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经济学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发现,在个人层面来说,勤儉节约是美德,但在社会大众层面来说,勤俭节约会因消费的减少导致总需求的减少,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的减少会引起经济萧条,因此,在社会大众层面来说,勤俭节约不一定是好事。为此,在社会各种资源未充分利用,总供给还可以增加的时候,应该增加消费,即不必勤俭节约。
  在《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恶德 公众的利益》一书中,作者曼德维尔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群自私贪婪的蜜蜂为追求奢华的生活终日挥霍无度,但正是由于他们的骄奢淫逸居然使蜂群繁荣昌盛起来。当换了蜂后以后,这些蜜蜂变得勤俭节约时,储蓄增加,蜂群反而呈现出商业萧条、民不聊生的窘境,甚至连军费都在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下不得已被裁减,导致外敌入侵时无力御敌。
  勤俭节约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典型表现是储蓄的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国储蓄率更是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9年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8万亿元,储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储蓄超过1万元。2013年9月,我国居民储蓄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3万元,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结构已严重失衡。但储蓄的增加不一定导致经济的繁荣。
  这个现象可以用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来解释。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关系如下: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需求上升,带动价格上升,总供给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从而出现经济繁荣的现象。反之,价格下跌,国民收入下降,总供给减少,出现经济萧条的现象。
  这可以进一步来说。根据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可以得出储蓄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和储蓄变动方向相反,当消费增加的时候储蓄减少,反之,当消费减少的时候储蓄增加。而总需求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由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组成。消费需求由居民个人消费需求和社会集团消费需求组成。二是国外需求,即产品和劳务的输出。因此,消费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储蓄增加,意味着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国民收入减少,经济萧条;反之,储蓄减少,意味着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出现经济繁荣的情况。
  所以说,虽然储蓄是属于勤俭节约的美德。但勤俭节约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美德,对社会来说就不一定了,而可能是一种对经济的不利因素。因为,大家都勤俭节约,把钱存起来,这些钱就没有转变成消费,从而导致社会需求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经济萧条。所以,要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在社会各种资源未充分利用,总供给还可以增加的时候,如果各种资源已经充分利用,那就只会导致通货膨胀。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影响,可以用图来表示,当总需求为AD0时,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0。当总需求曲线向上方移动时,即从AD0移到AD1,总需求增加,使得国民收入水平从Y0增加到Y1;当总需求曲线向下方移动,即从AD0移动到AD2时,总需求减少,使得国民收入水平从Y0减少到Y2。
  因此,假设不考虑总供给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国民收入水平就是由总需求来决定的,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总需求的不足,正是引起供给过剩和失业的根本原因。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或称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中,因世界经济不景气,出口已经无法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一样成为将中国经济拉出泥潭的重要力量。至于“投资”,国有企业是2008年刺激经济四万亿资金的主要得益者,但大量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投资边际效用越来越差,如果为摆脱经济衰退继续进行大量的“投资”,最终的结果是进一步扭曲资源配置并加大产能过剩的程度,最终伤害经济的长期增长。因此,对于三驾马车而言,比较可行的主要是“消费”。如何增加消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从宏观即国家层面来说,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生产力水平,只有整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了,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从企业层面来说,就是要加快技术革新,用更先进的技术代替落后的技术,改变盈利方式,提高员工收入;从个人层面来说,就是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能,增加自己赚钱的能力。总之,根据经济学理论,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国家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增加了就业,增加了居民收入,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了居民消费信心,并通过税收等制度调节收入,缩小了收入差距,就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结论:在个人层面来说,勤俭节约是美德,但在社会大众层面来说,勤俭节约会导致消费的减少,而消费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消费的减少会引起总需求的减少,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的减少正是引起供给过剩和失业的根本原因,会引起经济萧条,因此,在社会大众层面来说,对整个社会经济状况来说,勤俭节约不一定是好事。(作者单位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管理系)
  作者简介: 邓振平(1972 — ),男,籍贯(广西灌阳县),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信息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其他文献
性恶论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思想的基础。从人性本恶出发,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让有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在担任美国财政部长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通过
针对我库气候特点,将混流风机快速通风改为仓内轴流风机缓速通风的方式,缓慢均匀降低粮温,减少水分丢失,实践证明,在气候正常年份,缓速通风可有效将粮温降至5℃ 以内,且粮温不易
玉米耐储性差,在储藏期间要适时进行机械通风降温、降湿,在此过程中玉米的水分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针对玉米保管期间水分减量比较严重的情况,我库在玉米轮换出库前,利用大气条件
“俭以养德”作为古代修身养性的一条准则被普遍追求。在当代消费主义盛行、优良消费文化传统瓦解同时环境恶化加剧的背景下,仍然需要挖掘其蕴含的宝贵价值。本文通过对“俭
稻谷在保管期间在应用机械通风降温的同时会导致水分散失,造成粮食重量的损失,并影响其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在对拟轮换出仓的早籼稻利用轴流风机及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进行保水
将立筒库进行仓储技术升级改造,有效地解决了储粮降温难、熏蒸效果差的技术难题,为粮食安全储存奠定了基础。同时充分利用了闲置的仓储资源,变周转性储粮仓为长期性储粮仓,为南方
我国现在处于新时代,教学方法与环境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变,所以论文综合教学环节要求,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之间的有效融合,推动管理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We are
通过使用智能通风控制系统进行实仓试验,初步解决通风条件难于判断、控制等问题,逐步实现通风智能化、自动化,捕捉最佳的通风时机,避免低效通风、无效通风和有害通风,提高通风的效
@@随着四项新技术在高大平房仓储粮上广泛地应用,一方面确保了储粮安全、延缓了粮食品质变化,另一方面因通风降温造成的水分减量也很大。我库近几年来储粮损耗率在0.47%-0.82%,平
采用机械通风与粮面压盖技术,对粮食进行综合应用,改变储粮生态环境条件,控制储粮品质劣变,有效防止储粮害虫,延缓粮食品质劣变,保持粮食原有品质和新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