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背诵一定数量的篇目,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还要重视背诵积累。
一、指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积累
中国有句古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书读的多了,背的熟了,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豁然贯通”的效果,既掌握了文,也领悟了道,达到语文教学的本意。
1.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浅显易懂的佳作,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学中,必须以读为本,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充分发挥教材的语言示范功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句名言道出了学语文的真谛。
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背诵:(1)要求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同时看图,使学生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先注意观察顺序,其次抓住景物的特点,最后把燕子和春天的景物联系起来观察,并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图文对照,如“燕子落在电线上,多么像五线谱啊!”(2)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停歇情况,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如课文中描写的“青草、绿叶、鲜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要使学生领会其中的意义。(3)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特别是重点段落,使学生背有目标、背得轻松。
2.根据教材,指导学生熟读背诵一些美文片段、古代诗词。如在学习了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后,向学生推荐一组关于梅的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墨梅》、《白梅》,杨万里的《丛梅》等;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后,再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等。让学生自由诵读,并有选择地背诵其中的片段。学生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积累了大量语言材料之后,就会从中领悟出一些规律,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使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有以下含义:一是读的少,二是记的少。研究表明,只有“博览”才能给人的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使大脑中原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鲁迅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的就非常有限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这两块主阵地,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种书籍,如寓言、童话、诗歌、科普小说,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献书活动。采用“献——订——剪”的方法。“献”即每位学生从家里带来两本书献给班级图书角;“订”即利用班费订阅一些青少年阅读的书刊和号召学生节省平时的零用钱购买名著;“剪”即老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装订剪报。班级图书角的书刊可一月更换一次,尽量多为学生提供阅读积累的材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里摘录精彩语句、文段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因此,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有用或有趣的词句摘抄下来,教师还应该适时进行指导,以免流于形式,重视了“量”而忽视了“质”。教师可开设几节“好词佳句”赏析课,指导学生对摘录内容进行理解、品评和比较。
教师在指导阅读积累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举行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广泛交流,通过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黄惠荣,江苏省吴江市横扇中心小学)
一、指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积累
中国有句古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书读的多了,背的熟了,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豁然贯通”的效果,既掌握了文,也领悟了道,达到语文教学的本意。
1.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语言规范、浅显易懂的佳作,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教学中,必须以读为本,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充分发挥教材的语言示范功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这句名言道出了学语文的真谛。
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指导学生背诵:(1)要求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同时看图,使学生感受画面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先注意观察顺序,其次抓住景物的特点,最后把燕子和春天的景物联系起来观察,并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的生趣。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一步图文对照,如“燕子落在电线上,多么像五线谱啊!”(2)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和飞行停歇情况,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再造想象的能力。如课文中描写的“青草、绿叶、鲜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要使学生领会其中的意义。(3)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特别是重点段落,使学生背有目标、背得轻松。
2.根据教材,指导学生熟读背诵一些美文片段、古代诗词。如在学习了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后,向学生推荐一组关于梅的诗: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王冕的《墨梅》、《白梅》,杨万里的《丛梅》等;学习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后,再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背影》等。让学生自由诵读,并有选择地背诵其中的片段。学生背诵了一定数量的名篇佳作,积累了大量语言材料之后,就会从中领悟出一些规律,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使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
二、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
“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有以下含义:一是读的少,二是记的少。研究表明,只有“博览”才能给人的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使大脑中原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
鲁迅曾说:“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的就非常有限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这两块主阵地,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种书籍,如寓言、童话、诗歌、科普小说,以满足学生课外阅读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献书活动。采用“献——订——剪”的方法。“献”即每位学生从家里带来两本书献给班级图书角;“订”即利用班费订阅一些青少年阅读的书刊和号召学生节省平时的零用钱购买名著;“剪”即老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装订剪报。班级图书角的书刊可一月更换一次,尽量多为学生提供阅读积累的材料。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里摘录精彩语句、文段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法。因此,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有用或有趣的词句摘抄下来,教师还应该适时进行指导,以免流于形式,重视了“量”而忽视了“质”。教师可开设几节“好词佳句”赏析课,指导学生对摘录内容进行理解、品评和比较。
教师在指导阅读积累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激发他们的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举行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广泛交流,通过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这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
(黄惠荣,江苏省吴江市横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