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瓷器店的怪兽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198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本用于网络社交的网络语言渗入日常生活,这头“闯入瓷器店的怪兽”以其新奇的内涵、鲜活的形式、个性化的语态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进而影响到更多的社会阶层。网络语言一方面别开生面,给汉语带来生机活力,另一方面则粗暴破坏汉语言的纯粹与优美,认清网络语言的二重性对于语文学习不无裨益。
   另一个栖身之地
   1969年10月29日,互联网在美国诞生。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经过20余年发展,网络由边缘而日益主流化已是不争事实。网络语言泥沙俱下,其中有金砂,也有糟粕,有的网络语言粗俗不堪,如果任其泛滥,就会破坏汉语言文字的纯粹与优美。网络语汇自有其生存逻辑和传播路径,认识规律有助于作出价值判断。自2008年开始,《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年度十大流行语,后有其他媒体和机构跟进。
   网络语是时代语言,寄托一代青年的喜悦和忧伤,贡献了他们的聪明才智。90后、00后都是网络原住民,网络热词来自特定场景和梗,“内卷”“躺平”不过是网民的情绪出口,虽然这些声音并不那么主流,可能有些不敬甚至冒犯,人不风流枉少年,摆脱传统桎梏,释放心灵自由,网络语折射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咬文嚼字》专栏作家徐默凡认为,流行语呈现两个特点:游戏化和极致化,以世俗娱乐的态度突破常规,试图消解崇高、庄重,成为现代人释放压力的表意手段,人们不屑于正儿八经地说话,把语言作為操弄的对象。在网民的戏谑中,词与义脱落、变异是常事,如果望文生义就易中圈套。“盘”原本属文玩术语,指手串通过摩擦捏压,让其包浆变色,更具光滑有质感。“盘他”成为2019年第一个网络热词,网民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大致有三种语义:一是鼓励、加油,二是改造、教训,三是入手、接近。语义引申和泛化的“盘”确实能够为语言带来新颖别致的情趣。[1]这样的语义又与各种名词发生新的耦合搭配,激发现代汉语的活力。语言植根于历史文化土壤,背景如影随形,网络语言如同一个轻浮浪子,轻而易举地摆脱束缚,迁移新大陆。
   网络语言又是亚文化的表征,去中心的因子深入骨髓。有的网络语言风趣幽默,感染力强,经过群体分享后成为流行语。有人乐此不疲,甚至走火入魔,《互联网速成指南》中有一条:“把一些看似平常的词替换成互联网专有词汇,会让整个格调提升多个档次。总之,千万别说人话。”如果仅仅用于网络交流,范围有限,但从线上走向线下、从虚拟空间走入现实社会、从民间走向官方,甚至登上公共媒体,就像病毒传染。互联网时代,草根文化对精英文化形成碾压之势,以低俗化为表征的泛娱乐兴起,网络语言推波助澜。学生群谈笑风生,如果拉老师进群,则气氛陡变,网络语言是青年逃离规制、追求自由表达的需要,“语言是家园,当这个家园不再适合你,或不由你说了算,寻找另一个可以栖身之地便是极其自然的事。”[2]网民摆脱现实世界的等级森严、人际交往的繁文缛节,另筑新巢,怡然自得。网络语言从社会价值来看可分为三类:正能量的网络语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张扬青春个性,反映时代进步,成为鼎沸人声中的一股清流,如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答记者问时说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不仅“颜值”高,“气质”也相当好。“颜值”一词源于日语“颜面偏差值”,意思是指外形的价值,后拓展用于表示人或事物的容貌、外表。政协发言人的妙用拉近了与媒体的距离。“洪荒之力”来自傅园慧对电视剧《花千骨》台词的引用,展示年轻一代的拼搏精神。“打工人”消除职业偏见,体现平等职业观。支付宝官方微博的转发活动将中奖人命名为“锦鲤”,锦鲤是一种观赏金鱼,色彩艳丽,花纹多变,网友把运气好的人称为“锦鲤”,表达羡慕之情。中性的网络语无害,有些可用,如“解锁”“躺枪”“吃土”“我想静静”等。负能量或易生歧义的网络语,则慎用或不用,不扩大传播空间,让其自生自灭。试举几例:
   “撩妹”,意指引诱女性,获得女性青睐的行为。来源于客家话、粤语、赣语等南方方言。
   “蓝瘦香菇”(难受想哭),来自网络场景,源于广西的壮语里面的发音没有翘舌音,没有送气音。2016年10月,广西南宁小哥失恋后录视频,“哭”的声母发音K在广西话里没有,只好用G代替。而在非广西人看来,“蓝瘦香菇”显得刻意、生硬。
   “不明觉厉”,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用于表达菜鸟对高手的崇拜。类似的缩略语还有“城会玩”“小确幸”“累觉不爱”“人艰不拆”等,本着经济、效率的原则把几句话或几个词浓缩成一个词。
   谐音流行语也有不少,如“神马”“小公举”“涨姿势”“歪果仁”“雨女无瓜”等,破坏了语言文字的规范性,且易为中小学生效仿,遗害无穷。
   网络语由网络自定义,大部分网来网去,小部分由主流媒体完成身份认证,官方援引然后出圈。网民既有表达的自由,也有言说的禁忌,另一栖身之地不是法外之地,法律和公序良俗是恪守的底线,“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些节目为了取悦受众爱用网络语,弹幕更是五花八门。其实,与时代同行,对网络语怀有热情无可厚非,但在使用上该有所沉淀,就像高速公路上开车,后车与前车之间应有个安全距离,跟得太紧容易造成追尾。
   不可丧失对语言的敬畏心
   新华社规定通稿中不应使用“哇噻”“妈的”等俚语、脏话、黑话等。如果在引语中不能不使用这类词语,均应用括号加注,表明其内涵。言为心声,言语粗俗的人,行为举止不会文明。如古斯塔夫·勒庞所言,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下降,可以是非不分用智商换取归属感。他表现得身不由己,残暴而狂热。[3]网络的隐身功能使蒙面客性情大变,他们不读书、不思考,缺乏推理能力,肆无忌惮地释放人性中的恶,似乎不用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是谦谦君子和窈窕淑女,顺从长辈、友善同事、维护伦常、遵守法纪,在虚拟空间,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泄不满,撒野打滚,类似法国社会心理学家莫斯科维奇所说的群氓,利用法不责众的规则横冲直撞。两种角色反差极大,大到难以把生活中的张三与网络论坛中不讲规则的狗剩认作同一人,有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网络语言最终要突破网络空间、进入社会终端,社会对网络语有接收和驳回的权力。作为表意抒情的符号,网络语扰乱了能指和所指的对应关系,打破约定俗成的设定,摧毁词与物之间的有机联系。网民重新编码,输入新的指定,享受破坏和入侵的快感,有的甚至连根拔起,懂的人会心一笑,懵的人如堕云雾。他们遵循一个原则:个体的表达快感和群体的幻象创造。从语言的社会生成来看,网络语言也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身体化语言,把简单粗暴发挥到极端,这类市井污言糙语表达愤怒释放压力,与一贯庄重典雅的汉语言文化不相容,如“蛋疼”“逼格”等;二类是语言游戏,反叛传统,消解崇高,张扬个性,如“盘他”“喜大普奔”等;三类属语言翻耕,就是在语词中寻找替代物,换个说法,无甚新意,为赋新词强说愁,但个性化的新异表述广受追捧。正统人士以为“已有的词汇既然可以精确表达,就没有必要再造词汇徒增负担”,网友并不认同,造生词是任野性驰骋的天地,根本不在乎他人的冷眼。如说自己运气好,老年人会说“我祖宗积了德”,年轻人则说“我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相同的意义表达,一个老套,一个洋气。对比一些新旧词汇,可看出流行语胜在新颖有趣,虽然不一定使用,但不得不惊讶于网友的脑洞大开,如单身狗:单身汉。虐狗:在单身汉前秀恩爱。撒狗粮:在公开场合秀恩爱。吐槽:有怨言。打酱油:无足轻重。跳槽:辞职。爽歪歪:痛快。圈粉:被人喜欢。劈腿:移情别恋。剩女:嫁不出去。驴友:结伴出游的人。土豪:暴发户。熊孩子:顽皮孩子。种草:好物推荐。
   时光的轮盘自有汰选功能,语词在其中翻转再生,网络语汇如一阵风来得快去得快,如前几年流行的“你妈喊你回家吃饭”无疾而终,承载社会价值、经受时间检验的网络语终究汇入汉语的海洋。《咬文嚼字》杂志创办人郝铭鉴认为网络语言是社会语言最活跃的领域,要积极拥抱新生潮流,同时警惕社会语文生态的粗鄙化,批评粗俗流行词“既无语言智慧,又无内容形式,只有语言使用者的任性”。让含义不良、表达粗俗的网络语上电视,不亚于发给通行证,检验检疫的程序省不得,应该把有害物种挡在门外。
   有的网络语脱离网络语境后能在现实生成丰富的内涵,得到人们的响应,这是它们流行的社会基础。网络亚文化反抗主流文化,同时又摆脱不了被主流文化收编的命运,网络语言基本遵循网络——娱乐——经济——政治的传播路径,从市井登高,由小众出圈,越往后走越困难。网络语不是洪水猛兽,它来自最具活力的一群人,有广泛的民意基础,把一本正经化为轻松幽默,某种程度上扮演减压阀的作用,纡解社会冲突中的集体情绪,其负作用也凸显,如片面追求娱乐搞笑,消解了内容的严肃性,浮夸和攻击妨碍交流,影响了传情达意的准确性和汉语言的美感。网络语言是社会价值多元的体现,一味禁止与滥用网络语同样不可取,择其善者、弃其恶者成为明智的选择。近几年来,网络空间日益净化,网络语言格调上升,新句式、新语汇为语言嬗变注入活力,其中一部分经过沉淀后进入主流语汇。一些新词如“打卡”“点赞”被《现代汉语词典》《牛津词典》《新华字典》(第12版)收录,说明这些词汇运用广泛并且发挥稳定。
   筆者几个老乡建了个微信群。有一次,塑料制品厂老板老曾问聚会地点在哪?熊医生回复:微信爬楼。50多岁的老曾发语音:“爬楼太慢,我坐电梯上来。”“爬楼”属网络语,是看前面的帖子之意,不懂语义自然闹出笑话。如果因网络语天然的解构而避之唯恐不及,就会丧失与青年对话的能力。长辈只有持爱护包容之心,主动伸出手才能赢得年轻人的心。
   网络语言是一场全民参与的语言实验,一轮击鼓传花的造句游戏,起于草根,更新迭代,拓宽语言边界,探索未知世界。民间俗语、俚语和外来词汇入汉语早已有之,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库。网络语作为新生代语言,不能用过严的标准去要求,允许它边摸索边修正,同时对青年多点耐心,他们吐槽后大概率会回归常态。《读书》杂志创刊之后,经常收到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寄来的正误表,1986年,他致信《读书》主编沈昌文,嘱咐杂志要坚守两条原则,其中一条是不拿十亿人的共同语言开玩笑,否则就会走上同人刊物的路子,强调语言书写和表达的规范。此话不幸言中,另辟新路的勇气固然可嘉,肢解语法和句式的方式却不可取,有的已经偏离轨道,丧失对语言的敬畏心,不断制造新的交流障碍。
   荧屏不过方寸之地,但上通天下接地,是一个精选框,不能搞“捡到篮里都是菜”。作为大众传媒,电视有确认和示范作用,使用传播网络语言,隐含对其价值取向的认同。学生会反问:电视都播了,课堂和作文未必不能用?他们不一定了解这些词汇的来源和引申义,使用时单纯出于从众和好奇。要对网络语言天然的草根性、粗俗化持有一定的警惕,校园和社会共筑一道屏障,努力净化民族语言。
   参考文献:
   [1]代宗艳.“盘他”,兼及“盘”的新用法[J].咬文嚼字,2019(10).
   [2]马中红.作为亚文化符号的网络语言,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冯克利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在占往今来的各种《红楼梦》校印本中,去年5月首次出版的这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简称庚辰校本),显然是最为独特的。它既是面向广大读者的一种通行本,同时又具有浓厚的学术探讨性质。尽管它问世之初还带有一个草创之本不尽人意的诸多疏漏,但其出版后所引起的强烈反响和受到的普遍欢迎,颇有些出乎主流学者的意料之外。在出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竟重印了四次,还包括两次大的修订及相应的脱销档期。  如今这一重加
自从1907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与《摩罗诗力说》中向国人推介“伊孛生”的大名和他的《社会之敌》,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一个世纪以来,这位挪威戏剧大师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这影响发生在文学史和思想史的方方面面,不仅歧义叠出,有些甚至是相互矛盾并曾引起激烈论争的——我们有艺术家的易卜生,更有思想家的易卜生;其思想最被看重的,至少有自由主义和女性主义这两条;套用一个今天学术界时兴的说法,我们的易卜
近年来学界对写作教学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一批博士对过程写作、交际语境的写作、微型化写作的研究成果正慢慢影响着中学语文课堂,但写作教学在初中阶段仍然是让学生和老师感到头痛的问题,写作教学似乎处于“不作为”状态。我们尝试从学情出发,提供写作支架,建构写作模式,力图改进初中写作教学尴尬局面。  一、课例呈现  最近笔者听了一节作文公开课,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写作板块,教学生学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观已经成为现代教育观的主导,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热点。2014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修订课程标准讨论稿认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四个发展层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同样对初中语文教学传达了新方向和新思考。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是谁。只要维护两岸统一,就会名垂青史,受到中华民族的爱戴。  谈到海峡两岸的英雄人物,人们会对驱除荷兰殖民侵略者、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油然而生敬意,而对于平定台湾的传奇人物施琅大将军则知之不多、不深。读完安然所著《施琅大将军——平定台湾传奇》,掩卷而思,一个完整、真实和高大的施琅形象在我的脑海里浮现。  施琅,生长在明清之际,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这使当时各种人物的抉择颇伤脑筋
《敦煌丝绸艺术全集》的编纂计划是早就知道的,也有幸在书还是校样的时候率先利用过其中的材料,因此对它先已有所了解。及至把正式出版的一部《英藏卷》捧在手里,却仍感到它的好,竟是超出预想之外。  敦煌藏经洞的发现已逾百年,关于敦煌文献与敦煌艺术的研究,不必说早是成果丰硕,不过就深、细而言,其中的纺织品之部与其他相比似觉稍逊。最教入感觉迫切的便是“全集”式的汇编与整理。当然所谓“全集”应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堂呈现出了异彩纷呈的景象,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引起我们反思的现象。课堂提问作为教师们的“常规武器”,是教学中运用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那么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技巧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下面结合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生成:你提
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曾经出现在上海S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现在被选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文章的篇幅不短,如何在课堂上实现长文短教,用一节课的时间完成文本的理解与探讨,着实让我痛苦了很久,最后没想到的是“对比”这一手法救了我。  其实第一遍阅读文本的时候,我和学生都注意到了对比,因为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但是,大概是对比手法的使用过于常见,
你这一生,有没有一篇文章,每次读它写它对你来说如同是享用了一场文字精神的飨宴?我就有,特别是在心中不宁静时,我就会写它:“元丰六年十月十二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不到百字,我一分钟写得干干净净,一
费毅诚,浙江湖州市双林中学教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收录了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一词。在与之配套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中,关于该词教学指导思想是这么写的:“这首词是晏殊写闺怨的名篇。作者借闺中女子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世界的活动,深婉而又含蓄的表达了自己临秋怀人的真挚情感”。但是笔者却认为,该词的主人公更应该是男性,而且极有可能是作者自己。  一、由意象的审美惯性造成的审美错觉  关于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