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我也过了不惑之年。不惑,人生的不惑之年已是黄土埋了半截子,而改革的不惑之年却更加茁壮成长——杨柳成行,辇鸟成双。这四十年是改革伴我走向了富裕幸福,还是我见证了改革的辉煌成果,此时我真有点“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分产到户”或是“家庭联产承包”
1978年当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十八名村民在契约上摁下手印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摁开了一扇中国农村改革的大门,从此家庭联产承包的大戏在全国拉开了大幕。可是我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山高道路远的,家庭联产承包的东风直到四年后才吹到我的村庄上。我清晰地記得是1982年的冬天,不识大字的队长四狗吆喝着几个人用绳子量着村里的土地面积,文书顺吉胸前抱着算盘,一边计算着面积,一边记录着地的等级,便于最后好地与贫地的搭配均匀,承包到各家各户。当时我还是一个毛头小子,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一来看个热闹,二来有时当个帮手。间歇时,四狗说:“不知道这地分产到户了能种多久,要是最后又归到农业社……”显然,队长和大家一样心里忐忑不安,搭配均匀抓阄承包,一点矛盾没有,一点波折没起,要是能知道承包这么久,也许当时分地时不知道闹多少矛盾。分生产队饲养院的骡马时,我老爹说他手气差,让我这个毛头小子来抓,我抓阄抓了一匹枣红马,可惜僧多肉少,三家人分到一匹马。老爹一个铜板没有,其他两户也没有银子,怎么办呢?只有轮流喂养,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一年下来,我怨他家没有养好,他怨你家没有养好,结果是马瘦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不得不拉到集市上卖了。逢集那天,老爹将枣红马梳洗打扮一番,对着它说了一大堆不舍的话,最后竟然几度哽咽,真的不舍得这一壮劳力啊。
当然,我那朴实的村民承包了土地,不知道这种“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的家庭联产承包是一个历史的改变。但是不懂并不代表不行动不改变不前进。第二年开春,四狗队长再不用在高音喇叭上吆喝下地干活了,村民们自觉地在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上,在春天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在秋天里收获了金色的果实。冬天去十里外的李堡粮站上粮,风车欢快地叫着,一会儿的时间,饱满的粮食上交了国家。四狗队长召集会议说:“都分产到户了,队里就不留粮了,剩下的我们也就全分了,以后如果村里来了干部或是工作组,我们每家轮流管饭,这样岂不更好!”村民们一合计,这一年的收成比在生产队干一年强多了,脸上自然露出了幸福喜悦的笑容。从此下地干活披星戴月荷锄而归成了自觉又自由的事了,一个个种地比兔子还跑得快,积极性一个比一个高,有名的“瞌睡家”两口子以前在生产队时,日上三竿队长都叫不醒,土地承包后没人督促,两口子三更半夜还在地里干活,大家见了他开玩笑地说:“瞌睡睡,睡瞌睡,瞌睡越睡越瞌睡;精神好,好精神,精神越活越精神!”从此“瞌睡”的帽子也就自然摘掉了。
说家庭联产让人吃饱了肚子,那么万元户或是下海经商,绝对是轰动一时的爆炸新闻,不亚于神舟升天蛟龙入海。
“下海”和“万元户”
这两个词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响最亮最热的词。改革短短几年,一些旧的制度或规矩被打破或是修改,神州大地焕然一新,长城内外春潮涌动。一批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把准了改革的脉,乘对了改革的船,纷纷辞去公职,放弃了单位的“铁饭碗”,到特区或是大城市去经商发展,这可是亘古未有的事。村支书文祥家的二小子军娃在县水利局工作,这个吃公粮的“铁饭碗”人人羡慕,再加上支书的地位,是有人挖空心思想将自己的女儿说媒给他的,可他偏偏要到广州去做买卖,说什么不去上班了,要扔了这个饭碗。支书哭丧着脸对着亲家说:“亲家,你甭生气,军娃不要你家女儿了,我认,这小子疯了,我上辈子做了什么愧对祖先的事,如今出了这个逆子,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你说……”三年后,当军娃穿着像电影里的港星一样,领着一位漂亮姑娘站在村口的时候,大家像看戏一样看着他,都夸他有本事有胆量有能力,做倒爷发了。只有支书一人在柳树下大口大口地吸着旱烟,不知在想些什么。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军娃成了一家企业的老总,事业如日中天,谁能说他当时的选择就是错的呢。是的,如今一些响当当的知名企业,如海尔、万科、联想等,他们的创始人张瑞敏、王石、柳传志等当年纷纷辞掉公职,做了时代的弄潮儿,成了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后来成为了下海经商的成功典范。当然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当年下海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们有过迷茫、失败和挫折,甚至被人像嘲讽军娃一样嘲讽为疯子,被人骗过,甚至说他们是傻子,但他们就是认准了市场经济这个理、改革开放这个门,才有勇气去闯下去干一番事业。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管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村的老月亮家,1986年养长毛兔成了万元户,这事上了一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那天,村里仅有的两台收音机放在打麦场里,全村三十一户一百五十人都到大场里听广播老月亮家成为万元户的消息,这个新闻在广播里就几句话,但消息不胫而走,成为轰动方圆十里的大新闻。万元,在当时人们的眼里那可是天文数字,钱多得不得了啊;万元户,那可是比过去的地主或是商户要强百倍啊。
改革让农民不再拴在黄土地上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改革不再让工人天天泡在工厂八小时,改革让知识分子不再钻在故纸堆里,农民可以做倒爷、工人也可以卖个茶叶蛋,两院院士业余时间还可以去中关村凭自己的才华创业一番……富余的劳动力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搞副业,也就是后来讲的第三产业,种植、养殖、经商和服务等。到城里去搞副业了,到沿海去搞副业、到厂矿企业去搞副业,或者更准确一点地说是发家致富。我哥去给一个包工头承包的盐厂去搞搬运,一年挣了三百块钱,就感觉是挣到了好多钱,他回家来的时候还带了两个白面馍馍,那个香,至今记忆犹新。1988年我们村通上了电,二木锨家买了一台“春风”牌的黑白电视机,一村人挤在他家看电视,大房里人太多了,二木锨将电视搬到院子里。那时一道梁或是一个坡一个村就有那么一台电视机,人们从电视里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人的思想在物质和精神的指引下逐渐地改变着,对一些新事物的接受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国两制”
如今这个耳熟能详的国策已经在香港和澳门走过了二十一年和十九年,历史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它是一个英明的决策,一个切合实际的国策,是一个名垂历史的决定。但当时一国两制的背景也是十分复杂的,它最早的九条还是十二条是针对统一台湾提出的。1982年英国取得马岛海战的胜利,同年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就香港问题一语千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他带有四川口音的话一出口,就像川菜一样既麻又辣。这一具有哲学思想的提议,如平地一声春雷,灭了“日不落”帝国的威风,惊醒的不仅是姓“社”和姓“资”的空头理论家,它是春天来了的信号,春雷一震百虫鸣,一朝变化便成龙。“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小平同志这句对“铁娘子”说的话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飞出的时候,全国人民为之振奋。1984年国庆,建国三十五周年阅兵在北京举行,这次震撼人心的阅兵,是展示是威慑是成就是决心……那次阅兵每一个从天安门前走过的士兵,眼神里都透着一股杀气。同年十二月中英联合声明签字。1997年,在全世界亿万人的瞩目中,我们见证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生根发芽,紫荆花迎风招展。现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课本有一篇《最后一分钟》的文章,配了一张香港回归时的照片。我指着照片上中英双方的代表人,给儿子讲这是谁谁的时候,儿子惊奇地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说那一夜我和我的同学守在电视机前,一夜未合眼,见证了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在香港升起,见证了香港回归的一点一滴。我清楚地记得那天香港下了小雨,一位记者说这好像是上天在冥冥之中洗去中华民族的耻辱。如今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仍然是亚洲的金融中心,是连接世界的纽带。如今改革让中国迸发出了勃勃生机,开放让中国与国际接轨。
“炒股”
与世界接轨,你得有能力接受和接纳别人,别人也得能接受你,资本是人们最先接受并运用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炒股”,无疑是改革的又一热潮所产生的热词。歌曲《春天的故事》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1992年这位老人在南巡讲话时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要坚决地试。”对,坚决地试。因此大家所熟知的深交所当时开业的时候,挂的牌子前还用了一个“试”字。虽然是试运营,但炒股在改革开放春雨的滋润下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人们在股票中狂热,狂热让股票在改革中走向成熟。还是我们村的那个军娃,他后来给我们讲:“那时在广州做倒爷能挣钱,但比起股票,那是小巫见大巫,一起做倒爷的人去炒股发了,拉我去炒股,起初我也不相信,后来去了几趟才知道个七八分了。”那时股票市场每天只发两百张票,每天拿到票的人才能买卖股,股市也极不规范,不像现在一样有个涨停跌停限制的事,买与卖全凭的是个人信誉和诚信,不讲诚信也是常有的事。他买卖股票赚过也赔过,但总而言之是赚的多而赔的少。他抓住了那时改革开放金融市场的时机,后来从股市抽身转投了房产,同样抓住时机发了家。他一直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许他现在就是縣水利局的一个小干部,三点一线地规矩生活终老到死。后来人们总结到如果你在九十年代错过了股票,那么你在九十年代就没有生存过。话是有点夸张,但九十年代的股票确实是疯狂涨。大部分炒股的人,我只能说是大部分九十年代炒股的人赚到了钱,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警钟一直长鸣。改革开放的中国金融领域缺不了“炒股”这个热词,它让资本用在了社会主义建设领域,让当时的市场经济更活了,渠道更多了。
“进城务工”和“楼市”
渠道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脚步自然也就加快了。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改革使城镇化建设大面积展开,进城务工热和楼市热成了一对孪生兄弟。许多农民进城找活干,而城市建设尤其是房地产给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一边在城市打工,一边让子女在城里就读,两全其美,一时间城市的学校被挤爆。我记得那几年我也刚到城市落脚,所在的学校班级人数不断地被刷新,年级规模一年比一年增大。学校来不及扩容,硬件来不及建设,彩钢板临时搭建的教室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老师一时间“断货”,成了最紧缺的资源,好几次,我们都跑到地州上去招聘老师。与此同时住房走向市场化,单位不再给你分房了,没办法我只有买商品房了。楼市一天一个价,噌噌往上蹿。我和同事为了买房,跑遍城市的每一块开盘的地方,基本是现房没有,预售房也是一天一个价地往上涨,下手快了还好,下手慢了,房贷就背得越重,房奴生活的时间也就越长。在城西买了一套期房,我每天要跑到工地上去看一下开建了没有,要是被骗了,过去的和将来的多少年的辛苦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好在房价飞涨,房企的诚信还是有的,建设速度也快,没两年我就住上了新房,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到肚子里了。
“小康”和“脱贫”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十年中国从沿海到边疆、从中原腹地到雪域高原、从南国椰林到北国戈壁……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大部分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富,奔小康和脱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我的记忆深处,198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召开的时候,我党提出的目标是到2000年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那时我的作文尽是展望到2000年时的情景:白面饭成为每家餐桌上的家常便饭、穿衣戴帽个性奔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机器人去做家务活、大哥大越来越普遍……如今2000年早已过去,白面饭的梦想早已实现,中国制造也走向了世界,别说是当年电影看到的大哥大了,智能手机已让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中国也从自行车王国变成了汽车的海洋,“厉害了,我的国”成了点赞祖国的常用语。今年春节回老家,我问现任的支书村里脱贫的事,他随口就来:“要说脱贫,我看全村人都脱了贫,相比过去,你说谁家缺衣少穿,娃娃上学免费,看病有农村合作医疗,每家每户的果树至少一年也收入万把块钱,还有其他收入加起来人均四千不成问题,相对来说稍微困难一点的家庭还有低保和精准扶贫等国家政策的照顾,咱们村民风纯朴,人勤地不懒,家家都在勤奋耕耘,幸福指数不比城里人差。”是的,全民奔小康也许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村要说脱贫正如村支书说的,贫困的家庭已经为零了。到2020年全国脱贫,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脱贫和奔向小康,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滚滚向前,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了新时代,梦想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
是的,四十年改革开放,那个老人所画的圈越涂越美丽、所写的诗篇越来越壮丽。而这四十年,祖国从贫穷走向富有,又从富有开始走向了富强,我亲眼目睹和经历的这些改革开放的热词诞生的故事,足以证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提升,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孙伟
“分产到户”或是“家庭联产承包”
1978年当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十八名村民在契约上摁下手印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摁开了一扇中国农村改革的大门,从此家庭联产承包的大戏在全国拉开了大幕。可是我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山高道路远的,家庭联产承包的东风直到四年后才吹到我的村庄上。我清晰地記得是1982年的冬天,不识大字的队长四狗吆喝着几个人用绳子量着村里的土地面积,文书顺吉胸前抱着算盘,一边计算着面积,一边记录着地的等级,便于最后好地与贫地的搭配均匀,承包到各家各户。当时我还是一个毛头小子,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一来看个热闹,二来有时当个帮手。间歇时,四狗说:“不知道这地分产到户了能种多久,要是最后又归到农业社……”显然,队长和大家一样心里忐忑不安,搭配均匀抓阄承包,一点矛盾没有,一点波折没起,要是能知道承包这么久,也许当时分地时不知道闹多少矛盾。分生产队饲养院的骡马时,我老爹说他手气差,让我这个毛头小子来抓,我抓阄抓了一匹枣红马,可惜僧多肉少,三家人分到一匹马。老爹一个铜板没有,其他两户也没有银子,怎么办呢?只有轮流喂养,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一年下来,我怨他家没有养好,他怨你家没有养好,结果是马瘦了一圈又一圈,最后不得不拉到集市上卖了。逢集那天,老爹将枣红马梳洗打扮一番,对着它说了一大堆不舍的话,最后竟然几度哽咽,真的不舍得这一壮劳力啊。
当然,我那朴实的村民承包了土地,不知道这种“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的家庭联产承包是一个历史的改变。但是不懂并不代表不行动不改变不前进。第二年开春,四狗队长再不用在高音喇叭上吆喝下地干活了,村民们自觉地在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上,在春天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在秋天里收获了金色的果实。冬天去十里外的李堡粮站上粮,风车欢快地叫着,一会儿的时间,饱满的粮食上交了国家。四狗队长召集会议说:“都分产到户了,队里就不留粮了,剩下的我们也就全分了,以后如果村里来了干部或是工作组,我们每家轮流管饭,这样岂不更好!”村民们一合计,这一年的收成比在生产队干一年强多了,脸上自然露出了幸福喜悦的笑容。从此下地干活披星戴月荷锄而归成了自觉又自由的事了,一个个种地比兔子还跑得快,积极性一个比一个高,有名的“瞌睡家”两口子以前在生产队时,日上三竿队长都叫不醒,土地承包后没人督促,两口子三更半夜还在地里干活,大家见了他开玩笑地说:“瞌睡睡,睡瞌睡,瞌睡越睡越瞌睡;精神好,好精神,精神越活越精神!”从此“瞌睡”的帽子也就自然摘掉了。
说家庭联产让人吃饱了肚子,那么万元户或是下海经商,绝对是轰动一时的爆炸新闻,不亚于神舟升天蛟龙入海。
“下海”和“万元户”
这两个词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响最亮最热的词。改革短短几年,一些旧的制度或规矩被打破或是修改,神州大地焕然一新,长城内外春潮涌动。一批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把准了改革的脉,乘对了改革的船,纷纷辞去公职,放弃了单位的“铁饭碗”,到特区或是大城市去经商发展,这可是亘古未有的事。村支书文祥家的二小子军娃在县水利局工作,这个吃公粮的“铁饭碗”人人羡慕,再加上支书的地位,是有人挖空心思想将自己的女儿说媒给他的,可他偏偏要到广州去做买卖,说什么不去上班了,要扔了这个饭碗。支书哭丧着脸对着亲家说:“亲家,你甭生气,军娃不要你家女儿了,我认,这小子疯了,我上辈子做了什么愧对祖先的事,如今出了这个逆子,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你说……”三年后,当军娃穿着像电影里的港星一样,领着一位漂亮姑娘站在村口的时候,大家像看戏一样看着他,都夸他有本事有胆量有能力,做倒爷发了。只有支书一人在柳树下大口大口地吸着旱烟,不知在想些什么。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军娃成了一家企业的老总,事业如日中天,谁能说他当时的选择就是错的呢。是的,如今一些响当当的知名企业,如海尔、万科、联想等,他们的创始人张瑞敏、王石、柳传志等当年纷纷辞掉公职,做了时代的弄潮儿,成了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后来成为了下海经商的成功典范。当然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当年下海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们有过迷茫、失败和挫折,甚至被人像嘲讽军娃一样嘲讽为疯子,被人骗过,甚至说他们是傻子,但他们就是认准了市场经济这个理、改革开放这个门,才有勇气去闯下去干一番事业。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管是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我们村的老月亮家,1986年养长毛兔成了万元户,这事上了一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那天,村里仅有的两台收音机放在打麦场里,全村三十一户一百五十人都到大场里听广播老月亮家成为万元户的消息,这个新闻在广播里就几句话,但消息不胫而走,成为轰动方圆十里的大新闻。万元,在当时人们的眼里那可是天文数字,钱多得不得了啊;万元户,那可是比过去的地主或是商户要强百倍啊。
改革让农民不再拴在黄土地上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改革不再让工人天天泡在工厂八小时,改革让知识分子不再钻在故纸堆里,农民可以做倒爷、工人也可以卖个茶叶蛋,两院院士业余时间还可以去中关村凭自己的才华创业一番……富余的劳动力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搞副业,也就是后来讲的第三产业,种植、养殖、经商和服务等。到城里去搞副业了,到沿海去搞副业、到厂矿企业去搞副业,或者更准确一点地说是发家致富。我哥去给一个包工头承包的盐厂去搞搬运,一年挣了三百块钱,就感觉是挣到了好多钱,他回家来的时候还带了两个白面馍馍,那个香,至今记忆犹新。1988年我们村通上了电,二木锨家买了一台“春风”牌的黑白电视机,一村人挤在他家看电视,大房里人太多了,二木锨将电视搬到院子里。那时一道梁或是一个坡一个村就有那么一台电视机,人们从电视里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人的思想在物质和精神的指引下逐渐地改变着,对一些新事物的接受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国两制”
如今这个耳熟能详的国策已经在香港和澳门走过了二十一年和十九年,历史的实践再一次证明它是一个英明的决策,一个切合实际的国策,是一个名垂历史的决定。但当时一国两制的背景也是十分复杂的,它最早的九条还是十二条是针对统一台湾提出的。1982年英国取得马岛海战的胜利,同年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就香港问题一语千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他带有四川口音的话一出口,就像川菜一样既麻又辣。这一具有哲学思想的提议,如平地一声春雷,灭了“日不落”帝国的威风,惊醒的不仅是姓“社”和姓“资”的空头理论家,它是春天来了的信号,春雷一震百虫鸣,一朝变化便成龙。“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小平同志这句对“铁娘子”说的话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飞出的时候,全国人民为之振奋。1984年国庆,建国三十五周年阅兵在北京举行,这次震撼人心的阅兵,是展示是威慑是成就是决心……那次阅兵每一个从天安门前走过的士兵,眼神里都透着一股杀气。同年十二月中英联合声明签字。1997年,在全世界亿万人的瞩目中,我们见证了一国两制在香港生根发芽,紫荆花迎风招展。现在小学五年级语文(上)课本有一篇《最后一分钟》的文章,配了一张香港回归时的照片。我指着照片上中英双方的代表人,给儿子讲这是谁谁的时候,儿子惊奇地问我怎么知道的,我说那一夜我和我的同学守在电视机前,一夜未合眼,见证了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在香港升起,见证了香港回归的一点一滴。我清楚地记得那天香港下了小雨,一位记者说这好像是上天在冥冥之中洗去中华民族的耻辱。如今香港在“一国两制”下仍然是亚洲的金融中心,是连接世界的纽带。如今改革让中国迸发出了勃勃生机,开放让中国与国际接轨。
“炒股”
与世界接轨,你得有能力接受和接纳别人,别人也得能接受你,资本是人们最先接受并运用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炒股”,无疑是改革的又一热潮所产生的热词。歌曲《春天的故事》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了一个圈……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1992年这位老人在南巡讲话时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要坚决地试。”对,坚决地试。因此大家所熟知的深交所当时开业的时候,挂的牌子前还用了一个“试”字。虽然是试运营,但炒股在改革开放春雨的滋润下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人们在股票中狂热,狂热让股票在改革中走向成熟。还是我们村的那个军娃,他后来给我们讲:“那时在广州做倒爷能挣钱,但比起股票,那是小巫见大巫,一起做倒爷的人去炒股发了,拉我去炒股,起初我也不相信,后来去了几趟才知道个七八分了。”那时股票市场每天只发两百张票,每天拿到票的人才能买卖股,股市也极不规范,不像现在一样有个涨停跌停限制的事,买与卖全凭的是个人信誉和诚信,不讲诚信也是常有的事。他买卖股票赚过也赔过,但总而言之是赚的多而赔的少。他抓住了那时改革开放金融市场的时机,后来从股市抽身转投了房产,同样抓住时机发了家。他一直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也许他现在就是縣水利局的一个小干部,三点一线地规矩生活终老到死。后来人们总结到如果你在九十年代错过了股票,那么你在九十年代就没有生存过。话是有点夸张,但九十年代的股票确实是疯狂涨。大部分炒股的人,我只能说是大部分九十年代炒股的人赚到了钱,但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的警钟一直长鸣。改革开放的中国金融领域缺不了“炒股”这个热词,它让资本用在了社会主义建设领域,让当时的市场经济更活了,渠道更多了。
“进城务工”和“楼市”
渠道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脚步自然也就加快了。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改革使城镇化建设大面积展开,进城务工热和楼市热成了一对孪生兄弟。许多农民进城找活干,而城市建设尤其是房地产给其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一边在城市打工,一边让子女在城里就读,两全其美,一时间城市的学校被挤爆。我记得那几年我也刚到城市落脚,所在的学校班级人数不断地被刷新,年级规模一年比一年增大。学校来不及扩容,硬件来不及建设,彩钢板临时搭建的教室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老师一时间“断货”,成了最紧缺的资源,好几次,我们都跑到地州上去招聘老师。与此同时住房走向市场化,单位不再给你分房了,没办法我只有买商品房了。楼市一天一个价,噌噌往上蹿。我和同事为了买房,跑遍城市的每一块开盘的地方,基本是现房没有,预售房也是一天一个价地往上涨,下手快了还好,下手慢了,房贷就背得越重,房奴生活的时间也就越长。在城西买了一套期房,我每天要跑到工地上去看一下开建了没有,要是被骗了,过去的和将来的多少年的辛苦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好在房价飞涨,房企的诚信还是有的,建设速度也快,没两年我就住上了新房,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到肚子里了。
“小康”和“脱贫”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这十年中国从沿海到边疆、从中原腹地到雪域高原、从南国椰林到北国戈壁……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大部分中国人变得越来越富,奔小康和脱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我的记忆深处,1987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三大召开的时候,我党提出的目标是到2000年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那时我的作文尽是展望到2000年时的情景:白面饭成为每家餐桌上的家常便饭、穿衣戴帽个性奔放、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机器人去做家务活、大哥大越来越普遍……如今2000年早已过去,白面饭的梦想早已实现,中国制造也走向了世界,别说是当年电影看到的大哥大了,智能手机已让全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中国也从自行车王国变成了汽车的海洋,“厉害了,我的国”成了点赞祖国的常用语。今年春节回老家,我问现任的支书村里脱贫的事,他随口就来:“要说脱贫,我看全村人都脱了贫,相比过去,你说谁家缺衣少穿,娃娃上学免费,看病有农村合作医疗,每家每户的果树至少一年也收入万把块钱,还有其他收入加起来人均四千不成问题,相对来说稍微困难一点的家庭还有低保和精准扶贫等国家政策的照顾,咱们村民风纯朴,人勤地不懒,家家都在勤奋耕耘,幸福指数不比城里人差。”是的,全民奔小康也许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我们村要说脱贫正如村支书说的,贫困的家庭已经为零了。到2020年全国脱贫,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脱贫和奔向小康,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滚滚向前,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了新时代,梦想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
是的,四十年改革开放,那个老人所画的圈越涂越美丽、所写的诗篇越来越壮丽。而这四十年,祖国从贫穷走向富有,又从富有开始走向了富强,我亲眼目睹和经历的这些改革开放的热词诞生的故事,足以证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提升,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美好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