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以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下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针对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有效实施心理疏导,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从半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征及成因入手,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问题特征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策略,最后从多维度客观评价心理疏导效果,构建心理疏导长效机制。
[关键词] 半军事化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疏导 效果评估 长效机制
随着知识产业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特别是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加之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逐年增多并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为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创建心理疏导长效机制,使心理疏导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半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征及成因
1、半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成因
目前,大一新生基本上都是“90后”一代,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使他们养成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性格,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当他们步入高校经过紧张艰苦的军训后,再去适应军事化管理,其生活环境、方式和习惯都发生较大变化。生活琐事必须要靠自己来处理,特别是在内务卫生、警容风纪方面,都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控力以及适应能力,如果屡次被扣分,但又必须按要求做好,就会产生焦虑心理。人际交往上,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要靠自己去处理,如果总是处理不好,但又必须处理好,此时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弱点暴露无遗,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焦虑、悲观、恐惧、抑郁,以至于严重者会产生退学想法。
2、半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征
(1)产生的复杂性
在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中,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往往很复杂,很多是因为高中时期问题的延续与大学适应性新问题的强化造成的。比如有的学生拒绝与同寝室同学讲话,不予配合。表面上看起来是对一个人或者一个角色的不配合,不愿意与同学共同谈论一个话题,但是经过深入交谈,可能该生是因为高考失落的影响造成的,这类问题在高职院校新生中所占比例较高,表现突出。因此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表现的隐蔽性
由于学院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管理的严格和群体氛围的影响等往往也使得大学生在此阶段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加之刚入大学,大学新生新的人际关系尚属建立之初,同学与同学之间还未建立起完全的信任,因此学生往往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冲突却不愿意进行表露,有时为了逃避处理当前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产生转专业的想法,以求寻找新的人际关系环境。
(3)发展的多变性
多年的实践表明,军事化管理本身也会起到良好的心理保健作用, 因此随着入学军训的进行,有些心理问题会自然得到改善,但是当开始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后也可能引发新的心理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极为内向,不善于交流。在军训中,班级基本上以团体行动出现,可以为其提供较为安全的交往环境,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可能就会得到改善,顺利通过军训。但随着军训的结束,学生角色选择的增多,学生的孤独感会再次来临,当遭遇到一些事件的时候,有可能诱发新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疏导及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1、心理疏导的基本内含
关于心理疏导的含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其含义大同小异。“疏”即“疏通”,在高校思想政治环境下是指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广开信息交流之路,通过信息收集与信息反馈,有序地把学生心理阻塞症结、心灵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导”即“引导”,即在系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抓住主线,循循善诱,改造学生的认知结构,把各种不正确认识引向科学、健康的轨道。“疏通”与“引导”是辨证的关系,“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标,是“疏通”的继续。只有疏通与引导达到统一,才能使治疗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讲,心理疏导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心理疏导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内心不和谐因素,有效增加内心和谐,最大限度创造和谐心理的过程。“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
2、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1)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构建和谐校园在本质上就包括学生自身的和谐。学生自身的和谐主要体现为学生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精神上、心理上的一种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根本上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实现自身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价值追求。只有学生的自身和谐了,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谐有序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具备应对强军事化管理强度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培养适应能力。
(2)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人际关系的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浮躁的心态和狭隘偏执的情绪,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父母亏待了自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喜欢对别人吹毛求疵,有苛求计较之心,无宽容体谅之意,学习不自律,轻视别人和它物,使人因紧张而无法保持心理平衡,无法控制自己,甚至失去理智,进而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3)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突破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常常是通过辅导员的理性分析、言传身教、道德灌输等方法,以"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让学生者在思想、认识、观点、立场等方面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心智的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尤其是90后学生的心态还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为保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标准,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新的视野,实现新的突破。将心理疏导应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贴近学习、贴近生活、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精神困惑和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施以正面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
三、针对特定心理问题实施心理疏导
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要遵循“个体性”原则,也就是说,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同样是焦虑心理,但一个学生性格急躁,另一个学生则较为沉稳,那么,对于第一个学生就应该以劝诫为主,而对于第二个学生则要以鼓励为主。其次,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还要注重“及时性”原则,因为对心理问题解决得越及时,效果往往越好。
1、解决焦虑心理的对策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蔑视能消除焦虑。由于导致焦虑心理的原因是把某件事情看得过重,过度地去关注它,患得患失,从而反过来给自己以极大的压力,所以消除焦虑心理的有效方法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
2、解决抑郁心理的对策
抑郁心理是因为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不被他人所理解而造成的。所以,消除抑郁心理的积极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地去与他人形成良好的沟通。所以,对具有抑郁心理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逐渐培养起与他人的共同兴趣与共同话题,从而形成与他人的良好沟通,抑郁的心理自然也就消除了。
3、解决悲观、恐惧心理的对策
由于悲观、恐惧心理是在多次挫折、失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所以,消除悲观心理的有效方法就是“成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让人振奋、更让人摆脱悲观了。但是想要取得成功,谈何容易?所以,在面对具有悲观心理的学生时,我们不妨将他所要达到的目标分解一下,分解为若干小目标,让学生一步一步去达到。显然,达到这些小目标的难度要小一些,相应地,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则大一些。学生在分别去达到这些小目标时,容易取得成功,相应地就会对悲观的心理有所克服,就能更有力克服悲观、恐惧心理。
四、心理疏导效果的评估
1、心理疏导效果的评估维度
心理疏导效果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进行:
(1)“问题学生”对心理疏导效果的自我评估。比如学生认为自己原来无法接受的现实现在开始正视了,对自己的满意程度上升等。
(2)“问题学生”学习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学生开始正常上课,人际关系状况得到改善,学习效率提高等。
(3)“问题学生”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对其改善状况的评定。比如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容易冲动,与父母的沟通加强等。
(4)“问题学生”心理疏导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2、评估心理疏导效果时的注意事项
其一,评价的内容应以“问题学生”为主,只有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心理疏导的直接成效。如果没有完成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改善了心理状态,则心理疏导产生了间接的效果。其二,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复愈,可以经由心理疏导以外的诸因素而应激发生。例如,在人际交往方面,跟闹矛盾的同学又好起来,老师的态度的改变,经过自己的努力补考通过了等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帮助“问题学生”改善状态。相反,一些生活上的打击,可以严重地左右学生的心态,虽然心理疏导得恰当,仍可反而加强心理问题的恶化。因此,在评估心理疏导效果时,要能动态地、全面地分析各种有关因素。
五、构建心理疏导长效机制
加强机制创新,构建心理疏导长效机制,是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应致力于建立健全心理疏导的协调、决策、引导、监控、调节和保障机制,以促进半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 考 文 献
[1] 王蕾,梁永召.试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
[2] 黄政昌.大学生的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1):66-72.
[3] 广锦花,李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研究[J].企业管理,2010(3):23.
[4] 王清宣,白义.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0(1):42-43.
[5]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9(12):133-137.■
[关键词] 半军事化 思想政治教育 心理疏导 效果评估 长效机制
随着知识产业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特别是半军事化管理模式下的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加之近年来高校学生心理问题逐年增多并越来越突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为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创建心理疏导长效机制,使心理疏导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半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征及成因
1、半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及成因
目前,大一新生基本上都是“90后”一代,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溺爱使他们养成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性格,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当他们步入高校经过紧张艰苦的军训后,再去适应军事化管理,其生活环境、方式和习惯都发生较大变化。生活琐事必须要靠自己来处理,特别是在内务卫生、警容风纪方面,都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自控力以及适应能力,如果屡次被扣分,但又必须按要求做好,就会产生焦虑心理。人际交往上,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要靠自己去处理,如果总是处理不好,但又必须处理好,此时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经验的弱点暴露无遗,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和失落感,焦虑、悲观、恐惧、抑郁,以至于严重者会产生退学想法。
2、半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特征
(1)产生的复杂性
在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的高职院校中,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往往很复杂,很多是因为高中时期问题的延续与大学适应性新问题的强化造成的。比如有的学生拒绝与同寝室同学讲话,不予配合。表面上看起来是对一个人或者一个角色的不配合,不愿意与同学共同谈论一个话题,但是经过深入交谈,可能该生是因为高考失落的影响造成的,这类问题在高职院校新生中所占比例较高,表现突出。因此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2)表现的隐蔽性
由于学院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管理的严格和群体氛围的影响等往往也使得大学生在此阶段的心理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加之刚入大学,大学新生新的人际关系尚属建立之初,同学与同学之间还未建立起完全的信任,因此学生往往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冲突却不愿意进行表露,有时为了逃避处理当前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而产生转专业的想法,以求寻找新的人际关系环境。
(3)发展的多变性
多年的实践表明,军事化管理本身也会起到良好的心理保健作用, 因此随着入学军训的进行,有些心理问题会自然得到改善,但是当开始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后也可能引发新的心理问题。比如有的学生性格极为内向,不善于交流。在军训中,班级基本上以团体行动出现,可以为其提供较为安全的交往环境,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可能就会得到改善,顺利通过军训。但随着军训的结束,学生角色选择的增多,学生的孤独感会再次来临,当遭遇到一些事件的时候,有可能诱发新的心理问题。
二、心理疏导及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1、心理疏导的基本内含
关于心理疏导的含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论述,其含义大同小异。“疏”即“疏通”,在高校思想政治环境下是指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广开信息交流之路,通过信息收集与信息反馈,有序地把学生心理阻塞症结、心灵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导”即“引导”,即在系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抓住主线,循循善诱,改造学生的认知结构,把各种不正确认识引向科学、健康的轨道。“疏通”与“引导”是辨证的关系,“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标,是“疏通”的继续。只有疏通与引导达到统一,才能使治疗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来讲,心理疏导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心理疏导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内心不和谐因素,有效增加内心和谐,最大限度创造和谐心理的过程。“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
2、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1)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构建和谐校园在本质上就包括学生自身的和谐。学生自身的和谐主要体现为学生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精神上、心理上的一种平和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根本上是由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的。实现自身和谐,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和基本价值追求。只有学生的自身和谐了,才能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和谐有序的内心世界,才能够具备应对强军事化管理强度所带来的各种心理矛盾冲突和心理压力,才能不断培养适应能力。
(2)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
人际关系的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浮躁的心态和狭隘偏执的情绪,牢骚满腹,怨天尤人,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父母亏待了自己,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喜欢对别人吹毛求疵,有苛求计较之心,无宽容体谅之意,学习不自律,轻视别人和它物,使人因紧张而无法保持心理平衡,无法控制自己,甚至失去理智,进而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
(3)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突破的必然选择
长期以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常常是通过辅导员的理性分析、言传身教、道德灌输等方法,以"和风细雨、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让学生者在思想、认识、观点、立场等方面得到提高,从而达到启迪学生心智的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尤其是90后学生的心态还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为保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标准,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开拓新的视野,实现新的突破。将心理疏导应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贴近学习、贴近生活、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精神困惑和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施以正面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
三、针对特定心理问题实施心理疏导
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要遵循“个体性”原则,也就是说,要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比如,同样是焦虑心理,但一个学生性格急躁,另一个学生则较为沉稳,那么,对于第一个学生就应该以劝诫为主,而对于第二个学生则要以鼓励为主。其次,在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时,还要注重“及时性”原则,因为对心理问题解决得越及时,效果往往越好。
1、解决焦虑心理的对策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蔑视能消除焦虑。由于导致焦虑心理的原因是把某件事情看得过重,过度地去关注它,患得患失,从而反过来给自己以极大的压力,所以消除焦虑心理的有效方法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一件事情上。
2、解决抑郁心理的对策
抑郁心理是因为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不被他人所理解而造成的。所以,消除抑郁心理的积极有效的方法就是努力地去与他人形成良好的沟通。所以,对具有抑郁心理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多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多参加集体活动,逐渐培养起与他人的共同兴趣与共同话题,从而形成与他人的良好沟通,抑郁的心理自然也就消除了。
3、解决悲观、恐惧心理的对策
由于悲观、恐惧心理是在多次挫折、失败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心理,所以,消除悲观心理的有效方法就是“成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让人振奋、更让人摆脱悲观了。但是想要取得成功,谈何容易?所以,在面对具有悲观心理的学生时,我们不妨将他所要达到的目标分解一下,分解为若干小目标,让学生一步一步去达到。显然,达到这些小目标的难度要小一些,相应地,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则大一些。学生在分别去达到这些小目标时,容易取得成功,相应地就会对悲观的心理有所克服,就能更有力克服悲观、恐惧心理。
四、心理疏导效果的评估
1、心理疏导效果的评估维度
心理疏导效果评定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进行:
(1)“问题学生”对心理疏导效果的自我评估。比如学生认为自己原来无法接受的现实现在开始正视了,对自己的满意程度上升等。
(2)“问题学生”学习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比如学生开始正常上课,人际关系状况得到改善,学习效率提高等。
(3)“问题学生”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对其改善状况的评定。比如不再乱发脾气,不再容易冲动,与父母的沟通加强等。
(4)“问题学生”心理疏导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2、评估心理疏导效果时的注意事项
其一,评价的内容应以“问题学生”为主,只有目标内容的改善,才是心理疏导的直接成效。如果没有完成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改善了心理状态,则心理疏导产生了间接的效果。其二,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复愈,可以经由心理疏导以外的诸因素而应激发生。例如,在人际交往方面,跟闹矛盾的同学又好起来,老师的态度的改变,经过自己的努力补考通过了等等,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帮助“问题学生”改善状态。相反,一些生活上的打击,可以严重地左右学生的心态,虽然心理疏导得恰当,仍可反而加强心理问题的恶化。因此,在评估心理疏导效果时,要能动态地、全面地分析各种有关因素。
五、构建心理疏导长效机制
加强机制创新,构建心理疏导长效机制,是从根本上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建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心理疏导长效机制,应致力于建立健全心理疏导的协调、决策、引导、监控、调节和保障机制,以促进半军事化管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
参 考 文 献
[1] 王蕾,梁永召.试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
[2] 黄政昌.大学生的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1):66-72.
[3] 广锦花,李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研究[J].企业管理,2010(3):23.
[4] 王清宣,白义.提高学生抗挫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0(1):42-43.
[5]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民族出版社,2009(12):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