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之际获得秀才资格的好处,学人谈了很多,如吴晗在《明代的科举情况和绅士特权》中就指出可以享受免役等特权(收入《灯下集》,三联书店,1960年版)。但获得秀才的投资却鲜见人研究,学人不得已涉及这个问题时,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泛泛而谈。这种现象的出现和史料有很大关系。前者的资料在史学典籍中保存较多,研究起来不成问题;后者在史学典籍中保存较少,学人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叹。幸运的是,话本小说中保存了这方面的大量资料,从而可以弥补史学典籍之不足。
以获得秀才资格为中介点,读书人可分为三个阶段:前秀才阶段、获得秀才资格、后秀才阶段。读书人在前秀才和后秀才阶段的支出(如笔墨油烛、求师访学之类)均因人而异,不具备强制性、规范性、普遍性、统一性等特点。这种支出不好计算也无法计算,从而不在本文的论述之中。而在获取秀才资格这个点上,他们的部分支出却是强制性的,从而具有统一和普遍的意义。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对象。一般说来,这项支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三级考试(从明代中期开始,童生进学需要通过县、府、院道三级考试)所用的卷子钱;二是三级考试时请廪生做保的报酬;三是考中秀才入学时向学官所交的拜见钱;四是中秀才后自己做蓝衫、买头巾、定皂靴的费用。
卷子钱在很多小说中都曾提到,如《鼓掌绝尘·月集》(明末作品)中陈珍要考秀才,其父对他说:“孩儿,十五日已是岁考日期,你爹爹昨日先替你买了卷子,不知还是寻那一个保结?”又如《照世杯》(清初作品)卷二《百和坊将无作有》,主人公欧滁山自言:“我老欧今日的文章才值钱,当时做童生,每次出去考,经营惨淡,构成两篇,定要赔卷子,贴供给 。”这都表明童生考秀才时要自己买卷子。买卷子要花多少钱呢?话本小说中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但可参考秀才考举人时的卷子价位。《欢喜冤家》(明末作品)第十回《许玄之赚出重囚牢》中,许玄从监狱里逃出要考举人,宿在一寡妇家:
那许生开一张帐,自买卷子、文房四宝,一应进场之物,共十两银子。把那包银子一秤,止得三两,不上房钱,一些不曾打帐起。长吁短叹的,沉吟呆坐。至于三餐茶饭,那曾说起,便道∶“一时里高兴逃走来,端然不能进场,如何是好。身上又无衣服可当,此间又无亲戚可投,这道路贫方是贫,如之奈何!”只见巫云送一壶酒,几碗小菜,齐齐整整摆下。许玄见了道∶“不须费心,连小生在此安歇不成着哩。”巫云道∶“为何说此言语?”许玄说∶“一时间来了,少了些盘费,在进退两难之间耳。”巫云将帐上一看,道∶“笔、砚、墨、纱巾及进场之物,我家都有的,何用去买!”许玄说∶“为何你家倒有这些物件?”巫云道∶“我家相公在日,姓阮,是个好秀才。娶我主母,做得两年亲,便死了。”……只见巫云捧了许多物件,都是用得的。至于色衣,青色海青,一应俱有……许玄换了一套衣服,取了自己那包银子,往街坊买了卷子,到应天府中纳了。许玄是初观场的,见了老试士,请教他场中规例,忙忙的直至初五日。众官在应天府吃了进帘酒,迎到贡院里来……直至初八,巫云把一应例事,人参,油烛,安息香,进场之物送进。
这是秀才考举人,说“自买卷子、文房四宝,一应进场之物,共十两银子”。十两银子不是小数目,但看下文他所要买的东西包括文房四宝、纱巾、色衣、青色海青、一应例事、人参、油烛、安息香等大量物品,卷子应该很便宜。而且书中明言,“许玄换了一套衣服,取了自己那包银子,往街坊买了卷子,到应天府中纳了”,这点明了卷子钱绝对不会超过三两。总之,卷子钱一般不会太贵。童生考秀才应该和这相似,也不会太贵。
童生请廪生保结时也需要花钱。这在话本小说中同样留下了记载。如上文提到的《鼓掌绝尘·月集》中,陈珍要考秀才,父与子的一段对话:
陈进道:“孩儿,十五日已是岁考日期,你爹爹昨日先替你买了卷子,不知还是寻那一个保结?”陈珍听说个岁考,一霎时面皮通红,心中暗忖道:“这个却做出来!”便随口回答道:“孩儿还去馆中,与先生商议,若寻得一个相熟的,还省些使用盘费。”
这表明:要人保结是要花钱的。至于要花多少钱,这里没有说明,而《人中画·自作孽》中(明末清初作品)则有明确的记载:
一日,宗师岁考。徽州各县童生俱要廪生保结,方许赴考。原来徽州富家多,凡事银子上前,廪生、府县、道三处保结,穷煞也要几两。
这是徽州地方的情景,请人保结要花好几两银子。因为每个时代、每个地方的物价都不相同,在当时当地,几两银子能买多少物品呢?接下来的叙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汪费道:“门生不瞒老师说,家中只有薄田二亩,以为家母养膳之资。门生欲售一亩奉献老师,因考期甚迫,急切里没有售主,今不得已,只得将田契托舍亲押得酒资少许,乞老师笑纳,勿以凉薄为罪!”随将银封送上。黄舆接看是一两银子,便低头只管踌躇。汪费见黄舆踌躇,只道他嫌少,连连打恭恳道:“门生非敢吝惜,实是无处挪措,老师若嫌轻微,待府县取了,容门生将田卖了再补何如?”
由此可见,一亩地还不够三级考试的保结费用。此项费用给读书人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汪费就是因为“家计甚贫,四下求人,人见他银子少,没一个肯保”而走投无路的。如果想在进学时做点小动作,保结的费用会非常惊人。《型世言》(明代作品)第二十七回《贪花郎累及慈亲利财奴祸贻至戚》载:
(钱公布)及至帮补了,他却本府(引者按,即浙江绍兴府)专保冒籍,做活切头,他自与杭、嘉、湖富家子弟包倒。进学三百两,他自去寻有才有胆不怕事秀才,用这富家子弟名字进试,一百八十两归做文字的,一百二十两归他。复试也还是这个人,到进学却是富家子弟出来,是一个字不做,已是一个秀才了。回时大张旗鼓,向亲邻道冒籍进学。又挨一两年,待宗师新旧交接时,一张呈子,改回原籍,怕不是个秀才?
“一百二十两”不是小数字。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一个秀才值“三百两”,如央分上要三百两(《鼓掌绝尘·月集》);因县、府案首必定进学,卖县案首要三百两(《醉醒石》第七回《失燕翼作法于贪堕箕裘不肖惟后》,明末清初作品);甚至积惯棍徒骗生童时要价也是三百两(《型世言》第十五回《灵台山老仆守义合溪县败子回头》)等等。
按照规定,童生被提学道录取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入学。入学时,要向学师缴纳拜见钱。《型世言》第八回《矢智终成智盟忠自得忠》就言:“他却不像如今的教官,只是收拜见,索节钱,全不理论正事的。”又,《醉醒石》第十一回《惟内惟货两存私削禄削年双结证》中的魏进士做了推官,其妻不满意,说道:“好好。做了教官了,一节才有些活动。他还多些拜见,进一番学,有一番束修。”这都表明,生员进学须向学师缴纳拜见钱,如果无钱交纳拜见,入学就会很有问题。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生助师得令终》(明末作品)中,学师讲了这样一件事,他道:“当初吾在沂州做学正,他是童生新进学,家里甚贫,出那拜见钱不起。有半年多了,不能勾来尽礼。斋中两个同僚,撺掇我出票去拿他,我只是不肯,后来访得他果贫,去唤他来见。是我一个做主,分文不要他的。斋中见我如此,也不好要得了。”这位秀才非常幸运,碰到了好学师。但并不是所有的秀才都这么幸运。《醉醒石》第八回《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中,因为秀才们围攻了“奉旨采买书画玩器”的王千户,导致了千户和地方官府、学政的矛盾,各各上本辩解。“只是两院上本,行学查个为首生员。却把个新进并不曾出来的秀才,叫做陆完,是因他进学不完束修,竟将来报入在本里。却不:李代桃僵,张帽落戴。”只是未能交全拜见钱,竟然把一个莫须有且性质恶劣的罪名弄在了自己头上。由此可见,拜见钱的魔力实在不容小视啊!不过,陆完的运气还不算太坏,“还有那陆秀才,邀圣上宽恩,置之不问,已是个侥幸了。到后来中了举,中进士。京中闻他是前日打王千户,是个有胆气有手段的,却铨选了个北道御史,后来直做到吏部尚书。其实陆秀才原也没甚力量,那无妄之福,翻得从无妄之祸里面。”不过,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圣上不宽恩呢?是黜革还是充军杀头?恐怕都有可能。总之,拜见钱对一部分贫困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甚至会引来飞来横祸。
学生毕竟贫富不等,按统一标准缴纳拜见钱是否合理呢?那些贫困不堪的学生,让他们缴纳拜见钱又是否现实呢?《石点头》(明末作品)第十二回《侯官县烈女歼仇》言:
大凡初进学的秀才,广文先生每月要月考,课其文艺,申报宗师,这也是个旧例。其时侯官教谕姓彭名祖寿,号古朋,乃是仙浪人,虽则贡士出身,为人却是大雅。新生贽仪,听其厚薄,不肯分别超超上上等户,如钱粮一般征索,因此人人敬爱。
这里实际上指出:新生的贽仪,一般“分别超超上上等户,如钱粮一般征索”。这种看其家庭富裕程度,对学生进行有差别的收费有其合理之处。但到底要收多少钱?那些实在无力缴纳学费的学生怎么办?这段记载都不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幸好,明末清初作品《云仙笑·拙书生》对此有明确的说明:
大凡人家子弟进学之后,就要备贽仪相见学师。那贽仪多寡,却有规则,分为五等。那五等,却是:超户、上户、 中户、下户、贫户。那超、上二户,不消说要用几十两银子,就是中、下两户,也要费几金。只有贫户,不惟没有使费,还要向库上领着几两银子,名为助贫。
这一方面证明了《石点头》所说的“分别超超上上等户,如钱粮一般征索”是真实的;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家贫的学生可以免交。普通家庭要交的几两银子意味着什么呢?同篇中的另一处叙述提供了当时的物价。秀才文栋在省城考举人,想租寓贡院间壁的道院,对此,他有一番考虑:“到是道院幽雅些,况我又没个仆从,连饭也吃了他的,一总送他几两银子罢!”两项对照,可见拜见钱也不是小数字。至于拜见钱对秀才的影响,上文所述的陆秀才就是一个好例子。另外,《云仙笑·拙书生》中的文栋因为拜见钱,不但家事弄个干净,而且父亲因此而亡。拜见钱之痛由此全见。
获得秀才还有另一项开销,即买蓝衫、头巾、皂靴等。这在话本小说中有明确的记载。《型世言》第二回《千金不易父仇一死曲伸国法》记载:“到了服阕,适值宗师按临,府县取送,道间与进了。王俊听得,心下惊慌,便送银三两与他做蓝衫。”只有蓝衫是要自己花钱做的,才会有人送钱做蓝衫。《鼓掌绝尘·月集》也有明确的记载:“那陈进听人来报说孩儿入泮,一家喜从天降,也等不得择个好日,便去做蓝衫,买头巾,定皂靴,忙做一团。”因为蓝衫等都是物品,不是货币,不存在物价差等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理解不会造成问题,也就用不着换算了。戴头巾、穿蓝衫、着皂靴本是读书人获得秀才的一种特权,但也往往给秀才的生活造成麻烦。话本小说中没有这方面的直接资料,但也隐隐显示出来,如《鼓掌绝尘·月集》就言秀才们“有头巾的没了蓝衫,有蓝衫的没了皂靴”,《天凑巧》第二回《陈都宪》也言:“又有一起秀才,有巾无衫,有衫无靴”,等等,诸如此类的描述,可见服饰要求对秀才的影响。
综上所述,读书人要想获得秀才资格,在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这也说明,科举的公平性是相对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不要说平常的生活读书开销,就是考秀才时的卷子钱、保结钱及刚考上秀才时的学师钱、做蓝衫钱,也是无法办到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以获得秀才资格为中介点,读书人可分为三个阶段:前秀才阶段、获得秀才资格、后秀才阶段。读书人在前秀才和后秀才阶段的支出(如笔墨油烛、求师访学之类)均因人而异,不具备强制性、规范性、普遍性、统一性等特点。这种支出不好计算也无法计算,从而不在本文的论述之中。而在获取秀才资格这个点上,他们的部分支出却是强制性的,从而具有统一和普遍的意义。这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对象。一般说来,这项支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三级考试(从明代中期开始,童生进学需要通过县、府、院道三级考试)所用的卷子钱;二是三级考试时请廪生做保的报酬;三是考中秀才入学时向学官所交的拜见钱;四是中秀才后自己做蓝衫、买头巾、定皂靴的费用。
卷子钱在很多小说中都曾提到,如《鼓掌绝尘·月集》(明末作品)中陈珍要考秀才,其父对他说:“孩儿,十五日已是岁考日期,你爹爹昨日先替你买了卷子,不知还是寻那一个保结?”又如《照世杯》(清初作品)卷二《百和坊将无作有》,主人公欧滁山自言:“我老欧今日的文章才值钱,当时做童生,每次出去考,经营惨淡,构成两篇,定要赔卷子,贴供给 。”这都表明童生考秀才时要自己买卷子。买卷子要花多少钱呢?话本小说中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但可参考秀才考举人时的卷子价位。《欢喜冤家》(明末作品)第十回《许玄之赚出重囚牢》中,许玄从监狱里逃出要考举人,宿在一寡妇家:
那许生开一张帐,自买卷子、文房四宝,一应进场之物,共十两银子。把那包银子一秤,止得三两,不上房钱,一些不曾打帐起。长吁短叹的,沉吟呆坐。至于三餐茶饭,那曾说起,便道∶“一时里高兴逃走来,端然不能进场,如何是好。身上又无衣服可当,此间又无亲戚可投,这道路贫方是贫,如之奈何!”只见巫云送一壶酒,几碗小菜,齐齐整整摆下。许玄见了道∶“不须费心,连小生在此安歇不成着哩。”巫云道∶“为何说此言语?”许玄说∶“一时间来了,少了些盘费,在进退两难之间耳。”巫云将帐上一看,道∶“笔、砚、墨、纱巾及进场之物,我家都有的,何用去买!”许玄说∶“为何你家倒有这些物件?”巫云道∶“我家相公在日,姓阮,是个好秀才。娶我主母,做得两年亲,便死了。”……只见巫云捧了许多物件,都是用得的。至于色衣,青色海青,一应俱有……许玄换了一套衣服,取了自己那包银子,往街坊买了卷子,到应天府中纳了。许玄是初观场的,见了老试士,请教他场中规例,忙忙的直至初五日。众官在应天府吃了进帘酒,迎到贡院里来……直至初八,巫云把一应例事,人参,油烛,安息香,进场之物送进。
这是秀才考举人,说“自买卷子、文房四宝,一应进场之物,共十两银子”。十两银子不是小数目,但看下文他所要买的东西包括文房四宝、纱巾、色衣、青色海青、一应例事、人参、油烛、安息香等大量物品,卷子应该很便宜。而且书中明言,“许玄换了一套衣服,取了自己那包银子,往街坊买了卷子,到应天府中纳了”,这点明了卷子钱绝对不会超过三两。总之,卷子钱一般不会太贵。童生考秀才应该和这相似,也不会太贵。
童生请廪生保结时也需要花钱。这在话本小说中同样留下了记载。如上文提到的《鼓掌绝尘·月集》中,陈珍要考秀才,父与子的一段对话:
陈进道:“孩儿,十五日已是岁考日期,你爹爹昨日先替你买了卷子,不知还是寻那一个保结?”陈珍听说个岁考,一霎时面皮通红,心中暗忖道:“这个却做出来!”便随口回答道:“孩儿还去馆中,与先生商议,若寻得一个相熟的,还省些使用盘费。”
这表明:要人保结是要花钱的。至于要花多少钱,这里没有说明,而《人中画·自作孽》中(明末清初作品)则有明确的记载:
一日,宗师岁考。徽州各县童生俱要廪生保结,方许赴考。原来徽州富家多,凡事银子上前,廪生、府县、道三处保结,穷煞也要几两。
这是徽州地方的情景,请人保结要花好几两银子。因为每个时代、每个地方的物价都不相同,在当时当地,几两银子能买多少物品呢?接下来的叙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汪费道:“门生不瞒老师说,家中只有薄田二亩,以为家母养膳之资。门生欲售一亩奉献老师,因考期甚迫,急切里没有售主,今不得已,只得将田契托舍亲押得酒资少许,乞老师笑纳,勿以凉薄为罪!”随将银封送上。黄舆接看是一两银子,便低头只管踌躇。汪费见黄舆踌躇,只道他嫌少,连连打恭恳道:“门生非敢吝惜,实是无处挪措,老师若嫌轻微,待府县取了,容门生将田卖了再补何如?”
由此可见,一亩地还不够三级考试的保结费用。此项费用给读书人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汪费就是因为“家计甚贫,四下求人,人见他银子少,没一个肯保”而走投无路的。如果想在进学时做点小动作,保结的费用会非常惊人。《型世言》(明代作品)第二十七回《贪花郎累及慈亲利财奴祸贻至戚》载:
(钱公布)及至帮补了,他却本府(引者按,即浙江绍兴府)专保冒籍,做活切头,他自与杭、嘉、湖富家子弟包倒。进学三百两,他自去寻有才有胆不怕事秀才,用这富家子弟名字进试,一百八十两归做文字的,一百二十两归他。复试也还是这个人,到进学却是富家子弟出来,是一个字不做,已是一个秀才了。回时大张旗鼓,向亲邻道冒籍进学。又挨一两年,待宗师新旧交接时,一张呈子,改回原籍,怕不是个秀才?
“一百二十两”不是小数字。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一个秀才值“三百两”,如央分上要三百两(《鼓掌绝尘·月集》);因县、府案首必定进学,卖县案首要三百两(《醉醒石》第七回《失燕翼作法于贪堕箕裘不肖惟后》,明末清初作品);甚至积惯棍徒骗生童时要价也是三百两(《型世言》第十五回《灵台山老仆守义合溪县败子回头》)等等。
按照规定,童生被提学道录取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入学。入学时,要向学师缴纳拜见钱。《型世言》第八回《矢智终成智盟忠自得忠》就言:“他却不像如今的教官,只是收拜见,索节钱,全不理论正事的。”又,《醉醒石》第十一回《惟内惟货两存私削禄削年双结证》中的魏进士做了推官,其妻不满意,说道:“好好。做了教官了,一节才有些活动。他还多些拜见,进一番学,有一番束修。”这都表明,生员进学须向学师缴纳拜见钱,如果无钱交纳拜见,入学就会很有问题。在《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六《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生助师得令终》(明末作品)中,学师讲了这样一件事,他道:“当初吾在沂州做学正,他是童生新进学,家里甚贫,出那拜见钱不起。有半年多了,不能勾来尽礼。斋中两个同僚,撺掇我出票去拿他,我只是不肯,后来访得他果贫,去唤他来见。是我一个做主,分文不要他的。斋中见我如此,也不好要得了。”这位秀才非常幸运,碰到了好学师。但并不是所有的秀才都这么幸运。《醉醒石》第八回《假虎威古玩流殃奋鹰击书生仗义》中,因为秀才们围攻了“奉旨采买书画玩器”的王千户,导致了千户和地方官府、学政的矛盾,各各上本辩解。“只是两院上本,行学查个为首生员。却把个新进并不曾出来的秀才,叫做陆完,是因他进学不完束修,竟将来报入在本里。却不:李代桃僵,张帽落戴。”只是未能交全拜见钱,竟然把一个莫须有且性质恶劣的罪名弄在了自己头上。由此可见,拜见钱的魔力实在不容小视啊!不过,陆完的运气还不算太坏,“还有那陆秀才,邀圣上宽恩,置之不问,已是个侥幸了。到后来中了举,中进士。京中闻他是前日打王千户,是个有胆气有手段的,却铨选了个北道御史,后来直做到吏部尚书。其实陆秀才原也没甚力量,那无妄之福,翻得从无妄之祸里面。”不过,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圣上不宽恩呢?是黜革还是充军杀头?恐怕都有可能。总之,拜见钱对一部分贫困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甚至会引来飞来横祸。
学生毕竟贫富不等,按统一标准缴纳拜见钱是否合理呢?那些贫困不堪的学生,让他们缴纳拜见钱又是否现实呢?《石点头》(明末作品)第十二回《侯官县烈女歼仇》言:
大凡初进学的秀才,广文先生每月要月考,课其文艺,申报宗师,这也是个旧例。其时侯官教谕姓彭名祖寿,号古朋,乃是仙浪人,虽则贡士出身,为人却是大雅。新生贽仪,听其厚薄,不肯分别超超上上等户,如钱粮一般征索,因此人人敬爱。
这里实际上指出:新生的贽仪,一般“分别超超上上等户,如钱粮一般征索”。这种看其家庭富裕程度,对学生进行有差别的收费有其合理之处。但到底要收多少钱?那些实在无力缴纳学费的学生怎么办?这段记载都不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幸好,明末清初作品《云仙笑·拙书生》对此有明确的说明:
大凡人家子弟进学之后,就要备贽仪相见学师。那贽仪多寡,却有规则,分为五等。那五等,却是:超户、上户、 中户、下户、贫户。那超、上二户,不消说要用几十两银子,就是中、下两户,也要费几金。只有贫户,不惟没有使费,还要向库上领着几两银子,名为助贫。
这一方面证明了《石点头》所说的“分别超超上上等户,如钱粮一般征索”是真实的;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家贫的学生可以免交。普通家庭要交的几两银子意味着什么呢?同篇中的另一处叙述提供了当时的物价。秀才文栋在省城考举人,想租寓贡院间壁的道院,对此,他有一番考虑:“到是道院幽雅些,况我又没个仆从,连饭也吃了他的,一总送他几两银子罢!”两项对照,可见拜见钱也不是小数字。至于拜见钱对秀才的影响,上文所述的陆秀才就是一个好例子。另外,《云仙笑·拙书生》中的文栋因为拜见钱,不但家事弄个干净,而且父亲因此而亡。拜见钱之痛由此全见。
获得秀才还有另一项开销,即买蓝衫、头巾、皂靴等。这在话本小说中有明确的记载。《型世言》第二回《千金不易父仇一死曲伸国法》记载:“到了服阕,适值宗师按临,府县取送,道间与进了。王俊听得,心下惊慌,便送银三两与他做蓝衫。”只有蓝衫是要自己花钱做的,才会有人送钱做蓝衫。《鼓掌绝尘·月集》也有明确的记载:“那陈进听人来报说孩儿入泮,一家喜从天降,也等不得择个好日,便去做蓝衫,买头巾,定皂靴,忙做一团。”因为蓝衫等都是物品,不是货币,不存在物价差等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的理解不会造成问题,也就用不着换算了。戴头巾、穿蓝衫、着皂靴本是读书人获得秀才的一种特权,但也往往给秀才的生活造成麻烦。话本小说中没有这方面的直接资料,但也隐隐显示出来,如《鼓掌绝尘·月集》就言秀才们“有头巾的没了蓝衫,有蓝衫的没了皂靴”,《天凑巧》第二回《陈都宪》也言:“又有一起秀才,有巾无衫,有衫无靴”,等等,诸如此类的描述,可见服饰要求对秀才的影响。
综上所述,读书人要想获得秀才资格,在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之外,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这也说明,科举的公平性是相对的,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不要说平常的生活读书开销,就是考秀才时的卷子钱、保结钱及刚考上秀才时的学师钱、做蓝衫钱,也是无法办到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