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江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正由魅力城市向具有投资潜质和竞争力的活力城市转变,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未来的九江将会更加美丽富饶!
赵智勇小档案:
赵智勇,男,1955年4月生,汉族,河北易县人,1973年10月入党,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2006年12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历任: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计划处副处长、处长。中国工商银行资金计划部综合处处长。中国工商银行资金计划部副主任(副总经理)兼筹资部主任。中国工商银行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兼证券基金托管部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管理信息部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兼中共九江市委书记。
中国魅力城市——九江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人居环境极佳的生态旅游名城。九江与鄂、湘、皖三省交界,黄金水道长江和南北运输大动脉京九铁路在此交汇,是江西省的北大门、唯一的外贸港口城市和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这里区位独特优越、资源禀赋富集、立体交通便捷、经济基础扎实,是一片理想的投资热土。
“十五”期间,九江全市生产总值由213亿元上升到428.9亿元,年均递增13.6%,为建国以来增长最快的五年。财政总收入由20.52亿元提高到39.81亿元,年均增长14.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0.5亿元提高到22.45亿元,年均递增16.4%。
2005年以来,九江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场以解放思想、武装思想、统一思想为主旨的“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全市上下进一步更新了思想观念,深化了发展思路,增强了发展信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浓烈氛围。随着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实施,经过“十五”时期的跨越式发展,站在“十一五”新起点的九江进入了新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风起云水笑,潮涌看九江。为了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了解九江谋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经验,2006年年中,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原中共九江市委书记赵智勇。
加快发展新思维
记者:如何抓住新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九江实际的发展定位和战略路径,是九江重振雄风,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个问题,2005年以来,九江全市上下集中掀起了一次关于“新阶段、新发展”的大讨论活动,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赵智勇:全市从2005年开始的大讨论活动,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各地区、各部门的精心组织,各级干部的率先垂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这次大讨论活动中,我们集民智、汇民情,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开放为纲,实施“3 1”(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和城市大建设)发展战略,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奋斗目标。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蓝图变为现实?建设新九江,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只有在科学和理性的指导下,热情才能持久,行动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在“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告一段落之际,我们号召全市人民在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实践活动中,始终不要忘记七个基本问题:始终不要忘记九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市情;始终不要忘记建设新九江是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始终不要忘记和谐、发展是永恒的两大主题;始终不要忘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不要忘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行大于言;始终不要忘记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始终不要忘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全局。
建设新九江是人民的事业,体现的是人民的愿望,需要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我们要把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激发的群众热情保护好、调动好,树立更加强烈的群众观念,更加看重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更加注重集民智、知民情、解民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把建设新九江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踏浪放歌“十一五”
记者:十一五”是九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力打造新九江的起步期。新起点谱写新篇章,新使命催发新征程。请您谈谈九江在“十一五”期间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制定了什么样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了哪些发展思路?
赵智勇:“十一五”将为九江经济迅速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一是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不会递转。二是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中部崛起战略更加有利于九江加快发展。三是九江已经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浓烈氛围。如何把这种机遇转化为内在动力和发展优势?这就要求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和城市大建设的发展战略;以提高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度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创业社会;高扬“和谐、发展”两面旗帜,抢抓机遇、创新创优、爬坡过坎、奋力争先,努力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我们的努力,到2010年,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取得进一步成效,全市基本实现工业化,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
努力建设一个财力日见充裕、实力日益壮大的强盛的新九江。“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经济总量实现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00美元,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4%。
努力建设一个山川更加秀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美丽的新九江。充分利用独特的山水资源,努力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把九江打造成中国生态名城。努力实现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的目标。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更趋合理,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布局科学,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努力建设一个城乡更加富庶、人民更加殷实的富裕的新九江。坚持以民为本,富民为先。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以内。“十一五”期末,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4,000元和5265元。着重解决好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在经济更加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努力建设一个社会更加和睦、民风更加淳朴的和谐的新九江。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打造诚信友爱的人文环境,建立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让全市人民在和睦相处中实现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生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努力推进依法治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人们群众的安全感,努力谋求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努力建设一个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在建设新九江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正确把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为人民谋利益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建设新九江的最高目标。
战略引擎启新局
记者: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奠基之年。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3 1”发展战略应该是今年九江工作全局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引擎。“风好舟行急,日丽号角催”,请您谈一下2006年以来,发展战略布局有何进展?经济发展的态势如何?
赵智勇:2006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把九江建成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城,干部争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3 1”发展战略,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开放型经济成效明显。1~6月份,全市新批外资项目50个,增长24%;实际进资1.39亿美元,名列全省第三,同比增长66.8%,增幅列全省第一。引进市外资金项目649个,实际进资125.88亿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78.7%。1~5月份外贸出口4528万美元,同比增长10.2%。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9.2亿元,同比增长42.7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2.55个百分点。其中,1~6月份分别完成6.64、6.63、8.49、10.48、11.36、14.28亿元,分别增长21.99%、35.51%、33.08%、54.03%、55.77%、55.92%。工业生产呈现逐月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进入4月份以来,每月的增速均高达50%以上,1~6月份每月增加值绝对量均创历史同期最高,其中6月份增加值绝对量创月度增加值总量历史新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耗由1.47吨标煤下降为1.08吨标煤,同期下降27.5%。
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半年来,我市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对境外旅游组团的策划与营销,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4万人次,同比增长73.9%,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89.2%;接待国内旅游者570万人次,同比增长41.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52.5%和53.7%。
物流建设迈开大步。抓紧物流规划工作,《九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九江港口总体规划》、《九江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方案》相继完成初稿或进入评审。加快了物流硬件平台和信息平台及物流园区建设。上半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完成1616万吨,增长25.2%,集装箱吞吐量3.87万标箱,增长47.1%。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到2006年6月10日为止,城建累计完成投资12.98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19.15亿元的68%。2005年启动的54个项目中,已开工43项,已竣工24项。其中由推进小组直接组织实施的46项,已开工35项,已竣工24项,累计完成投资11.34亿元,占投资总额六成。市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近6倍。大城建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九江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2006年上半年九江各项经济指标高位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快速提升,经济发展势头强劲。1~6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01亿元,增长15.2%;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4.19亿元,增长19.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37亿元,增长28.7%,均完成“双过半”任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071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01元,增长16.4%。九江经济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3+1”发展战略的成效已经显现,奠基之年已显奠基之效。
后记:
九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正由魅力城市向具有投资潜质和竞争力的活力城市转变,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九江将会更加美丽富饶!
赵智勇小档案:
赵智勇,男,1955年4月生,汉族,河北易县人,1973年10月入党,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2006年12月任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历任: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计划处副处长、处长。中国工商银行资金计划部综合处处长。中国工商银行资金计划部副主任(副总经理)兼筹资部主任。中国工商银行发展规划部副总经理兼证券基金托管部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管理信息部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兼中共九江市委书记。
中国魅力城市——九江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和人居环境极佳的生态旅游名城。九江与鄂、湘、皖三省交界,黄金水道长江和南北运输大动脉京九铁路在此交汇,是江西省的北大门、唯一的外贸港口城市和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这里区位独特优越、资源禀赋富集、立体交通便捷、经济基础扎实,是一片理想的投资热土。
“十五”期间,九江全市生产总值由213亿元上升到428.9亿元,年均递增13.6%,为建国以来增长最快的五年。财政总收入由20.52亿元提高到39.81亿元,年均增长14.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10.5亿元提高到22.45亿元,年均递增16.4%。
2005年以来,九江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场以解放思想、武装思想、统一思想为主旨的“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全市上下进一步更新了思想观念,深化了发展思路,增强了发展信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浓烈氛围。随着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具体实施,经过“十五”时期的跨越式发展,站在“十一五”新起点的九江进入了新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风起云水笑,潮涌看九江。为了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了解九江谋求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经验,2006年年中,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共江西省委常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原中共九江市委书记赵智勇。
加快发展新思维
记者:如何抓住新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九江实际的发展定位和战略路径,是九江重振雄风,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个问题,2005年以来,九江全市上下集中掀起了一次关于“新阶段、新发展”的大讨论活动,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赵智勇:全市从2005年开始的大讨论活动,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各地区、各部门的精心组织,各级干部的率先垂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这次大讨论活动中,我们集民智、汇民情,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大开放为纲,实施“3 1”(大工业、大物流、大旅游和城市大建设)发展战略,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奋斗目标。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蓝图变为现实?建设新九江,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只有在科学和理性的指导下,热情才能持久,行动才具有生命力。因此,在“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告一段落之际,我们号召全市人民在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实践活动中,始终不要忘记七个基本问题:始终不要忘记九江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市情;始终不要忘记建设新九江是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长期艰苦奋斗的历史进程;始终不要忘记和谐、发展是永恒的两大主题;始终不要忘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不要忘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行大于言;始终不要忘记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始终不要忘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全局。
建设新九江是人民的事业,体现的是人民的愿望,需要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我们要把新阶段、新发展大讨论激发的群众热情保护好、调动好,树立更加强烈的群众观念,更加看重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人翁地位,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更加注重集民智、知民情、解民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把建设新九江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踏浪放歌“十一五”
记者:十一五”是九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力打造新九江的起步期。新起点谱写新篇章,新使命催发新征程。请您谈谈九江在“十一五”期间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制定了什么样的阶段性目标?提出了哪些发展思路?
赵智勇:“十一五”将为九江经济迅速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一是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趋势不会递转。二是中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中部崛起战略更加有利于九江加快发展。三是九江已经形成了加快发展的浓烈氛围。如何把这种机遇转化为内在动力和发展优势?这就要求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和城市大建设的发展战略;以提高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度为目标,努力构建和谐创业社会;高扬“和谐、发展”两面旗帜,抢抓机遇、创新创优、爬坡过坎、奋力争先,努力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通过我们的努力,到2010年,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取得进一步成效,全市基本实现工业化,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性目标。
努力建设一个财力日见充裕、实力日益壮大的强盛的新九江。“十一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4%,经济总量实现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00美元,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4%。
努力建设一个山川更加秀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美丽的新九江。充分利用独特的山水资源,努力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把九江打造成中国生态名城。努力实现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的目标。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更趋合理,中心城区和小城镇布局科学,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努力建设一个城乡更加富庶、人民更加殷实的富裕的新九江。坚持以民为本,富民为先。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4%以内。“十一五”期末,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4,000元和5265元。着重解决好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在经济更加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努力建设一个社会更加和睦、民风更加淳朴的和谐的新九江。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与人为善的传统美德,打造诚信友爱的人文环境,建立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风尚,让全市人民在和睦相处中实现安居乐业,享受美好生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注社会公平和正义,努力推进依法治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人们群众的安全感,努力谋求全社会的和谐稳定。
努力建设一个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九江。在建设新九江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正确把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为人民谋利益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建设新九江的最高目标。
战略引擎启新局
记者: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社会主义新九江的奠基之年。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3 1”发展战略应该是今年九江工作全局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引擎。“风好舟行急,日丽号角催”,请您谈一下2006年以来,发展战略布局有何进展?经济发展的态势如何?
赵智勇:2006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把九江建成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城,干部争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实践者”,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3 1”发展战略,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开放型经济成效明显。1~6月份,全市新批外资项目50个,增长24%;实际进资1.39亿美元,名列全省第三,同比增长66.8%,增幅列全省第一。引进市外资金项目649个,实际进资125.88亿元,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78.7%。1~5月份外贸出口4528万美元,同比增长10.2%。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9.2亿元,同比增长42.71%,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2.55个百分点。其中,1~6月份分别完成6.64、6.63、8.49、10.48、11.36、14.28亿元,分别增长21.99%、35.51%、33.08%、54.03%、55.77%、55.92%。工业生产呈现逐月快速增长的趋势,尤其是进入4月份以来,每月的增速均高达50%以上,1~6月份每月增加值绝对量均创历史同期最高,其中6月份增加值绝对量创月度增加值总量历史新高。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能耗由1.47吨标煤下降为1.08吨标煤,同期下降27.5%。
旅游经济持续升温。半年来,我市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对境外旅游组团的策划与营销,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4万人次,同比增长73.9%,旅游外汇收入同比增长89.2%;接待国内旅游者570万人次,同比增长41.2%。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52.5%和53.7%。
物流建设迈开大步。抓紧物流规划工作,《九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九江港口总体规划》、《九江物流园区建设项目方案》相继完成初稿或进入评审。加快了物流硬件平台和信息平台及物流园区建设。上半年,全市全社会货运量完成1616万吨,增长25.2%,集装箱吞吐量3.87万标箱,增长47.1%。
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到2006年6月10日为止,城建累计完成投资12.98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19.15亿元的68%。2005年启动的54个项目中,已开工43项,已竣工24项。其中由推进小组直接组织实施的46项,已开工35项,已竣工24项,累计完成投资11.34亿元,占投资总额六成。市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近6倍。大城建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在九江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2006年上半年九江各项经济指标高位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快速提升,经济发展势头强劲。1~6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03亿元,同比增长1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01亿元,增长15.2%;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4.19亿元,增长19.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37亿元,增长28.7%,均完成“双过半”任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071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01元,增长16.4%。九江经济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3+1”发展战略的成效已经显现,奠基之年已显奠基之效。
后记:
九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正由魅力城市向具有投资潜质和竞争力的活力城市转变,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九江将会更加美丽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