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
2006年世界经济走势。
意义:
2006年,升息将是全球经济的主题。在经合组织经济体与新兴市场之间,新兴市场中经常项目强健者与薄弱者之间,不同类型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将出现明显的分化。
要点:
——美国将保持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但,资产价格滑坡的风险依然存在。
——欧元区政府将集中精力控制预算赤字。因此,该地区的增长率,将低于经合组织的预测值。
——美联储将继续升息,到9月份,短期利率将突破5%。
——美国利率的吸引力,将对新兴市场构成升息压力。
——如果油价趋于平稳,经合组织经济体的利率政策,将获得更大空间。
分析:
2004~2005年,油价和美元是市场关注的中心。而在2006年,利率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焦点。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提高了短期利率,进入紧缩周期,至今已经累计升息300个基点。2005年美联储已经升息175个基点,但全球利率并未因此出现明显上升。亚洲各经济体的利率升幅最大,简单平均值为100个基点。欧洲升幅最小,英国和瑞典的降息,抵消了挪威的升息。
不过,随着美国利率的吸引力继续增大,当前的巨大利差未必会持续下去。欧元区和英国将收紧银根,而新兴市场将加快升息速度。
美国利率。美联储决策层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实现“中性”的联邦基金利率。也就是说,使其与高就业相容,又不致加剧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膨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中性利率”似乎太低了。费城联储11月14日发布的《2005年利率预测调查》报告显示,对于2006年4季度3月期国债收益率的中位预测值为4.6%。然而,如果扣除总体通胀率的因素,2005年底的实际短期利率,仍然出于负区间内。事实上,自2004年年中以来,实际利率仅仅上升了118个基点。这就加大了联储在2006年前3季度的升息压力,到9月份,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突破5%。此外,升息还有两方面的作用:
——支持美元。由于外汇市场预计美国利率周期将在2006年达到顶点,美元可能会贬值。然而,在对外赤字超过GDP的6%的情况下,联储不会过早放松银根,以免美元遭到抛售,出现暴跌,以致动摇美国经济。
——资产价格。高利率的意义还在于,一旦资产价格出现滑坡,下任联储主席伯南克将有更大的应对空间。事实上,即将离任的格林斯潘,一直是把防止资产泡沫破裂放在第一位。
经合组织。经合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不会步步紧追美国的升息举动。许多经合组织国家的决策者,都希望美元升值。他們乐于让利率来完成这项任务。除2001~2004年期间的日本外,这些国家并没有像东亚国家那样,通过干预汇市来达到这个目的。制约这种做法的主要因素,是通胀压力。2006年,油价仍将保持高位,但难以继续大幅上升。
虽然2005年油价上涨的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出来,因而将影响到2006年的全球经济。但总体而言,经合组织各央行将获得更大的决策空间,而不必紧随美联储加息。因此,欧洲央行可能会满足于12月1日2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
新兴市场。不过,美国升息很可能会加大一些新兴市场资产所承受的压力。经常项目薄弱的经济体受到的压力,将尤其沉重。因此,它们将被迫加快升息步伐。例如,2005年中国台湾和菲律宾分别升息175和75个基点,2006年它们将进一步升息。
增长前景。2006年,内需增长加快的经济体,将进一步增加。表现最为突出的将是日中两国,日本可望增长2.2%,而中国的增幅可望达到8.5%,消费需求的贡献度也将增大,日本尤其如此。预计美国经济将增长3.1%,而欧元区的增长率可能只能达到1.5%。因此,无法达到经合组织和IMF的预计水平。以市场汇率计算,世界GDP增长率,将在3.0%左右;无论多哈贸易谈判进展如何,全球贸易增幅都可望达到7.3%。
资产价格。在美国升息的情况下,泡沫成分较大的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虽然不大,但仍然存在。风险最大的是初级产品、房地产、经合组织国家的股票,以及新兴市场债务。就美国而言,联储将具备大幅降息的行动空间。资产价格调整造成的紧缩性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伯南克可以降低利率而无需顾及通胀水平。但即使联储降息,股市或楼市下滑,也会使居民的财务状况趋于恶化。因而,会迫使消费者紧缩开支。
欧洲低迷。另一风险在于,2006年欧元区各国政府将集中力量,阻止财政预算的恶化。这可能会导致经济下滑。德国预算中增税计划,无助于刺激需求。但,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欧元区经济收缩的危害,要小于美国经济下滑,因为以经常项目盈余来衡量,欧元区本来就在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过去20年间,欧元区仅仅出现了三次经常项目赤字。
欧元区居民将以过度储蓄,来应对结构改革导致的不确定性。因此,该经济体可能性最大的发展方向,是保持低水平的均衡增长路径。正常情况下,政府主导的支出扩张,可以抵消居民需求疲软的影响。然而,《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严格限制,以及决策层坚持供应面政策的固执立场,却恰恰意味着相反的情况。不过,目前欧元区的政府借款利率,处于几十年来的低点,而失业率则处于几十年来的高点。这势必会导致巨大的产出缺口。如果事态发展良好,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觉悟到这种处境,就有利于促使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结论:
2006年,全球经济可望再次实现强劲增长。利率走势将取代高油价,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然而,由于升息起点较低,利率不会对泡沫成分较大的资产部门,构成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日本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将增强,而欧元区仍将在低增长均衡中无力自拔。
2006年世界经济走势。
意义:
2006年,升息将是全球经济的主题。在经合组织经济体与新兴市场之间,新兴市场中经常项目强健者与薄弱者之间,不同类型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将出现明显的分化。
要点:
——美国将保持较为强劲的经济增长。但,资产价格滑坡的风险依然存在。
——欧元区政府将集中精力控制预算赤字。因此,该地区的增长率,将低于经合组织的预测值。
——美联储将继续升息,到9月份,短期利率将突破5%。
——美国利率的吸引力,将对新兴市场构成升息压力。
——如果油价趋于平稳,经合组织经济体的利率政策,将获得更大空间。
分析:
2004~2005年,油价和美元是市场关注的中心。而在2006年,利率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焦点。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提高了短期利率,进入紧缩周期,至今已经累计升息300个基点。2005年美联储已经升息175个基点,但全球利率并未因此出现明显上升。亚洲各经济体的利率升幅最大,简单平均值为100个基点。欧洲升幅最小,英国和瑞典的降息,抵消了挪威的升息。
不过,随着美国利率的吸引力继续增大,当前的巨大利差未必会持续下去。欧元区和英国将收紧银根,而新兴市场将加快升息速度。
美国利率。美联储决策层的一个关键目标,是实现“中性”的联邦基金利率。也就是说,使其与高就业相容,又不致加剧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的膨胀。目前,主流观点认为“中性利率”似乎太低了。费城联储11月14日发布的《2005年利率预测调查》报告显示,对于2006年4季度3月期国债收益率的中位预测值为4.6%。然而,如果扣除总体通胀率的因素,2005年底的实际短期利率,仍然出于负区间内。事实上,自2004年年中以来,实际利率仅仅上升了118个基点。这就加大了联储在2006年前3季度的升息压力,到9月份,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突破5%。此外,升息还有两方面的作用:
——支持美元。由于外汇市场预计美国利率周期将在2006年达到顶点,美元可能会贬值。然而,在对外赤字超过GDP的6%的情况下,联储不会过早放松银根,以免美元遭到抛售,出现暴跌,以致动摇美国经济。
——资产价格。高利率的意义还在于,一旦资产价格出现滑坡,下任联储主席伯南克将有更大的应对空间。事实上,即将离任的格林斯潘,一直是把防止资产泡沫破裂放在第一位。
经合组织。经合组织的其他成员国,不会步步紧追美国的升息举动。许多经合组织国家的决策者,都希望美元升值。他們乐于让利率来完成这项任务。除2001~2004年期间的日本外,这些国家并没有像东亚国家那样,通过干预汇市来达到这个目的。制约这种做法的主要因素,是通胀压力。2006年,油价仍将保持高位,但难以继续大幅上升。
虽然2005年油价上涨的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出来,因而将影响到2006年的全球经济。但总体而言,经合组织各央行将获得更大的决策空间,而不必紧随美联储加息。因此,欧洲央行可能会满足于12月1日2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
新兴市场。不过,美国升息很可能会加大一些新兴市场资产所承受的压力。经常项目薄弱的经济体受到的压力,将尤其沉重。因此,它们将被迫加快升息步伐。例如,2005年中国台湾和菲律宾分别升息175和75个基点,2006年它们将进一步升息。
增长前景。2006年,内需增长加快的经济体,将进一步增加。表现最为突出的将是日中两国,日本可望增长2.2%,而中国的增幅可望达到8.5%,消费需求的贡献度也将增大,日本尤其如此。预计美国经济将增长3.1%,而欧元区的增长率可能只能达到1.5%。因此,无法达到经合组织和IMF的预计水平。以市场汇率计算,世界GDP增长率,将在3.0%左右;无论多哈贸易谈判进展如何,全球贸易增幅都可望达到7.3%。
资产价格。在美国升息的情况下,泡沫成分较大的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虽然不大,但仍然存在。风险最大的是初级产品、房地产、经合组织国家的股票,以及新兴市场债务。就美国而言,联储将具备大幅降息的行动空间。资产价格调整造成的紧缩性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伯南克可以降低利率而无需顾及通胀水平。但即使联储降息,股市或楼市下滑,也会使居民的财务状况趋于恶化。因而,会迫使消费者紧缩开支。
欧洲低迷。另一风险在于,2006年欧元区各国政府将集中力量,阻止财政预算的恶化。这可能会导致经济下滑。德国预算中增税计划,无助于刺激需求。但,对于全球经济而言,欧元区经济收缩的危害,要小于美国经济下滑,因为以经常项目盈余来衡量,欧元区本来就在拖累全球经济增长。过去20年间,欧元区仅仅出现了三次经常项目赤字。
欧元区居民将以过度储蓄,来应对结构改革导致的不确定性。因此,该经济体可能性最大的发展方向,是保持低水平的均衡增长路径。正常情况下,政府主导的支出扩张,可以抵消居民需求疲软的影响。然而,《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严格限制,以及决策层坚持供应面政策的固执立场,却恰恰意味着相反的情况。不过,目前欧元区的政府借款利率,处于几十年来的低点,而失业率则处于几十年来的高点。这势必会导致巨大的产出缺口。如果事态发展良好,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觉悟到这种处境,就有利于促使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结论:
2006年,全球经济可望再次实现强劲增长。利率走势将取代高油价,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挑战;然而,由于升息起点较低,利率不会对泡沫成分较大的资产部门,构成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日本对全球经济的带动作用将增强,而欧元区仍将在低增长均衡中无力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