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收购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men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春天产生了中国企业收购海外资源的新纪录,但它们也要准备面临创纪录的阻力
  
  前言
  
  2009年春节刚过,按照Dealogic公司的统计,与中国有关的海外并购就已经有22起,涉及金额达163亿美元。这些并购的主要领域为自然资源,收购金额比重占到所有领域的97%;资金流向也非常集中,在澳大利亚的收购金额占到总金额的90%。
  
  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完整版的中国收购纪录。因为单单中国近来最引人注目的一桩交易的金额,就已超过了上述统计的中国海外并购金额总和。
  
  ——2月12日,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宣布,通过认购可转债和建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向澳大利亚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力拓集团(Rio Tinto)投资195亿美元;
  
  ——仅四天之后,2月16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下称五矿)宣布,将以26亿澳元(约合115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全球第二的锌生产商澳大利亚OZ矿业(OZ Minerals Limited)100%的股权;
  
  ——一个多星期之后,2月24日,同样来自中国的湖南华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菱)在香港宣布,认购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ortescue金属集团(Fortescue Metals Groups Ltd,下称Fortescue)2.25亿股新股,并向其股东美国对冲基金Harbinger Capital Partners购买2.75亿股股份。
  
  与此同时,中国在能源领域也连签大单。在一星期内,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俄罗斯管道公司(Transneft)、巴西国家石油公司(Petrabras)、委内瑞拉石油公司以及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相继达成总金额超过450亿美元(约合3078亿元人民币)的长期供油协议。
  
  一连串中国交易的集中宣布,令全球为之惊呼。一时间,那些有意出售能源或矿业资产的企业纷至沓来。几乎每一桩与此相关的邀约,都会同时发往多家有收购可能性的中国企业。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资源大买家”的形象,仍然在全球激起了超乎预料的反对声浪。这一幕,令人不由联想起三年多以前,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折戟优尼科(Unocal)的情形。
  
  反对的声音,不仅来自相关交易国的政府、民间、同业,也来自被收购一方的股东。他们担心中国企业有意控制资源价格,质疑中国企业的收购源于政府意志,视那些大胆参与国际资源并购或能源交易的中国企业为政府的延伸,更怀疑其收购资金的来源。
  
  这些怀疑,再度成为横亘在中国企业一连串并购交易前面的巨大障碍。特别是与澳洲矿业公司达成的三桩交易,目前都还徘徊在等待政府审批和股东批准的通道上。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一旦怀疑的声浪足够强大,即使一向对外资并购相当宽容和欢迎的澳大利亚政府,也难免受影响。
  
  在很多熟悉和了解中国资源收购史的人士看來,这些并购与其说是出自一只名为“国家意志”的幕后大手的操纵,不如说是中国企业在多年的冲动之后,终于因全球金融危机提供机会而爆发;而曾长期在海外资源收购上举棋不定的中国政府,不过是在上一轮资源价格暴涨的教训中,意识到了进入产业链上游的重要性,进而为中国企业的海外行动打开了绿灯。
  
  作为资源消耗大国,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和铁矿石、铜、铝等有色金属正在逐年攀升,中国企业挤入产业链上游是经济规律使然。然而,如何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企业与政府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如何平息对中国企业控制资源价格的担心,是摆在中铝、华菱、五矿们面前的艰难考试。
  
  惟有交好答卷,才能赢得交易。
  
  ——编者
  
  
其他文献
全球变暖正在从根本上影响水资源的自然分布和管理体制,因应这种趋势作出改变已当其时    《财经》特派记者 张瑞丹 发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横跨亚欧大陆的历史古城伊斯坦布尔,在绵绵不断的冷雨之中,迎来了三年一届的“世界水资源论坛”(World Water Forum)。    3月16日至22日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水资源论坛,吸引了182个国家近3万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中国亦派出
期刊
从中小投资者到机构大户,从交易的中介商到市场的监管者,都在心有余悸中期待信心回归    《财经》驻香港记者 王端    在欧美银行危如累卵之际,香港市场终于感受到了切肤般的震撼。3月以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005,下称汇控)高达千亿港元的供股方案,尽管最终安然完成融资,但足以令投资者和政府惊魂不定。    3月2日,在宣布2008年业绩剧降70%之后,被誉为“蓝筹之蓝筹”的汇控宣
期刊
尽管市场对美国政府拯救金融体系的方案报以热烈回应,但奥巴马-盖特纳方案可能“不成功,则成仁”    《财经》驻华盛顿特约研究员 胜寒 记者 李增新 记者 吴莹      在对“AIG薪酬事件”如潮的指責声中,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终于公布了延迟已久的“金融稳定计划”(下称“盖特纳计划”)的细节方案,也终于借此在风暴中觅得了一丝喘息之机。    3月23日,美国财政部宣布政府将出资750亿-1000亿美
期刊
在如何对金融高管定价充满争议的时候,行政手段的“一刀切”亦难以令人信服    《财经》记者 于宁 温秀 方会磊 张宇哲    在AIG奖金事件沸反盈天之际,中国金融企业的高管薪酬亦渐成热门的关键词。    先是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今年全国“两会”前提出“零年薪”承诺,后被媒体非议其实际仍有300多万元收入;接着,兴业银行等数家上市银行因此而推迟公布年报,已披露年报的交通银行、深发展、中国银行、建
期刊
AIG为什么会成为这场金融危机一切错误的总代表?    《财经》驻纽约记者 叶伟强 记者 张环宇    在拯救金融市场的苦旅中,美国政府的艰辛努力,因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下称AIG)的“奖金门”事件而遭受重重的当头一棒。    为了避免这家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破产,美国政府已经先后向AIG提供了180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并控制了其近80%
期刊
美联储购买国债之后,中国货币政策无需进一步宽松,财政政策则可以更多地向鼓励消费和改善民生倾斜。而货币当局是否增持美国债券,应当成为市场的选择     美联储3月18日宣布,为有效改善信贷市场环境,美联储将购买总额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为给住房市场以更大支持,美联储再额外购买相关住房抵押证券7500亿美元,同时还将追加购买1000亿美元的房贷机构债券。此外,美联储还将扩大短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
期刊
危机暴露出金融业过去几年薪酬体制的短板,也就是以追求假Alpha收益获得了与其实际业绩不相符的高薪    在这场愈演愈烈的金融风暴里,再也没有什么比AIG“奖金门”更能体现华尔街(Wall Street)与主街(Main Street)的隔阂和对立的事件了。    一家创造了历史亏损纪录的公司,一家接受了1800亿美元公共资金的公司,还要向管理层派出上亿美元的奖金,委实耸人听闻。华尔街的“精英”为
期刊
作为珠三角一体化的破题之作,广佛同城化行动更像一场“戴着镣铐的舞蹈”      《财经》记者 周琼    历经九年谋划,珠三角两大核心城市广州与佛山,终于迈出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步。    3月19日下午,两市政府在佛山南海签署了《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下称《广佛同城化协议》)。同时签署的还有两市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和环境保护四个对接协议。    广佛同城化并非中国城市间
期刊
郭京毅系列腐败案又有突破,又一名外资审批中的技术官僚“落马”    《财经》记者 罗昌平 温秀 于宁 李涛    3月2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管局)在党组书记和局长胡晓炼主持下,召开了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一次内部会议,称“未来需进一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减少行政审批、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健全监督制约体系等方面加大力度”。    这次会议的公告未透露任何具体案情,但仍难掩其中深意
期刊
中国庞大的污染源在线监控“天网”已基本完成布局,但它能否真正发挥作用?     《财经》记者 于达维    浙江省台州市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小苏,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电脑屏幕上的监控录像。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台州市93家国控和省控重点污染源的排污情况尽收眼底。    他指着录像告诉《财经》记者:这是一家制药企业污水,这里冒泡就意味着水处理设备在正常工作;按住屏幕上控制栏里的方向键,还可以让摄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