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英语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严重不匹配,这对英语学习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当依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做出调整,并对学生产生有所差别的影响。面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如果采取统一的教学方法,势必会造成的教学方法同学习风格的不匹配,教学效果的低下。只有实现二者的相互适应和匹配,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外语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在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调整的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习风格的差异来适度的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风格;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既包括教师教学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enzulli和Smith指出,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受到其所使用教学方法的影响,而且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特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相对的稳定性;学生的学习风格则通过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偏爱体现出来。一些国外的研究指出,如果教学方法能够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匹配,那么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目前国内对这方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对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进行研究,认为二者要实现匹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教师角度分析
1.教师应当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风格作出适当的调整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解,清楚自我教学风格同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然后在对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时地做出适当调整,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我们倡导因材施教,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来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转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因材施教的理解是狭隘的,所谓因材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对其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考虑的相对较少。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通过学习风格才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体现。因此,我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应当更多的考虑因风格施教,这样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使得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高。
2.使学生对此课程产生兴趣
教师教授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的投入到第二语言学习中来。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大,因此,同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相比,应该更有能力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并且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教授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应当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①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要是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同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并且采取激励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②及时鼓励和赞扬那些积极努力的学生,比如那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后主动搜集更多学习材料的学生。③采用检查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估计。比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之间相互批改课堂作业等。④通过书面形式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比如,老师要对作文做出修改和批注,分门别类的归纳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并向全体同学展示优秀作品。⑤ 将优秀学生作业进行展览,以便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进行书法比赛、语音竞赛等。通过上述五个方面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的英语学习,并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实践
将自主学习概念和实践英语学习引入英语教学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的取得必须建立在大量语言输入的基础上的,所以除了在课堂上接受大量语言输入外,语言学习者应当在课外积极主动的多方面的进行语言输入。提倡自主学习,并不是说学生可以脱离教师的管理和指导,而更多的是指针对教学环节的要求,对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材进行及时更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授外语的教师应当遵循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风格理论,严格指导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从学生的学习风格出发,辅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得语言学习效果实现最大化。
二、从学生角度分析
上文谈到,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但是我们要说的是,即使教师试图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来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实现匹配,二者之间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完全的匹配。教师能够做到的是根据具有普遍性的学习风格偏好进行大体的教学方法的调整,实现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大致的一种匹配。这样看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一味依赖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的调整,而是也需要适当地调整和改变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这种改变有可能会将那种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转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实现自我学习风格的拓展,使得学习适应能力有效提高,最终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目前,虽然对于学习风格的研究难度较大,且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意义重大。在这一领域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包括:如何从学习任务出发,帮助学习者对学习风格进行调整、扩展和丰富;如何将学习者的个人风格通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教学环节体现出来。这就需要高校外语教学教学工作者,不断深入的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对学习风格的本质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外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宋艳梅. 学习风格、性别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21)
[2] 陈帆. 学习风格与英语教学策略的匹配和失配[J]. 科技信息. 2010(09)
[3] 席振萍. 外语教学中的学习风格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05)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风格;教学风格
教学方法实际上包括两方面的含义,既包括教师教学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Renzulli和Smith指出,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受到其所使用教学方法的影响,而且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特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相对的稳定性;学生的学习风格则通过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偏爱体现出来。一些国外的研究指出,如果教学方法能够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匹配,那么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目前国内对这方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对大学英语课堂上的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进行研究,认为二者要实现匹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教师角度分析
1.教师应当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风格作出适当的调整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解,清楚自我教学风格同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然后在对自己的教学风格及时地做出适当调整,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我们倡导因材施教,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来对教学方法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转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因材施教的理解是狭隘的,所谓因材更多考虑的是学生的智力因素,而对其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考虑的相对较少。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通过学习风格才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体现。因此,我们所提倡的因材施教应当更多的考虑因风格施教,这样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效率,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使得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高。
2.使学生对此课程产生兴趣
教师教授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对第二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主动的投入到第二语言学习中来。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大,因此,同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相比,应该更有能力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兴趣,并且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教授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老师,应当着重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①给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要是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的,同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并且采取激励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②及时鼓励和赞扬那些积极努力的学生,比如那些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后主动搜集更多学习材料的学生。③采用检查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估计。比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之间相互批改课堂作业等。④通过书面形式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比如,老师要对作文做出修改和批注,分门别类的归纳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并向全体同学展示优秀作品。⑤ 将优秀学生作业进行展览,以便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进行书法比赛、语音竞赛等。通过上述五个方面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的英语学习,并且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3.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实践
将自主学习概念和实践英语学习引入英语教学是成功的,而这种成功的取得必须建立在大量语言输入的基础上的,所以除了在课堂上接受大量语言输入外,语言学习者应当在课外积极主动的多方面的进行语言输入。提倡自主学习,并不是说学生可以脱离教师的管理和指导,而更多的是指针对教学环节的要求,对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教材进行及时更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授外语的教师应当遵循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风格理论,严格指导语言学习的各个环节,从学生的学习风格出发,辅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得语言学习效果实现最大化。
二、从学生角度分析
上文谈到,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适度的调整和改变,以便更好的因材施教。但是我们要说的是,即使教师试图通过调整教学方法来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实现匹配,二者之间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完全的匹配。教师能够做到的是根据具有普遍性的学习风格偏好进行大体的教学方法的调整,实现教学风格和学习风格大致的一种匹配。这样看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一味依赖老师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的调整,而是也需要适当地调整和改变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而这种改变有可能会将那种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转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进而实现自我学习风格的拓展,使得学习适应能力有效提高,最终实现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目前,虽然对于学习风格的研究难度较大,且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意义重大。在这一领域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包括:如何从学习任务出发,帮助学习者对学习风格进行调整、扩展和丰富;如何将学习者的个人风格通过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教学环节体现出来。这就需要高校外语教学教学工作者,不断深入的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对学习风格的本质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外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宋艳梅. 学习风格、性别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21)
[2] 陈帆. 学习风格与英语教学策略的匹配和失配[J]. 科技信息. 2010(09)
[3] 席振萍. 外语教学中的学习风格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