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需要找准文本的研读点。教师在课前通过对课标、教材的研究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筛选并整合出最具价值的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目标,紧扣关键问题,深挖文本内涵,以此展开重点研读,可促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独特的个性解读,有助于实现情感体验与获取知识两者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研读 核心目标 阅读教学 关键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造潜能。教师要深入研究文本内涵,根据文本教学特点及相关的学情采取多种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深掘文本,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思维形成合力。在小语阅读课堂上应“聚焦一项语用核心目标”,即教师在课前通过对课标、教材的研读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筛选并整合出最具价值的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某一项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目标进行重点研读,促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独特的个性解读,实现情感体验与获取知识两者的和谐统一。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把握文本研读点,拓展阅读思维空间,建构高质的阅读教学课堂。
一、围绕核心目标,引领学生合作学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反弹琵琶”,从新的思维视角来解读文本,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核心目标进行研学,这常常会将学生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中,使其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究意识。
【片段举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的核心目标是“能通过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的”,课堂上围绕此目标进行了以下学习活动。
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画出每段中心句。
第1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
第2自然段:( )
第3自然段:( )
第4自然段:( )
第5自然段:( )
第6自然段:赞颂了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课文是从( )( )( )( )四方面介绍香港的。
*交流窍门: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中心句的位置可以灵活变换。
*汇报贴士:我们组发现四、五小节都是( )段式,但是写法不同( )。
补充:我有不同意见( ),我有补充( )。
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展开,引导学生深入到段落,边阅读、边思考、边探索,体会文章表达的秘妙。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介绍事物的方法,强化第二学段“段”的训练,表明总分的构段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达。
二、紧扣心理活动,关键问题巧突破
教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围绕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致,促使学生进一步思索,透彻理解、准确把握文章的写法密钥,还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创见性、深刻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片段举隅】
《剥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此文的特点是运用矛盾的描写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四处心理活动描写前后矛盾,四处动作描写也是前后矛盾,而每一处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又是相匹配的。
(一)读矛盾,谈感悟
1.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母亲和儿子的态度似乎迥然不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母亲和写儿子的句子,用不同的記号标注。
2.聚焦第8~11自然段,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母亲的“瞻前顾后”:母亲的哪些动作让你觉得矛盾?母亲的哪些想法让你觉得矛盾?(汇报交流)
(1)作者只用了四句话就向我们展示了母亲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因为她进行了细致详尽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同学们在习作时也要关注细节描写,这样文章才会更生动,更感人。
(2)请男女生合作读,想一想,从这些矛盾的心理和动作里,你读懂了什么呢?
(二)小练笔,写心理
教师出示小练笔:
剥豆继续进行着,突然,听到儿子“哎哟”一声,尖尖的豆角戳破了儿子细嫩的手指,只见儿子吮吸着伤口,紧皱着眉头。我 。 “ ”如此想着,我的手又动了起来。
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抓住两条线,一是朗读,二是点拨提升,两条线相互交错前进。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加深对母爱的感悟。有争论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发现,而且这样得出的发现和感悟更能深入人心。以读悟写,以写悟读,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展开想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母亲特别的爱,有的放矢地获得言语能力的提升。
三、研读文本内蕴,发展阅读思维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善于“开窍”引导,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此学习才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成效。
【片段举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卡罗纳》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与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描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1.默读课文。
面对悲痛欲绝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画一画句子,摘录关键词,填一填表格。
[谁 怎么做(摘录关键词) ]
2.交流感悟。
(1)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文中的大家是怎么做的。
(2)在这些句子中,找一处最温暖的地方,读一读。
(3)老师用温暖的话语安慰卡罗纳,这是有声的语言。和老师有声的语言不一样的是,此时卡罗纳的同桌“我”是怎样温暖他的?
(4)出示句子: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引导体验:细细地品味这句话,假如你就是卡罗纳,你觉得一放一贴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我”在这一放一贴中,想表达什么?
3.写小练笔。
如果此刻你就是卡罗纳的同班同学,你会怎样去安慰他呢?
提示:能用上无声的语言描写就更好了。
(1)活动课上,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操场,而此时的卡罗纳却在教室里,我 。
(2)吃中饭时,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吃着母亲做的便当,而卡罗纳却呆呆地望着便当,我 。
4.教师引读。
当卡罗纳面容灰白地走进教室时,同学们——
当卡罗纳放声大哭时,老师把他拉到胸前——
当卡罗纳号啕大哭时,我——
当放学时,同学们——
当我扑进母亲怀里时,母亲——
当我恍然大悟时,我——
卡罗纳是不幸的,是悲伤的,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有这么多人用无声的爱温暖着他,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无声的关爱吧。
教师紧扣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多元化地研读文本,推敲品味词句,让学生沉浸于文本描述的情景中,激发其想象力,出现身临其境的阅读心理状态,实现研读过程的入境、入情与入理。阅读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相互共鸣,从而积累与丰富文本阅读语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增加学生的阅读情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胸怀文本内容,更要关注文本形式,尤其要树立基于文体的质疑思考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对文体形式的关注。教师还要侧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为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桥下小学 324400)
【关键词】研读 核心目标 阅读教学 关键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与创造潜能。教师要深入研究文本内涵,根据文本教学特点及相关的学情采取多种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深掘文本,充分调动与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思维形成合力。在小语阅读课堂上应“聚焦一项语用核心目标”,即教师在课前通过对课标、教材的研读和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筛选并整合出最具价值的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某一项教学目标,围绕核心目标进行重点研读,促使学生对文本形成独特的个性解读,实现情感体验与获取知识两者的和谐统一。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把握文本研读点,拓展阅读思维空间,建构高质的阅读教学课堂。
一、围绕核心目标,引领学生合作学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反弹琵琶”,从新的思维视角来解读文本,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围绕核心目标进行研学,这常常会将学生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中,使其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培养学生自身的探究意识。
【片段举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香港,璀璨的明珠》的核心目标是“能通过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香港的”,课堂上围绕此目标进行了以下学习活动。
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画出每段中心句。
第1自然段:从地理位置、贸易、金融、商业、服务等方面简要介绍香港。
第2自然段:( )
第3自然段:( )
第4自然段:( )
第5自然段:( )
第6自然段:赞颂了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
课文是从( )( )( )( )四方面介绍香港的。
*交流窍门: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中心句的位置可以灵活变换。
*汇报贴士:我们组发现四、五小节都是( )段式,但是写法不同( )。
补充:我有不同意见( ),我有补充( )。
教学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展开,引导学生深入到段落,边阅读、边思考、边探索,体会文章表达的秘妙。以课文为例子,教给学生介绍事物的方法,强化第二学段“段”的训练,表明总分的构段方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达。
二、紧扣心理活动,关键问题巧突破
教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围绕有争议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致,促使学生进一步思索,透彻理解、准确把握文章的写法密钥,还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创见性、深刻性,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片段举隅】
《剥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此文的特点是运用矛盾的描写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四处心理活动描写前后矛盾,四处动作描写也是前后矛盾,而每一处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又是相匹配的。
(一)读矛盾,谈感悟
1.对待同样的剥豆比赛,母亲和儿子的态度似乎迥然不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写母亲和写儿子的句子,用不同的記号标注。
2.聚焦第8~11自然段,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母亲的“瞻前顾后”:母亲的哪些动作让你觉得矛盾?母亲的哪些想法让你觉得矛盾?(汇报交流)
(1)作者只用了四句话就向我们展示了母亲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主要是因为她进行了细致详尽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同学们在习作时也要关注细节描写,这样文章才会更生动,更感人。
(2)请男女生合作读,想一想,从这些矛盾的心理和动作里,你读懂了什么呢?
(二)小练笔,写心理
教师出示小练笔:
剥豆继续进行着,突然,听到儿子“哎哟”一声,尖尖的豆角戳破了儿子细嫩的手指,只见儿子吮吸着伤口,紧皱着眉头。我 。 “ ”如此想着,我的手又动了起来。
课堂教学时,教师主要抓住两条线,一是朗读,二是点拨提升,两条线相互交错前进。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话练习,体会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加深对母爱的感悟。有争论就会有思考,有思考就会有发现,而且这样得出的发现和感悟更能深入人心。以读悟写,以写悟读,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展开想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母亲特别的爱,有的放矢地获得言语能力的提升。
三、研读文本内蕴,发展阅读思维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如果善于“开窍”引导,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够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此学习才会变得轻松而富有成效。
【片段举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略读课文《卡罗纳》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与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描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1.默读课文。
面对悲痛欲绝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画一画句子,摘录关键词,填一填表格。
[谁 怎么做(摘录关键词) ]
2.交流感悟。
(1)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文中的大家是怎么做的。
(2)在这些句子中,找一处最温暖的地方,读一读。
(3)老师用温暖的话语安慰卡罗纳,这是有声的语言。和老师有声的语言不一样的是,此时卡罗纳的同桌“我”是怎样温暖他的?
(4)出示句子: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引导体验:细细地品味这句话,假如你就是卡罗纳,你觉得一放一贴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我”在这一放一贴中,想表达什么?
3.写小练笔。
如果此刻你就是卡罗纳的同班同学,你会怎样去安慰他呢?
提示:能用上无声的语言描写就更好了。
(1)活动课上,同学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操场,而此时的卡罗纳却在教室里,我 。
(2)吃中饭时,大家都津津有味地吃着母亲做的便当,而卡罗纳却呆呆地望着便当,我 。
4.教师引读。
当卡罗纳面容灰白地走进教室时,同学们——
当卡罗纳放声大哭时,老师把他拉到胸前——
当卡罗纳号啕大哭时,我——
当放学时,同学们——
当我扑进母亲怀里时,母亲——
当我恍然大悟时,我——
卡罗纳是不幸的,是悲伤的,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因为有这么多人用无声的爱温暖着他,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无声的关爱吧。
教师紧扣核心目标,引导学生多元化地研读文本,推敲品味词句,让学生沉浸于文本描述的情景中,激发其想象力,出现身临其境的阅读心理状态,实现研读过程的入境、入情与入理。阅读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相互共鸣,从而积累与丰富文本阅读语言,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增加学生的阅读情感。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阵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胸怀文本内容,更要关注文本形式,尤其要树立基于文体的质疑思考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对文体形式的关注。教师还要侧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阅读思维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为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桥下小学 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