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是一个性格塑造、习惯养成、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由于较少接触社会问题,学生的性格尚未完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尚未养成,对其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有助于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及之处,受益终生。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出这样的定义:人的健康是包括机体、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完美状态。由此,心理健康的地位可见一斑。此外,心理疾病作为致死率较高的健康杀手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换言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多数人对此并未重视。心理问题不仅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造成消极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们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和舒缓,很可能造成他们学习成绩下降、孤僻冷漠,不愿与人交往,甚至患上自闭症,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恶劣的影响。相反,健康向上的心理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学习成绩优异,更会为其营造一个和谐的圈子,心理健康阳光的学生,他们大多数人缘颇好,与父母和谐相处,自信坚强,心理健康也为其日后的职场生活、人际交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精神基础。
二、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渗透式教育的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计其数,这其中自然包括效果显著的渗透式教育法。所谓“渗透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日常的生活学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及学生班主任通过正常的学习进程和课后拓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具体措施也数不胜数,以下便是几个常用的方法:
1.营造和諧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很多小学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意识尚不清晰,对知识的敏锐度不够,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有耐心,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及时回答问题就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热切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和支持,这一点普遍存在,贯穿于整个学生时代。对于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要予以表扬,没有正确回答出问题的学生,也要肯定其积极回答的勇气,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鼓励,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的自信悄然树立起来,独立思考的意识也逐渐得到培养,这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加强与学生的课后沟通
教师要及时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老师更应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解惑”则涉及了学生在学业上的疑难问题,在生活上的不解之谜。“解惑”的过程要惠及所有学生,不可以把学生按照成绩划分为三六九等。原则上,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要给予更多学业上的帮助,提高其学习动力和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要予以更多的关怀,保护其个人隐私,使其健康成长。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带领学生去实践而不是指挥学生去实践。
3.组织寓教于乐的活动
在职权范围内,在不影响正常学习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及班主任要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突破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不拘泥于考试、测验等一成不变的方式。例如,通过举办成语接龙、汉字听写比赛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通过组织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和默契;组织到敬老院献爱心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儿童捐书活动,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组织开展围棋大赛、歌唱比赛等活动,发掘不同同学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学生们全面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学校领导团队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问题疏导,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定期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帮助,同时保护其个人隐私。就班级内部而言,也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班会,针对多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引导学生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会中,可播放爱国主义抗战系列优秀影片,同时给学生们讲述革命先烈的辉煌事迹,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帮助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育优秀意志品质、发掘自身潜能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通过“渗透式教育”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颇有成效,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心理问题是在精神压力长期积累、环境日益消极下产生的,无论哪种方式的改善也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效果。对学生进行引导纵然有效,然任重而道远,仍需继续不断努力,方可取得最后的胜利。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对于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给出这样的定义:人的健康是包括机体、心理和社会交往方面的完美状态。由此,心理健康的地位可见一斑。此外,心理疾病作为致死率较高的健康杀手普遍存在于大多数人身上,换言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但多数人对此并未重视。心理问题不仅对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造成消极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们产生的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和舒缓,很可能造成他们学习成绩下降、孤僻冷漠,不愿与人交往,甚至患上自闭症,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恶劣的影响。相反,健康向上的心理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其学习成绩优异,更会为其营造一个和谐的圈子,心理健康阳光的学生,他们大多数人缘颇好,与父母和谐相处,自信坚强,心理健康也为其日后的职场生活、人际交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精神基础。
二、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渗透式教育的方法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计其数,这其中自然包括效果显著的渗透式教育法。所谓“渗透式教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日常的生活学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及学生班主任通过正常的学习进程和课后拓展,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具体措施也数不胜数,以下便是几个常用的方法:
1.营造和諧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很多小学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度。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意识尚不清晰,对知识的敏锐度不够,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时要有耐心,不能因为学生没有及时回答问题就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热切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鼓励和支持,这一点普遍存在,贯穿于整个学生时代。对于得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要予以表扬,没有正确回答出问题的学生,也要肯定其积极回答的勇气,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鼓励,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的自信悄然树立起来,独立思考的意识也逐渐得到培养,这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加强与学生的课后沟通
教师要及时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老师更应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解惑”则涉及了学生在学业上的疑难问题,在生活上的不解之谜。“解惑”的过程要惠及所有学生,不可以把学生按照成绩划分为三六九等。原则上,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要给予更多学业上的帮助,提高其学习动力和效率,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要予以更多的关怀,保护其个人隐私,使其健康成长。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带领学生去实践而不是指挥学生去实践。
3.组织寓教于乐的活动
在职权范围内,在不影响正常学习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及班主任要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突破传统固有思维模式的限制,不拘泥于考试、测验等一成不变的方式。例如,通过举办成语接龙、汉字听写比赛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通过组织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和默契;组织到敬老院献爱心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儿童捐书活动,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孝敬老人、乐于助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组织开展围棋大赛、歌唱比赛等活动,发掘不同同学的优势和特长。鼓励学生们全面发展,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学校领导团队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聘请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心理知识普及和心理问题疏导,防患于未然。也可以定期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帮助,同时保护其个人隐私。就班级内部而言,也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班会,针对多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统一讲解,引导学生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班会中,可播放爱国主义抗战系列优秀影片,同时给学生们讲述革命先烈的辉煌事迹,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帮助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育优秀意志品质、发掘自身潜能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通过“渗透式教育”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颇有成效,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心理问题是在精神压力长期积累、环境日益消极下产生的,无论哪种方式的改善也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看到效果。对学生进行引导纵然有效,然任重而道远,仍需继续不断努力,方可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