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画图—用图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hao9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画线段图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我们要加强线段图的教学,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学会“读图—画图—用图”的顺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策略。
  【关键词】线段图;解决问题;策略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画线段图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线段图直观形象,借助线段图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学生增进对数学理解,探求正确而有效的解题思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五六年级的学生不会画线段图。一是画得很随意,二是不会在线段图中表示文字的信息。究其原因,是原来的苏教版教材对线段图的教学不够重视,只在四年级安排了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问题,所以导致学生不会画线段图,更不会借助线段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重新修订的苏教版教材加强了线段图的教学,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学会“读图—画图—用图”的顺序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在低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到中、高年级再教给学生一些画图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借助线段图描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读图:实现从实物直观到几何直观
  1.深刻理解教材,把握教学时机
  苏教版2012年重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材加强了线段图的教学,一二年级教材中很多进行了孕伏。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把握教学时机,突出线段图的教学。
  由于受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的限制,低年级学生一般更容易理解實物或者实物的直观。从这个意义上说,以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从实物直观到几何直观的过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教材在实物图直观的基础上,先通过在实物图上盖上直条(如上图),把仅具有数量属性的实物图转化为用长度属性来描述的数量的直条图,再逐步去掉直条下的实物图,实现从实物直观到几何直观的过渡,让学生逐步认识线段图。
  2.合理组织教材,适当拓展
  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达成的,教师要智慧地组织教材,适当拓展。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
  (1)红带子
  绿带子
  绿带子是红带子的( )倍。
  (2)红带子
  绿带子
  红带子还是绿带子的3倍吗?为什么?
  (3)红带子 ( )厘米
  绿带子 ( )厘米
  量一量:两条彩带各长几厘米,填在( )里。
  算一算:绿带子是红带子的( )倍。
  这个练习从红带子、绿带子的实物图到带子图变细,最后到无颜色的线段图,帮助学生从实物背景中提炼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优化或重组认知结构,即数学化的过程,实现从实物直观到几何直观的过渡。学生最终会发现,不管是哪幅图,红带子都是2厘米,绿带子都是6厘米,绿带子的长度里面都有3条红带子,所以红带子都是绿带子的3倍。接着教师进一步拓展:把红带子、绿带子改成公鸡、母鸡,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几倍?还可以改为男生、女生吗?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这种方法不断扩充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强化了倍的概念。
  3.图文对照,观察比较
  在二、三年级教材中多次出现了这样的题型:
  直接呈现线段图,在图上表示了已知条件和数量关系,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要求先看图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再解答。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把线段图表示的数学信息转换成语言表达的信息,这样就能在线段图的直观影响下,形成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计划。
  另一种是先呈现用语言表述的实际问题,即要求学生在线段图上标出条件和问题,再解答。这样的图文对照的题型,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既能培养看图能力,又能借助直观线段图轻松地解决问题。
  三、画图:从简单到复杂
  1.耐心指导,从简单入手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要从一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开始,教师先示范,学生再仿画。一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中,学生最难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这类问题。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4。
  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动手用圆片摆一摆或者画图表示小华做了多少朵,操作前要求学生想一想先摆或者画哪一位同学做的花。操作完后展示学习成果,应该出现三种方法:①摆圆片,②画圆,③画线段图。这时候可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画线段图这一种方法上,让学生讨论:这幅图合理吗?哪一条线段长,哪一条线段短?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最后让学生把线段图和其他两种方法比较一下,体会到线段图比另外两种方法更简洁,还能很形象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心理上接受线段图。
  2.半扶半放,逐步提高要求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已知一条裤子卖4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求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这是一道只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题,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裤子的价钱)在解答时要使用两次。教材画出一条线段表示裤子的价钱,要求学生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所求的问题。通过画图以及表示所求问题,学生能直观体验上衣价钱和裤子价钱的关系,明白上衣的价钱虽然不直接知道,但根据“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可以求得。在线段图上还能进一步看出所求问题“买一套衣服的钱”,包括买一件上衣的钱和买一条裤子的钱,是上衣价钱和裤子价钱的总和。
  到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就可以直接让学生画线段图。教师在指导学生画图解题的过程中应提醒学生做到三点:一是要认真读题,全面理解题意,一边读题一边画图,所画的图要与题意相符合;二是图中线段的长短要和条件中数值的大小基本一致,不能长的线段标出小的数据而短的线段标出大的数据;三是要按照题目的叙述顺序,在图上标明条件和问题,找准数量间的对应关系。
  四、用图:从分析思考到灵活应用
  要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仅仅了解画线段图、学会画线段图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体验画线段图这种解决问题策略的优越性,从而更加自觉地用好线段图。
  1.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例如上面提到的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画完线段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邮票的总数减去12枚,等于小宁邮票枚数的2倍,可以先求出小宁有多少枚邮票;两人邮票的总数加上12枚,等于小春邮票枚数的2倍,可以先求出小春有多少枚邮票。这一题仅仅从文字的信息很难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线段图学生更容易发现并理解:(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2.反思画线段图解题的过程,提高应用策略的意识
  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是反思线段图是怎样画出来的,画图对解答问题起了什么作用。体会画图必须依据实际问题里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线段图能使题意更直观,数量之间的关系更清楚,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引领学生体验画图的方法和要领,感受画图对解决问题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应用策略的意识。
  3.从有形到无形,灵活应用画线段图的策略
  画线段图不是最后的目的,它只是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要让学生做到“我画因我需”。当他们解决问题身陷困境时,如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能很自然地想到利用画线段图帮助解题。当学生一次次运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成功解决问题后,在情感态度上认可了这样的策略,甚至最后不一定要动手画线段图,就可以在头脑中想象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达到从有形到无形,灵活应用的程度,这时画线段图的策略在学生心中已经生根发芽。
其他文献
【摘要】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我们重视硬件环境的布置,同样也强调精神文化的追求。  【关键词】硬件环境;精神文化;班歌创作  每周四的班队课,在唱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后,你会听到五(3)班的教室里传出欢快嘹亮的歌声,那是《铃儿响叮当》的旋律,歌词却已换了模样。这,正是五(3)班的班歌——《我们爱五(3)班》:  我们爱五(3)班,就像百花爱土壤;  我们爱五(3)班,就像鱼儿爱海洋:  我们爱五
期刊
【摘要】我国素有文明礼仪之邦之称,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尤为重要。我们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熏陶文明礼仪心灵。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催生文明礼仪行为,树立典型的师生榜样,引领文明礼仪方向。严格常态的检查评比,激励学生自我完善。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文明礼仪的熏陶下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文明礼仪;校园环境;榜样;活动  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期刊
【摘要】现在的孩子面对挫折容易无法自拔,那么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作为老师或者家长的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们培养“耐挫性”?首先要帮助孩子形成自我的正确认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其次要接纳孩子的挫败感,认同孩子的情绪;第三,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走出挫折,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  【关键词】挫折;认识自我;接纳挫败感;培养自信;耐挫性  “挫折”一词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似乎很陌生又很常见,为什么这样说呢?现
期刊
【摘要】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科学就藏在孩子对自己周围具体物质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中。  【关键词】科学教育;生活化情境;挑战性;灵活性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在陶行知先生看来,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
期刊
【摘要】深入对文本范例的理解和思考,立足习作主旨,创造体验活动,触发学生真切感受,引领学生在畅快表达中碰撞出言语的火花,进行言语实践,进而探索契合文本范例特质的习作教学新路径。  【关键词】习作主旨;体验;例文;语境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习作7》——《一次体验活动》,要求教师组织一次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并与大家交流。本次习作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笔者基于文本主旨的
期刊
【摘要】好文章的评判标准因人而异,因情而定,因况而变,但大都离不开对语言、结构、立意和选材等方面的要求。语言和结构需要作者的组织,立意和选材需要生活的支撑。本文正是通过作者和生活的视角,对笔者心目中好文章的创作进行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好文章;作者;生活  一篇好文章需要作者对自己的作品予以审视和价值,也需要切合生活的现实性和多面性,好文章是在实际生活和作家理性思维的基础上契合的。所以,文章写
期刊
【摘要】在今天,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培养有知识的人,而是要培养有思维的人。教育的任务也不再是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而是要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们也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品德课堂中,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想象;追问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它曾推动近代科
期刊
【摘要】又到一年毕业季,在“课程游戏化”深入开展的今天,如何在传统活动中做出新意,并且让小朋友们由欣赏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呢?我从一个问题的抛出,引导幼儿讨论,引领家长参与,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活动的生成,及时跟进。一个简单的制作感恩树活动,因为有了幼儿、师幼、家长共同的参与而与众不同,焕发出新意,让“课程游戏化”精神不光落实在幼儿活动上,教育留下的正能量、感动还能久久留在孩子、
期刊
一、初步感知,概括脉络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  生:《夹竹桃》。  师:它是一种植物,叶像竹,花如桃。所以,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夹竹桃”,“夹”读第一声。再读。  生:夹竹桃。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根据《预习导航》自学了课文,有信心接受检测吗?  生:有——  师:哦,信心满满,每道题检测结束,你们可以实事求是给自己一个评价。  师:谁来介绍一下《夹竹桃》的作者。(出示课件) 
期刊
【摘要】“让阅读成为习惯”旨在通过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环境的打造、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课堂的建构、阅读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从小爱上阅读,从小就打下精神的底子,努力成就儒雅少年,倾力建设弥散书香水韵的雅致校园。  【关键词】阅读;习惯;氛围  阅读之意义,正如钱理群先生所说是“打下精神的底子”。龙川小学提出“让阅读成为习惯”旨在通过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环境的打造、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课堂的建构、阅读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