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后勤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后勤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充分挖掘后勤工作育人的潜力,切实发挥后勤工作在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已经成为各高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以M高校为例,对在社会化背景下如何增强高校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进行初步探析。
一、社会化对高校后勤工作育人功能的影响
M高校是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N高校和L高校两所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在合并前期,N高校尚未完全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一直按照旧的体制运行;L高校则根据教育部要求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开展了后勤改革的相关工作。M高校成立后,经过多次省内外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全面实行甲方监督与乙方服务相结合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后勤处代表学院(甲方)对后勤服务进行宏观规划、监督与管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后勤总公司(乙方)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为学院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甲乙双方以合同契约形式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协议范围内积极开展工作。在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也受到了影响。
1.后勤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M高校组建以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两所高校后勤服务人员的整合。但后勤正式职工中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观念更新不够、技术水平较差、服务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占员工大部分的聘用工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抱有“打工”心态,流动性较大。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学校后勤员工整体素质较低、技能水平不高、后勤服务输出水平偏低、保障能力不强。另外,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管理人员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常常把学生视为被管理对象而制造出种种对立情绪,导致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各种小范围内的突发性事件明显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勤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
2.市场经济对后勤员工的负面影响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指从根本上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使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办学规律要求的方向发展。高校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后勤职工难免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的动机和行为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削弱了道德精神,一些人只顾追求由竞争和效率带来的物质上的富足,变得见利忘义,甚至为了捞钱不惜损害公共利益。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这些现象严重削弱了后勤职工的服务意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无形中影响了后勤服务功能的增强。
3.社会化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
社会化在影响后勤工作者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由于把高校后勤推向了市场,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上的商家都把校园视为有利可图的市场,纷纷抢占有利地势,在学校四周建起了密集的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不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原本脆弱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同时,大学生在与社会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平等意识、独立意识增强,出现在心理和感情上游离学校的倾向。这些因素无形中加大了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后勤育人功能的增强
1.明确后勤育人目标,优化育人环境
首先,各高校要重视后勤的特殊地位,明确育人目标。 M高校后勤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召开了全校范围的后勤工作研讨会并达成共识:虽然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深化,但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后勤服务对象仍然主要是学校师生。为学生服务,就应该具备育人功能,承担育人责任。因此,M高校后勤管理方把“三服务、两育人”作为工作宗旨,提出后勤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育人功能,变管理为教育、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育人,把服务育人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其次,要注重环境育人,美化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进行“无言之教”。M高校后勤管理方高度重视优化育人环境,始终把绿化美化校园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在校园绿化管理方面,后勤管理方根据实际制定了系统的绿化规划方案,同时依据目标任务,结合绿化模范单位标准努力工作,营造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温馨氛围。
2.主动提供亲情化服务,注重以情感人
可以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无时无处不涉及后勤服务。后勤管理方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小事抓起,积极应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改善设备设施,为教学、科研和生活提供良好条件;要加强安全卫生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尽量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要主动提供热情服务,给予学生无私帮助,让他们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M高校积极吸纳餐饮公司进入学生食堂,在为学生提供营养可口的饭菜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原材料上涨等问题,既保证饭菜质量,又保证学生食堂健康运营。
2009年,在抗击甲型H1N1流感战役中,M高校后勤全体职工始终战斗在抗击甲流的最前线,废寝忘食地工作,使该校甲流形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学生的健康。其间,学生也都理解学校的各项措施,纷纷表示一定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做好甲流防控工作。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职责在那时得到了充分体现。后勤职工以实际行动为学生上了精彩的一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耳濡目染中受到和风细雨般的道德洗礼,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
3.引导学生参与后勤服务,强化育人效果
M高校非常注重发挥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和实践性。在后勤服务工作中,通过后勤热线、意见箱、贴吧等多种方式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举行听证会,与学生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制定、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管理约束机制当中。此外,M高校还通过组织开展知识竞赛、长跑比赛、校园健康行等活动营造团结协作、互助共赢的氛围,推动了后勤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M高校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针对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强的特点,主动与学工部门配合,成立了饮食中心膳食委员会和公寓自治管理委员会,在学生饮食和宿舍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M高校后勤管理方还创造条件积极为学生提供义务劳动和有偿劳动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平台。
4.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打造育人团队
提高员工素质不仅是高校后勤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后勤工作增强育人功能的客观要求。
一方面,M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后勤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明确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目标任务、上岗条件及相应待遇的基础上,采取“公开、公平、择优录用”的原则竞聘上岗,明确职工在岗位上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把一批懂管理、精技术、善经营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后勤工作岗位上来,不断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M高校通过完善相应的员工培训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优化后勤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断提高后勤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不断强化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广大后勤员工精于技术、善于经营、敢于吃苦、乐于奉献,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蓉生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大学生德育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王立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与实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责编:思齐
一、社会化对高校后勤工作育人功能的影响
M高校是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N高校和L高校两所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在合并前期,N高校尚未完全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一直按照旧的体制运行;L高校则根据教育部要求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开展了后勤改革的相关工作。M高校成立后,经过多次省内外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全面实行甲方监督与乙方服务相结合的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后勤处代表学院(甲方)对后勤服务进行宏观规划、监督与管理,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后勤总公司(乙方)按照企业化运作模式,为学院提供完善的后勤服务。甲乙双方以合同契约形式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在协议范围内积极开展工作。在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也受到了影响。
1.后勤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M高校组建以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两所高校后勤服务人员的整合。但后勤正式职工中普遍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观念更新不够、技术水平较差、服务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占员工大部分的聘用工多数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抱有“打工”心态,流动性较大。这两方面原因导致了学校后勤员工整体素质较低、技能水平不高、后勤服务输出水平偏低、保障能力不强。另外,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后勤管理人员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常常把学生视为被管理对象而制造出种种对立情绪,导致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各种小范围内的突发性事件明显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勤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
2.市场经济对后勤员工的负面影响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指从根本上实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使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校办学规律要求的方向发展。高校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后勤职工难免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的动机和行为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削弱了道德精神,一些人只顾追求由竞争和效率带来的物质上的富足,变得见利忘义,甚至为了捞钱不惜损害公共利益。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这些现象严重削弱了后勤职工的服务意识、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无形中影响了后勤服务功能的增强。
3.社会化影响着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
社会化在影响后勤工作者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由于把高校后勤推向了市场,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复杂。社会上的商家都把校园视为有利可图的市场,纷纷抢占有利地势,在学校四周建起了密集的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不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原本脆弱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同时,大学生在与社会密切接触的过程中,平等意识、独立意识增强,出现在心理和感情上游离学校的倾向。这些因素无形中加大了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后勤育人功能的增强
1.明确后勤育人目标,优化育人环境
首先,各高校要重视后勤的特殊地位,明确育人目标。 M高校后勤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召开了全校范围的后勤工作研讨会并达成共识:虽然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深化,但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后勤服务对象仍然主要是学校师生。为学生服务,就应该具备育人功能,承担育人责任。因此,M高校后勤管理方把“三服务、两育人”作为工作宗旨,提出后勤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强化服务育人功能,变管理为教育、变被动服务为主动育人,把服务育人的理念进一步强化。其次,要注重环境育人,美化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进行“无言之教”。M高校后勤管理方高度重视优化育人环境,始终把绿化美化校园作为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在校园绿化管理方面,后勤管理方根据实际制定了系统的绿化规划方案,同时依据目标任务,结合绿化模范单位标准努力工作,营造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温馨氛围。
2.主动提供亲情化服务,注重以情感人
可以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无时无处不涉及后勤服务。后勤管理方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小事抓起,积极应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要改善设备设施,为教学、科研和生活提供良好条件;要加强安全卫生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尽量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要主动提供热情服务,给予学生无私帮助,让他们在温馨的氛围中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M高校积极吸纳餐饮公司进入学生食堂,在为学生提供营养可口的饭菜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原材料上涨等问题,既保证饭菜质量,又保证学生食堂健康运营。
2009年,在抗击甲型H1N1流感战役中,M高校后勤全体职工始终战斗在抗击甲流的最前线,废寝忘食地工作,使该校甲流形势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学生的健康。其间,学生也都理解学校的各项措施,纷纷表示一定按照学校相关要求做好甲流防控工作。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职责在那时得到了充分体现。后勤职工以实际行动为学生上了精彩的一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耳濡目染中受到和风细雨般的道德洗礼,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升。
3.引导学生参与后勤服务,强化育人效果
M高校非常注重发挥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和实践性。在后勤服务工作中,通过后勤热线、意见箱、贴吧等多种方式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举行听证会,与学生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制定、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管理约束机制当中。此外,M高校还通过组织开展知识竞赛、长跑比赛、校园健康行等活动营造团结协作、互助共赢的氛围,推动了后勤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M高校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针对学生民主参与意识强的特点,主动与学工部门配合,成立了饮食中心膳食委员会和公寓自治管理委员会,在学生饮食和宿舍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M高校后勤管理方还创造条件积极为学生提供义务劳动和有偿劳动的机会,给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平台。
4.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打造育人团队
提高员工素质不仅是高校后勤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后勤工作增强育人功能的客观要求。
一方面,M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后勤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在明确岗位名称、岗位职责、目标任务、上岗条件及相应待遇的基础上,采取“公开、公平、择优录用”的原则竞聘上岗,明确职工在岗位上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把一批懂管理、精技术、善经营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后勤工作岗位上来,不断提高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另一方面,M高校通过完善相应的员工培训制度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优化后勤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断提高后勤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不断强化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广大后勤员工精于技术、善于经营、敢于吃苦、乐于奉献,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蓉生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大学生德育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2]王立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与实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责编: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