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年轻的同事因为教学出色,最近被提拔做了主任,有机会向他祝贺时,他却向笔者大倒苦水,说管理严了老师背地里议论他,不严格吧,校长又动辄批评工作没到位。好多工作自己确实不熟悉,又没人教他,纯粹靠自己摸索。笔者说,“你可以找校长啊,多向他请教。”“校长哪会教你呀,你问他,他说‘遇到事情我都帮你想了,还要你干嘛呢’,这么一说,谁还好意思再问他呀。”完了,他委屈地说,“这哪做的是干部呀,分明是一苦力,还得不到人同情。哪有做老师好,驾轻就熟,其他老师还佩服咱尊重咱。”中层管理者在学校组织中处于枢纽地位,承上启下,其地位、作用自不用说。但对于每一个中层干部而言,并非生来就会做管理。一名优秀教师突然转换角色,成为一名管理者,且不说心态和情绪上一时不太容易调整过来,角色扮演不一定到位,单就管理者的职责业务也不一定熟悉,还需要加以指导帮助。对此,最合适的导师人选就是校长,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指导。那么,校长如何实现对中层管理者的帮助和指导呢?
一、 学习职责,明确责任
中层干部从教师到管理者角色的转换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需要他积累一定的管理实践体验才能慢慢领会。因此,对于中层管理者不妨先从做具体的事开始,先实践,在实践中完成角色的认同,并能从务实的做事开始,开启他的管理经历。校长可以先与他一起学习其部门工作职责,详细分析每一项工作的范围、目标和要求。这种学习可以根据文本,更需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解部门的工作任务、路径和方法,针对一些关键问题甚至不妨提前警示告知。比如年轻的教务主任排课表就不一定掌握奥妙,校长就不只是简单告诉他怎么把课分下去,还要告诉他要兼顾动静结合,文理交错,新老及男女教师搭配,尽可能考虑学生,还要兼顾教师不能连续上课,等等。因为课表一排定就是一学期遵照执行,如果不能领会要义,不太科学、到位,就会影响师生一个学期,中途调整又增添更多麻烦。诸如此类,都需要校长有预见性,提前告知。
二、 教授方法,勤作顾问
中层干部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在本学科的教学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解,然而,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则往往关注很少,更重要的是关于教育教学管理这一领域往往接触不多。以往有接触往往也是被动地听取别人的指挥,此时要自己独当一面,布置别人做事,就会面临一些困难。对此,校长既要肯定、鼓励他们做过的事,还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解剖,告诉他们类似的工作该如何操作。比如有位德育主任承担了国庆学生演讲比赛的组织任务,以往从教师的角度看,只会看到各班上台、下台、中间穿插主持这些,而实际上要做好需要先策划——这次怎样比以往活动有新意,更吸引学生;再制定方案——要考虑主题、材料要求、参加主体、评委嘉宾邀请、时间、场地、舞台布置、场记、音响、服装、灯光、现场秩序、活动善后以及专题报道,等等。相关人员最好要开预备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确保万无一失。而这些对于才做管理的人来说,常常会考虑不周到。校长就有必要在他们第一次承担这样的活动时,严格把关,先提要求,做方案,再修改审核方案,然后参加他们组织的人员分工会,最后在实际运作时还不妨跟进,在薄弱或容易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确保活动成功。在中层干部成长的过程中,校长既要教授方法,更要勤作顾问。经常光顾他们负责的领域,经常关心过问他们的每一项工作,有不当之处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既有激情,又很谦虚好学,在他们成长之初,校长的关心提醒不但不会让他们不自在,反倒让他们很感激,感受到了校长的信赖与支持。
三、 鼓励读书,知行结合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读书与实践是不可偏废的“两条腿”,知行结合,缺一不可。在进行充分的实践之后,年轻的管理者初步熟悉了常规性的管理工作,此时,校长及时点拨提醒他们去看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对于其广泛了解教育管理事务,深刻认识教育管理的本质,是大有裨益的。比如介绍《教导主任工作手册》、《学校管理实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校管理者》之类的书,对其管理和成长都是很有作用的。此外,在其逐步成长过程中,还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学校管理新论》、《教育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学》这类教育类、管理类的专业性书籍,或者介绍一些专业性的杂志给他们看,如《中小学校长》、《教学与管理》、《校长参考》、《中小学管理》等,经常接触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拓宽视野,深入学习,从而从本质规律上寻找到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巧妙地将工作的原则性与管理的艺术性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师生。一位得力的中层管理者,可以很好地帮助校长落实学校的主要工作。校长在指导中层干部的过程中,看似花去了一定的时间精力,然而从长远看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校长将会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中层干部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做更多开创性、拓展性的工作。
四、 激励创新,勇于改革
年轻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因此,他们在熟悉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常规之后,很快就会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能开拓出新的发展之路来。我们都说,年轻干部是管理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他们有着无限的激情和梦想,有着大胆创新的愿望。这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是重要的发展力量。因此,作为校长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经常性地鼓励他们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积极尝试实践。在此过程中,校长可以虚心听取他们的美好设想和思路,针对有可能出差错的地方给予适当的提醒,对于有争议的地方要分清楚,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少泼冷水。校长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这是在为学校谋发展(某种角度也是为校长谋声誉),而不是年轻干部在逞能或是为自己在争权夺利。校长开阔的胸怀是年轻干部得以快速、健康成长的基础,校长的肯定与赞赏是他们上进的不竭动力。许多年轻管理者很快成长为优秀校长,他们成功的背后往往是一些老校长倾力扶持甘当人梯的身影。也正如此,许多老校长即使退休多年,仍得到后来者的尊重,这不只源于老校长的学识,更多的则往往是他们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广的胸怀使然。
五、 搭高平台,拓展空间
年轻干部的日渐成熟跟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一样,是学校管理结出的硕果,值得好好珍惜。作为校长应该有爱才惜才的思想,积极搭建更高的平台,让一些优秀的干部承担更重的责任,负责更多的项目。这从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上,既能树立榜样,鼓励教师和干部积极上进,又能激励干部自身加倍努力,积极进取。同时,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说,让能干的干部多承担一点工作,可以使学校的核心工作有突破性的进展。细观周围许多知名校长,往往都有这样的爱才惜才佳话,有的学校甚至成为校长培养的基地,一所学校走出几名十几名校长,这样的校长该是何等荣耀!
当然,人的培养是个复杂的过程。有时,业务强的,不一定人际交往方面成熟;有时善于管理的,不一定业务上非常过硬;有的干部心理素质需要提高,有的缺乏刻苦奉献的精神,等等。诸如此类,需要校长明察秋毫,却又能大智若愚,海纳百川,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过去有句话叫“培养靠组织,成长靠自己”。这句话道出了人才成长的关键。作为中层管理者,本身需要积极上进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作为校长,则需要有强烈的识才、爱才和培养人才的意识,搭台子,压担子,教方法,多鼓励。如此,培养干部,成就干部,同时也造福学校,惠及师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智慧的校长应首先从培养干部做起,示范、引领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风气。校长要以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要以培养人、成就人、成全人为学校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如此,风清气扬,以干部作风带动教师作风,以教风带动学风和校风,学校便会凝聚正气,蓬勃发展。
一、 学习职责,明确责任
中层干部从教师到管理者角色的转换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需要他积累一定的管理实践体验才能慢慢领会。因此,对于中层管理者不妨先从做具体的事开始,先实践,在实践中完成角色的认同,并能从务实的做事开始,开启他的管理经历。校长可以先与他一起学习其部门工作职责,详细分析每一项工作的范围、目标和要求。这种学习可以根据文本,更需要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详细讲解部门的工作任务、路径和方法,针对一些关键问题甚至不妨提前警示告知。比如年轻的教务主任排课表就不一定掌握奥妙,校长就不只是简单告诉他怎么把课分下去,还要告诉他要兼顾动静结合,文理交错,新老及男女教师搭配,尽可能考虑学生,还要兼顾教师不能连续上课,等等。因为课表一排定就是一学期遵照执行,如果不能领会要义,不太科学、到位,就会影响师生一个学期,中途调整又增添更多麻烦。诸如此类,都需要校长有预见性,提前告知。
二、 教授方法,勤作顾问
中层干部从优秀教师成长起来,在本学科的教学业务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解,然而,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则往往关注很少,更重要的是关于教育教学管理这一领域往往接触不多。以往有接触往往也是被动地听取别人的指挥,此时要自己独当一面,布置别人做事,就会面临一些困难。对此,校长既要肯定、鼓励他们做过的事,还要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解剖,告诉他们类似的工作该如何操作。比如有位德育主任承担了国庆学生演讲比赛的组织任务,以往从教师的角度看,只会看到各班上台、下台、中间穿插主持这些,而实际上要做好需要先策划——这次怎样比以往活动有新意,更吸引学生;再制定方案——要考虑主题、材料要求、参加主体、评委嘉宾邀请、时间、场地、舞台布置、场记、音响、服装、灯光、现场秩序、活动善后以及专题报道,等等。相关人员最好要开预备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确保万无一失。而这些对于才做管理的人来说,常常会考虑不周到。校长就有必要在他们第一次承担这样的活动时,严格把关,先提要求,做方案,再修改审核方案,然后参加他们组织的人员分工会,最后在实际运作时还不妨跟进,在薄弱或容易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确保活动成功。在中层干部成长的过程中,校长既要教授方法,更要勤作顾问。经常光顾他们负责的领域,经常关心过问他们的每一项工作,有不当之处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既有激情,又很谦虚好学,在他们成长之初,校长的关心提醒不但不会让他们不自在,反倒让他们很感激,感受到了校长的信赖与支持。
三、 鼓励读书,知行结合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读书与实践是不可偏废的“两条腿”,知行结合,缺一不可。在进行充分的实践之后,年轻的管理者初步熟悉了常规性的管理工作,此时,校长及时点拨提醒他们去看一些管理方面的书籍,对于其广泛了解教育管理事务,深刻认识教育管理的本质,是大有裨益的。比如介绍《教导主任工作手册》、《学校管理实务》、《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校管理者》之类的书,对其管理和成长都是很有作用的。此外,在其逐步成长过程中,还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学校管理新论》、《教育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学》这类教育类、管理类的专业性书籍,或者介绍一些专业性的杂志给他们看,如《中小学校长》、《教学与管理》、《校长参考》、《中小学管理》等,经常接触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拓宽视野,深入学习,从而从本质规律上寻找到管理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巧妙地将工作的原则性与管理的艺术性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师生。一位得力的中层管理者,可以很好地帮助校长落实学校的主要工作。校长在指导中层干部的过程中,看似花去了一定的时间精力,然而从长远看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校长将会省去很多时间和精力,中层干部可以为学校的发展做更多开创性、拓展性的工作。
四、 激励创新,勇于改革
年轻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因此,他们在熟悉了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常规之后,很快就会不满足于现状,希望能开拓出新的发展之路来。我们都说,年轻干部是管理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他们有着无限的激情和梦想,有着大胆创新的愿望。这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是重要的发展力量。因此,作为校长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年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经常性地鼓励他们大胆创新,锐意改革,积极尝试实践。在此过程中,校长可以虚心听取他们的美好设想和思路,针对有可能出差错的地方给予适当的提醒,对于有争议的地方要分清楚,多给予肯定和鼓励,少泼冷水。校长要在思想上深刻认识到,这是在为学校谋发展(某种角度也是为校长谋声誉),而不是年轻干部在逞能或是为自己在争权夺利。校长开阔的胸怀是年轻干部得以快速、健康成长的基础,校长的肯定与赞赏是他们上进的不竭动力。许多年轻管理者很快成长为优秀校长,他们成功的背后往往是一些老校长倾力扶持甘当人梯的身影。也正如此,许多老校长即使退休多年,仍得到后来者的尊重,这不只源于老校长的学识,更多的则往往是他们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广的胸怀使然。
五、 搭高平台,拓展空间
年轻干部的日渐成熟跟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一样,是学校管理结出的硕果,值得好好珍惜。作为校长应该有爱才惜才的思想,积极搭建更高的平台,让一些优秀的干部承担更重的责任,负责更多的项目。这从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上,既能树立榜样,鼓励教师和干部积极上进,又能激励干部自身加倍努力,积极进取。同时,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说,让能干的干部多承担一点工作,可以使学校的核心工作有突破性的进展。细观周围许多知名校长,往往都有这样的爱才惜才佳话,有的学校甚至成为校长培养的基地,一所学校走出几名十几名校长,这样的校长该是何等荣耀!
当然,人的培养是个复杂的过程。有时,业务强的,不一定人际交往方面成熟;有时善于管理的,不一定业务上非常过硬;有的干部心理素质需要提高,有的缺乏刻苦奉献的精神,等等。诸如此类,需要校长明察秋毫,却又能大智若愚,海纳百川,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过去有句话叫“培养靠组织,成长靠自己”。这句话道出了人才成长的关键。作为中层管理者,本身需要积极上进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作为校长,则需要有强烈的识才、爱才和培养人才的意识,搭台子,压担子,教方法,多鼓励。如此,培养干部,成就干部,同时也造福学校,惠及师生。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智慧的校长应首先从培养干部做起,示范、引领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风气。校长要以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要以培养人、成就人、成全人为学校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如此,风清气扬,以干部作风带动教师作风,以教风带动学风和校风,学校便会凝聚正气,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