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趋势下的传媒教育新发展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hu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技术对我国传媒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以数字技术为主的新媒体传播为传媒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受媒介生态环境影响,媒体融合呼声高涨,传媒高校则顺应时代趋势,纷纷转变发展思路,以“融合”应对“融合”,对传统课程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更新。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迎合新的传播导向,将网络、新媒体与传统新闻教育相结合,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使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在媒体融合浪潮下为我国传媒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本期我刊有幸采访到该院院长尚恒志教授。尚院长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近三十年,坚毅的使命感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使他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做出积极的贡献。
  尚恒志:男,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河南工业大学传媒实验中心主任,河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委员。社会职务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广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传播学暨网络与新媒体本科教育联盟副秘书长、河南省广告传媒业商会高校专家委员会主任、河南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时报“金犊奖”大陆地区评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评委等。主要从事媒介经营与管理、公共关系及品牌宣传策划、社交礼仪、新闻传播教育与管理等研究,近三年来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地厅级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获得省、市及学校等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多项。
  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者”):尚院长,您好!非常荣幸采访您。贵院自2013年开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是国内首批、河南省内首个新媒体教育专业,请您谈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近几年的实践发展中,贵院在该专业实践教学中有哪些独特之处?
  尚院长:您好,很高兴接受贵刊采访。河南工业大学于2001年开始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在十多年办学实践中,学院充分分析了全国及河南省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根据信息传播技术飞速发展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影响,确立了在影视与新媒体领域努力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现代传媒人才的目标定位,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思路与办学特色。
  2001年,在广告学专业设置了网络广告方向,2002年在广播电视学专业设置了网络传播方向,2008年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设置了网络播音方向,自2003年起建设了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与传播》为主干,相关课程为辅助的网络新媒介方向相关课程群,包含网络与传播、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新闻编辑、网络广告、网络播音主持、网络媒介运营实务等6门课程。由于前期的积淀,2012年教育部本科專业目录调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作为特设专业列入,2013年我们当年申报当年获批,当年招生,成为国内首批、河南省内首个开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的高校。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具备较高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素养,扎实的网络与新媒体传播技能,善于综合运用多种媒介手段进行整合传播,能够胜任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基本工作及整合传播工作,具有媒介融合特色的复合应用型传媒人才。就业去向是能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从事网络新闻宣传与媒介传播优化等工作,在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网络平台、大中型网络媒体等从事媒介内容生产与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
  为实现此目标,我院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通识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专业实践类平台。其中,专业课程按照新闻传播学科平台课程模块、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媒介融合与内容生产及媒介优化与整合传播两个方向模块逐次递升。
  在培养路径上,建立具有网络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队伍、结合人才培养需求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并重。
  在实践环节,建立了校内外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建有高清级在线演播厅、网络直播平台、网络舆情分析室、网络编辑室,开办了新青年报纸、电子报、电子杂志、河南工业大学网络电视、河南工业大学网络广播、微博微信运营、网站一体化全景式全媒体的校内媒体信息传播平台等实习实践基地,校外已经在人民网河南频道、新华网河南频道、中国网河南频道、大河网、映象网、大豫网、新浪河南、凤凰河南、网易河南、工信部NPST河南分中心等重点网站的地方频道建立了实习实践基地。
  这些实训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记者:进入21世纪,蓬勃发展的新闻事业为高校新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但从目前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现状来看,“育人”与“用人”脱节现象比较突出,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贵院又是如何规避这一问题的?
  尚院长:这其实是个老话题,而且我认为这个话题永远是学界与业界之间存在的话题。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教会学生思维方式、方法;业界提供岗位,让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能够在具体工作中融会贯通,从而比没有经过学校系统学习的人进入角色更快,飞得更高更远。但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用人单位招聘学生时都在强调工作经验,试问学生在学校还没有走上社会,大量的社会经验从何而来?一个成熟员工的培养应该是学校、社会在不同时间段内共同完成的。这样并不是说学校可以不考虑社会需求闭门造车,学校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恰恰更需要密切关注业界的需求与变化,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为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媒介融合的新形势,根据社会对传媒人才的新要求,根据努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围绕着素质提升、能力锻炼,以实践技能训练为抓手,合理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分配实践课时、改革实践内容、完善实践环节,形成相对独立的、整体优化的、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后,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数已经达到了30%~40%。与此同时,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了富有特色的“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个模块,五方面内容”的新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中心,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逐次提升,包含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网络与新媒体四个实验模块,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专业竞赛、社会服务五方面内容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3.初步形成了一套成效显著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日常教学突破了重结果的传统模式,探索实行重过程的“小组作业”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突破了课堂本位模式,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与管理体系;实习教学突破了学校本位模式,建立了广泛的校内外产学研相结合基地;毕业论文(设计)突破教师本位模式,建立了新的毕业论文(设计)评价体系。
  4.积极搭建了各种实战平台。以专业素质为主的课程考核平台、以实战能力为主的专业竞赛平台、以创新能力为主的“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小组平台、以综合素质为主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的“传之梦”平台、以弥补校内不足为主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5.形成了多形式的课程结业考核方式。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团队项目、小组作业、专业竞赛、科研结项、汇报演出。
  6.加强硬件建设,初步建成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设备价值3000余万元的省级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这些改革措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近五年学生就业率为98%以上,据第三方机构麦克思调查,河南工业大学新传院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上手快,后劲足。
  记者:当今,互联网、手机媒体日益发达,我们进入了一个迅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媒介环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人都在谈融合,您认为现如今新旧媒体之间应该怎样进行融合?
  尚院长:媒体融合首先应该是思想观念的融合。融合是大势所趋,不管是否愿意,融合都是不可逆转的,谁积极谁就主动,谁消极谁被动。融合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媒体的栏目或节目搬到网上,而是要研究用户的需求;其次,研究新媒体用户的消费特点,研究新媒体的产品生产方式,按照新媒体的特点生产产品;第三,发挥好传统媒体在体制机制、人才、平台以及市场上的优势。
  记者: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您认为“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我们高校的教育实践及改革会产生什么影响?
  尚院长:“互联网+”行动计划,将对中国的产业形成新的发展模式,改变人们的一些消费习惯,改变企业的生产乃至经营模式,进而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提出新的要求。这些必然会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为此,高校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发展,认真研究社会的需求,积极主动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记者:您对媒介经营与管理有很深入的研究,请您结合当前的媒介环境,谈谈当今传媒高校办学应有怎样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
  尚院长:当前媒介融合与转型使舆论生态发生重大变化,媒体格局在进行深刻调整,媒介环境前所未有的复杂,作为传媒高校应当及时进行改革。
  1.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要在媒体工作,必须适应传播业务流程中不同新闻岗位、不同工作环境的流动,既要掌握纸质媒体、又要掌握广播电视媒体乃至网络新媒体运作的基本技能,也就是说,在全媒体领域的各项技能,新闻传播人才要都能精通或掌握。
  2.培养应用型人才。精通或掌握不仅是掌握理论,还要求动手能力要强。在媒体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大学生求职应聘时被普遍要求的一项就是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媒体更愿意招来的员工,立刻就能够用的上,而不是給你培训多长时间才上岗。上手快,实践经验丰富往往成为大学生就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3.培养创新型人才。在信息爆炸的现实社会,在媒体非常发达的今天,一旦有新闻事件发生,媒体往往会蜂拥而至,新闻工作者仅仅掌握采写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既能够描述变化的社会万象,更能解读万象变幻背后的本质,以富有新意的视角来解读发生在大众身边的事,才能在与其它媒体的竞争中占取先机。这就要求传媒工作者必须具备创新性思维、创新型方法。
  4.优化培养方案。变化的业界需要能够适应业界全流程不同岗位的人才。新闻院系要与时俱进,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一是整合课程。要根据新闻传播的业务流程和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过时的要大胆的删减,对一些过去没有,而现时特别需要的理论知识或业务技能,如融合新闻业务、新媒体技术等,应努力想办法开设;二是增加实践课时;三是强化创新教育;四是加强实验条件建设。任何一个新闻节目都必须经过复杂的一系列流程才能制作出来,离开了实验室、没有相应的机器设备一切都是空谈。必须按照理工院校的要求来为新闻院系建立实验室;五是坚持开门办学。要加强与媒体及社会的互动,建设开放的传媒教育平台,要加强国际合作,不仅要加大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还要实现与国际一流高校新闻学院的接轨,扩大交换生规模,实行互认学分制度,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六是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一个院系,其专业师资应该包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校乃至不同国籍的学者,这种多样化的学缘,有利于学科交叉和彼此互补。专业师资中还要有一定数量的来自业界的精英,具有媒体从业经历,这对于业务课程的教学是一笔重要的财富。
  记者:请您谈谈您对贵院未来发展的规划和展望,贵院今后的教育及建设发展目标又是什么?
  尚院长:媒体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对未来的传媒教育提出更高要求。为此,我院将紧密结合社会与媒体发展的新形势,立足学院实际,明确自己的定位,积极向兄弟院校学习,努力推动三大工程,即以本科教学为中心,推动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推动新闻学与传播学硕士点建设工程;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努力向“国内领先,国际有一定影响”的新闻传播学院迈进,为学院的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何以应对并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是传统电视人必须应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栏目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电视与新媒体的相互适应与发展的观点,并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做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节目;机遇;挑战;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2
期刊
摘 要:脱口秀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中国落地生根则以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开播为标志。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我国脱口秀节目也在与时俱进,主持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凸显,尤其在单口类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成为了节目的核心和符号。本文选取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三档单口脱口秀节目,从主持人的角度切入,对三档节目进行分析,对当代单口脱口秀主持人的功能定位进行比较,从中总结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西方媒体纷纷入驻中国,有好几家媒体都成立了中文网,其中做的最为成功的可谓是FT(金融时报)中文网,FT中文网以独有的编辑策略,成为较具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它关注全球政经事件,以知识角度切入,用国际媒体的优质内容吸引读者,并培育了自己的优秀原创队伍,它的编辑经验,对于西方纸媒建立中文网是一个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文网;FT;金融时报;FT中文网   中图分类号:G213
期刊
摘 要:出版物质量是出版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出版社的实际运营层面,还是国家整体的出版管理制度层面,出版物的质量历来都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以《中国光辉的青铜时代》书稿为例,从撰写审读报告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稿件总评、编辑加工等方面,深入阐述对书稿进行全方位的加工,结合编辑在处理书稿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及采取的有效办法,提供编辑在书稿处理过程中解决类似问题的参考思路,以期增加文化科普性读物编辑与作者沟通
期刊
摘 要:在世界最大电视节目模式输出国英国,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意不断、种类丰富,收视各显神通、屡创新高。比如播出了6季的BBC《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英国家庭烘焙大赛),收视率竟能超越《达人秀》《x 元素》这类超大型综艺节目。本文从分析英国电视美食节目最新模式入手,深刻阐述英国电视美食节目高收视的原因;从节目成功、失败两方面案例,总结电视美食类节目的制作规律,探讨这类
期刊
摘 要:通过对2015年同时上映却结局迥异的两部文艺片《三城记》和《烈日灼心》在故事情节、明星阵容、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两部影片在电影市场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同时从中进一步从五个方面论述国产文艺片的生存之路,期待通过政府、制片方和受众的多方努力解决当下中国多数文艺片口碑与票房之间的失衡现状,实现中国电影市场的多样化。   关键词:《三城记》;《烈日灼心》;文艺片;生存之路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各种文化形式发展的基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得以珍视、保护、传承。复州皮影戏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媒介生态的变化正在悄然进行。一大批网络自媒体节目《罗辑思维》《晓说》《凯子曰》等进入大众视线,成为大众关注的新焦点,其中《罗辑思维》节目凭借其独有的特点脱颖而出。本文以“五W”模式为基础,分别探讨《罗辑思维》节目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及传播效果方面的特色,希望为今后网络自媒体节目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网络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传播
期刊
摘 要:影像时代是一个由符号建构的超真实社会,一个地区的形象既取决于形象的本原,更取决于建构的影像如何。而形象塑造的本质是信息传播,基本特征是符号化。通过对电视符号的意义解读,可以来考察新疆形象的建构。电视符号有外延和内涵两个层次,外延表现的是实体形象,而内涵意义则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方式完成的。同时电视符号的横组合和纵聚合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也形成了对形象建构的不同方式。关键词:符号;解读;形象;建
期刊
摘 要: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资源型城市需要打出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品牌,塑造独有的城市文化形象,在精神文化层面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目的的实现,需有效利用大众媒体的传播优势。本文从近年来榆林媒体张季鸾相关报道入手,分析了榆林市在塑造城市文化形象过程中媒体建构的具体策略,以期促使榆林更好地利用文化资源,实现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并对其他资源型城市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