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景宁陆封型香鱼卵巢发育的组织学

来源 :河北渔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xinli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法研究了浙江省景宁县陆封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各期卵巢发育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陆封香鱼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7月份部分性腺为细线状,属于Ⅰ期卵巢;7月份和8月份香鱼性腺为Ⅰ期或者Ⅱ期,7月份和8月份的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1.28%和1.45%;9月份,性腺发育达到Ⅲ期和Ⅳ期,其中大多数解剖个体为Ⅳ期卵巢,平均成熟系数为2.59%;10月下旬达到Ⅳ期末—Ⅴ期,成熟系数也达到最高峰,平均成熟系数为7.66%。香鱼产卵类型为分批产卵类型。
  关键词:陆封型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卵巢发育;组织学
  中图分类号:S917
  香鱼(Plecoglossusaltivelis)是一种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背脊上有一条香脂腔道,能发出香味而得名,隶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胡瓜鱼亚目(Osmeroidei),香鱼科(plecoglossidae),香鱼属[1-2]。千峡湖水库位于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和景宁县,是浙江省最大的峡湾型人工湖,2008年建成蓄水,2013年开始,水库建设单位进行了香鱼人工增殖放流活动,2015年形成了香鱼的陆封型群体。目前关于陆封型香鱼研究仅见姜志强等[3]研究了碧流河水库陆封型香鱼生物学特性;李明云等[4]对浙江宁海黄坛水库形成陆封种群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但对景宁陆封型香鱼卵巢发育的研究未见报道。所以本研究以陆封型香鱼卵巢为材料,探讨了陆封型香鱼卵巢发育规律,旨在为实现该鱼的人工繁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陆封型香鱼的人工繁殖提供理论指导。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及来源
  于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間从丽水市景宁县瓯江支流小溪上游河段采集香鱼共50多尾,体长为6.8~23cm,体质量为3.2~118.5g。所取样本挑选健康无病、发育正常的个体。对样本进行生物学测定后,解剖取其性腺,观察并记录性腺的发育时期、重量,然后切取性腺组织块,固定于波恩氏液中。
  1.2实验方法
  按常规组织切片方法,取出性腺组织进行脱水、透明、透蜡和石蜡包埋等,切片厚度为6~8μm,用H.E染色,中性树胶封片,然后在尼康(NikonEclipse80i型)科研级显微镜下观察和摄影,同时对其卵母细胞及核直径进行显微测量。性腺分期标准参照文献[5]。成熟系数(GSI)按下面公式计算:
  GSI=(Mg/Mb)×100%;
  式中:GSI为成熟系数,%;Mg为性腺质量,g;Mb为鱼体质量,g。
  2结果
  2.1香鱼卵巢和卵母细胞的发育变化
  香鱼性腺的位置比较特殊,较为不对称地排列在腹腔中,左侧性腺位于消化道前部的左边,称为前叶,右侧性腺在消化道后部的右边,称为后叶。随着性腺的发育,左叶往后延长、增大,并包围肠道;右叶向前延长增大,并向左边包围肠道,最后左右两叶互相回合,形成“指管状”。性腺的左右两叶大小和重量也不一样。其雌雄鱼左叶性腺占性腺总重量的60.1%~88.4%。雌鱼的卵巢为裸露型(无平滑肌形成的卵巢膜)。血管分布在卵巢的内侧面,其外侧面排列为许多蓄卵片(封二图1-3)。根据卵子发生细胞学特点和性腺解剖观察,按其形态、颜色、大小和血管分布等特征,可将香鱼卵巢的发育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
  根据卵子发生细胞学特点和性腺解剖观察,按其形态、颜色、大小和血管分布等特征,可将香鱼卵巢的发育过程划分为6个时期。
  Ⅰ期:为原始生殖细胞期。卵巢很小,呈灰白色、透明、细线状。位于腹腔壁背面前后两侧,肉眼分辩不出雌雄。此期卵巢从6月开始出现,一直到8月底为止。
  Ⅱ期:为增殖期至早期生长期。卵巢为扁平的半叶片状。前叶比后叶大、宽。稍透明,因腹面分布有微小血管而呈淡红色或肉色、卵巢外侧面可见分成多页的蓄卵片。肉眼能认出卵巢,但看不出卵粒。组织学观察,主要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封二图1-1),也有少量的第Ⅰ时相卵母细胞。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直径较大,核仁数量较多,细胞多呈多边形或卵圆形。此期卵巢7月到8月可见,但是以8月较为集中。
  Ⅲ期:为生长早期。卵巢扩大增厚,开始向肠道方向包卷,乳红色或带淡黄。血管较Ⅱ期为粗,分枝增多。肉眼能清楚的分辩出卵粒,但是彼此不容易分离。组织学观察,主要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也有少量第Ⅰ、Ⅱ时相卵母细胞(封二图1-2)。与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相比,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主要特点是卵膜增厚,出现放射膜。根据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形态特征和卵径大小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早期:胞质的皮质部分出现一层大小不一的液泡,此时卵母细胞多为圆形,体积明显增大,滤泡膜仍为一层(封二图1-4);中期:液泡数量不断增多,液泡由早期的一层逐渐向中央扩展为多层,此时卵母细胞多为圆形(封二图1-5);晚期:液泡几乎充满了整个胞质内,同时在液泡间开始出现细小的卵黄颗粒,卵母细胞体积进一步增大(封二图1-6)。此期卵巢时间较短,9月部分香鱼个体处于此期。
  Ⅳ期:为生长晚期。卵巢扩展占体腔的3/5~4/5,有的几乎充满体腔,已经绕肠大半。血管很多,卵粒饱满。早期,绝大多数卵内层级较多卵黄,卵巢呈黄色或者淡黄色,卵母细胞不易分离;后期,已经长足的卵粒大小均匀,卵内充满卵黄,彼此分离,卵巢呈棕色。成熟系数增大,最大为22.96%。组织学观察,主要以第Ⅳ时相卵细胞为主,有少量第Ⅱ、Ⅲ时相卵母细胞(封二图1-7)。第Ⅳ时相卵母细胞是处在发育晚期的初级卵母细胞,根据卵巢中卵母细胞形态结构及卵黄物质积累程度的不同,也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不同时期。早期:卵母细胞继续长大,胞质中卵黄颗粒增多,增大,液泡数相应减少,体积也变小,并逐渐被挤到细胞边缘,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为不规则圆形(封二图1-8)。中期:卵黄继续积累,卵黄颗粒增大,几乎要充满核外空间,液泡已被挤至胞膜内缘,形成皮质液泡层,其内含物减少,甚至消失(封二图2-1、图2-2)。晚期:此时卵黄颗粒充满,呈板块状,细胞核逐步向动物极移动(封二图2-3、图2-4)。在9月中下旬大多数个体转入Ⅳ期,此期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   Ⅴ期:为成熟期。卵巢极为膨大,充满整个腹腔,左右叶交汇包围肠道。呈橙黄色。成熟卵较为透明,具光泽,游离在腹腔中,此时,轻压鱼腹,卵就可以流出。组织学观察,主要以第Ⅴ时相卵细胞为主,此时卵母细胞达到最大,同时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第Ⅳ时相和第Ⅲ时相等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封二图2-5)。本期卵巢持续时间较为短,为10月下旬,在产卵场可以捕捞到。
  Ⅵ期:为排空期。是产完卵的卵巢,卵巢萎缩、松弛充血。在11月份出现。
  2.2香鱼卵巢发育规律
  2016年6月份解剖未观察到香鱼性腺发育。2016年7月份和8月份解剖观察到香鱼性腺已经开始发育,7月份部分性腺为细线状,属于Ⅰ期卵巢。7月份和8月份香鱼性腺为Ⅰ期或者Ⅱ期,7月份和8月份的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1.28%和1.45%。进入9月份,
  性腺发育很迅速,很快达到Ⅲ期(封三图3-1)和Ⅳ期(封三图3-2),其中只有部分个体为Ⅲ期卵巢,大多数解剖个体为Ⅳ期卵巢,9月份的平均成熟系數为2.59%,范围为0.46%~7.10%;进入10月份,性腺进一步发育,在10月下旬达到Ⅳ期末-Ⅴ期(封三图3-3),成熟系数也达到最高峰,10月份的平均成熟系数为7.66%,范围为1.00%~22.96%。
  3讨论
  3.1香鱼的产卵类型
  鱼类卵巢发育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完全同步型、部分同步型和不同步型。完全同步型是指卵巢内的卵母细胞都处于同一发育阶段;部分同步型指卵巢内至少由两种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群组成,它们在一年内通常只产卵一次,生殖季节相当短;不同步型,卵巢内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卵母细胞,一年内产卵多次,生殖季节相当长。本研究认为,在香鱼的Ⅴ期卵巢中,除了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外,同时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第Ⅳ时相和第Ⅲ时相等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这说明,香鱼卵巢卵母细胞的发育为非同步性,除主要卵母细胞外,还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过渡类型卵母细胞,这些过渡细胞在香鱼第一次产卵后经过一定的时间恢复,这些卵巢中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发育成第Ⅴ时相的卵母细胞,在条件适宜(主要水温、饵料等)的情况下,又可以发育成熟。综上所述,香鱼产卵类型为分批产卵类型。
  3.2香鱼产卵时间
  2016年和2017年的产卵期均为10月中旬—11月上旬,其中10月下旬为产卵盛期,雄鱼精巢发育成熟(封二图2-6)。主要产卵场位于丽水市景宁县瓯江支流小溪上游河段。产卵场水质清澈、底质为砂砾。产卵时间为傍晚至黎明前,白天很少产卵。产出的卵为黏性卵,在水流的冲击下附在石头上孵化。产过卵的亲鱼体色暗黑,消瘦,雄性尤为明显,不久就会死去。
  参考文献:
  [1]
  倪勇,朱成德,朱茂晓,等.太湖鱼类志[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5-88.
  [2]董聿茂,诸葛阳,黄美华,等.淡水鱼类.浙江动物志[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4-51.
  [3]姜志强,梁兆川,于向前,等.碧流河水库陆封型香鱼生物学特性的演变[J].中国水产科学,2001,8(2):36-39.
  [4]李明云,陈炯,苗亮,等.香鱼在浙江宁海黄坛水库形成陆封种群放流增殖的关键技术及效果[J].中国水产,2014(10):68-69.
  [5]楼允东.郑德崇.王瑞霞.等.组织胚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31-137.
  (收稿日期:2021-06-15)
其他文献
研制了针对GIS(气体绝缘开关)的X射线三维成像系统,包括机械、运动控制、数据采集、图像重建、三维图像显示等子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某供电站的GI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整体精度达200μm,实际输出断层图的最高分辨率可达3 160像素×3 160像素。
摘 要:为深入了解水体中过量的氨氮对水产动物带来的问题,综述了氨氮胁迫对水产动物的生长、消化酶、抗氧化酶活及免疫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氨氮胁迫;生长;消化酶;免疫  中国是全球水产养殖第一大国,然而,在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迅猛发展形式下,养殖过程中受到各种环境因子的应激影响,尤其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变长,水体中的氨氮浓度会不断富集,当氨氮含量达到或者超过水产动物本身耐受限值时,会使得
摘 要: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选取平均体质量(416.1±0.73)g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设置3个养殖密度组,分别为低密度组D1(12.0 kg/m3±0.03 kg/m3)、中密度组D2(15.0 kg/m3±0.02 kg/m3)和高密度组D3(18.0 kg/m3±0.03 kg/m3),研究养殖密度对黄姑鱼代谢和血清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养殖密度组黄姑鱼成活率、
为解决水产品尤其是活鱼运输过程中粗放运输导致成活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物流运输车。通过容器本体的改进和先进配件的改造来提高运输成活率,通过跟踪系统实现水产品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溯源。结果证明,该种物流运输车能够很好地解决因溶解氧低或者水温高导致运输过程水产品死亡量大的问题。因此,在鲜活水产品运输过程中,除了对运输容器本体进行改进,附属零部件设备和先进软件的配备能够精确把控水产品高质量的运输过程,并且
提出了基于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的层状复合岩体损伤演化规律分析方法。该方法依据岩体颗粒之间的碰撞,计算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法向分量和切向分量,以此建立岩体损伤分析模型;设置固定节点,利用CT技术对岩石样品进行扫描,由CT图像获取岩体损伤特征;根据夹层应力模型引入岩体蠕变参数,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原理,分析得出岩体损伤演化规律。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分析方法,该方法获得的损伤数据精准,分析得出的岩体损伤演化规律与实际相符合,能满足岩体损伤规律分析的要求。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和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组成的车载导航系统在城市峡谷、立交桥、隧道、林荫大道等,卫星信号失效时精度会快速下降的问题,提出惯导/卫星/里程仪组合导航系统,用速度、位置误差作为观测量,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进行误差估计与校正。通过跑车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惯导/卫星/里程仪组合导航系统能够有效改善卫星定位时信号的遮挡问题,平滑行车轨迹,有效大幅地提高了导航定位精度。
基于无人机集群的空中展示技术是新一代传媒娱乐的热点,针对目前无人机集群编队存在受限于通信资源的规模瓶颈的问题,在基于5G通信的假设理想状态下,给出一种引领式空中汉字展示无人机集群控制策略。首先,探析引领式空中汉字展示无人机集群编队聚合和解体的全局系统演化过程。然后,在实现无人机集群编队目标位置分配、路径规划、避撞要求、姿态轨迹跟踪控制等技术基础上,设计了引领式空中汉字展示无人机集群编队聚合和解体的双向控制信息模式。最后,在MATLAB环境下实现了256单元的引领式16×16点阵空中汉字动态展示无人机集群虚
鲁棒制导律设计是增强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突防能力、提升飞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针对多约束条件及多种气动参数摄动影响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抗干扰跟踪问题,首先,在标准轨迹制导的框架下,结合模型辅助线性自抗扰控制和基于航向角误差走廊的几何制导逻辑,提出了一种可满足纵向和横侧向平面制导任务需求的自抗扰再入制导律;其次,采用反馈线性化技术将纵向平面制导任务转换为对高度和航程增广系统的控制描述,从而在性能折衷的意义下解决纵向制导的欠驱动跟踪控制问题;再次,横侧向则基于航向角误差走廊的几何制导原理设计倾侧角反转逻辑的切
摘 要:为探索适合本地区的养殖模式和技术路径,于2019-2020年开展了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反季养殖试验。通过池塘清理与消毒、选择优良苗种、合理确定密度、科学投喂、水质调控和越冬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试验取得成功,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同时,为在衡水地区推广鲈鱼养殖探索出较为成功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路径。  关键词: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秋苗;
提出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的超声无损检测信号处理方法。此方法在信号重构时,采用分量信号与原始信号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特征选取,可以有效地抑制模态混叠现象。通过仿真与实测信号的验证,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更适用于超声无损检测信号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