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甘肃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改革发展,为甘肃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然而,通过对甘肃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现状分析发现,当前存在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切,传统专业布局趋同,特色和优势专业不明显,新兴专业布局缺乏市场导向机制等问题。因此,应该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职能,合理控制传统热门专业,鼓励发展符合现代产业格局发展的专业,促进甘肃高职教育的专业布局不断优化。
关键词:产业升级;甘肃高职教育;专业布局
“十二五”以来,随着产業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甘肃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体系结构初步形成,产教融合稳步推进,保障力度不断加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培养培训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推动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与此同时,由于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12月甘肃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23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62%,在校生人数达13.78万人。当前甘肃高等职业教育已处于由规模扩张的跨越式发展向提升质量的内涵建设发展的战略转移期,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适切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对2012-2016年甘肃省23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布局进行调研,总结当前甘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甘肃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的策略。
一、 甘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现状分析
一是高职院校数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截至2016年12月高职院校数量达23所,其中政府举办18所,行业企业办学3所,社会力量办学2所;国家级示范院校2所,国家级骨干院校3所,省级示范院校2所,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格局,高职院校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二是高职院校类型。甘肃高职院校不仅包括传统的师范、医学教育、石油化工、资源环境、冶金、机电、农业、林业、警察、建筑、交通、外语等高职院校,也包括新增的服务区域经济、具有社区学院性质的地区性、多专业高职院校,基本涵盖了甘肃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三是地区布局。随着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沿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形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的省城高等教育区、以张掖市为中心的河西高等教育区、以天水市为中心的陇东南高等教育区的三个高等教育区。
四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切合点。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甘肃省23所高职院校共设置295个专业,其中涵盖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的19个专业大类和62个二级类专业,从具体专业布局点来看,甘肃高职院校专业分布比较集中,文化教育大类、制造大类、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土建大类占专业布局点总数的63%,而水利大类、公安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法律大类仅占专业布局点总数的1%。从高职专业人数在19个专业大类的在校生人数来看,制造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四个专业大类在校生所占比例达51%,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旅游大类、公安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法律大类五个专业大类在校生所占比例仅占6%。二级类专业中化工技术类、财务会计类、教育类、机械设计制造类、计算机类、护理类和自动化类在校生人数达5.35万人,而公安管理类、材料类、农业技术类、建筑设计类和矿业工程类在校生人数仅有1.15万人。
五是专业定位。目前,甘肃高职院校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主要以石化、林业、气象、钢铁方面的行业和企业为依托背景,直接为相应的行业和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具体包括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和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第二类是具有综合性学科类的高职院校,具体包括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武威职业学院和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第三类是主要培养师范类教师、医生和医学类的高职院校,具体包括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职院校。
二、 甘肃高职教育专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切
甘肃所推行的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在区域空间布局和经济总量中贡献率比较显著,传统农业贡献较小,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空间布局产生新的最重要影响。目前甘肃总体产业结构为“三二一”格局,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其中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仍然以传统专业为主,对传统专业的改造步伐也跟不上产业升级的实际需求。缺少适应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专业,如甘肃近年来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而旅游大类专业布局点和在校生人数明显偏少。
(二) 传统专业布局趋同,特色和优势专业不明显
面对甘肃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除了少数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高职院校外,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传统专业设置趋同,尤其以制造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等传统热门专业为主,没有结合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所处地域的社会经济实际来打造优势和特色专业。比如高职院校扎堆招收会计、计算机、护理等专业,而符合当前第三产业发展需求的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专业却几乎没有。
(三) 新兴专业布局缺乏市场导向机制
随着甘肃提出加快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快发展新兴技术操作型专业、新兴行业需求型专业、新生业态应用型专业等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然而,不少甘肃高职院校由于受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思路的制约,还是停留在优先开发办学条件成熟、容易招生的专业,甚至直接将原有的中专院校的专业进行改造升格。甘肃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紧缺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没有充分体现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三、 基于甘肃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教育专业布局优化策略
(一)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职能
甘肃高职教育专业布局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职能,政府应根据产业分类和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結构,合理进行专业布点,保证冷热专业均衡发展。政府要在制度上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分工,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资金方面要建立并逐步完善投资支持,并引导鼓励社会行业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到高职教育专业布局发展之中。政府可以通过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淘汰制和奖励制,重视发展应用性学科和专业,适度发展新兴专业。
(二) 合理控制传统热门专业
虽然教育类、财务会计类和护理类等传统热门专业就业面广,但是产业调整升级没有对相关专业的需求数量明显增加,加之各类普通高校、中专院校甚至社会培训机构都有开设这些传统热门专业,开设时间长,培养的人才规模偏大,已经出现社会需求不旺,行业人才过剩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要适当合理控制传统热门专业的办学规模,及时“改、停、转”市场需求量小的专业,着力打造行业长效专业。
(三) 鼓励发展符合现代产业格局发展的专业
甘肃作为西北欠发达地区之一,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既要努力提升工业发展,也要注重加强以交通运输、物流及公共管理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甘肃高职院校当前此类专业的构成比例明显偏低。因此要根据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通过政府投入,行业企业合办等多种方式,鼓励开发和建设材料与能源、畜牧、环保、生化与药品等突出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相关专业,以及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专业,为甘肃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2016-2020年)[Z].2017.1.
[2]张鉴.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55.
[3]赵家君.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21.
[4]牛永红.甘肃省产业结构布局与地域性差异[J].规划设计.2015(12):37.
[5]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218.
[6]胡立和,傅家旺.新兴工业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的策略选择——以湖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36.
[7]李鸿杰,陈逸平.甘肃省“十二五”高职专业格局的动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44.
作者简介:
杨琳,甘肃省兰州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
关键词:产业升级;甘肃高职教育;专业布局
“十二五”以来,随着产業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甘肃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体系结构初步形成,产教融合稳步推进,保障力度不断加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培养培训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推动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与此同时,由于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对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12月甘肃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23所,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的62%,在校生人数达13.78万人。当前甘肃高等职业教育已处于由规模扩张的跨越式发展向提升质量的内涵建设发展的战略转移期,专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适切性差等问题日益突出。笔者通过对2012-2016年甘肃省23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布局进行调研,总结当前甘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甘肃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的策略。
一、 甘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现状分析
一是高职院校数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支撑。截至2016年12月高职院校数量达23所,其中政府举办18所,行业企业办学3所,社会力量办学2所;国家级示范院校2所,国家级骨干院校3所,省级示范院校2所,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格局,高职院校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
二是高职院校类型。甘肃高职院校不仅包括传统的师范、医学教育、石油化工、资源环境、冶金、机电、农业、林业、警察、建筑、交通、外语等高职院校,也包括新增的服务区域经济、具有社区学院性质的地区性、多专业高职院校,基本涵盖了甘肃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
三是地区布局。随着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沿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形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的省城高等教育区、以张掖市为中心的河西高等教育区、以天水市为中心的陇东南高等教育区的三个高等教育区。
四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切合点。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甘肃省23所高职院校共设置295个专业,其中涵盖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的19个专业大类和62个二级类专业,从具体专业布局点来看,甘肃高职院校专业分布比较集中,文化教育大类、制造大类、财经大类、电子信息大类和土建大类占专业布局点总数的63%,而水利大类、公安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法律大类仅占专业布局点总数的1%。从高职专业人数在19个专业大类的在校生人数来看,制造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四个专业大类在校生所占比例达51%,而艺术设计传媒大类、旅游大类、公安大类、公共事业大类和法律大类五个专业大类在校生所占比例仅占6%。二级类专业中化工技术类、财务会计类、教育类、机械设计制造类、计算机类、护理类和自动化类在校生人数达5.35万人,而公安管理类、材料类、农业技术类、建筑设计类和矿业工程类在校生人数仅有1.15万人。
五是专业定位。目前,甘肃高职院校基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主要以石化、林业、气象、钢铁方面的行业和企业为依托背景,直接为相应的行业和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具体包括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和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第二类是具有综合性学科类的高职院校,具体包括兰州职业技术学院、武威职业学院和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第三类是主要培养师范类教师、医生和医学类的高职院校,具体包括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职院校。
二、 甘肃高职教育专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布局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切
甘肃所推行的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在区域空间布局和经济总量中贡献率比较显著,传统农业贡献较小,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空间布局产生新的最重要影响。目前甘肃总体产业结构为“三二一”格局,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其中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仍然以传统专业为主,对传统专业的改造步伐也跟不上产业升级的实际需求。缺少适应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新专业,如甘肃近年来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而旅游大类专业布局点和在校生人数明显偏少。
(二) 传统专业布局趋同,特色和优势专业不明显
面对甘肃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除了少数以行业和企业为依托的高职院校外,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传统专业设置趋同,尤其以制造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财经大类和医药卫生大类等传统热门专业为主,没有结合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所处地域的社会经济实际来打造优势和特色专业。比如高职院校扎堆招收会计、计算机、护理等专业,而符合当前第三产业发展需求的家政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专业却几乎没有。
(三) 新兴专业布局缺乏市场导向机制
随着甘肃提出加快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加快发展新兴技术操作型专业、新兴行业需求型专业、新生业态应用型专业等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然而,不少甘肃高职院校由于受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思路的制约,还是停留在优先开发办学条件成熟、容易招生的专业,甚至直接将原有的中专院校的专业进行改造升格。甘肃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紧缺人才的需求严重脱节,没有充分体现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三、 基于甘肃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教育专业布局优化策略
(一)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职能
甘肃高职教育专业布局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职能,政府应根据产业分类和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結构,合理进行专业布点,保证冷热专业均衡发展。政府要在制度上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分工,调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在资金方面要建立并逐步完善投资支持,并引导鼓励社会行业多方面的资金投入到高职教育专业布局发展之中。政府可以通过建立高职院校专业淘汰制和奖励制,重视发展应用性学科和专业,适度发展新兴专业。
(二) 合理控制传统热门专业
虽然教育类、财务会计类和护理类等传统热门专业就业面广,但是产业调整升级没有对相关专业的需求数量明显增加,加之各类普通高校、中专院校甚至社会培训机构都有开设这些传统热门专业,开设时间长,培养的人才规模偏大,已经出现社会需求不旺,行业人才过剩的负面影响。因此,应该要适当合理控制传统热门专业的办学规模,及时“改、停、转”市场需求量小的专业,着力打造行业长效专业。
(三) 鼓励发展符合现代产业格局发展的专业
甘肃作为西北欠发达地区之一,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既要努力提升工业发展,也要注重加强以交通运输、物流及公共管理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甘肃高职院校当前此类专业的构成比例明显偏低。因此要根据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通过政府投入,行业企业合办等多种方式,鼓励开发和建设材料与能源、畜牧、环保、生化与药品等突出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相关专业,以及适应第三产业发展的新专业,为甘肃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肃省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2016-2020年)[Z].2017.1.
[2]张鉴.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55.
[3]赵家君.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16):21.
[4]牛永红.甘肃省产业结构布局与地域性差异[J].规划设计.2015(12):37.
[5]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218.
[6]胡立和,傅家旺.新兴工业化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的策略选择——以湖南省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36.
[7]李鸿杰,陈逸平.甘肃省“十二五”高职专业格局的动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8):44.
作者简介:
杨琳,甘肃省兰州市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