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短跑属于田径运动的一项基础项目,亦为体育史上最古老的一项体育项目,是田径赛项目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极限强度运动项目。短跑是发展速度素质最有效的手段,是田径运动员的基础项目,在其它运动项目训练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短跑技术的特点动作快而灵活,身体动作速度快,位移速度快,而且动作轻快灵巧。
1.1短跑途中跑动力来源的认识
传统短跑理论认为:后蹬,即伸髋、伸膝、伸踩是跑的唯一动力。认为小腿后群肌、大腿前群肌和臀大肌是原动肌,强调蹬伸动作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忽视了跑的系统性和协调配合的整体效益。摆动腿不仅可以辅助协调蹬地腿的发力,即摆动腿在加速靠近、加速远离和减速远离脚的支撑点这三个连续过程中,分别起到了对支撑腿减压、加压、减压的作用,为支撑腿的加速折叠前摆,缩短支撑时间提供便利条件;甚至通过身体各部分之间能量传递利用的想法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分析认为,髋部的屈伸肌群是主要动力源。在实践中,髋关节的运动幅度与速度对动力效果的提高、身体重心的快速前移、支撑时间的缩短等积极作用已得到人们认可。
2.1现代与传统理论对短跑的关键技术的要求恰恰相反
2.1.1髋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
由于塑胶跑道具有弹性大的特点,如果过分强调后蹬,则必然会造成后蹬动作的用力方向过分向上,增加腾空时间,反而影响跑速的提高。因此现代短跑技术理论认为髋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目前,世界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均采用了减小蹬离地面时支撑腿大腿的后伸角即较小的展髋幅度,减小离地瞬间的膝角(160°左右),蹬离地面瞬间脚踩不充分伸展,即一种传统短跑技术理论认为不合理的倔蹬式后蹬的短跑技术(其实质应为推而非蹬),这样不仅缩短了支撑时无效的蹬伸阶段的时间,还有利于支撑腿快速蹬离地面,同时亦有利于摆动腿快速前摆。他们的下肢运动学特点是:较高的大腿角速度即屈和伸髋的速度,离地时支撑腿较小的伸髋幅度与伸膝幅度。
2.1.2在前支撑期支撑腿应主动支撑而不应主动弯曲缓冲
传统的短跑技术理论过分强调缓冲,认为脚着地后,踝、膝、髋关节应生动弯曲,做退让工作”来缓解支撑反作用力的阻力,并为后蹬蓄存能量,是一种人为的蓄能过程,只有当身体重心通过垂直阶段进入后蹬阶段才由股四头肌做爆发式用力,来释放能量,使之前进。针对这一点,现代短跑技术理论把整个支撑过程分为了扒”(前蹬动作)和“推”(后蹬动作)两个阶段,要求在整个支撑期应自始至终用力而不应采用主动弯曲踝、膝、髋关节来进行缓冲。认为当摆动腿充分前摆后就应立即用身体中轴的伸肌群发力,主动用力下压,此时膝与小腿肌肉应完全处于放松状态;在脚着地瞬间,脚在大腿的作用下积极后扒,相应地减小脚着地瞬间的速度,以减小着地阻力;在脚着地后,支撑腿应主动向后用力并积极伸髋,一次完成整个支撑动作;在整个支撑过程中,小腿和脚诸肌肉处于积极用力的紧张状态。
2.1.3现代短跑技术注重摆动效果
现代短跑技术注重在高速运动中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强调臂与臂、腿与腿、臂与腿的摆动与配合,十分重视高速跑动中肌肉放松、協调,高速跑动中的放松技能就是摆动技术和摆动力量的发挥与利用,只有具有很好的放松能力的肌肉才能在较长时间内以最高速度进行工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以摆为主,摆蹬结合”的技术。
2.2短跑摆腿动作技术分析
2.2.1短跑摆腿动作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现代短跑技术提出“以摆为主、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的技术理论是有其力学依据的。生物力学研究指出:短跑支撑阶段摆动环节的重心会产生加速度和位移,这是由于身体其余环节所作的快速摆动造成的,由此,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跑动时支撑腿着地瞬间摆腿动作有利于减小人体与地而的冲击作用。因此,后蹬腿不能太直,这样才能使小腿折叠充分,转弯半径进而缩短,加快向前摆动,并最终减少支持时间,增加频率。同时,充分折叠也有利于缩短摆动腿前摆时的转动力矩,摆动速度可以更快。由此可见,高速跑动中,摆腿是主动的,并以摆促蹬,加快跑速。
2.2.2短跑摆腿技术运动生理学分析
人体运动符合物理学定律,但人体生理结构并非完全是一个刚体,因此虽然服从物理学定律,同时也受生物学规律支配。科技手段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借助新式的仪器对短跑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加深,并能够对其进行量化研究。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其它动作所消耗的能量远低于腿的摆动的消耗量,摆动肢体加速和制动所需的能量占到跑动的极限速度时能量储备的4/5。而过分强调后蹬则会造成能量的浪费,相关肌肉会先于摆动疲劳,减缓皮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难以达到最大跑动速度。
2.3.摆腿技术练习手段与方法
2.3.1发展“以髋为轴”的摆腿练习
身体在肘、前臂支撑下成腾空弓步,双腿交换作前后快速摆动练习,摆动时要做到髋部放松,大腿带动小腿,大腿前摆至接近水平位置时积极下扒后摆,小腿在后摆结束后主动的向大腿折叠准备作下一次的前摆,练习中要突出“以髋为轴”这一特点,强调交换摆动的幅度、速度以及动作的规范性,此项训练的口的主要是强化摆动腿在腾空阶段的幅度和速度,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以缩短跑动中的腾空时间,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2.3.2发展“以伸髋下扒为主”的摆动练习
方法一:摆动腿借助橡皮筋向后牵拉,作快速摆腿练习。牵拉是为了加强摆动腿前摆伸髋的速度、幅度和后摆强度及力量;前下牵拉是为了加快前摆伸髋后及时快速下扒的动作以缩短摆动时间。方法二:橡皮筋前、前下牵拉摆动腿进行快速摆动练习。牵拉是为了促进腿部后摆速度、幅度和前摆力量的加强。练习时脚跟提起,预先将橡胶带系在踩关节处。前摆时支撑腿伸直,摆动腿摆动至水平高度时,小腿下垂向下做快速的下压扒地动作,在摆动腿处于垂直阶段时,支撑腿可作微屈膝的动作。
2.3.3发展摆动腿折叠练习
方法一:背对肋木,一腿支撑,另一脚背搁在适合自己高度的肋木上,两手反握肋木,保持上体正直,臀部向搁在肋木上的脚靠拢下压直至碰到脚后跟为主。做这一练习时,应注意支撑腿的膝关节不要弯曲,髋要后屈后坐。方法二:而对肋木,一腿支撑,同侧手握住肋木,另一腿大小腿折叠,同侧手握住踩关节往后上拉,使大腿后伸。在练习时,应注意上体和髋不要随大腿后拉而转动,用力要由大到小。训练口的是使摆动半径缩小以节省屈髋肌群的力量,加快摆速,确保后程摆腿的动作不变。
结论
3.1注重髋关节在高速跑中的作用,提高在支撑过程中大腿角速度,减小膝关节的伸展速度,采用“倔蹬”式的后蹬技术。
3.2摆动腿前摆结束后,摆动腿积极下压后扒,进行主动支撑,形成高重心的跑姿。整个短跑技术应为高重心、屈蹬式和蹬地后快速转换为前摆,进行有力的前摆和积极的下压。
3.3注重肌肉的放松和摆动技术,重视前摆着地与后蹬的衔接。前摆技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在短跑技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1.1短跑途中跑动力来源的认识
传统短跑理论认为:后蹬,即伸髋、伸膝、伸踩是跑的唯一动力。认为小腿后群肌、大腿前群肌和臀大肌是原动肌,强调蹬伸动作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忽视了跑的系统性和协调配合的整体效益。摆动腿不仅可以辅助协调蹬地腿的发力,即摆动腿在加速靠近、加速远离和减速远离脚的支撑点这三个连续过程中,分别起到了对支撑腿减压、加压、减压的作用,为支撑腿的加速折叠前摆,缩短支撑时间提供便利条件;甚至通过身体各部分之间能量传递利用的想法对短跑途中跑技术分析认为,髋部的屈伸肌群是主要动力源。在实践中,髋关节的运动幅度与速度对动力效果的提高、身体重心的快速前移、支撑时间的缩短等积极作用已得到人们认可。
2.1现代与传统理论对短跑的关键技术的要求恰恰相反
2.1.1髋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
由于塑胶跑道具有弹性大的特点,如果过分强调后蹬,则必然会造成后蹬动作的用力方向过分向上,增加腾空时间,反而影响跑速的提高。因此现代短跑技术理论认为髋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目前,世界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均采用了减小蹬离地面时支撑腿大腿的后伸角即较小的展髋幅度,减小离地瞬间的膝角(160°左右),蹬离地面瞬间脚踩不充分伸展,即一种传统短跑技术理论认为不合理的倔蹬式后蹬的短跑技术(其实质应为推而非蹬),这样不仅缩短了支撑时无效的蹬伸阶段的时间,还有利于支撑腿快速蹬离地面,同时亦有利于摆动腿快速前摆。他们的下肢运动学特点是:较高的大腿角速度即屈和伸髋的速度,离地时支撑腿较小的伸髋幅度与伸膝幅度。
2.1.2在前支撑期支撑腿应主动支撑而不应主动弯曲缓冲
传统的短跑技术理论过分强调缓冲,认为脚着地后,踝、膝、髋关节应生动弯曲,做退让工作”来缓解支撑反作用力的阻力,并为后蹬蓄存能量,是一种人为的蓄能过程,只有当身体重心通过垂直阶段进入后蹬阶段才由股四头肌做爆发式用力,来释放能量,使之前进。针对这一点,现代短跑技术理论把整个支撑过程分为了扒”(前蹬动作)和“推”(后蹬动作)两个阶段,要求在整个支撑期应自始至终用力而不应采用主动弯曲踝、膝、髋关节来进行缓冲。认为当摆动腿充分前摆后就应立即用身体中轴的伸肌群发力,主动用力下压,此时膝与小腿肌肉应完全处于放松状态;在脚着地瞬间,脚在大腿的作用下积极后扒,相应地减小脚着地瞬间的速度,以减小着地阻力;在脚着地后,支撑腿应主动向后用力并积极伸髋,一次完成整个支撑动作;在整个支撑过程中,小腿和脚诸肌肉处于积极用力的紧张状态。
2.1.3现代短跑技术注重摆动效果
现代短跑技术注重在高速运动中整体运动环节的协调配合,强调臂与臂、腿与腿、臂与腿的摆动与配合,十分重视高速跑动中肌肉放松、協调,高速跑动中的放松技能就是摆动技术和摆动力量的发挥与利用,只有具有很好的放松能力的肌肉才能在较长时间内以最高速度进行工作,才能有效地完成“以摆为主,摆蹬结合”的技术。
2.2短跑摆腿动作技术分析
2.2.1短跑摆腿动作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现代短跑技术提出“以摆为主、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的技术理论是有其力学依据的。生物力学研究指出:短跑支撑阶段摆动环节的重心会产生加速度和位移,这是由于身体其余环节所作的快速摆动造成的,由此,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跑动时支撑腿着地瞬间摆腿动作有利于减小人体与地而的冲击作用。因此,后蹬腿不能太直,这样才能使小腿折叠充分,转弯半径进而缩短,加快向前摆动,并最终减少支持时间,增加频率。同时,充分折叠也有利于缩短摆动腿前摆时的转动力矩,摆动速度可以更快。由此可见,高速跑动中,摆腿是主动的,并以摆促蹬,加快跑速。
2.2.2短跑摆腿技术运动生理学分析
人体运动符合物理学定律,但人体生理结构并非完全是一个刚体,因此虽然服从物理学定律,同时也受生物学规律支配。科技手段的发展,使人们能够借助新式的仪器对短跑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加深,并能够对其进行量化研究。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其它动作所消耗的能量远低于腿的摆动的消耗量,摆动肢体加速和制动所需的能量占到跑动的极限速度时能量储备的4/5。而过分强调后蹬则会造成能量的浪费,相关肌肉会先于摆动疲劳,减缓皮质中枢兴奋与抑制的转换速度,难以达到最大跑动速度。
2.3.摆腿技术练习手段与方法
2.3.1发展“以髋为轴”的摆腿练习
身体在肘、前臂支撑下成腾空弓步,双腿交换作前后快速摆动练习,摆动时要做到髋部放松,大腿带动小腿,大腿前摆至接近水平位置时积极下扒后摆,小腿在后摆结束后主动的向大腿折叠准备作下一次的前摆,练习中要突出“以髋为轴”这一特点,强调交换摆动的幅度、速度以及动作的规范性,此项训练的口的主要是强化摆动腿在腾空阶段的幅度和速度,加强髋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以缩短跑动中的腾空时间,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2.3.2发展“以伸髋下扒为主”的摆动练习
方法一:摆动腿借助橡皮筋向后牵拉,作快速摆腿练习。牵拉是为了加强摆动腿前摆伸髋的速度、幅度和后摆强度及力量;前下牵拉是为了加快前摆伸髋后及时快速下扒的动作以缩短摆动时间。方法二:橡皮筋前、前下牵拉摆动腿进行快速摆动练习。牵拉是为了促进腿部后摆速度、幅度和前摆力量的加强。练习时脚跟提起,预先将橡胶带系在踩关节处。前摆时支撑腿伸直,摆动腿摆动至水平高度时,小腿下垂向下做快速的下压扒地动作,在摆动腿处于垂直阶段时,支撑腿可作微屈膝的动作。
2.3.3发展摆动腿折叠练习
方法一:背对肋木,一腿支撑,另一脚背搁在适合自己高度的肋木上,两手反握肋木,保持上体正直,臀部向搁在肋木上的脚靠拢下压直至碰到脚后跟为主。做这一练习时,应注意支撑腿的膝关节不要弯曲,髋要后屈后坐。方法二:而对肋木,一腿支撑,同侧手握住肋木,另一腿大小腿折叠,同侧手握住踩关节往后上拉,使大腿后伸。在练习时,应注意上体和髋不要随大腿后拉而转动,用力要由大到小。训练口的是使摆动半径缩小以节省屈髋肌群的力量,加快摆速,确保后程摆腿的动作不变。
结论
3.1注重髋关节在高速跑中的作用,提高在支撑过程中大腿角速度,减小膝关节的伸展速度,采用“倔蹬”式的后蹬技术。
3.2摆动腿前摆结束后,摆动腿积极下压后扒,进行主动支撑,形成高重心的跑姿。整个短跑技术应为高重心、屈蹬式和蹬地后快速转换为前摆,进行有力的前摆和积极的下压。
3.3注重肌肉的放松和摆动技术,重视前摆着地与后蹬的衔接。前摆技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所在,在短跑技术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