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任务是《乡土中国》,它具有很强的学术研究特色,许多学生读来无味,教师教起来也无从下手,师生倍感煎熬。
关键词:自主命题 整本阅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25
一、教师握桨,确定方向
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就是对文本有效信息的提取。对于高中生而言,阅读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要求,想要快速提取到真正需要的有效信息,就离不开教师的方向引领。在《乡土中国》一书的教学中,笔者这样完成这个步骤。
1.教师引领学生阅读《重刊序言》和《后记》,让学生周末查询资料,了解《乡土中国》的成书时代背景,了解费孝通主要人生经历及其对乡土社会所做的研究,并完成设计的阅读任务表。
2.要求學生仿照教师设计的表格,分小组设计其他章节的阅读任务表(还要附“答案”)。
3.教师选取《乡土中国》中的一篇,压缩整合成一篇千字文,并对这篇千字文进行命题,命题类型以高考题型为主。
二、教师递桨,传递方法
学生完成压缩整合的千字文练习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把握命题的技巧,注意在选择题命题时设置“以偏概全、因果混乱、主次颠倒”等陷阱类型。例如《再论文字下乡》这篇文本,笔者压缩整合后命题中有一道题: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 (3分)
A.人类的学习是依靠记忆能力,经过反复磨炼,改造自身那些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适应新方法的过程,就是要打破个人的今昔之隔。
B.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凭借记忆打破今昔之隔,从而学得一套新的生理反应,找到新捷径,养成新习惯。
C.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在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
D.人类的学习就是累积自己的、别人的乃至社会共同的“过去”,沟通个人和社会的今昔,是“当前”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
这道题的B答案就是因为以偏概全而错。
完成了教师提供的文本训练,又经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基本了解了操作模式,接下来就是各小组对本小组压缩整合的篇目进行命题。命题原则是先易后难,小组合作命题,再合作写出答案解析。
如在《礼治秩序》一篇中,学生最初命题是: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学生在做题时,发现B与D都有不妥,讨论之后,该小组将这个选项调整为“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这样的课堂争论,既考验了命题者的严谨周全思维能力,又提醒同学在阅读文本时,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了自主命题的意识,又掌握了一定的命题技巧后,从学生转变成学者,融入了许多思考;从答题者转变成命题者,规避了很多答题短板。
关键词:自主命题 整本阅读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7.025
一、教师握桨,确定方向
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就是对文本有效信息的提取。对于高中生而言,阅读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要求,想要快速提取到真正需要的有效信息,就离不开教师的方向引领。在《乡土中国》一书的教学中,笔者这样完成这个步骤。
1.教师引领学生阅读《重刊序言》和《后记》,让学生周末查询资料,了解《乡土中国》的成书时代背景,了解费孝通主要人生经历及其对乡土社会所做的研究,并完成设计的阅读任务表。
2.要求學生仿照教师设计的表格,分小组设计其他章节的阅读任务表(还要附“答案”)。
3.教师选取《乡土中国》中的一篇,压缩整合成一篇千字文,并对这篇千字文进行命题,命题类型以高考题型为主。
二、教师递桨,传递方法
学生完成压缩整合的千字文练习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把握命题的技巧,注意在选择题命题时设置“以偏概全、因果混乱、主次颠倒”等陷阱类型。例如《再论文字下乡》这篇文本,笔者压缩整合后命题中有一道题: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 (3分)
A.人类的学习是依靠记忆能力,经过反复磨炼,改造自身那些不学而能的生理反应,适应新方法的过程,就是要打破个人的今昔之隔。
B.人类的学习过程和小白鼠走迷宫本质上是一样的,凭借记忆打破今昔之隔,从而学得一套新的生理反应,找到新捷径,养成新习惯。
C.人类的学习有别于动物,依靠“词”的帮助,通过时间的选择累积,可以在个别的、片刻的情境中获得普遍的、对于未来的认知。
D.人类的学习就是累积自己的、别人的乃至社会共同的“过去”,沟通个人和社会的今昔,是“当前”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
这道题的B答案就是因为以偏概全而错。
完成了教师提供的文本训练,又经过教师示范讲解,学生基本了解了操作模式,接下来就是各小组对本小组压缩整合的篇目进行命题。命题原则是先易后难,小组合作命题,再合作写出答案解析。
如在《礼治秩序》一篇中,学生最初命题是: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先由普遍的看法引出本文的观点;最后一段总结上文,再次强调了礼治的特征。
B.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本文要论证的中心是礼治和法治的不同,为了论证这一中心,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论证法。
学生在做题时,发现B与D都有不妥,讨论之后,该小组将这个选项调整为“第二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这样的课堂争论,既考验了命题者的严谨周全思维能力,又提醒同学在阅读文本时,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了自主命题的意识,又掌握了一定的命题技巧后,从学生转变成学者,融入了许多思考;从答题者转变成命题者,规避了很多答题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