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社会是非常有用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可以适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制定正确的解决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引言:
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让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学习别人的经验。同时,教师可以靠实践摸索,将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互动,提出优秀的解决措施,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上课时,教师一人独演,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信息技术这门课作为高中一门新增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不熟悉,信息技术是学生所认为除语文、数学、英语外的科目,所以学生和家长并没有将信息技术放在心上,并不重视它。因此,在信息技术上课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夸夸而谈,学生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认真听教师的话,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甚至有的学生拿着课外书在下面自由阅读。这都是因为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副科,没有必要花费自己的精力学习这门课。因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自控力不强,更不用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杜绝此现象的再发生,教师应从自身角度寻找问题,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1]。
(二)小组合作重视整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来考验学生的水平。分组合作在教学中往往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在分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信息技术分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些较难操作的题,困难生总是不参与,技术较好的学生往往参与度较高,这就造就了学生之间的两级差。因此,困难生总会得过且过、不主动思考,不参与活动。而教师往往是从学习好的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却忽略了困难生的及时反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参加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才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水平相差太大
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素养是不一样的。对于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对计算机的掌握较好。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也比家里没有信息技术的学生强。而对于家庭环境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计算机较陌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较差。因此,教育环境与性格是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而信息技术是一门面向大众普及基本信息技术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2]。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激情导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上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心理特征进行课程的安排,创造适合的学习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专业素养,不断借鉴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同时,在教学中,学校应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的机会。教师在给学生讲述知识时,应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改掉以往一味传输知识的教学方法。
有竞争的地方就是战场。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在课下给学生提供竞争的机会,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侧面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实行分层教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在每一堂课都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给学生布置不一样的题目,让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做一些较简单的题目,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做一些较难的题目。然后,当学生有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它们具体的指导,然后通过这样的教学逐渐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让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深入研究一些较难的题目,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3]。对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給予它们具体的指导,让他们从简单的入手,慢慢的递进到难题,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信心,让他们乐于学习信息技术,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是非常有用的。
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实际联系较紧密的学科,其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所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是每一个学科的最终目标。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信息技术开展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锋,柳瑞雪,任友群. 确立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再思考[J]. 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1):46-55.
[2]李庆郎.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问题及对策[J]. 电脑迷,2018(07):74-75.
[3]曹晓明,安娜. 培养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7):106-112.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教学质量
引言:
目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让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学习别人的经验。同时,教师可以靠实践摸索,将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然后与其他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互动,提出优秀的解决措施,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上课时,教师一人独演,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
信息技术这门课作为高中一门新增课程,学生对这门课程不熟悉,信息技术是学生所认为除语文、数学、英语外的科目,所以学生和家长并没有将信息技术放在心上,并不重视它。因此,在信息技术上课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夸夸而谈,学生在下面做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认真听教师的话,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甚至有的学生拿着课外书在下面自由阅读。这都是因为学生认为信息技术是一门副科,没有必要花费自己的精力学习这门课。因而,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自控力不强,更不用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杜绝此现象的再发生,教师应从自身角度寻找问题,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1]。
(二)小组合作重视整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来考验学生的水平。分组合作在教学中往往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在分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在信息技术分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一些较难操作的题,困难生总是不参与,技术较好的学生往往参与度较高,这就造就了学生之间的两级差。因此,困难生总会得过且过、不主动思考,不参与活动。而教师往往是从学习好的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却忽略了困难生的及时反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让每个学生都参加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衡的发展,这才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水平相差太大
就信息技术学科而言,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素养是不一样的。对于家境较好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对计算机的掌握较好。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也比家里没有信息技术的学生强。而对于家庭环境一般,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他们对于计算机较陌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较差。因此,教育环境与性格是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而信息技术是一门面向大众普及基本信息技术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2]。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激情导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上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水平及心理特征进行课程的安排,创造适合的学习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知识素养与专业技能,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专业素养,不断借鉴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同时,在教学中,学校应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的机会。教师在给学生讲述知识时,应顺应新课改的要求,改掉以往一味传输知识的教学方法。
有竞争的地方就是战场。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在课下给学生提供竞争的机会,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侧面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实行分层教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在每一堂课都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给学生布置不一样的题目,让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做一些较简单的题目,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做一些较难的题目。然后,当学生有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它们具体的指导,然后通过这样的教学逐渐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让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深入研究一些较难的题目,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3]。对于信息技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給予它们具体的指导,让他们从简单的入手,慢慢的递进到难题,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信心,让他们乐于学习信息技术,认为学习信息技术是非常有用的。
结束语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实际联系较紧密的学科,其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所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是每一个学科的最终目标。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信息技术开展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锋,柳瑞雪,任友群. 确立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再思考[J]. 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1):46-55.
[2]李庆郎.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现状、问题及对策[J]. 电脑迷,2018(07):74-75.
[3]曹晓明,安娜. 培养计算思维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8,28(07):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