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基本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作为音乐教师,要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就必须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不断自我更新与发展。
一、 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音乐课程也是如此。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全体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感觉自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构思来设计的。如真当“小小作曲家”、为歌曲进行的音乐再创作活动、以及学生毫不怯场的上台用舞姿表现音乐等。从那一张张淳朴自然的笑脸上,你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二、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音乐氛围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情感艺术。不管在课堂内外,都应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给学生以美得熏陶和享受,更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如今的音乐课堂,学生学习歌曲,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唱;音乐欣赏也不局限于“反复的听”,器乐练习也不单纯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而更多的采用了一些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参与、表现的艺术形式,让学生自主的创编、自觉地参与、大胆的表现。如我教授《北京的金山上》这一课,学生们或舞蹈、或演奏、或演唱,把枯燥的练习溶于音乐表演中,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的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热情和积极性。
三、 开展形式新颖的考评活动---别开生面的“班级表演会”
多年来,“分数一直是音乐学科评价学生唯一标准”,对于学习在兴趣爱好、艺术特长和艺术感受、表现、创造等方面不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约束了学习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我改变以往的音乐评价方式,学习不在是单纯的演唱歌曲,而是开展别开生面的班级表演会。如学习可以自行选择表演的方式、节目的形式、甚至可以几个同学一起表演等。实践证明,此种评价方式学生乐意接受,积极性高,表演也大方自如,完全改变了以往考试时紧张的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和表演欲望。
四、 努力把握好音乐学科评价的尺度
《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音乐评价,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种情感体验。所以,在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中,应当采取正确、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促使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
(一)音乐课堂上及时评价
课堂教学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夸奖的话语,对于学生们来讲,都是鼓励和欣赏,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与学生赞扬和鼓励,不管学生的音乐表演是否精彩,只要学生大胆参与了音乐活动,我们都应给学生一定的鼓励。
(二)评价的语言要自然、真挚而亲切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应该具有独特性,以老师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不要刻意给学生“高帽”,也要避免矫揉造作的“夸奖”。当学生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希望与你同行的时候》,我深深的被她们的歌手吸引,促动了我的心灵。唱完后,我说:“你们的歌声比语言更包含感情,更显深情,我被你们的歌声感动了,你们比我唱的更加感人”。同学们演唱的更加投入了。
新世纪的教师重任在肩。在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教师主动的专业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的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的角色转变的成功,也就很难取得课程改革的成功。让我们努力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及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合拍,奏响教育改革主旋律,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壮阔的课程改革写下辉煌的乐章。
一、 以学生为主体,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音乐课程也是如此。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将全体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感觉自己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构思来设计的。如真当“小小作曲家”、为歌曲进行的音乐再创作活动、以及学生毫不怯场的上台用舞姿表现音乐等。从那一张张淳朴自然的笑脸上,你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二、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音乐氛围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更是一门情感艺术。不管在课堂内外,都应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音乐氛围,给学生以美得熏陶和享受,更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如今的音乐课堂,学生学习歌曲,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唱;音乐欣赏也不局限于“反复的听”,器乐练习也不单纯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而更多的采用了一些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参与、表现的艺术形式,让学生自主的创编、自觉地参与、大胆的表现。如我教授《北京的金山上》这一课,学生们或舞蹈、或演奏、或演唱,把枯燥的练习溶于音乐表演中,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的技能,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热情和积极性。
三、 开展形式新颖的考评活动---别开生面的“班级表演会”
多年来,“分数一直是音乐学科评价学生唯一标准”,对于学习在兴趣爱好、艺术特长和艺术感受、表现、创造等方面不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约束了学习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我改变以往的音乐评价方式,学习不在是单纯的演唱歌曲,而是开展别开生面的班级表演会。如学习可以自行选择表演的方式、节目的形式、甚至可以几个同学一起表演等。实践证明,此种评价方式学生乐意接受,积极性高,表演也大方自如,完全改变了以往考试时紧张的课堂气氛,更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和表演欲望。
四、 努力把握好音乐学科评价的尺度
《音乐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音乐评价,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一种情感体验。所以,在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中,应当采取正确、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促使音乐素养得以全面的发展。
(一)音乐课堂上及时评价
课堂教学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夸奖的话语,对于学生们来讲,都是鼓励和欣赏,能自然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与学生赞扬和鼓励,不管学生的音乐表演是否精彩,只要学生大胆参与了音乐活动,我们都应给学生一定的鼓励。
(二)评价的语言要自然、真挚而亲切
音乐学科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应该具有独特性,以老师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不要刻意给学生“高帽”,也要避免矫揉造作的“夸奖”。当学生用深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希望与你同行的时候》,我深深的被她们的歌手吸引,促动了我的心灵。唱完后,我说:“你们的歌声比语言更包含感情,更显深情,我被你们的歌声感动了,你们比我唱的更加感人”。同学们演唱的更加投入了。
新世纪的教师重任在肩。在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理由相信:没有教师主动的专业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的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教育质量的提升;没有教师的角色转变的成功,也就很难取得课程改革的成功。让我们努力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教育要求及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合拍,奏响教育改革主旋律,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壮阔的课程改革写下辉煌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