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铁新时代的到来对城市的格局和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对地产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同时,地铁的高速发展也为地铁报等新兴媒体带来了空间和舞台。本文试图从地铁报这一媒介为切入点,从地铁报的诞生、发展和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河南省会郑州和《中原地铁报》为例,探索地铁对郑州的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和《中原地铁报》对乘客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地铁报;地铁经济;乘客阅读;中原地铁报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75-02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城市开始大规模兴建地铁。至今,我国已有20多座城市拥有地铁轨道交通系统,一张张地铁网络正在慢慢铺开。俗话说“车轮一响,黄金万两”。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均已步入地铁新时代。可以说是,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经济是一种聚合经济,它可以聚集各种资源,凝聚各种人脉,拉动地产、整合商圈,渗透到传媒,從而形成聚合经济效应,该效应被称之为航母经济效应[1]。每一个地铁站的出口,都会给城市带来新的商机,都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商圈。地铁突破了交通的概念范畴,成为极具商业价值的城市经济线。地铁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地铁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一)地铁串起城市黄金商圈
地铁将带来的商业利益,让商家积极谋划如何迎接地铁商业时代。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生活在郑州的市民深知交通便捷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即“要致富,先修路”。目前,郑州的地铁轨道交通1号线已开通,沿途一共有20个站点,其中有7个站点与城市商圈紧密相连,尤其是二七广场站,人民路站和紫荆山站,这些都是客流与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每个商圈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地铁线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夺目的项链,方便乘客们在各个商圈之间流动。人流带来财富流,推动郑州商业的发展。
(二)地铁孕育新的商业热点
首先,城市综合体汇集在地铁站口。秦岭路站旁的西元国际正是看中它的地理位置优势,毗邻地铁一号线和汽车客运西站,有大量的乘客能够带来商机;其次,聪明的商家把商业触角延伸到地铁站点的地下空间。紫荆山站和二七广场站的地上空间已经被资本雄厚的百货集团占领,小商铺只能向地下空间发展。地铁站点的地下空间形成一条条商业走廊,餐饮、购物、娱乐、通讯等设施一应俱全,组成一个自足的世界。
(三)地铁带动周边地产经济
影响房地产价值的因素有经济、人口、位置、个性特征和其他特征。从房产增值的因素来看,交通条件占首位,它直接影响到地产的价格。自2006年底,郑州房地产市场掀起了一股地铁热潮。地铁开通以后,地铁沿线站点出口处的地产身价倍增。桐柏路与建设路口的锦艺城、英才街与花园路口的逸品香山、建业花园里等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
二、地铁报改变都市乘客的生活
在地铁沿线商机及其商业地产新模式中,地铁报等新兴媒体是最有力的助推者。在地铁庞大客流的吸引下,专门以地铁乘客为目标受众的报纸应运而生。地铁报,顾名思义是在地铁封闭区域内发行的报纸[2]。它不属于新媒体。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具有互动性、数字化和个人化的特点。地铁报不具备以上三个特征,它还是传统报纸的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只是渠道不同。地铁报基本上都是在地铁空间内部传播,创造了新的读者群,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读者:外来人口、年轻人和低收入人群,培养了他们免费取报的习惯[3]。而这些人群正是小户型房产的主要购买者。外来人口需要在城市安家落户,一时又拿不出很多钱;年轻人需要成家立业但又资金储备不足,只能选择小户型;低收入人群更是对小户型极其青睐。
地铁报的诞生,将改变地铁乘客的阅读习惯,成为地铁乘客最易接受的传媒形式。199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创刊的《地铁报》(METRO)是全球最早出现的地铁报刊[4]。2003年,地铁报在16个国家以多种语言出版,每天拥有1300万读者。我国的第一份免费报纸是2004年3月16日上海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I时代报》,如今,在上海地铁站里快速流通的报刊除了《I时代报》,还有《地铁快线》和《新民地铁》等。我国的地铁报发展空前繁荣,队伍不断壮大(如下表所示)。
地铁报为何能够大获成功?究其原因,是地铁报的免费派送迎合了都市人的需求。免费消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免费的力量无可阻挡。“免费的一代”已经成长为支撑和助推免费报业市场的主力[5]。免费只是一种表面形态,内核在于渠道垄断。免费报纸只有在地铁空间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假如没有地铁,免费报就很难成功。原因有两点,一是配送成本高。在地铁里运送成本低而运送效率高,在地面上只能采用人海战术;二是渠道决定读者。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还没有明显的居住区、街区和社会阶层,很难界定出明确的读者。但地铁报拥有特定的读者群——上班族[6]。随着城市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上班族花费在上下班路途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地铁报为他们提供了有用的资讯,他们恰好能将乘车时的零散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三、《中原地铁报》的迅速崛起
郑州的《中原地铁报》作为地铁报的后起之秀,在中原大地上吹起一阵清风。《中原地铁报》依托于郑州晚报社创刊,与郑州市轨道交通公司联合出版,以“地道生活,快意阅读”为宗旨,每周一期,主打时尚、有趣和实用,从衣食住行玩乐购全方位为地铁乘客提供郑州生活的各种资讯。2014年10月,《中原地铁报》开启“围城行动”。这是继“地铁梧桐引凤来,相约三月送祝福”、“爱在七夕,浪漫婚事”等活动之后,《中原地铁报》在郑州市场上推出的又一重磅活动。《中原地铁报》每期发行26万份,在“围城行动”的一个月内,每期加印10万份。《中原地铁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受众定位准确
从广告客户的角度来看,中青年上班族正是地铁乘客的主力,他们是城市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追求时尚,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是目前整个社会消费群体中消费实力最强的人群。因此,地铁报是最佳的地产宣传渠道。万科、建业等地产商选择在《中原地铁报》上刊登新楼盘的房地产信息。
(二)内容短小精悍
从报刊的内容方面来看,《中原地铁报》分为快一周、地铁女郎、郑一周、最美地铁人、大牌档、潮流区、有缘分、私问答、弄·家居、吃货吧、云阅读、大荐谍、地铁购、铁丝圈等31个版面,可以让读者用最短时间获得海量的信息。
(三)到达时间迅速
每天早晨七点到九点的上班高峰时段,地铁报成为上班族一天中最早接触到的第一媒体,被称之为先读媒体。上班族先从地铁报获取当天的重要资讯,等他们到达办公室之后,再通过互联网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中原地铁报》充分考虑到纸质媒体与手机媒体的结合,将其内容同步在微信公共订阅号推送。这样让他们既可以阅读到纸媒,又能在手机上进一步阅读,方便快捷[7]。
(四)低成本运营
地铁报的采编人员数量极少,业务熟练,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中原地铁报》的制作班底依靠郑州晚报社,发行委托郑州市轨道交通公司代为派发,以降低发行成本。根据地铁不同时段的客流特点,投放时间灵活掌握,派发量可以控制。地铁报印量=发行量=销量,中间损耗环节少。
地铁轨道的开通影响着郑州经济格局的发展,《中原地铁报》带给郑州地铁乘客耳目一新的感觉,改变了他们的乘车习惯和阅读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从报纸和地铁的融合来说,地铁给力报纸,报纸彰显价值。传媒融入地铁,地铁提升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明.地铁新媒体助推新地产经济[N].武汉晨报,2012-11-02.
[2] 陈国权.地铁报也是新媒体?——从都市报到地铁报的运营模式之变[J].中国记者,2008(9).
[3] 金涛.地铁报带来了什么?——瑞典免费报纸竞争策略及其发展趋势[J].新闻记者,2005(2).
[4] 钟怡.地铁报是一种新的尝试——中国大陆地铁报发展史研究[J].新闻传播,2013(1).
[5] 賴南池.地铁报的渠道、特色与创新——评析免费报纸的现状与未来[J].广告人,2011(3).
[6] 陈国权.地铁报发展面临的四个瓶颈[J].中国记者,2008(9).
[7] 张朴.地铁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责任编辑:东方绪]
关键词:地铁报;地铁经济;乘客阅读;中原地铁报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2-0075-02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大城市开始大规模兴建地铁。至今,我国已有20多座城市拥有地铁轨道交通系统,一张张地铁网络正在慢慢铺开。俗话说“车轮一响,黄金万两”。目前,我国大中型城市均已步入地铁新时代。可以说是,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经济是一种聚合经济,它可以聚集各种资源,凝聚各种人脉,拉动地产、整合商圈,渗透到传媒,從而形成聚合经济效应,该效应被称之为航母经济效应[1]。每一个地铁站的出口,都会给城市带来新的商机,都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商圈。地铁突破了交通的概念范畴,成为极具商业价值的城市经济线。地铁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一、地铁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一)地铁串起城市黄金商圈
地铁将带来的商业利益,让商家积极谋划如何迎接地铁商业时代。郑州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生活在郑州的市民深知交通便捷对于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即“要致富,先修路”。目前,郑州的地铁轨道交通1号线已开通,沿途一共有20个站点,其中有7个站点与城市商圈紧密相连,尤其是二七广场站,人民路站和紫荆山站,这些都是客流与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每个商圈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地铁线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夺目的项链,方便乘客们在各个商圈之间流动。人流带来财富流,推动郑州商业的发展。
(二)地铁孕育新的商业热点
首先,城市综合体汇集在地铁站口。秦岭路站旁的西元国际正是看中它的地理位置优势,毗邻地铁一号线和汽车客运西站,有大量的乘客能够带来商机;其次,聪明的商家把商业触角延伸到地铁站点的地下空间。紫荆山站和二七广场站的地上空间已经被资本雄厚的百货集团占领,小商铺只能向地下空间发展。地铁站点的地下空间形成一条条商业走廊,餐饮、购物、娱乐、通讯等设施一应俱全,组成一个自足的世界。
(三)地铁带动周边地产经济
影响房地产价值的因素有经济、人口、位置、个性特征和其他特征。从房产增值的因素来看,交通条件占首位,它直接影响到地产的价格。自2006年底,郑州房地产市场掀起了一股地铁热潮。地铁开通以后,地铁沿线站点出口处的地产身价倍增。桐柏路与建设路口的锦艺城、英才街与花园路口的逸品香山、建业花园里等房地产价格节节攀升。
二、地铁报改变都市乘客的生活
在地铁沿线商机及其商业地产新模式中,地铁报等新兴媒体是最有力的助推者。在地铁庞大客流的吸引下,专门以地铁乘客为目标受众的报纸应运而生。地铁报,顾名思义是在地铁封闭区域内发行的报纸[2]。它不属于新媒体。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具有互动性、数字化和个人化的特点。地铁报不具备以上三个特征,它还是传统报纸的制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只是渠道不同。地铁报基本上都是在地铁空间内部传播,创造了新的读者群,吸引了大量的年轻读者:外来人口、年轻人和低收入人群,培养了他们免费取报的习惯[3]。而这些人群正是小户型房产的主要购买者。外来人口需要在城市安家落户,一时又拿不出很多钱;年轻人需要成家立业但又资金储备不足,只能选择小户型;低收入人群更是对小户型极其青睐。
地铁报的诞生,将改变地铁乘客的阅读习惯,成为地铁乘客最易接受的传媒形式。199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创刊的《地铁报》(METRO)是全球最早出现的地铁报刊[4]。2003年,地铁报在16个国家以多种语言出版,每天拥有1300万读者。我国的第一份免费报纸是2004年3月16日上海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发行的《I时代报》,如今,在上海地铁站里快速流通的报刊除了《I时代报》,还有《地铁快线》和《新民地铁》等。我国的地铁报发展空前繁荣,队伍不断壮大(如下表所示)。
地铁报为何能够大获成功?究其原因,是地铁报的免费派送迎合了都市人的需求。免费消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免费的力量无可阻挡。“免费的一代”已经成长为支撑和助推免费报业市场的主力[5]。免费只是一种表面形态,内核在于渠道垄断。免费报纸只有在地铁空间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假如没有地铁,免费报就很难成功。原因有两点,一是配送成本高。在地铁里运送成本低而运送效率高,在地面上只能采用人海战术;二是渠道决定读者。目前我国社会发展还没有明显的居住区、街区和社会阶层,很难界定出明确的读者。但地铁报拥有特定的读者群——上班族[6]。随着城市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上班族花费在上下班路途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地铁报为他们提供了有用的资讯,他们恰好能将乘车时的零散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三、《中原地铁报》的迅速崛起
郑州的《中原地铁报》作为地铁报的后起之秀,在中原大地上吹起一阵清风。《中原地铁报》依托于郑州晚报社创刊,与郑州市轨道交通公司联合出版,以“地道生活,快意阅读”为宗旨,每周一期,主打时尚、有趣和实用,从衣食住行玩乐购全方位为地铁乘客提供郑州生活的各种资讯。2014年10月,《中原地铁报》开启“围城行动”。这是继“地铁梧桐引凤来,相约三月送祝福”、“爱在七夕,浪漫婚事”等活动之后,《中原地铁报》在郑州市场上推出的又一重磅活动。《中原地铁报》每期发行26万份,在“围城行动”的一个月内,每期加印10万份。《中原地铁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受众定位准确
从广告客户的角度来看,中青年上班族正是地铁乘客的主力,他们是城市财富的主要创造者,追求时尚,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是目前整个社会消费群体中消费实力最强的人群。因此,地铁报是最佳的地产宣传渠道。万科、建业等地产商选择在《中原地铁报》上刊登新楼盘的房地产信息。
(二)内容短小精悍
从报刊的内容方面来看,《中原地铁报》分为快一周、地铁女郎、郑一周、最美地铁人、大牌档、潮流区、有缘分、私问答、弄·家居、吃货吧、云阅读、大荐谍、地铁购、铁丝圈等31个版面,可以让读者用最短时间获得海量的信息。
(三)到达时间迅速
每天早晨七点到九点的上班高峰时段,地铁报成为上班族一天中最早接触到的第一媒体,被称之为先读媒体。上班族先从地铁报获取当天的重要资讯,等他们到达办公室之后,再通过互联网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中原地铁报》充分考虑到纸质媒体与手机媒体的结合,将其内容同步在微信公共订阅号推送。这样让他们既可以阅读到纸媒,又能在手机上进一步阅读,方便快捷[7]。
(四)低成本运营
地铁报的采编人员数量极少,业务熟练,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中原地铁报》的制作班底依靠郑州晚报社,发行委托郑州市轨道交通公司代为派发,以降低发行成本。根据地铁不同时段的客流特点,投放时间灵活掌握,派发量可以控制。地铁报印量=发行量=销量,中间损耗环节少。
地铁轨道的开通影响着郑州经济格局的发展,《中原地铁报》带给郑州地铁乘客耳目一新的感觉,改变了他们的乘车习惯和阅读方式,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从报纸和地铁的融合来说,地铁给力报纸,报纸彰显价值。传媒融入地铁,地铁提升价值。
参考文献:
[1] 程明.地铁新媒体助推新地产经济[N].武汉晨报,2012-11-02.
[2] 陈国权.地铁报也是新媒体?——从都市报到地铁报的运营模式之变[J].中国记者,2008(9).
[3] 金涛.地铁报带来了什么?——瑞典免费报纸竞争策略及其发展趋势[J].新闻记者,2005(2).
[4] 钟怡.地铁报是一种新的尝试——中国大陆地铁报发展史研究[J].新闻传播,2013(1).
[5] 賴南池.地铁报的渠道、特色与创新——评析免费报纸的现状与未来[J].广告人,2011(3).
[6] 陈国权.地铁报发展面临的四个瓶颈[J].中国记者,2008(9).
[7] 张朴.地铁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