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良好的导入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前提。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游戏导入
比如在教《代数式》这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四个学生做一个传数游戏,第一个学生任意报一个数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学生,第三个学生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学生,第四个学生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教师利用这个游戏引出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游戏这种导入方式,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设疑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比如教《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内容时,我对学生说:“不用解方程,你们能判断该方程有没有解?有几个解?或这个解是不是原方程的根?”学生摇头,于是我说:“我能,你们随便说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考考我。”这时,学生们情绪活跃,纷纷出题想难住老师,但经过逐一验证,老师全都正确,学生们感到惊奇,探究其奥秘的愿望油然而生。
3.操作导入
现代教育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数学课上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人人动手,思维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概念记得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在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中,有很多动手操作活动,教师完全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材料做一做探索活动导入新课,让新知识在学生的操作中产生,让探究能力在操作中提高。
二、创设探索时空,驱动主动探究
1.设计活动环境,诱导探求
数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活动意图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目的,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究新知识。比如在教《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这节内容时,我只作这样的指导:分组分解的关键是分组后每一组能因式分解,而且组与组之间也要能因式分解,这样的分组就是合理成功的。然后让学生分成几组,要求学生分别就四项多项式、五项多项式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探索研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合作探索能最先发现这类多项式的分组规律和分解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合作精神,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在自主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很容易萌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新教材许多内容的编排都有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关键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首先明确学习的目标或内容去自主探求:或动手操作,或互相讨论,或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比如:在讲到多项式的概念时,因为学生已学了单项式,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单项式,就多项式尽可能地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探求的欲望,全力以赴地从教材中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在相互讨论中逐步理解。
3.例题留有余地,促进学生探求
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就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主动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例题,但不面面俱到,不然会使学生的练习变成一味地模仿,甚至照搬套用。本来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工作量由教师代劳了,使学生发挥主动性的空间和时间被大大压缩了。正确的做法是学生可以做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独立的探索的摸爬滚打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把学生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发挥出来,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也是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基本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及其内在规律,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进步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
良好的导入情境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前提。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导入情境,以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游戏导入
比如在教《代数式》这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四个学生做一个传数游戏,第一个学生任意报一个数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把这个数加1传给第三个学生,第三个学生再把听到的数平方后传给第四个学生,第四个学生把听到的数减去1报出答案,教师利用这个游戏引出代数式的值的概念和方法。通过游戏这种导入方式,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魅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设疑导入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比如教《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内容时,我对学生说:“不用解方程,你们能判断该方程有没有解?有几个解?或这个解是不是原方程的根?”学生摇头,于是我说:“我能,你们随便说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考考我。”这时,学生们情绪活跃,纷纷出题想难住老师,但经过逐一验证,老师全都正确,学生们感到惊奇,探究其奥秘的愿望油然而生。
3.操作导入
现代教育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数学课上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人人动手,思维随之展开,很容易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概念记得更清晰,更容易保持和提取。在新教材的学习内容中,有很多动手操作活动,教师完全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些材料做一做探索活动导入新课,让新知识在学生的操作中产生,让探究能力在操作中提高。
二、创设探索时空,驱动主动探究
1.设计活动环境,诱导探求
数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活动意图转化为学生的活动目的,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究新知识。比如在教《因式分解中的分组分解法》这节内容时,我只作这样的指导:分组分解的关键是分组后每一组能因式分解,而且组与组之间也要能因式分解,这样的分组就是合理成功的。然后让学生分成几组,要求学生分别就四项多项式、五项多项式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探索研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合作探索能最先发现这类多项式的分组规律和分解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给予学生充分的主动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间的多向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合作精神,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学生在自主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很容易萌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新教材许多内容的编排都有利于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关键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首先明确学习的目标或内容去自主探求:或动手操作,或互相讨论,或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比如:在讲到多项式的概念时,因为学生已学了单项式,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照单项式,就多项式尽可能地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就很容易被激发出探求的欲望,全力以赴地从教材中寻找相关的知识点,在相互讨论中逐步理解。
3.例题留有余地,促进学生探求
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就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收器。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的主动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例题,但不面面俱到,不然会使学生的练习变成一味地模仿,甚至照搬套用。本来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工作量由教师代劳了,使学生发挥主动性的空间和时间被大大压缩了。正确的做法是学生可以做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独立的探索的摸爬滚打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这样的教学才有利于把学生蕴藏着的巨大潜力发挥出来,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也是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基本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并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及其内在规律,让学生在思考探索中进步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