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篮球运动员作为较年轻的一个篮球运动群体,其培养与训练的方式应依据运动员身体发育的特点与实际情况来确定,着重对其进行速度、弹跳性、灵敏性等素质的训练。这些因素是相互制约,也是相互促进的。在中枢神经体系的影响与控制下,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都会通过肌肉活动呈现出来,因此,在强化运动员某一个身体素质的同时,都会引发其他相关素质的变化。如对少年篮球运动员进行速度素质的训练时,或多或少都会对其力量、灵敏性等素质产生影响。因此,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与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各项素质的提高。
  一、速度的专项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1.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
  对反应速度进行训练时,教师可以利用突然发出的视、听信号对运动员进行重复练习,即发出信号让运动员做出相应的某一动作;按照信号做选择性的练习,即让运动员根据各种信号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应答动作。
  进行动作速度的训练时,教师应采用与篮球比赛的动作相似,运动员能高速完成的动作进行重复练习;可以通过视、听信号刺激运动员;通过负重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门性的动作速度额练习;依据篮球比赛的相关时空需求,缩小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以提高动作的速度。进行位移速度的训练时,教师应采用重复的训练,每次练习的强度通常为85%~100%,而持续时间应少于10秒,重复次数和组数以不影响强度的保持为限,并注重腿、腰、腹等部位的力量的训练。
  在练习时,教师要把快速跑动与篮球专项技术动作练习结合起来,确保运动员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不降低跑动速度;速度练习中的专项技术的难度不宜过高,必须把注意力放在提高速度上。
  2.要有针对性
  教师要将观察力与时空判断能力结合起来,以强化反应速度的训练;重视肌肉的可塑性、伸展性及肌肉群之间的协调性的训练,以强化动作速度的训练;重视篮球运动员的非乳酸无氧供给能力的提升,同时关注其ATP的再合成能力,以强化移动速度的训练。
  依据相关的训练任务,教师要对速度训练的程序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在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周期性训练中,教师要在力量与耐力等素质的训练之前,实现对速度素质的训练与强化,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运动员的良好体能状态和精神状态,并在这一有利环境下进行相关的训练。
  二、对速度素质进行训练的主要方式
  1.各种篮球步法的练习
  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应保持重复练习,掌握身体重心的变化,加强平衡能力的训练,坚持天天练,堂堂练,时时练。例如,高抬腿、左右滑步、后蹬跑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步法练习方式,教师可将这些步法练习方法进行有效的综合。
  2.各种跑的练习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号令进行快速起跑、转身、冲刺等起动跑的练习。各种快速过人切入动作,都可以强化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有利于比赛中运动员临场发挥,做出有效动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30米或50米折回跑、各种往返跑和各种障碍快速跑的练习,以培养、训练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赛场观察力,使其能够在激烈的比赛场地上寻找并选取合理、优势的位置,并发起有效的防守与进攻。
  3.跑的训练要与球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要求运动员环绕场地进行跑动中的规定高度、规定速度的抛接球练习。两人组成一队的全场快速传接球上篮的练习,可以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进攻速度,提高其防守的质量与效率,以及形成以篮球为重心的篮球意识。
  三、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篮球场上,运动员的身体前倾或方向移动的主要方式有面向前方、侧向前方以及背对前方三种,而起动姿势一般都为站立式。运动员在篮球场上移动,需要将速度的改变和方向的改变进行合理、有效的结合。因此,速度素质的专项练习,要求运动员结合篮球技术,关注速度与方向的结合。
  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比较常用的方式是对抗性练习与竞赛性练习。运动员只有处于相对兴奋的状态,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其速度与潜力的发挥,及时适应比赛的环境。因此,运动员的训练,要多采用视、听信号的训练方式,加强运动员的观察力、反应能力、速度以及判断能力等的训练。
  对少年篮球运动员进行速度素质的转型训练,最首要的最基本的事是必须依据篮球这一专项运动的特点,以及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的专项要求,采用有针对性的、合理有效的速度训练方法与手段,以促进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篮球运动的技术动作、结构特点与速度要素有机地融合起来,同时使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在篮球比赛场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其他文献
所谓“点拨”,是教师在学生已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适时、巧妙而灵活地启发、诱导学生的教学活动。点,就是点要害,抓重点,做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拨,就是拨疑难,排障碍,做到拨难为易,拨疑为悟。教育者点拨有力,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能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新课程理论指引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民主、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