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影响化学有效教学的两类因素中,非智力因素对化学教学的影响远大于智力因素,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利用是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意志品质、焦虑水平、情感态度、注意力等。
关键词:高中化学 非智力因素 教学策略
非智力因素泛指一切与智力无关的部分,是个体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一些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参与在学生认识活动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为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不大,可是学习成绩差距却较大。就是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他的学习成绩在不同的阶段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智力因素引发的。中学化学是一门综合理科的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笔者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粗浅的探索与尝试。
一、动机的培养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在化学教学中要经常穿插一些中国化学史和当代的化学成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不是为我,而是为民族和国家而学。例如讲石油时介绍我国石油资源丰富,但在解放前帝国主义顷销"洋油",说中国是"贫油国",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先后开发和建设了大庆、华北、中原等石油基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而且每年还出口大量的石油。在讲到蛋白质时,可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从而为生命的起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教学中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述,可激起学生求知欲的高涨,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建立浓厚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但是,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则是对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今天更要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情感变成刻苦学习、认真学习的实际行动。化学教材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教学内容,从四大发明到结晶牛胰岛素合成,从资源丰富到人才辈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并及时补充最新成就,运用具体数据、生动事例,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爱国情感。同时,引导学生从认识乡情入手,进而认识国情,再在国情大背景下去研究乡情,可适当参观附近矿山、工厂等,这些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材料,对他们具有特殊的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强烈的、持久的爱国情感,从而激励他们学好化学,增强为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和信心。
三、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因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具、实验板书、板画模型、比喻等来描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实验上下功夫,提高实验的艺术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励学生热爱化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贯穿讲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和化学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苯"的结构时,介绍凯库勒通过梦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讲究授课的艺术。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听课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化学上常有一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若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如“电子云”。在教学中也可让所教知识与现行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如讲物质的稳定性,某村组农民不懂化学知识,见到NH4NO3结块,不好施肥,就用铁锤去砸,结果引起爆炸。讲到铝盐明矾举炸油条的例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意志的培养
坚强的意志对学生会产生惊人的效果。因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勇于追求,善于探索的精神。对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决不能扼杀他们的探索欲。教学中可讲有关科学家为完成一个实验或一个课题,往往需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付出血的代价。如讲甘油可制烈性炸药——硝化甘油,诺贝尔为研究它,进行了几百次试验,几次炸飞了实验室,他就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解决了硝化甘油的储运和引爆问题。在讲镭元素时,居里夫人为寻求这种元素购进几吨铀矿渣,终日用一根大铁棒在一口沸腾的大锅中搅拌,经过四年艰辛提炼,终于获得1克纯铀。为促进原子科学的发展作出具大的贡献。通过这些例子培养学生为科学和真理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对胆小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大胆做实验,不要怕失败;对好冒失的学生要培养他的耐心细致的品质,可以教导他"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激发和培养他的坚韧精神,遇到化学难题不轻易告诉他如何解答,可让他冥思苦想,然后才加以提示。
五、注意养成教育,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的形成、发展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科学态度形成的外部因素是教师和化学教学内容,内部因素是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和性格等。首先,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不仅制约着教师本身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一个合格的化学教师除应具备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外,还应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用科学的世界观去影响学生,为学生做出榜样。从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正确客观地表述实验现象,到板书的工整、准确无误地使用化学用语;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问题,到欢迎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从热情肯定学生比自己更高明的创新解题方法,到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中偶而出现的失误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科学态度教育中表率作用的具体表现,它对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科学态度将会产生无形的巨大影响。其次,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中。结合不同类型知识内容的教学,有侧重地培养某方面的科学态度。如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可侧重培养严谨缜密的态度;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可通过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的态度;在化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态度;等等。
总之,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如果运用得当,它就会促使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非智力因素 教学策略
非智力因素泛指一切与智力无关的部分,是个体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一些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参与在学生认识活动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为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不大,可是学习成绩差距却较大。就是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他的学习成绩在不同的阶段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智力因素引发的。中学化学是一门综合理科的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笔者以下几个方面作了粗浅的探索与尝试。
一、动机的培养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在化学教学中要经常穿插一些中国化学史和当代的化学成就,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让他们感觉到学习不是为我,而是为民族和国家而学。例如讲石油时介绍我国石油资源丰富,但在解放前帝国主义顷销"洋油",说中国是"贫油国",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先后开发和建设了大庆、华北、中原等石油基地,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而且每年还出口大量的石油。在讲到蛋白质时,可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从而为生命的起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教学中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述,可激起学生求知欲的高涨,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建立浓厚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离开了客观事物,无缘无故的情感是没有的。但是,情感和认识过程不同,认识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情感则是对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今天更要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爱国主义情感变成刻苦学习、认真学习的实际行动。化学教材中充满了爱国主义教学内容,从四大发明到结晶牛胰岛素合成,从资源丰富到人才辈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并及时补充最新成就,运用具体数据、生动事例,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爱国情感。同时,引导学生从认识乡情入手,进而认识国情,再在国情大背景下去研究乡情,可适当参观附近矿山、工厂等,这些学生身边活生生的材料,对他们具有特殊的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强烈的、持久的爱国情感,从而激励他们学好化学,增强为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和信心。
三、兴趣的培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因而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具、实验板书、板画模型、比喻等来描述。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在实验上下功夫,提高实验的艺术性,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励学生热爱化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贯穿讲一些化学家的故事和化学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苯"的结构时,介绍凯库勒通过梦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讲究授课的艺术。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听课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化学上常有一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若采用照本宣科的方法,学生很难理解,如“电子云”。在教学中也可让所教知识与现行的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如讲物质的稳定性,某村组农民不懂化学知识,见到NH4NO3结块,不好施肥,就用铁锤去砸,结果引起爆炸。讲到铝盐明矾举炸油条的例子,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意志的培养
坚强的意志对学生会产生惊人的效果。因而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知识勇于追求,善于探索的精神。对那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决不能扼杀他们的探索欲。教学中可讲有关科学家为完成一个实验或一个课题,往往需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有的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付出血的代价。如讲甘油可制烈性炸药——硝化甘油,诺贝尔为研究它,进行了几百次试验,几次炸飞了实验室,他就是冒着生命的危险,解决了硝化甘油的储运和引爆问题。在讲镭元素时,居里夫人为寻求这种元素购进几吨铀矿渣,终日用一根大铁棒在一口沸腾的大锅中搅拌,经过四年艰辛提炼,终于获得1克纯铀。为促进原子科学的发展作出具大的贡献。通过这些例子培养学生为科学和真理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对胆小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大胆做实验,不要怕失败;对好冒失的学生要培养他的耐心细致的品质,可以教导他"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激发和培养他的坚韧精神,遇到化学难题不轻易告诉他如何解答,可让他冥思苦想,然后才加以提示。
五、注意养成教育,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的形成、发展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科学态度形成的外部因素是教师和化学教学内容,内部因素是学生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和性格等。首先,教师个人的心理品质,不仅制约着教师本身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一个合格的化学教师除应具备较高的教学业务水平外,还应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用科学的世界观去影响学生,为学生做出榜样。从演示实验的规范操作、正确客观地表述实验现象,到板书的工整、准确无误地使用化学用语;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个化学问题,到欢迎学生对自己提出质疑;从热情肯定学生比自己更高明的创新解题方法,到勇于承认自己教学中偶而出现的失误等等。这些都是教师在科学态度教育中表率作用的具体表现,它对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科学态度将会产生无形的巨大影响。其次,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阶段中。结合不同类型知识内容的教学,有侧重地培养某方面的科学态度。如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可侧重培养严谨缜密的态度;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可通过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环境的态度;在化学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态度;等等。
总之,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学习动机、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如果运用得当,它就会促使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