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与有效: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实践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ay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核心概念解读: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有两个:教师教学行为改进,规范与有效。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思想、人格特征及教学智慧,对学生实施的教学过程与行为方式的总和,其中既有教师教的行为又有师生互动行为。可分为内在教学行为和外在教学行为两大类。内在教学行为是指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外在的教学行为则是指教师的教学准备行为、教学实施行为和教学后续行为。教师教学行为是由其知识结构、思想意识、价值观、认识水平等决定和控制的;教师教学行为也是受其主观意识所支配和调节的,其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决定其行为的关键。
  关于“教师教学行为改进”是指教师在一定理念支撑下,在根据新课标重建的教学规范的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反思教学行为、提炼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措施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关于“规范与有效”。“规范”一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为:“规,有法度也;范,法也,古法有竹刑。”而“法”就是标准。显然,规范实际上就是社会活动、社会行为的标准。在本课题中,是指影响、指导教师教学行为的一系列教学规范及其有效性。教学行为规范化的提出是近代教育的产物,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行为规则或准则,使教师教学行为合乎一定的标准。
  本课题的规范与有效:不是对原有规范、制度的否定,不是按照自己的标准重新建设一套规范和标准,而是一种批判性、建设性的,是在对学校原有教学规范反思、分析的基础上的一种继承、修正、补充、完善,不只满足于对原有的教学规范观念的更新、完善,还力图在改革中探讨和创建新的教学规范的实践形态,用来有效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教学行为方面
  国外对教师行为的研究最早可从1986年的克瑞兹(Kratz)研究中见到。从他开始,通过对各类人员关于优良教师品质的意见调查,制定出有关教师特征的量表,作为培育师资的参考和改进教师行为的依据,这标志着教师行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专门化的时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教师行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是通过探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寻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对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分析,为改进教师教学效能提供参考。到80年代中期以后,教师教学行为研究逐渐向着教师专业行为的方向转变。
  国内较早开展教师教学行为研究的是傅道春老师。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开始了对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行为、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专题研究。最具代表性并获得学界较大认可的是施良方与崔允廓。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王月芬教授在《走向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行为》一文指出: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的过程,提倡个性化教学模式。上海市新基础实验学校,进行校本培训,主渠道就是改变教师教学行为。这些成果,对于我们这项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教学规范方面
  19世纪初,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四个形式阶段:清楚、联合、系统、方法,后来他的学生把这四段教学改为“预备、提示、联合、概括、应用”五段教学,历史上称为“五段教学法”。这种课堂教学程序使得课堂教学有序可行,极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符合教学规律的“朴素的课堂教学规范”。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凯洛夫提出了著名的教学工作的“五环节”说,即“准备、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家庭作业”。显而易见,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是对赫尔巴特的“朴素的课堂教学规范”的完善与发展,这种课堂教学规范之所以在实践中能长期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操作性强,以教师为中心,但因为它强化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中心角色和简单的操作需要,封杀了教师在理论和创造意义上探索教学工作的需求,也封杀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新课改研究如火如荼,不少学校也意识到原有的教学规范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形势,也在进行着改革,这为我校的研究提供了学习、参考的样本。
  三、理论依据
  1. 教学行为指导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目标理论。
  4.多元智力理论。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旨在全面构建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标准,寻求规范、优质、高效的教学行为,立足师生共同发展,追求有效教学,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具体目标如下:
  1.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的对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独特认识,构建一系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规范。
  2.教师能够参与研究、重建教学行为规范,并且创造性地实施与运用规范,完善和优化教学行为,促进有效教学,从而培养出一群优秀的教师群体,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過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研究内容
  (一)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现状分析
  通过观测调查,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现状,进行理性思考,为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重构提供依据。
  (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价值取向研究
  研究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的价值取向与价值定位。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叶澜教授指出,“教育活动不可能回避价值问题。要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其核心理念是: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传统教学行为的规范主要是为了保证教师能进行有效的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建,它关注的是教师的教。本课题教学行为规范是为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有效学习来重建,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发展,是为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健康发展来重建。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对学生而言),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一个业务过程(对教师而言),必须把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到关系教师和学生的生命发展的高度,才能对课堂教学的价值有深邃的思考和透彻的认识。
其他文献
摘 要: 屯垦是我国用于治理边疆的一项特殊的手段,在古代西域的稳定和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中总结了从西汉至清代各代屯垦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屯垦地点多分布在丝绸之路沿线的军事扼要之地,受西域内外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屯垦的重心逐渐由南疆向北疆转移,如此的空间转移也带动了清代以后北疆城镇群带的兴起。自然影响力和政治驱动力是屯垦发生的两类动力因素,探求其作用机制,认为这两类因素是古代新疆屯垦规模之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特点。民俗体育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在民俗体育之中,体育课上运用好民俗体育进行教学,既可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其感受到
期刊
新課标指出:“小学作文让学生观察周围世界,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为作文教学主要培养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能写通顺、清晰的文字,这是最主要的。小学生作文呼唤“自主”“创意”。  一、学会积累材料  作文素材从生活中来,
摘 要: 杨凌示范区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校相对集中的畜牧人才和技术成果,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和富裕的劳动力,台湾地区有成熟的管理技术和生产加工标准,如能整合两岸资源优势,通过“多方合作模式”,建立有机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包括有机畜产品生产中人员培训、认证、监管、咨询机构的建立;有机饲料、牧草、中草药添加剂、微生态制剂和饲料酶制剂生产合作企业的建立,则可以打造高端有机畜禽品牌产品,为占有
达旺2186是以E97-5、E96-8为双亲组配的一代甜椒杂交种.母本E97-5来源于最新美洲厚皮甜椒品种变异后代,其具有早熟、坐果率高、抗病抗逆性强、配合力好等突出优点父本E96-8在
介绍纳他霉素的结构,性能,质量标准,抑制霉菌的作用及安全性评价,国际上的有关法规和应用方法。
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当前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演示实验过多。很多探究实验,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实验器材中的很多材料都以“半成品”或“成品”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越俎代庖地剥削了学生的动手机会。二是有效指导不力。由于教学理念的缺失、器材准备的不足,很多教师的指导都变成了“纸上谈兵”的空洞讲解,缺少“真刀真枪”的精准示范,这容易造成学生实验规范的严重缺失。三是关注焦点偏差。平时教学
北京郊区夏播西瓜受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影响,主要是在夏熟作物收获后接茬种植.根据生产经验认为生产上要注意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