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ke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相融合,是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需要,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本文分析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注重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加强“匠师”队伍建设、工匠精神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校行企研协同培育工匠精神。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 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出现。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提出:“无论从事什么劳动,都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2016 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一次提到工匠精神,并且强调在工作中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引导企业形成特有的优势,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2018 年3月6日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掀起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工匠精神多次在政府文件中出现,从国家和政治层面都表现出对工匠精神的肯定和重视。如今,工匠精神已成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驱动力,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16年12月,李克强总理专门就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技能型人才,弘扬工匠精神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战略选择,是中国特色大国工匠精神塑造的新途径。
  一、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一)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的内在驱动力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当前,我国正处在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制造业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在产品的制造质量和精度方面还有待提高。我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离不开大批量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制造业从业者,高职院校技能型学生作为制造业的后备主力军,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中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学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形成共识,才能树匠心、育匠人,为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诉求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迎来新机遇。中央政府就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和深化产教融合作出重要部署,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2016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教学诊断与改进等工作稳步推进。据《2018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影响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因素包括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政府责任、国际合作以及服务贡献。其中“学生发展”影响因素排在首位,“学生发展”中的学生基本素养包括积极努力追求上进、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包容精神、诚实守信、关注社会、环境意识等。然而这些素养与提倡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是当前高职院校的大势所趋,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必然诉求。
  (三)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2018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进,2017届就业率为92.1%比2016届上升0.6个百分点。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高于2016届1.7个百分点,高职毕业生的收入结构呈现优化态势,高收入群体有所增加,低收入群体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持续提升,2017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现状的满意度为65%,比2013届提升了11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高新技术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大,满意度也越来越高。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关乎到高新技术企业老板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3],“工匠精神”正是職业素养的升华。面对充满竞争的职场,缺少的不是高技能人才,而是拥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只有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才能在团队中脱颖而出,才能受到企业老板的青睐。工匠精神是技能型人才职业生涯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
  二、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高职学生主体意识薄弱
  主体意识是指主体的自我意识,它是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人之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学习状态比较懒散,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他们已习惯于填鸭式教育,不善于思考。遇到技术问题往往选择逃避,缺乏独立思考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决心、信心和恒心。然而工匠精神就是要求工匠对产品要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去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这些工匠精神很难在高职学生身上体现出来。高职学生主体意识薄弱直接导致他们在做事情方面缺乏责任心,责任心的缺乏直接导致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这与我们所提倡的工匠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之前,提高他们的主体意识显得尤其重要。
  (二)高职院校“匠师”比例不达标
  高职院校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载体,高职院校的教师更是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根据历年高职院校人才招聘信息来看,高职院校所招聘的专任老师绝大多数是来自各大高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这些应届毕业生虽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但由于他们自身缺少在企业工作或实践的经历,导致他们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训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到位。再者高职院校工科类专业的教师很多是来自非师范类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往往只关注自身的发展例如职称评定、教学业绩考核等,只注重教学工作量是否完成,很少有教师主动去研究高职学生以及如何更好地培养高职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匠师”比例不达标直接影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 高职院校思政育人方式太单一
  课程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专业课是学生大学三年以来课时量最多的课程,高职院校应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各类专业课程,在专业课学习及实践中不断融入工匠精神,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良好态势。然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只開设“两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思政课程作为思政育人的唯一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这“两课”的理论性太强、内容太抽象,高职学生对这“两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高职院校采取的这种思政育人的方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仅仅凭借这两门思政课实现思政育人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要改变仅用思政课程来达到思政育人的状态,要实现思政育人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四)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都要进入企业工作,从企业招聘信息来看,工匠精神中所蕴含的职业精神是企业人才招聘中所青睐的品格。企业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毕业生的最大需求者,应该有与高职院校共同培养工匠的社会责任意识。然而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往往只存在于一纸合同上,校企合作只流于表面,并没有实质上的深度合作。学生的培养计划以及课程内容设置全部有高职院校来制定,企业很少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例如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践。企业往往将企业利益放在主导地位,他们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顶岗实践过程是否对接并不考虑,从而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今后工作的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
  班级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4],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班级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5]。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是策划者,班主任应该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研究,以便充分了解学生,现在大一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零零后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与九零后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不可拿以前管理班级的经验来管理现在的班级。班主任要针对零零后学生的特点来策划班级活动,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锻炼自己,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在选择班委时,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竞选,多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二)加强“匠师”队伍建设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只有具备高素质工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匠师”队伍建设对于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至关重要。加强“匠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针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制定暑期顶岗实践计划,让缺少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亲自走进企业工作岗位历练,可以委托企业的优秀工作者一对一带领顶岗实习老师进行实践,培养这些缺少企业工作经验教师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定期给学生上课,对于工科类课程理论部分可以安排校内专任教师上课,实践部分可以安排外聘教师上课。这种“课程理论+课程实践”及“校内教师+企业外聘教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职业素养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思政育人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
  思政育人的方式要改变原来的“两课”模式,要借助课程这个育人的重要载体,将思政育人由“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类专业课中,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建。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进综合素质课程和专业课程改革,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将专业学习与工匠素质养成有效融合,提升课堂教学吸引力。例如工程类专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借助重大工程事故案例的剖析[6],将“大国工匠”精神的实质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工程事故责任的严重性,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建立职业的敬畏感。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即实现了课程知识的传授,又实现了学生的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充分发挥了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
  (四)校行企研协同培育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毕业生最终要走进企业工作,校行企研协同培育工匠精神至关重要。目前高职院校在校行企研协同培育工匠精神上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采用前面几个学期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最后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跟着师傅学习生产技能,完成工匠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7],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打造特色“订单班”。例如我校与吉利汽车研究院合作,共同挂牌创建“吉利班”,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标准、考核方式等。通过面试从相关专业中择优选出对汽车研发感兴趣的学生进入“吉利班”学习,学生授课严格按照校企双方制定的培养计划进行,前面几个学期每周固定时间有企业老师来学校上课或者远程授课,逐步给学生灌输企业文化及职业素养[8]。最后一学年学生进入企业学习,走进生产线跟着企业师傅学习生产技能,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订单班”的实行是校行企研协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对工匠型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结语
  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工匠精神”的回归[9],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大国工匠”后备军的主要阵地,有着艰巨的任务和使命。探究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路径至关重要,构建起社会—高校—企业三维合作模式,打造工匠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6-03-05). http:// 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6-03/05/c_128775704.htm.
  [2]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https://www. 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cata_id=N002&id=20180717094421310
  [3]程钰淇.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现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 科学论坛, 2017(7):141-142.
  [4]唐婷.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J]. 科技论坛, 2018(5):47-48.
  [5]艾素平, 朱勋春.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J]. 职教文化, 2017(32):45-48.
  [6]贺晶晶. 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思考[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23(3):115-117.
  [7]宁慧英. 高职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 2018,20(1):68-70.
  [8]张健仲. 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意义与途径[J]. 职业教育, 2016(7):187-188.
  [9]王瑞荣. 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 35(2):152-154.
  [10]陶红.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18,17(2):18-24.
  基金项目: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课题(QZYRWZ1802)资助。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提供源源不断鲜活动力的直接途径。因此现代高职教学中的管理体系发展是否顺利,得到更多关注目光。文章就高职教学问题和完善措施展开阐述,力争推动高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培养更多社会所需优秀栋梁。  关键词: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发展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
期刊
摘要:轮式驱动电动汽车采用多個轮毂电机独立驱动车辆,是未来电动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开关磁阻电机不仅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制造成本低,而且调速范围宽、效率高,将其作为纯电动汽车驱动源具有优越性。本文以三相(16/12)极外转子开关型磁阻电机为基础,设计一种以TI 公司生产的 TMS320F28335 DSP 控制芯片为核心的电动汽车双轮驱动系统。同时基于该控制系统,用实验法优化了前述开关磁阻电机的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美加CBE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具体应用,通过对比中国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和美国、加拿大CBE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二者区别,笔者得到启示认为应该创建并实施“岗证一体、工学交替”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会计;CBE;职业素养  1.美加的CBE教学模式  1.1CBE的内涵  美国的CBE(Competency Based
期刊
摘要:学校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在新网络媒体的影响下,学生获得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可是由于网络监管力度不够大,很多不良信息游走在灰色地带,这给学生思想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如何在信息多样化的发展下严格把控好学生的思想动向,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中职生  引言:  在网络发展突飞猛进的环境下,不仅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改
期刊
摘要:文章介绍我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实施大学数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诠释大学数学双语教学的内涵,对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大学数学;多媒体;双语教学  1、引言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授课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作业、实验、考试均采用外文(英文)的一种教学方法。双语教学虽在我国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得
期刊
摘要:技工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学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而专业特色是专业的生命所在。本文通过分析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特色内涵及技工院校专业特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技工院校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更好的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专业建设;特色;研究  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的重要任务,只要坚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办学制度,坚持高端引领、提高质量、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加工制造精度也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而利用普通车床加工出高精度的产品是每一个普通车床操作者都要面临的难题。在普通车床加工中,外圆柱面是常见的轴类、套类零件最基本表面。所以在加工中如何精確地控制外圆柱面尺寸是解决普通车床难以加工出高精度产品的关键。  关键词:加工精度;控制;直径尺寸;精度  在普车上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时,由于刀具的磨损和机床本身精度影响,工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亡人逸事》为例,分析了语文课堂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希望能够为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职;亡人逸事;信息化教学  随着信息化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型教学法横空出世。如何很好地将信息化技术渗透运用整合在教学上已成为课改和研究的重点与核心。  一、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概念  语文教学信
期刊
摘要:本文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为例,从课程目标确定、核心能力权重分配、内容设置,教学团队建设,学习评价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悉尼协议”范式下高职课程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悉尼协议;课程改革;PLC  “悉尼协议”对学习期限为3到4年的培养工程技术专家的高等教育的专业认证做出规定,这正好与我国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接近。在本科院校开展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影
期刊
摘要:讨论了用普通数控车床准确加工母线为非圆曲线工件的插补技术要点,编制了通用的加工程序生成软件。只需将工件的母线方程和几何参数输入该软件,即可生成NC 代码加工程序,并可在计算机上动画模拟加工全过程。该软件应用于GSK-928 型数控车床加工时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刀具;编程;数控加工;合理选用  1、前言  当今,几乎所有的CAD/CAM软件包都提供自动编程的功能,这些软件一般在编程界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