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中小学校训发展经历了建国前、建国后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三个发展时期,并呈现形神兼备、形同神散、形异神聚三种不同状态。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始终是我国中小学校训的主要特点。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吸收其合理内核,赋予其更多时代新意,使传统文化意蕴更加丰富是形成形神兼备校训的关键。
关 键 词 中小学;校训;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王彩霞,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浓缩,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校训作为学校稳定的、被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追求,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滋润心田、净化思想和提高精神境界。作为奠基工程的中小学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这使得中小学时期的校训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比大学校训更巨大,所以一些老校友在回忆自己的中小学母校时常常把自己学校的校训视为心灵故乡而热爱和追忆不止。尤其在文化立校成为时代最强音的社会背景下,校训顺理成章成了中小学教育的新手段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心和重心。现就我国中小学校训发展历程进行如下梳理。
一、建国前的校训:形神兼备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Light﹠Truth”等一系列教会大学校训和我国近代一批新式大学校训的引导和刺激下,我国中小学也紧随其后,纷纷开始效仿这些大学制定和出台自己的校训。“光绪四年,张焕纶与同里创办正蒙书院。……易名梅溪,时光绪十二年也。以和厚、肃静、勤奋、整洁四德目为校训。……二十八年,廷谕改书院为学堂,遂改名为梅溪小高等学堂。”[1]梅溪学堂校训“和厚、肃静、勤奋、整洁”的制定拉开了我国中小学校训发展的序幕。
清末的学校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框架中运作,其办学思想仍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特征,和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有很大差别,因而大多处于有形无神的状态。民国时期,政治的民主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出现了形神兼备的局面,作为现代学校教育手段之一的校训,发展到该时期才渐入佳境。该时期校训形式五花八门、少有重复、各具特色,可谓百花齐放;校训内容少有雷同和重复,并且富有深意。
传统文化是构建校训并使之更具文化魅力的摇篮。培育校园精神和创建学校的校训,必须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和形成特色。校训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体现在校训的方方面面,如校训的内容反映我国传统的德性文化,强调道德养成;校训的形式则采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单字、格言警句等短语形式,还采用对偶、押韵等二字、四字或多字句式。建国前的校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传统文化的反映。
(一)校训形式采用传统语言句式
1.一言校训
单音节汉字校训相对于其他句式校训来说,最能反映传统文化色彩,也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语言表达习惯。单音节汉字校训形体简短,句式整齐,而且简洁明快,涵盖性强,可以取得言简意赅的效果。该时期出现了许多单音节汉字校训,如“一言二字”句式:上海市澄衷中学前身澄衷蒙学堂校训“诚、朴”;“一言三字”句式:北京市二十六中前身北京汇文中学校训“智、仁、勇”等。
2.二言校训
当然单音节汉字也有其缺陷,不能很好地表述当时的思想,而两字或多字可以很好地表情达意。如“二言二字”句式:甘肃兰州一中前身甘肃高等学堂校训“弘毅”;“二言四字”句式:江苏如皋中学校训“崇实、求是”。
3.四言校训
一些很有特色的四言校训在此时期出现,如“四言四字”句式:北京市一六六中前身贝满女中的校训“敬业乐群”;“四言八字”句式:四川邻水中学前身邻水县立中学的校训“朝夕勤勉、格物致知”等。
(二)校训内容体现传统文化内涵
1.强调道德修养
这一时期,展现道德修养的校训很多,如浙江春晖中学的“勤、慎、诚、恕”,江苏海安中学的“敦品励学、自强不息”。这些校训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勤劳的美德、俭朴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实干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求学校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2.重视知识真理
江西樟树中学的“求真、务实”,江苏如皋中学的“崇实、求是”,都呈现了传统文化重视对知识真理的探求。
3.突出社会政治
蒋介石国民政府一再倡导校训内容要统一,并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和“礼义廉耻”四维为共同的训育标准和校训。校训在民国后期一度出现趋同局面,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校训打破了学校校训僵化的局面,出现了校训发展历程上的新气象。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代表的“二言八字”句式校训数量剧增,甚至一度影响了建国后校训的走向。
二、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校训:
形同神散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变,而这一领域对教育的影响比其他任何领域对教育的影响都更具有强制性与迅捷性。这一时期,人民建设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空前高涨,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勇攀高峰成为时代精神旨归。此精神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求学生勤奋、文明、刻苦、团结一致。大而宽泛之词的通用,社会整体价值观念的同一,直接导致了学校校训和许多政府机关、企业军队的训导几乎无异。同时“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一“二言八字”句式成为该时期制定校训的版本。
三、改革开放后的校训:形异神聚
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需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继承并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与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改革开放后,强调和突显人的主体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时代的主题而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校训在这一时期呈现繁荣局面,尤其是在世纪之交,校训多元并存,产生了以往不曾有的校训形式和内容。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政治激励式校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的校训仍未跳出这一窠臼,“二言八字”句式仍为校训主要形式,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等词语仍是学校制定校训内容的首选。如北京市第四十三中的“团结、进取、勤奋、求实”,陕西省临潼县华清中学的“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等。当然,该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反映传统文化内涵的“勤”“朴”“敬”等一言校训,如上海市宝山区呼兰路小学的“爱、勤、诚、礼”,江苏省海安县李堡中学的“恒”等校训。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逐步深化,开始进行以学校自主办学为核心的改革。学校办学要办出特色,前提是其办学理念富有特色,相应地,体现办学理念的校训也要不同一般。这样,很多体现学校特有精神的校训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出现,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多元特点。
(一)校训形式多样呈现
1.一言校训
如上海市奉贤致远高中的“爱、实、创”“一言三字”校训,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的“勤、恒、博、专”“一言四字”校训,内蒙古凉城三中的“净、静、敬、竞、进”“一言五字”校训。
2.多言校训
二言句式有八种类型,其中“二言八字”句式比较多,如上海市虹口区北郊高级中学的“德高、体健、学勤、行笃”,长春市十一高中的“树志、拓能、健体、尚美”等。四言有五种类型。“四言八字”句式数量比较多,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中校训“笃志博学、质朴方正”,上海市中原实验学校校训“砥德诚教、砺志笃学”,贵州市民族中学校训“修德讲学、笃信弘毅”等。另外,该时期出现了以往所没有的校训形式,且数量相对较多,如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十言等。
3.一句话校训
此类校训也是以往所没有的形式,如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校训“明天的我是翠小的骄傲”,山东邹城市第四中学校训“为终身发展奠基”,上海市南汇区三墩学校校训“明智、博爱,才华贡献社会”。
(二)校训内容多元并存
1.重新弘扬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始终是校训的主要特点。该时期,扎、创、新、净、竞、博、专、健等词,是以往校训没有的新词语。改革开放后,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这种人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积极进取的拼搏创新意识;既要有健壮的体魄,又要有健康的思想。一些校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看起来比较深奥,但并不艰涩难懂,如苏步青为上海市崇明中学题写的校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这一时期的校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隽永,也很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既关注到他们的接受和认知能力,又启发他们的智慧,同时也传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校训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他们一定的教育。
2.张扬主体意识
新时期,人的主体性不断高扬、价值不断提升。该时期彰显学校个性的校训纷纷闪亮登场,形式不再局限于“二言八字”句式,用语也不固定为团结、勤奋等字眼。一些学校校训为“不敷衍、不作弊”“今天我以**为骄傲,明天**以我为骄傲”等,这样的校训为广大中小学所普遍采用,既浅显易懂,又富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突显现代理念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必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既学会学习,同时也要学会做人,既是知识创新的开拓者,又是修身养性的文明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因而许多学校通过校训来反映这些现代意识和观念,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4.赋予时代新意
一些学校则根据其自身特点和时代精神,用更能体现学校精神的校训来取代老校训,或赋予旧校训以新内涵。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的校训为“勤”,并形成了“勤”文化,学生自觉地以“勤”指导自己的行为,学会勤谨思考、勤勉学习、勤快做事、勤恳做人、勤俭生活。
三个时期我国中小学校训呈现形神兼备、形同神散、形异神聚三种不同状态,其中政治宽松与否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民国时期相对民主的政治使教育渐入佳境、校训形神兼备成为可能;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教育囿于政治发展,校训形式单一,富有自身特色的校训较难出现;改革开放后,政治的民主带来思想的解放,加之教育自身不断得以完善,所以重新发挥校训的功能,展现其特色成为必然,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校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时代精神的体现始终是我国中小学校训的主要特点。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吸收其合理内核,赋予其更多时代新意,使传统文化意蕴更加丰富是校训形神兼备、形异神聚的根本和关键。
参考文献:
[1]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69.
责任编辑/闫益佳
关 键 词 中小学;校训;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王彩霞,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浓缩,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精髓。校训作为学校稳定的、被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信念和追求,是学校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可以滋润心田、净化思想和提高精神境界。作为奠基工程的中小学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教育,这使得中小学时期的校训对学生的影响甚至比大学校训更巨大,所以一些老校友在回忆自己的中小学母校时常常把自己学校的校训视为心灵故乡而热爱和追忆不止。尤其在文化立校成为时代最强音的社会背景下,校训顺理成章成了中小学教育的新手段和学校文化建设的中心和重心。现就我国中小学校训发展历程进行如下梳理。
一、建国前的校训:形神兼备
在上海圣约翰大学“Light﹠Truth”等一系列教会大学校训和我国近代一批新式大学校训的引导和刺激下,我国中小学也紧随其后,纷纷开始效仿这些大学制定和出台自己的校训。“光绪四年,张焕纶与同里创办正蒙书院。……易名梅溪,时光绪十二年也。以和厚、肃静、勤奋、整洁四德目为校训。……二十八年,廷谕改书院为学堂,遂改名为梅溪小高等学堂。”[1]梅溪学堂校训“和厚、肃静、勤奋、整洁”的制定拉开了我国中小学校训发展的序幕。
清末的学校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框架中运作,其办学思想仍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特征,和现代意义上的学校有很大差别,因而大多处于有形无神的状态。民国时期,政治的民主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出现了形神兼备的局面,作为现代学校教育手段之一的校训,发展到该时期才渐入佳境。该时期校训形式五花八门、少有重复、各具特色,可谓百花齐放;校训内容少有雷同和重复,并且富有深意。
传统文化是构建校训并使之更具文化魅力的摇篮。培育校园精神和创建学校的校训,必须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和形成特色。校训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底蕴。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体现在校训的方方面面,如校训的内容反映我国传统的德性文化,强调道德养成;校训的形式则采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单字、格言警句等短语形式,还采用对偶、押韵等二字、四字或多字句式。建国前的校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传统文化的反映。
(一)校训形式采用传统语言句式
1.一言校训
单音节汉字校训相对于其他句式校训来说,最能反映传统文化色彩,也最能体现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和语言表达习惯。单音节汉字校训形体简短,句式整齐,而且简洁明快,涵盖性强,可以取得言简意赅的效果。该时期出现了许多单音节汉字校训,如“一言二字”句式:上海市澄衷中学前身澄衷蒙学堂校训“诚、朴”;“一言三字”句式:北京市二十六中前身北京汇文中学校训“智、仁、勇”等。
2.二言校训
当然单音节汉字也有其缺陷,不能很好地表述当时的思想,而两字或多字可以很好地表情达意。如“二言二字”句式:甘肃兰州一中前身甘肃高等学堂校训“弘毅”;“二言四字”句式:江苏如皋中学校训“崇实、求是”。
3.四言校训
一些很有特色的四言校训在此时期出现,如“四言四字”句式:北京市一六六中前身贝满女中的校训“敬业乐群”;“四言八字”句式:四川邻水中学前身邻水县立中学的校训“朝夕勤勉、格物致知”等。
(二)校训内容体现传统文化内涵
1.强调道德修养
这一时期,展现道德修养的校训很多,如浙江春晖中学的“勤、慎、诚、恕”,江苏海安中学的“敦品励学、自强不息”。这些校训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有勤劳的美德、俭朴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实干的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求学校根据社会实际情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2.重视知识真理
江西樟树中学的“求真、务实”,江苏如皋中学的“崇实、求是”,都呈现了传统文化重视对知识真理的探求。
3.突出社会政治
蒋介石国民政府一再倡导校训内容要统一,并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和“礼义廉耻”四维为共同的训育标准和校训。校训在民国后期一度出现趋同局面,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校训打破了学校校训僵化的局面,出现了校训发展历程上的新气象。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代表的“二言八字”句式校训数量剧增,甚至一度影响了建国后校训的走向。
二、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校训:
形同神散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思想领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变,而这一领域对教育的影响比其他任何领域对教育的影响都更具有强制性与迅捷性。这一时期,人民建设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空前高涨,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勇攀高峰成为时代精神旨归。此精神体现在教育上就是要求学生勤奋、文明、刻苦、团结一致。大而宽泛之词的通用,社会整体价值观念的同一,直接导致了学校校训和许多政府机关、企业军队的训导几乎无异。同时“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一“二言八字”句式成为该时期制定校训的版本。
三、改革开放后的校训:形异神聚
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需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继承并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与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改革开放后,强调和突显人的主体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时代的主题而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校训在这一时期呈现繁荣局面,尤其是在世纪之交,校训多元并存,产生了以往不曾有的校训形式和内容。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政治激励式校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的校训仍未跳出这一窠臼,“二言八字”句式仍为校训主要形式,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严谨等词语仍是学校制定校训内容的首选。如北京市第四十三中的“团结、进取、勤奋、求实”,陕西省临潼县华清中学的“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等。当然,该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反映传统文化内涵的“勤”“朴”“敬”等一言校训,如上海市宝山区呼兰路小学的“爱、勤、诚、礼”,江苏省海安县李堡中学的“恒”等校训。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逐步深化,开始进行以学校自主办学为核心的改革。学校办学要办出特色,前提是其办学理念富有特色,相应地,体现办学理念的校训也要不同一般。这样,很多体现学校特有精神的校训在20世纪90年代后大量出现,且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呈现多元特点。
(一)校训形式多样呈现
1.一言校训
如上海市奉贤致远高中的“爱、实、创”“一言三字”校训,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的“勤、恒、博、专”“一言四字”校训,内蒙古凉城三中的“净、静、敬、竞、进”“一言五字”校训。
2.多言校训
二言句式有八种类型,其中“二言八字”句式比较多,如上海市虹口区北郊高级中学的“德高、体健、学勤、行笃”,长春市十一高中的“树志、拓能、健体、尚美”等。四言有五种类型。“四言八字”句式数量比较多,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中校训“笃志博学、质朴方正”,上海市中原实验学校校训“砥德诚教、砺志笃学”,贵州市民族中学校训“修德讲学、笃信弘毅”等。另外,该时期出现了以往所没有的校训形式,且数量相对较多,如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十言等。
3.一句话校训
此类校训也是以往所没有的形式,如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校训“明天的我是翠小的骄傲”,山东邹城市第四中学校训“为终身发展奠基”,上海市南汇区三墩学校校训“明智、博爱,才华贡献社会”。
(二)校训内容多元并存
1.重新弘扬传统文化
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始终是校训的主要特点。该时期,扎、创、新、净、竞、博、专、健等词,是以往校训没有的新词语。改革开放后,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这种人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积极进取的拼搏创新意识;既要有健壮的体魄,又要有健康的思想。一些校训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看起来比较深奥,但并不艰涩难懂,如苏步青为上海市崇明中学题写的校训“志存高远、自强不息”。这一时期的校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隽永,也很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既关注到他们的接受和认知能力,又启发他们的智慧,同时也传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使校训在潜移默化中给予他们一定的教育。
2.张扬主体意识
新时期,人的主体性不断高扬、价值不断提升。该时期彰显学校个性的校训纷纷闪亮登场,形式不再局限于“二言八字”句式,用语也不固定为团结、勤奋等字眼。一些学校校训为“不敷衍、不作弊”“今天我以**为骄傲,明天**以我为骄傲”等,这样的校训为广大中小学所普遍采用,既浅显易懂,又富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3.突显现代理念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必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既学会学习,同时也要学会做人,既是知识创新的开拓者,又是修身养性的文明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也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因而许多学校通过校训来反映这些现代意识和观念,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4.赋予时代新意
一些学校则根据其自身特点和时代精神,用更能体现学校精神的校训来取代老校训,或赋予旧校训以新内涵。江苏省常州市勤业中学的校训为“勤”,并形成了“勤”文化,学生自觉地以“勤”指导自己的行为,学会勤谨思考、勤勉学习、勤快做事、勤恳做人、勤俭生活。
三个时期我国中小学校训呈现形神兼备、形同神散、形异神聚三种不同状态,其中政治宽松与否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民国时期相对民主的政治使教育渐入佳境、校训形神兼备成为可能;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教育囿于政治发展,校训形式单一,富有自身特色的校训较难出现;改革开放后,政治的民主带来思想的解放,加之教育自身不断得以完善,所以重新发挥校训的功能,展现其特色成为必然,作为教育手段之一的校训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很大的突破。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时代精神的体现始终是我国中小学校训的主要特点。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吸收其合理内核,赋予其更多时代新意,使传统文化意蕴更加丰富是校训形神兼备、形异神聚的根本和关键。
参考文献:
[1]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69.
责任编辑/闫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