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吆……嗬……”
  停留在记忆深处最遥远最清晰的声音,是姐姐吆喝野兽的声音。那声音清亮而悠长,穿过林隙,飘过旷野,在黄昏的空气中弥漫,弥漫到在生产队干活的父亲母亲的耳朵里。
  停留在记忆深处最遥远最清晰的画面,是七八岁的姐姐带着四五岁的我和更小的妹妹,于黄昏中坐在门闸上不停地吆喝的场景。
  这是吆喝野兽的声音,也是向父母报平安的声音。听到这声音,父母便知道我们平安,便能够安心的在生产队里干活。那时,父母每天早早地到生产队里,姐姐带着我们看门。野兽很多,还有狼,大白天的敢跑到猪圈里叼猪。父母虽不放心,但也无奈。每当傍晚,夕阳渐渐隐去光辉,是姐姐和我们最恐惧的时候,姐姐就抱着妹妹,领着我并排坐在门闸上,一遍一遍地吆喝,吓唬着野兽,驱赶着恐惧。
  这声音和画面像用刀子刻在脑海中,几十年了,依然那么清晰。以至于每当想起姐姐,泪如雨下之际,脑海中便不自觉地出现这样的声音和画面,还有风来雨来时姐姐温暖的怀抱。
  姐姐去世快十年了。
  那年端午节过后的第二天,父母,还有我和妻子,以及姐姐一家,围在姐姐的躺椅边,撕心裂肺地看着姐姐翻来覆去的呻吟。稍微清醒一点,姐姐对我说:“俺兄,你怎么还不去上课?快去上课!”我和妻硬起心肠离开了房间。
  这一走便是永别!
  当天夜里,姐姐在父亲的怀抱里痛苦地离去。在同癌病搏斗了十个月之后,念念不舍地走了,留下了四十四年走过的印痕,留下了亲人无尽的思念。
  姐姐是父母最大的孩子。那时,我们家很穷,经常揭不开锅。姐姐从小便承担了家里繁重的杂务。因为我从小多病,家里又缺少劳力,姐姐二年级的时候便辍学了。她年纪虽小,却里外一把好手,是我们家的小大人。记得一天早晨刚起床,看到母亲面色凝重,端著一碗荷包蛋送到姐姐床前。我奇怪:一向早起的姐姐怎么还在床上?后来知道,姐姐割牛草时不小心把手割开了,流了好多血,姐姐怕血,晕过去了。我们小时候,父亲是生产队长,又是大队里的团支部书记,是一个忙着公家忘了自家的人,为此,母亲受了不少罪。我们这里严重缺粮,要经常到四十里外的粮站购买供应粮。父亲基本没有时间,这差事就落到瘦小的母亲和年少的姐姐身上。每到买供应粮的时候,母亲和姐姐天不亮就出发,走几十里的山路,到了粮站,还要排很久的队,等到千辛万苦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筋疲力尽。记得又一次,很晚了,她们还没有回来。父亲带着我和妹妹去接她们,接到的时候,她们正在歇息,姐姐累的低声地哭。看着姐姐的样子,我心疼得厉害,恨自己为什么那么瘦小多病,为什么要上学。
  有人给姐姐介绍了婆家,相邻大队的,隔一座山。定亲过礼的时候,礼物中有一块手表,一把雨伞,还有二斤毛线。姐姐把手表和雨伞送给我用,毛线给我织了线衣。雨伞在和同学玩打架时当武器毁了,手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不见了,唯有姐姐织的线衣,一直穿到高中毕业。上大学的时候,女友给我重织了一件,姐姐织的那件就压在了箱底。
  姐姐要出嫁了。我提前从学校赶回来。那天清晨,抬嫁妆的队伍早早便来了。院子里放满了嫁妆。父亲感念姐姐,嫁妆置办的很上档次。他们递给我几条毛巾,让我把嫁妆全部擦一遍,要擦得干净。这是家乡的规矩,闺女出嫁时一定要把嫁妆擦干净。对于姐姐出嫁一事,我是很抵触的,许是内心舍不得姐姐吧。于是擦嫁妆也不情愿。无奈那么多人看着,只有慢吞吞地擦着,偷偷地留了几处。
  姐姐在婆家过得还不错。她勤劳能干善良,孝顺公婆,善待邻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我空闲的时候,姐姐家也经常去。吃饭的时候,姐姐往往会喊来她婆奶一起吃。老人家心直口快,有一次拉着我的手说:“外孙啊(她是我们远房舅奶),你爸妈怎么这么会教育呢?你不知道俺们家群子(姐姐的小名)多好哦!”
  可是,多好的群子却被天公所不容。2010年的秋天,姐姐屡感身体不适,到医院一查:直肠癌,晚期!
  从此,姐夫带着姐姐踏上了寻医治病的路。从六安到合肥,到浙江,到上海。尽管我们所有人都做好了准备,可还是低估了这条路的艰难。每到一个地方,都怀着新的希望,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美好的奢望却是那么不堪一击。姐姐一直都知道自己的情况,这是姐夫和父母还有我们姊妹们商定后告诉她的。我们都知道,姐姐是坚强的,她从来都不是一个畏惧困难的人,对自己的病情,她有权利知道。知道自己病情的姐姐,勇敢超出我们的想象。治疗的间隙,每次从医院回来,她总是表现的和健康人一样,见到邻居还是像往常一样微笑着、热情地打招呼。不在医院的时候,姐姐回娘家的次数多了起来。有时候,周末,姐姐会让外女和外甥也来我们家。我们在一起打扑克,玩小猫钩鱼。有一次,我看到姐姐拿一手好牌,却偷偷输给小外甥,看到赢了牌的儿子欢呼雀跃的样子,姐姐露出由衷的笑容,而我,却找个理由,跑到老远的地方狠擦不争气的眼泪。
  好心的邻居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癞蛤蟆的皮烘焦后用开水冲服可以治疗姐姐的病,父亲就拿着工具到处找寻。时值初春,冬眠的动物尚在沉睡中,也不知道父亲用了什么办法,竟然寻到了几只,加上邻居们送来的,一共近十只。原以为姐姐会感到恶心,不愿喝,不曾想姐姐喝的挺爽快,还说加点红糖,味道挺不错。为了能够活下去,为了能够向父母和公婆尽孝,为了能够看到一对儿女长大,姐姐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忍受着各种痛苦的治疗。
  姐姐的病情还是一天天地恶化下去,身体也在一天天地虚弱。四月下旬的一天,姐夫开车带着姐姐去县医院做最后一次检查。此时,姐姐坐车已经很困难,我陪着姐姐坐车。从医院出来,姐夫到银行取钱,我问姐姐想吃点什么水果,姐姐说家里什么都有,也不想吃,末了,她终于答应我给她买两盒新鲜的杨梅。姐姐说姐夫喜欢喝一点酒,杨梅泡酒对身体有好处。第三天我去看姐姐,见到杨梅酒已经泡了,全是大颗的,剩下几个小的在罐子里。那天,我坐在姐姐床边静静地发呆,姐姐脸朝向我,说:“俺兄,你摸我肚子,全都是硬的。”姐姐拿着我的手,摸向自己的肚子,那是怎样的肚子啊!癌细胞已经完全扩散,整个肚子铁板一块。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握着姐姐的手泪流不止。姐姐说:“俺兄,没有什么难过的,人的一生,命中注定。我想得开,也不怕,有你们在,爸妈我放心,以后你外女外甥上学在你面前,我也放心。公婆有你姐夫孝敬,我没有什么牵挂的了……就是听人说,最后几天会很疼……”
  姐姐已经完全放下了,她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惟愿最后时刻,不再疼痛,不再痛苦。然而,在她人生的最后时刻,这个小小的要求都不能如愿。五月初七的下午,告别了疼痛中的姐姐,我联系在医院的朋友,弄到了二十支杜冷丁,准备无限量的给姐姐使用。然而,姐姐一支都没有用到!当天夜里,姐姐在父亲的怀里离去……
  姐姐是平凡人,她的一生也是平凡的。然而,姐姐却在平凡中为亲人们默默地奉献着。对父母,她心怀感恩。出嫁前,她倾尽一切改变着拮据的家庭状况,出嫁后,经常回来看望父母;对子女,她呕心沥血,任劳任怨。姐姐曾经对我说,在盛泽打工时,有一段时间,想吃橘子,橘子都称好了,想到在老家的孩子,又把橘子放了回去;对待兄妹,她显示了非凡的担当和忍让。她因我的生病而辍学,一生中却从未提及于此。作为三兄妹中的老大,她从不和我们争什么;对待婆家人,她讲情顺理,敬公婆如父母,对丈夫恩爱有加。
  姐姐是平凡的。但在亲人眼中,姐姐却又是那么重要,不可替代。然而,不可替代的姐姐却走了,留下了她所有的美好,带走了亲人无尽的思念。
  万能仁慈的上苍啊,恳请您在地府里为姐姐安排好她幸福无恙的另一生!
  ——选自《光慈文学》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从远古至今,人类从山洞到窑洞,从土木结构到砖混结构,再到温暖舒适的住宅小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现在,盖房要经过勘测、设计、规划、施工、监理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是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的。  我要说的房事,只局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鄂尔多斯和部分北方地区盖平房的一些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鄂尔多斯还没有住宅楼,那时居民住
期刊
一  在我们最需要您的时候,父亲,您却永远地缺位了。  我们每个童年都缺少了父亲,心里被剜空了好大一块。我们只能幻想着一个父亲,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默默关注我们的父亲,我们幻想着父亲您35岁时意气风发的样子、45岁时锐意进取的样子、暮年时含饴弄孙的样子,我们想象着您为我们遮风避雨的样子,想象着您会在教育我们之后又摸摸我们的头安慰我们的样子。  一切,都是幻想中。  您来不及告别,就永远抛离了我们,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然而,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和衷共济,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5月份,各地复工、复产、复学,人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灵川县文协原定于4月开展的“水韵古乡、绿色公平”征文采风活动,也延迟到5月进行。  5月1日上午,我早早来到县创业大厦,县文联粟主席、文协秦主席早已在此等候。8点整,前往公平乡采风的文友们已到齐,大巴
期刊
鄂尔多斯地处黄河几字湾之内,土地辽阔,肥腴,地灵人杰。如今所居住地人大部分是明清时期“走西口”上来讨生活的陕北人和本地蒙古族。蒙汉文化和生活习惯在鄂尔多斯经过多年的融合,形成了当地独特饮食文化。  其中顿羊肉和酸烩菜极具代表性。  炖羊肉  羊肉是蒙餐的主菜。羊肉的做法有炖、烤、涮和清蒸。  鄂尔多斯区别于其它地区肉羊的特点是:以当年山羊(本地人称未结婚的山嵑子)为上品,一般都在三四十斤。  本地
期刊
由于工作原因和生活环境所处,我常常接触社会底层的人并和他们打交道。  老家有一位80岁的老先生,也是我祖上的亲戚,民国时期读的私塾,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可能连小学都没毕业。老先生一辈子种庄稼,也试弄文字,农闲时节武文弄墨,在穷乡僻壤的乡村里算是个文化人。在农业生产之余,他还在乡村人家的丧事上做“加祭先生”。“加祭先生”是一种乡村职业,就是在丧事上或在坟茔里立碑时等为逝者作祭文、祷告,让逝者顺利进入另
期刊
父亲是一个远在异乡的十口之家的顶梁柱,重体力劳动下他饭量很大,但他对吃什么没有多少要求。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天天玉米窝头就咸菜、稀粥,父亲也吃得津津有味。  父亲也从来没有给我们说过他最爱吃什么,在我参加工作带着他出去吃了几顿后,我发现父亲偏爱面食。  小时候,吃面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天天吃白面就是我那时的人生理想。  人往往因爱变勤,因勤而精。一看到母亲做面食,我就会主动在旁边打下手,帮着母亲和面
期刊
一曲悠扬的钢琴曲,从楼下儿子的房间里传来,亦如一汪跳动的清溪,涓涓涌向我的耳畔。仿佛是我思念中的故乡的小河水,潺潺流进心间,滋润了我的心田。  故乡的小河,逶迤着从我家屋后流过,自由自在的在这块土地上奔流了多少个世纪。她南北走向,从古老的小镇穿心而过,直奔大潮河,又一起向东汇入苍茫的大海。是清澈甘甜的小河水,哺育了一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杨集儿女。  我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总想把心安放在故乡的这块热
期刊
“这方水土叫杨集”第二届民间春晚,在腊月二十八下午,又一次拉开了序幕,应总策划人邻家弟弟军乐的邀请,我踏上了故乡的归途。在父母离世后,离开家乡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受到家乡亲人般的邀请,一份感动,一抹酸楚,氤氲在心中。  小雨仿若游子的乡愁,丝丝缕缕地缠绕着,点点滴落在心坎上。穿过小雨缱绻的层层薄雾,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到了母校杨集小学的春晚现场。  杨集小学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离春晚开始只剩五分钟,
期刊
走出国门,自己就不再是自己,无论到哪,都抹不去我是中国人,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带着一种特别的姿态。  在阿联酋,只要有老外在,言谈举止,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改变,变得不再随便。似乎有一种力量驱使着,一定要表现出我们中国女性特有的端正和高雅。  即便是在阿治曼的服装分公司,给老外打工,也会用真理去维护自己的尊严,捍卫自己的权益,不受任何人欺负。用自己的努力,去战胜困难,永不言败。  有一次,为了工作和
期刊
突然有一天,发现隐藏在心灵深处的那片灰暗的世界,瞬间有了色彩,渐渐变得缤纷、璀璨。兴趣,像脱缰的野马,从身体的某个角落里奔腾而出。  网络时代,让人吸吮着扑上来的新鲜血液。好奇心驱使我,迫不及待地钻进网络,夜以继日地学习那些感兴趣的东西。逐渐霸控了好多软件和App。有网络一切皆可无师自通,并玩得执着而认真。  年轻时的书画家梦,歌唱家梦,舞蹈家梦,因受到多种局限性,都没有机会实现。如今,却因有了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