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往的教育实施中部分存在向应试方向倾斜的问题,具体体现为:重考试分数,轻能力培养;重课内提高,轻个性发展;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心理负担。这样单一的目标指向会对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学生学习动力。而新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小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少儿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兴趣;多样化;引导
一、大胆质疑,发展好奇心
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就要教会学生勇于质疑,大胆质疑。只有以疑促思,以疑蕴学,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注意设疑组织引趣,促其寻根问底,一上课就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上起步。例如:教学“数字的认识”时,我向学生提出:“让老师带同学们认识一位朋友,好吗?这位朋友是谁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课,等一下它就出现了。”又如,教学“10的加法”时,我说:“我们一起进入计算乐园好吗?”先让学生玩找朋友游戏,再把有关10的朋友列成10的组成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组成是什么意思?把两个数合起来,用什么方法算呢?计算乐园好玩吗?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有效地诱发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知的生活贴近时,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那么如果我们据此构建一些通俗故事或实际情景,将知识点套入,就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贴一只萌萌的小兔,并对学生说:“兔妈妈因为小兔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胡萝卜。”说的同时,在小兔面前画上两个胡萝卜。“同学们你们看,小兔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兔就开始“吃”萝卜了。我先从黑板上擦去一个萝卜,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黑板上只剩下一个萝卜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擦去一个萝卜,并说:“这时小兔又吃了一个胡萝卜,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兔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又或者,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并加入了本地生活内容,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6人在车上,接着下车1人,再上车2人)。然后讲述:汽车从两水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前村到了,停车(下车1人,又上车2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7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6人,到了前村下车1人,又上车2人,现在车上有7人;有的学生说,从两水出发时车上有6人,到了前村下车1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2人,现在车上有7人。我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7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6人里面去掉1人(要用减法算),又多2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三、小组合作,培养多方面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创设活跃,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索,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组中的合作交流也有助于他们健康个性的养成。
例如,教材中第90页的减法整理表。教师在上节课引导学生完成加法整理表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他们通过在组内发表自己观点→各成员合作交流→独立完成表格。这样不仅达到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与他人交流,通过倾听他人发言,取长补短,而高效率解决数学问题。除此之外,新教材还有很多地方都能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给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教材提出的方式,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4页上的第5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讓学生把图上的文字读一读(左上图),再分四大组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学生自己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后面有8人。(让学生随便上来,直到符合图意。)从而了解这队人分成哪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解决了,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都有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整个合作与学习的过程,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多种思路,注重思维发展
算法多样化,答案不统一是这套教材的另一特点。老式教材只注重结果,不在乎个人发展,使得孩子思考很狭隘,陷入老师给的统一模式,而新教材在这方面改变很大。
如教材32页,小老鼠背土豆一题,学生想法很多,有的认为“小老鼠最后到家时,一个土豆都没有了,它沿路都掉了,所以7—7=0”;有的小朋友则认为“小老鼠现在已经知道袋子破了,所以赶快把刚才掉的都捡回来了,因此7-0=7,他到家时有7个土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整册教材无论在新授还是反馈方面都很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人的观点。很多时候都没有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说得出理由,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呆板、单一,就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怕学、厌学,同样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为了实现整体改革总目标,必须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新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展现了学生发展更广阔的空间。在之后的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少做灌输,结合多种手段,从生活,合作和思考中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附属小学 746010)
关键词:兴趣;多样化;引导
一、大胆质疑,发展好奇心
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顺着学生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就要教会学生勇于质疑,大胆质疑。只有以疑促思,以疑蕴学,才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注意设疑组织引趣,促其寻根问底,一上课就处于积极主动的位置上起步。例如:教学“数字的认识”时,我向学生提出:“让老师带同学们认识一位朋友,好吗?这位朋友是谁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课,等一下它就出现了。”又如,教学“10的加法”时,我说:“我们一起进入计算乐园好吗?”先让学生玩找朋友游戏,再把有关10的朋友列成10的组成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组成是什么意思?把两个数合起来,用什么方法算呢?计算乐园好玩吗?学生强烈的探究心理,有效地诱发强烈的学习愿望。
二、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知的生活贴近时,学生吸收知识的程度就越高。那么如果我们据此构建一些通俗故事或实际情景,将知识点套入,就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贴一只萌萌的小兔,并对学生说:“兔妈妈因为小兔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胡萝卜。”说的同时,在小兔面前画上两个胡萝卜。“同学们你们看,小兔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兔就开始“吃”萝卜了。我先从黑板上擦去一个萝卜,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黑板上只剩下一个萝卜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擦去一个萝卜,并说:“这时小兔又吃了一个胡萝卜,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兔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又或者,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并加入了本地生活内容,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6人在车上,接着下车1人,再上车2人)。然后讲述:汽车从两水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前村到了,停车(下车1人,又上车2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7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6人,到了前村下车1人,又上车2人,现在车上有7人;有的学生说,从两水出发时车上有6人,到了前村下车1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2人,现在车上有7人。我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7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6人里面去掉1人(要用减法算),又多2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三、小组合作,培养多方面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创设活跃,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通过孩子们自主探索,培养他们创新精神,组中的合作交流也有助于他们健康个性的养成。
例如,教材中第90页的减法整理表。教师在上节课引导学生完成加法整理表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他们通过在组内发表自己观点→各成员合作交流→独立完成表格。这样不仅达到教学要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与他人交流,通过倾听他人发言,取长补短,而高效率解决数学问题。除此之外,新教材还有很多地方都能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从而给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教材提出的方式,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4页上的第5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讓学生把图上的文字读一读(左上图),再分四大组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学生自己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后面有8人。(让学生随便上来,直到符合图意。)从而了解这队人分成哪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解决了,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都有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整个合作与学习的过程,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多种思路,注重思维发展
算法多样化,答案不统一是这套教材的另一特点。老式教材只注重结果,不在乎个人发展,使得孩子思考很狭隘,陷入老师给的统一模式,而新教材在这方面改变很大。
如教材32页,小老鼠背土豆一题,学生想法很多,有的认为“小老鼠最后到家时,一个土豆都没有了,它沿路都掉了,所以7—7=0”;有的小朋友则认为“小老鼠现在已经知道袋子破了,所以赶快把刚才掉的都捡回来了,因此7-0=7,他到家时有7个土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整册教材无论在新授还是反馈方面都很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个人的观点。很多时候都没有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说得出理由,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呆板、单一,就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怕学、厌学,同样会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为了实现整体改革总目标,必须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
新教材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展现了学生发展更广阔的空间。在之后的教育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少做灌输,结合多种手段,从生活,合作和思考中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龙江林业管理局中学附属小学 746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