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奇和鲍威尔的友谊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2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此时,嘉德拍卖公司又邀我参加“嘉德四季第十九期拍卖会”,主要提供1945年以后西方藏书票的作品集。它们大部分是我入门时的参考书。其中有—本里奇(gitchie,Ward 1905-1996)的The Typographi c Bookplate of WardPdtchie,曾经考虑送拍,但因书中的作品几乎都是活字版的藏书票,恐怕乏人问津,故临阵把它抽回。不料董桥在《橙园纪事》(收在《记得》: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中,提到里奇和鲍威尔(LawrenceClarkPowdl 1906-2001)从小到大的友谊。
  里奇的活字版藏书票作品集,由贝克(Mdissa Beck)编辑,在他的家乡加州南帕萨迪纳附近的一家名为Kenneth Karmiole的私人出版社发行,在里奇去世前六年出版,限印三百本。书背是黑色漆皮烫金,配上若隐若现的咖啡色块状图案的纸面精装封面,不过整体质感值得细细品味。值得一提的是,有关藏书票的图书大部分是限定本,有志于限定本收藏者。不妨将之当作试金石。
  书中除了活字版藏书票外。引起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是书中的第二款藏书票。即里奇于1927年为鲍威尔设计的藏书票,是他极少数的麻胶版作品。好像是一条鱼盘踞于杯盘之间,尾巴甩出的水滴,泼洒在画面上(见图)。它是里奇大学毕业前,送给鲍威尔的礼物。鲍威尔从法国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34年和他的恋人休梅克(Fay Shoemaker)终成眷属。里奇又特别为他们夫妻设计了一款藏书票,作为结婚的礼物。鲍威尔后来成为加州大学的教授,终身支持里奇的出版事业。从这两款藏书票,更加可以印证里奇和鲍威尔的友谊。
  里奇在书上的前言中说:回顾他的一生仿佛如昨日,却感到朦朦胧胧、断断续续,就像藏书票设计,隐藏在他生涯的隐蔽或缝隙处。有如此感慨,也许他是国际著名的书籍设计家、印刷家,得过无数大奖所致,藏书票之于他,只不过是“漂亮的小玩意儿”;因此回忆藏书票的设计,就像往事如烟雾般渐渐散去。他的~--gk藏书票(见封面),是为自己设计的,完成于1925年大学阶段。他乘着书本般的飞毯,穿过满天的星斗,右手上方是善良、仁慈的天神,身后的左上方是从乌云里现身的暴龙,城堡矗立在山崖的顶端。有只螃蟹从狂风巨浪的大海,爬上接近城堡的陆地,预示他未来面对的挑战。他于1928年毕业于加州Occidental Col-lege法律系,毕业后到巴黎学印刷,1931年回美国开出版社。这一款藏书票取材于各种图片,然后用钢笔画成草稿,最后请人刻成麻胶版。印刷完成。在拼贴式构图的当中,可以看到里奇平面设计的才华,仿佛已经决定了他的志趣。
其他文献
袁红玉,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教师。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所作的经典抒情散文。文章叙述了他在地坛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母亲的怀念,抒发了自己对生命、苦难的思考。文章细腻绵密的语言、深沉而富哲理的思想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本文采用情境任务驱动式教学,尝试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文本的主题意蕴,在完成任务中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学分析  《我与地坛》是统编教材
吕新平,江苏省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教师。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教材文本,通过读写结合来进行写作训练是语文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读什么写什么、读写孰轻孰重、读写该怎么结合等一系列问题困扰着教师。因为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学生无法将读的能力迁移到写作上,所谓读写结合就成了读写拼盘,作文教学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近日,笔者在苏州市初二年级作文教学研讨活动上开设了《学会抒发感慨》一课,其改进过程让人深
写完《侯宝林评传》心头顿觉畅然,我怕辜负先生嘱托的心结也似乎平复了许多。但样书拿到却又立即沉重起来:此书所论究竟于世何补?半年辛苦又是因何所为?这只是艺术兴衰的历史使然,非人力所能及也。  照我看来,相声这一形式在今天并未失其生命力,而只是缺乏上一世纪群星灿烂如侯宝林们那样的一批大师级人物。他们当时或许与今天名家遇到过同样问题,只是进取方式并不尽同。诸如,他们对“身被枷锁与心灵自由”这一艺术创作根
一、文言断句概说  文言文阅读,识字是基础,断句则是读懂的关键。古人读书非常重视断句学习,小孩启蒙练习句读是必修课,正如韩愈《师说》云:“彼童子之師,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而对那些无视句读学习,瞧不起服虔、郑玄的人,其弟子皇甫湜在《与李生书》中直言痛斥:“读书未知句度,下视服郑,此时之大病所当嫉者也。”  句读一词最早见于汉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序》:“援引他经,失其句读。”意思是说有人在引用经
立德树人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是教育的根本方向和使命。所以新课标也明确“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作为一门富含立德树人教育元素的人文基础学科,是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中小学学科德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德育主体的缺位,德育体验的缺失,学科特质的缺席导致学科德育弱化。究其根源,是学科学习与道德生成被分割开来,导致知行分离,德育教育脱离实际、牵强附
“醉”和“懒”    《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载,南宋淳熙年间,上皇游西湖,见断桥边某酒肆甚雅洁,店内素屏风上有人书《风入松》词一阕:“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湖边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上皇称赏良久,问何人所作,答日:太学生俞国宝。上皇笑道:此词甚好,但末句不免穷
《文学史学原理研究》,董乃斌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版,40.00元    中国文学史的种类繁多,据说至少已有1600多种,但从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中国文学史算起,恰好一个世纪。写文学史有没有规律?什么是文学史的范式?如何认识和表述文学史发展轨迹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现象?构成文学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等等等等,真是应该“清算”一下,以便对众多的文学史成果作一些理性的思考,从理论上对文学史学科进行
我一直觉得陈华胜是个“与佛有缘”的文人。2006年他从新疆回来,和我这个“有点慧根”的道友讲述了在茫茫沙漠里思绪突然飞跃千年时空想到玄奘的离奇经历。当时听他说,下一本书一定要写写玄奘,可是真没想到,2008年我获得的第一份礼物就是他的这本《玄奘取经西游记》。虽然华胜一再自诩为“临时抱佛脚”,但我宁愿相信,在“三国”上颇有建树的他,这趟“佛脚”抱得也确实勤快。    从一只猴子说起 将主角还给玄奘 
一    老子死去两三千年了,但他的魂仍飘散在人间。这个魂,就是他的思想和学说,就在他写的(或后学整理)《老子》一书中。传说老子失意后要去大西北,骑着青牛过函谷关时,关尹喜说,您写点东西留下吧,他便写了五千言。这些内容,就成了老子的不死之魂。这五千言有三个名称:《道德经》、《老子》、《老子五千文》,一般多称为《老子》。  我对先秦诸子一向抱有浓厚兴致,一喜其思想精致,二喜其文字美,三是因为他们的学
在人类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的今天,和平远未能现实地成为全球人民同饮的甘醴与共享的福祉,因而研究和平、守望和平与追求和平就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朱成山的《为未来讴歌——朱成山研究和平学文集》集中笔墨研究探讨“和平”问题——这样一个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话题,我相信这是它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主要缘由。    一    这本书的作者朱成山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南京国际和平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