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的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我时刻学习着党的指导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其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不仅让我想到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做到以人为本。,把“人”真正置于教学中心地位,使教育在体现时代共性的同时,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那么在教和学的互动中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营造一片教育芳草地呢?
一、教师要创新工作理念,以人为本,成为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工作中要把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广大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学生安危冷暖,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
在传统的道德过程中,德育过程被认为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进行社会强制的过程,教师则是这种权威活动的执行者。而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中,特别强调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活动以及师生共同建构。现代意义的道德教育过程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过程,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立性、主体性和个体特殊性。在这里,教师需要强化两种意识:一是民主意识。正如加拿大著名课程专家史密斯教授所说的:“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证使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和环境条件。”这要求师生角色关系应建立在和谐、公正、平等、相互认同的基础上,改变工作理念,加强师德学习,平等对待学生。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要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哪怕是一次谈话,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
其次是人本意识。既然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就应当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法,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意志,从而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还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话语,成为学生心理的咨询者
师生之间的平等是沟通的基础。师生关系不应是从属、服从的关系,而应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双方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攻,阅历丰富,但是人格上是与学生平等的。把学生当作朋友式的平等合作关系,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而不是惟我独尊的师道尊严。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语气上应少用命令的口吻,改为建议、商量。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伤其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尤其要强调对后进学生的人格尊重。
在以人为本教育下更要求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因为健康的心理是优良思想品德的基础,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形成优良的品德。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影响人格发展作为学生思想观念、人生指导的政治教师,必须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进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塑造健康人格,形成优良品德。例如,在学校组织的第一次调查测试中,我所教的专业班的部分学生很用功,但考得很不理想,这些同学都为考试的失误而沮丧影响了后续学习。这时,我把事先放在桌边的一瓶水打翻在水槽中,大喊一句:“水翻了,还能回去吗”然后我让这几个学生仔细观察破碎的瓶子和流淌着的水,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仔细看,水已经消失了,不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了。你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做好下一件事。”这些同学经过调整,都从考试失误后的沮丧、懊悔的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三、坚持学生为主体,充分信任学生,成为学生的信任者
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因材施教,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力争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同时,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解决疑難问题,从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一次评讲习题课,我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讨论,然后让做错的学生来解答,有的学生能正确找到自己做错的原因,可有的学生仍有迷惑,这时让会解答的学生来答疑,学生在你争我辩中,不知不觉就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而我只适时的进行总结,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只有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记得还有次高三复习课中就“如何评价市场调节的作用?”问题全班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理论支撑,有事实论证,每位同学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调动。在激烈的讨论过后,分别请同学加以总结,我适时进行引导,共同努力,很快达成共识。学生记忆深刻,且不易忘记。
四、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启发者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力火花的开端。
在以人为本教育中,教师不能再是循规蹈矩的遵从者,而应发挥高度的创造性,成为一名创造者。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情境的创设以及能力的训练等一系列环节或多个环节中,要能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创造性地把有关观念、原则导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以塑造学生。例如,我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一课的教学中,就播放歌曲《回家》,以引导学生体验和平是世界主题之一的含义;在《征税与纳税》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马斌说税》引导学生去了解税收的作用;在《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中,我利用赵本山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引导学生了解生产力的发展对消费的影响。当然我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中,在与教育对象——学生角色伙伴的互动过程中求新求变,独立设计各具特性的教学形式,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绝招”,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并且我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主动构建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教科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因此,教师教学就要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求老师要有坚实的政治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人曾形象地说,教师自己拥有不停更新的“自来水”,给予学生的那一杯水才会有分量和质量。所以,作为一个政治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关心时事学习,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总之,教育是育人的科学,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养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政治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一、教师要创新工作理念,以人为本,成为学生平等的对话者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工作中要把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广大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学生安危冷暖,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
在传统的道德过程中,德育过程被认为是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进行社会强制的过程,教师则是这种权威活动的执行者。而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中,特别强调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活动以及师生共同建构。现代意义的道德教育过程应是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过程,强调尊重学生的人格独立性、主体性和个体特殊性。在这里,教师需要强化两种意识:一是民主意识。正如加拿大著名课程专家史密斯教授所说的:“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证使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和环境条件。”这要求师生角色关系应建立在和谐、公正、平等、相互认同的基础上,改变工作理念,加强师德学习,平等对待学生。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置,要转变观念,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哪怕是一次谈话,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
其次是人本意识。既然学生不是承纳知识的容器,而是有待点燃的“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就应当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法,以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情感、意志,从而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还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
二、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话语,成为学生心理的咨询者
师生之间的平等是沟通的基础。师生关系不应是从属、服从的关系,而应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是双方在人格平等基础上的合作关系。教师闻道在先,学有专攻,阅历丰富,但是人格上是与学生平等的。把学生当作朋友式的平等合作关系,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而不是惟我独尊的师道尊严。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语气上应少用命令的口吻,改为建议、商量。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信心,不能挫伤其心灵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尤其要强调对后进学生的人格尊重。
在以人为本教育下更要求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因为健康的心理是优良思想品德的基础,学生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形成优良的品德。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一直处于不健康状态,影响人格发展作为学生思想观念、人生指导的政治教师,必须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进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塑造健康人格,形成优良品德。例如,在学校组织的第一次调查测试中,我所教的专业班的部分学生很用功,但考得很不理想,这些同学都为考试的失误而沮丧影响了后续学习。这时,我把事先放在桌边的一瓶水打翻在水槽中,大喊一句:“水翻了,还能回去吗”然后我让这几个学生仔细观察破碎的瓶子和流淌着的水,意味深长地说:“你们仔细看,水已经消失了,不论你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了。你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做好下一件事。”这些同学经过调整,都从考试失误后的沮丧、懊悔的心理障碍中解脱出来,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三、坚持学生为主体,充分信任学生,成为学生的信任者
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因材施教,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力争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同时,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解决疑難问题,从而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一次评讲习题课,我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讨论,然后让做错的学生来解答,有的学生能正确找到自己做错的原因,可有的学生仍有迷惑,这时让会解答的学生来答疑,学生在你争我辩中,不知不觉就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而我只适时的进行总结,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只有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记得还有次高三复习课中就“如何评价市场调节的作用?”问题全班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有理论支撑,有事实论证,每位同学的积极性都得到了调动。在激烈的讨论过后,分别请同学加以总结,我适时进行引导,共同努力,很快达成共识。学生记忆深刻,且不易忘记。
四、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成为启发者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从而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古人云:“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力火花的开端。
在以人为本教育中,教师不能再是循规蹈矩的遵从者,而应发挥高度的创造性,成为一名创造者。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情境的创设以及能力的训练等一系列环节或多个环节中,要能别出心裁、独具匠心,创造性地把有关观念、原则导入到学生的心灵中去,以塑造学生。例如,我在《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一课的教学中,就播放歌曲《回家》,以引导学生体验和平是世界主题之一的含义;在《征税与纳税》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马斌说税》引导学生去了解税收的作用;在《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教学中,我利用赵本山小品《昨天 今天 明天》引导学生了解生产力的发展对消费的影响。当然我在不同的具体情境中,在与教育对象——学生角色伙伴的互动过程中求新求变,独立设计各具特性的教学形式,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绝招”,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并且我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主动构建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教科书与鲜活的现实同化为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因此,教师教学就要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提出疑问。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得到的不仅是成功的快感,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求老师要有坚实的政治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人曾形象地说,教师自己拥有不停更新的“自来水”,给予学生的那一杯水才会有分量和质量。所以,作为一个政治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关心时事学习,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
总之,教育是育人的科学,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培养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政治教师在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事业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国家培养创造性人才,以适应未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