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罗杰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创立了非指导性治疗,并将其运用于教育领域,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念,引起了当代国际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对于后进生转化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相信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关注后进生的情感世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后进生的主体性,注重自我评价。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 后进生 转化
在“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追求,但是后进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后进生转化工作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自然趋势,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对于后进生转化工作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含义
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非指导”强调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以区别于传统教学中那种直接高速、简单命令、详细指导式的指导。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杰斯将非指导性治疗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模式。其理论假设是:基于对所有学生的基本信任,相信他们天生具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各种潜能,只要后天提供一定有利条件,这些潜能就会得到实现。其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使人的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的教育气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始终充满自信和成功感,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后进生转化存在的问题
关于后进生概念的界定有很多提法,笔者认为后进生是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或某一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包括在情感、态度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
社会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才,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也有要求保障自己学习的权利。同时,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也有不断进取的愿望,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教育家们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一线工作者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甚至放弃后进生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目前班级规模偏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追求升学率,许多后进生被安排在“被遗忘的角落”,很少受到关注,很少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而且很多学校期中期末评比时,排在后面的学生成绩不纳入平均分,诸如此类的现象必然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沦为所谓的后进生。有的教师认为他们不可教,成才无望,甚至放弃了后进生。
2.一些学校后进生转化工作流于形式
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后进生转化档案,档案中介绍了后进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学习情况、后进的原因及转化的记录。但实际上,这往往是为了应付各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实际工作并没做到实处,使得后进生转化工作流于形式。
3.不能正确评价后进生
很多学校评价制度不合理,往往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而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不能全面看待后进生。教师戴着“有色眼镜”,只盯着后进生的毛病,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从而对他们冷眼相待,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
三、非指导性教学对后进生转化的启示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现实中后进生受歧视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后进生转化工作依然有很多不足。我们可以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相信后进生有成功的潜能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后进生被安排在后排,只要不捣乱不影响教学秩序、不给班级扣分就行。学生成绩不好,便指责他们“无能”、“不可救药”,给他们贴上“后进生”的标签,使他们陷于失望乃至绝望的境地。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观的基础,充分相信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潜能,只要后天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这种潜能就能发挥出来。
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相信后进生也有成功的潜能,相信他们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教师不是主导者、控制者,只是辅助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为后进生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改掉不良习惯,让他们在成长中体验成功和快乐,激发其兴趣与热情。
(二)关注后进生的情感世界
后进生在受教育时往往伴随着喝斥、嘲笑甚至体罚,受到的歧视多于成功的体验,没有人愿意理解他们。对于学习,他们的参与意识弱、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重视情感教育,认为人首先表现为知情活动合二为一。教学中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知情一体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人的情感受到压抑,先天的自我得不到实现。它启示我们: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在教学中同等重要,情感是认知的动力,它影响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情感参与下的认知活动,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若一个学生是出于教师的惩罚而学习,其在情感上是抵触的、厌恶的,所以要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1.加强情感交流。课上多关注,教师要常用和蔼的目光注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因为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学生都会感受到不同的意味。教师要鼓励他们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反应,用鼓励性的话语适当进行反馈。比如“你真棒!”、“有进步,继续努力!”等等;课下,多与他们进行交谈,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2.创造机会,促进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开展活动时设置单项奖;课堂提问时,可以提一些稍简单且能引发思考的问题,促进其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三)建立真诚、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倡潜能的实现必然要求一种真诚、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学生只有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才能自由表述、自由参与。它启示我们: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与后进生之间那种冷漠甚至对立关系,建立一种和谐、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消除后进生的焦虑心理和师生间的紧张关系,让他们积极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了解后进生:教师要自觉、有意识地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找出后进的原因,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2.给予真诚的帮助: 教师要善于倾听后进生的心声,了解其难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给予真诚的帮助,用真情打动他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成功的教育技巧首先在于用真诚打动人心。
3.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家长、同学、老师的冷嘲热讽,使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每个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教师要尊重后进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欣赏、赞扬其优点,宽容其缺点,维护他们的自尊,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4.换位思考:后进生受到的更多的是斥责、讽刺与误解,很少有人关注与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同情。教师要站在后进学生的立场去看问题,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对话,建立心理上的认同,创造一种心理安全。
(四)发挥后进生的主体性,注重自我评价
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把自主权还给后进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给予他们更大的选择自主权,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相信即使那些被认为“不可教育”的学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能主动积极地自我学习、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后进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在每次课后,填写自我评价表或反思卡片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活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2.
[2][8]马增彩.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现代启示[J].天津教科科院学报2002(2):68-70.
[3]方展画.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63.
[4]张晓英.浅谈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67-68.
[5]刘时勇.真诚 尊重 理解---论罗杰斯情感教学思想[J].辽宁教育研究2001(8):45-47.
[6]马际娥.尊重的艺术[J].天津教育2006(7): 23-24.
[7]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85.
作者简介:孙婕,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教师,讲师职称,现就读于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攻读教育硕士。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 后进生 转化
在“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追求,但是后进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后进生转化工作同样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他相信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自然趋势,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交流,对于后进生转化工作我们可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含义
非指导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为基调,教师是促进者,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与教学模式。“非指导”强调指导的间接性,非命令性,以区别于传统教学中那种直接高速、简单命令、详细指导式的指导。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罗杰斯将非指导性治疗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模式。其理论假设是:基于对所有学生的基本信任,相信他们天生具有积极向上发展的各种潜能,只要后天提供一定有利条件,这些潜能就会得到实现。其根本目标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使人的潜能和价值得到充分实现。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和谐的教育气氛,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始终充满自信和成功感,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后进生转化存在的问题
关于后进生概念的界定有很多提法,笔者认为后进生是学习、思想品德等方面或某一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包括在情感、态度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
社会需要培养优秀的人才,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也有要求保障自己学习的权利。同时,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也有不断进取的愿望,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教育家们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一线工作者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忽视甚至放弃后进生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
目前班级规模偏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了追求升学率,许多后进生被安排在“被遗忘的角落”,很少受到关注,很少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而且很多学校期中期末评比时,排在后面的学生成绩不纳入平均分,诸如此类的现象必然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沦为所谓的后进生。有的教师认为他们不可教,成才无望,甚至放弃了后进生。
2.一些学校后进生转化工作流于形式
很多学校虽然建立了后进生转化档案,档案中介绍了后进生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家庭、学习情况、后进的原因及转化的记录。但实际上,这往往是为了应付各级教育部门的检查,而实际工作并没做到实处,使得后进生转化工作流于形式。
3.不能正确评价后进生
很多学校评价制度不合理,往往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而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不能全面看待后进生。教师戴着“有色眼镜”,只盯着后进生的毛病,看不到后进生的优点,从而对他们冷眼相待,造成了师生关系紧张。
三、非指导性教学对后进生转化的启示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现实中后进生受歧视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后进生转化工作依然有很多不足。我们可以从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相信后进生有成功的潜能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后进生被安排在后排,只要不捣乱不影响教学秩序、不给班级扣分就行。学生成绩不好,便指责他们“无能”、“不可救药”,给他们贴上“后进生”的标签,使他们陷于失望乃至绝望的境地。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观的基础,充分相信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潜能,只要后天提供一定的有利条件,这种潜能就能发挥出来。
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相信后进生也有成功的潜能,相信他们的失败只是暂时的。教师不是主导者、控制者,只是辅助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为后进生服务的意识,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改掉不良习惯,让他们在成长中体验成功和快乐,激发其兴趣与热情。
(二)关注后进生的情感世界
后进生在受教育时往往伴随着喝斥、嘲笑甚至体罚,受到的歧视多于成功的体验,没有人愿意理解他们。对于学习,他们的参与意识弱、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重视情感教育,认为人首先表现为知情活动合二为一。教学中忽视学生精神世界的知情一体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人际关系十分紧张,人的情感受到压抑,先天的自我得不到实现。它启示我们: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在教学中同等重要,情感是认知的动力,它影响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情感参与下的认知活动,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若一个学生是出于教师的惩罚而学习,其在情感上是抵触的、厌恶的,所以要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因此,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1.加强情感交流。课上多关注,教师要常用和蔼的目光注视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关注,以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因为往往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微笑学生都会感受到不同的意味。教师要鼓励他们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反应,用鼓励性的话语适当进行反馈。比如“你真棒!”、“有进步,继续努力!”等等;课下,多与他们进行交谈,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2.创造机会,促进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创造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成功的喜悦。比如,开展活动时设置单项奖;课堂提问时,可以提一些稍简单且能引发思考的问题,促进其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三)建立真诚、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非指导性教学理论提倡潜能的实现必然要求一种真诚、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学生只有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才能自由表述、自由参与。它启示我们: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与后进生之间那种冷漠甚至对立关系,建立一种和谐、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消除后进生的焦虑心理和师生间的紧张关系,让他们积极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了解后进生:教师要自觉、有意识地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找出后进的原因,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2.给予真诚的帮助: 教师要善于倾听后进生的心声,了解其难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及生活中的困难,给予真诚的帮助,用真情打动他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成功的教育技巧首先在于用真诚打动人心。
3.维护后进生的自尊:家长、同学、老师的冷嘲热讽,使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每个人都有获得尊重的需要,教师要尊重后进生,承认学生的差异,欣赏、赞扬其优点,宽容其缺点,维护他们的自尊,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4.换位思考:后进生受到的更多的是斥责、讽刺与误解,很少有人关注与理解他们的苦衷,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同情。教师要站在后进学生的立场去看问题,加强与他们的交流与对话,建立心理上的认同,创造一种心理安全。
(四)发挥后进生的主体性,注重自我评价
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把自主权还给后进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帮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给予他们更大的选择自主权,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相信即使那些被认为“不可教育”的学生也有强烈的自尊心,能主动积极地自我学习、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后进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在每次课后,填写自我评价表或反思卡片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活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82.
[2][8]马增彩.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现代启示[J].天津教科科院学报2002(2):68-70.
[3]方展画.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述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63.
[4]张晓英.浅谈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67-68.
[5]刘时勇.真诚 尊重 理解---论罗杰斯情感教学思想[J].辽宁教育研究2001(8):45-47.
[6]马际娥.尊重的艺术[J].天津教育2006(7): 23-24.
[7]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85.
作者简介:孙婕,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教师,讲师职称,现就读于鲁东大学心理与教育学院,攻读教育硕士。
(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