整体发展的需求,也是北京城市健康发展的需求。
  雁行阵的机会
  以往的区域主题多是自下而上推动,如地方报一个规划,到国务院等部门批准。具体落实时,往往出现不同省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扯皮,导致推动速度相对缓慢。而本次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多是自上而下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三省市的座谈会,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客观上说,北京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日益出现的大城市病也引发了对环北京城市带产业分工的再思考。我们相信,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振兴计划,才有可能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
  冰冻三尺,并非一日之寒。如果仍只从河北当地入手,振兴河北经济,恐怕难度极大。京津冀协同发展,其实质就是缩小河北和北京、天津两地的发展差距。这一国家战略的顺利推进,直接来说就是推动以环北京区域为核心的河北省跨越式发展,间接来说则是解决北京和天津发展后劲的问题,并给中国经济寻找全新的引擎。表面看,北京或许是牺牲一些公共资源,分离一些职能,但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北京获得了更蓝的天空,更好的交通,更和谐的人居。
  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就是环北京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相信,虽然各类区域主题的炒作历来都是地产股重要的投资主题,但低起点、高目标的“力促屌丝逆袭”型区域振兴计划是相当稀缺的。塑造中国第三个,或许也是最后一个超级大都市群的区域发展战略,值得投资人高度重视。我们建议投资者集中配置在环北京区域拥有土地储备,有能力参与到环北京区域产业实体化浪潮中的企业。
  我们选择的11个主要城市2012年商品房销售额合计超过了2300亿元。其中,距离北京最近,联系相对紧密的廊坊市2012年商品房销售额达到了417亿元,占比接近20%。
  从商品房销售均价来看,环北京区域廊坊、唐山和秦皇岛的销售均价处于前三位,其中均价最高的廊坊市达到了5877元/平米。尽管如此,相比2012年北京商品房销售均价23461元/平米相比,极差还是相对较大。对于绝大部分市场,土地供应量相对充足,地价也相对便宜。
其他文献
中国经济正在滑出增长底线,稳增长的政策逐渐启动。  1-2月消费、投资和出口全面下滑,工业增速更是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低点,一季度GDP在滑向7%。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布置了包括小微企业减税、保障房建设和铁路建设三个方面的稳增长措施。  此次会议布置的措施与2013年三季度的稳增长措施如出一辙。当时在经济增速跌破7.5%和“钱荒”的夹击下,2013年6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快棚户区改造,
期刊
贵州茅台(600519.SH)2014年的经营目标是增长3%,很多投资人对如此之低的增长目标表示不解。  在我看来,2013年对茅台来说,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激烈冲击,下半年茅台加大干涉力度,增加了供给,以应对猛烈的冲击。此举可谓是“下猛药”,是否有后遗症?市场也很担心。从目前情形来看,公司已经具备自我恢复的能力,不会再采取相同的干涉政策。所以,3%的目标是茅台在休养生息的政策下的一个保守目标。  真
期刊
非上市保险公司由于信息披露的深度和频率有限,一般淡出市场的视线,但生命人寿等公司近年来频繁举牌上市公司,颇有主动抢镜的姿态。从其历年举措来看,生命人寿的股票投资主要涉及银行、白酒、地产和能源四大板块,近年尤以后两者为投资重点。  投资高歌猛进  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获保监会批准设立,2003年11月正式开业。设立之初,生命人寿的股东有8家,大连实德、首钢集团、广晟资产(隶属广东
期刊
移动互联网形态下的入口之争会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格局?现在各个方面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以投资美剧《纸牌屋》的视频网站Netflix为例,看看它在移动互联网争取入口的这场战争中的做法。  互联网时代的入口  入口之战从工业时代就开始了,当时非常简单明确,用传统的媒体作为流量的导入口,最终在货架上实现一个流量的变现,这是工业时代的经典做法,所以那个时代渠道为王。到PC互联网时代,从硬件角度看,入口变成了P
期刊
恩华药业(002262.SZ)是一家专注于麻醉类、精神类、神经类专科药物的化学制药企业,由于其专注的领域存在行政管制,具有较高的壁垒,因而竞争对手较少;同时该公司在这些领域有丰富在研产品储备,使其上市以来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股价一路上扬,估值也始终处于高位,当前市盈率约45倍,足见投资者对其业绩增长预期之高。  为不断丰富公司在中枢神经药物领域的产品线,恩华药业于2011年5月30日与以色列D-
期刊
海螺水泥(600585.SH,00914.HK)于3月25日披露了一份靓丽的年报。随之,公司沪港两地股价纷纷创出近期新高。然而,截至4月1日收盘,海螺水泥A股的股价为16.29元,而H股的价格为33.4港元,折算为人民币后较其A股溢价率高达64%。  海螺水泥的A股和H股的回报率在2009年至2011年4月期间的变化非常接近,从2011年5月后A股经历了一波剧烈下调,而H股先是大幅上涨后才跟随A股
期刊
银行年报披露刚一结束,一季报又接踵而至。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在2013年银行负债和资产两端遭遇巨大冲击后,业绩增长已显疲态的趋势,在2014年一季度有何改观。  纵观2014年一季报,整个银行业规模增长延续2013年继续放缓趋势一览无遗,只有非标资产规模继续小幅扩大,而行业盈利能力体现出季节性因素暂时处于相对高位,尤其是手续费收入延续了2013年以来的高增长态势。  另一方面,2014年一季度,上市
期刊
银行年报陆续公布,在互联网金融日渐侵袭和信用事件酝酿爆发的背景下,银行负债和资产两端都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股份制银行优秀代表的民生银行的业绩表现,就更会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  3月28日,民生银行公布2013年年报,截至2013年年末,资产总额达到3.22万亿元,比年初仅增长0.4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22.78亿元,同比增长12.55%;实现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23%,同
期刊
2010年之前,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的部分投资多被市场称为右侧交易、趋势投机。比如2007年,中国平安的权益类仓位的占比从13%提高至25%,接近了当年保监会监管政策的上限,其中既有持有的权益类仓位的基金、股票市值快速增长的原因,也有新增保费不断增加持仓的原因;2008年上半年,在确定头部形成之后,中国平安获利了结了部分仓位,锁定了90多亿元的浮盈;2009年1月,同样
期刊
对于创业板而言,2014年3月是黑色的。3月第三周,上证指数仅跌0.29%,而创业板指数则大跌7.28%,跌破1400点大关,创近16周以来的最大周跌幅,而创业板指数3月累计跌幅达7.45%。  于是,多只基金重仓股遭抛售,甚至出现局部的踩踏出逃现象;进而,重仓创业板的基金也受此牵连,尤其是跟风追高的基金,更是陷入两难。  随着年报披露的创业板公司业绩不达预期、4月创业板股票解禁潮、新股发行重启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