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野下促动生态公民养成的制度逻辑与实践路径

来源 :时代商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is_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公民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主体,也是化解生态困境,构建长效生态文明体系的动力源泉。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愿景,应以培养具有生态意识、遵循生态自然规律的生态公民群体为重点,通过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实践参与,实现从公民向生态公民的全面升级。本研究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论述促动生态公民养成的制度逻辑,提出具体实践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公民;制度逻辑;实践路径
  在生态文明视野下,培育生态公民,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解决生态问题、确定生态发展走向和推动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合理的切入点。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看,生态需要既是人的第一真实需要,也是挖掘人的多元潜能,凝聚人类精神、社会及发展等多元需求的总体呈现。因此,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积极培养生态公民,既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逻辑,也体现了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生态文明视野下促动生态公民养成的制度逻辑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工程,其中不仅涉及产业化发展、生态圈建设,更需要以完善的生态公民养成体系为支撑。为此,需要充分发挥制度的促进作用,通过构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融合的互动体系,全面促动养成生态公民,全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制度保障:促动生态公民养成的制度基因
  生态文明是推进人类文明与现代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在遵循自然规律前提下,实现社会良性、循环发展的客观前提。因此,为有效破解生态危机难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发挥制度优势,构建全面覆盖、长期推进的制度体系,为促动生态公民养成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一方面,正式、规范的制度体系是促进生态公民养成的前提。通过将具有权威性、规约性和可操作性的正式制度引入生态公民养成活动,出台相应生态规范制度,为公民向生态公民升级奠定基础。比如,我国发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从节约能源、绿色消费和环保实践等多个角度向公民发出倡导,为养成生态公民提供了制度遵循。另一方面,健康、可持续的制度体系是促进生态公民养成的关键要素。公民的生态行为、生态意识、生态习惯和生活方式,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决定了生态治理体系的建设走向。促动生态公民养成是一项持续性活动,通过发挥生态文明制度规范的基础优势,积极向经济、法律和行为意识等多个领域覆盖,为养成生态公民提供全方位的制度规范。以“垃圾分类”为例,我国先后通过出台管理条例和参考标准、激励办法,为公民养成生态习惯营造了完善的制度规范。
  (二)价值导向:促动生态公民养成的非正式制度表现
  为实现生态文明治理的最佳成效,既需要政府构建全面覆盖的生态政策,并予以持续推进,也需要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的应用优势,通过以增强公民的生态认同为导向,培养公民形成必要的生态情感,并始终恪守生态行为。因此,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秩序,需要以公民广泛认同的行为规范、价值理念作支撑,通过充分发挥生态文明非正式制度的指引作用和驱动优势,为促动生态公民养成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是生态价值观为养成生态公民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规范。生态公民需要具备完善的生态意识,通过以理性自觉的视角来思考生态问题,以善待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来看待生活,通过深刻反思人与生态之间的高度依存关系,促进生态公民形成应有的生态情感、认知理念与生活意识。二是生态文明道德为公民恪守生态行为设置了自我约束的框架。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不仅需要以制度规范为指引,更需要以正向道德和公民自我约束为基础,通过矫正和调整个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生态伦理观、绿色消费观持续影响个人生活,从而实现生态意识与绿色生活的有效融合。同时,推动生态意识、生态文明与大众生活相融合,形成了社会普遍遵循与认可的生态文明氛围,有助于影响其他公民的行为,夯实促进生态公民养成的思想基础。
  (三)融合互动:促动生态公民养成的完善制度逻辑
  综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生态公民养成的系统化等特点,为有效促动生态公民养成,需要以正式制度为保障,以非正式制度为补充,通过构建有机融合、互动协同的完善制度体系,实现生态公民培养的理想成效。第一,以正式制度为基础,以非正式制度为保障,发挥两者有机协同优势,为营造生态文明社会创造了良好基础。培养生态公民,需要分别对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的领域进行详细分解,通过综合利用制度规范、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等内容,促进规范制度与生态环境的“同向同行”。第二,以非正式制度为补充,发挥正式制度的激励优势,通过构建相对稳定的非正式制度框架,促动生态公民养成良好的生态意识。鉴于非正式制度对公民生态意识、生态道德培养的持续性影响,应注重发挥正式制度的激励优势,更好鼓励和倡导公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第三,以非正式制度经验为基础,实时向正式制度转型升级。要根据生态文明领域涉及非正式制度的应用效果、社会普适性状况,向生态领域的法律规范、政策升级,通过聚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应用合力,为养成生态公民营造良好氛围。
  二、生态文明视野下促动生态公民养成的实践路径
  生态公民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真正受益方,通过将生态人责任与公民身份相融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在全力破解生态困境、推动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进程中,要充分重视生态公民培养的现实意义,通过探寻生态公民培养的现实需求,促动生态公民养成的现实路径。
  (一)完善生态文明教育體系:促动公民形成生态意识
  生态公民以满足人类最真实的生态需求为基础,将生态文明意识融入个人生活习惯,转化为生活方式的具体体现。为促动养成生态公民,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基础,以传统生态文化为滋养,从多个维度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其一,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基础,尊重生态自然规律,适应自然生态的发展趋势。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马克思主义正确论述了人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强调要以尊重自然运行规律为基础,提出人与自然要保持和谐共生的关系。因此,公民应以坚定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基础,通过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形成自觉自发参与生态保护的行为方式。其二,需要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为重点,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育大众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在传统文化体系中,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天人合一”等浓厚的生态观为转变公民的生态体验、培育公民的生态认知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开展生态意识启蒙,完善生态教育机制,真正实现生态意识“内化于心”的理想成效。   (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动公民养成生态规范
  培养生态公民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主体,也是实现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通过将生态意识融入相应的立法、执法体系之中,形成完善覆盖生态文明领域的法律体系与制度规范。首先,要围绕生态公民的基本生活,制定完善的制度规范。通过对资源利用、污染排放和资源产权等不同领域进行制度覆盖,以权责清晰、归属明确和管理有效的制度体系,引导和监督公民遵循正确的生态规范。比如,通过将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引导公民养成低碳、绿色的生活习惯。其次,要提高生态公民的思维意识,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的制度文化。通过以生态正义、生态道德为核心,出台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启迪公民的生态道德观。要以生态法治规范为底线,通过培养和提升公民的生态法治思维,增强公民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自发意识,实现生态公民培养的理想成效。最后,要围绕生态公民参与生态治理的需求,完善权益保障制度。通过将群众监督、群众自治、生态权益维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形成由生态公民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体系,真正维护生态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完善生态文明实践体系:促动公民成为生态公民
  为实现从公民到生态公民的身份转化,需要以完善的生态实践为基础,通过转变公民的“旁观者”心态,将建设美丽中国升级为全民行动,增加和改善公民对生态实践的良好体验,实现从生态文明认识到生态文明行为的全面升级。一是要构建公民参与环境治理的长效机制。要在满足公民对生态环境信息基本知情权的前提下,通过拓宽公民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路径,引导公民将生态绿色的生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参与生态实践,真正履行“生态公民”的责任。二是要构建公民自觉遵循生态文明的良好习惯。在生态文明视野下,要引导公民正视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必要性,通过强化公民的生态意识,使其积极践行生态、绿色的生活方式,形成自觉遵循生态文明、自觉遵守生态行为的实践认知。三是要以生态危机为警示,以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为启发,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切实推动大众形成良好的生态意识。通过以推进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建设为基础,充分把握公民的生态治理诉求,积极引导公民参与生态治理,构建以公民为主体的生态治理体系,促进公民形成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三、结束语
  生态文明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为指引,以生态优先、生态美好的生态观为基础,通过将人与自然界纳入整体进行考量,为当前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稳步推进生态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从生态文明的角度,把握公民的多样化需求,培养生态公民,带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真正实现尊重自然规律、融入自然生態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波,于水.生态公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03):199-204.
  [2]刘霞.培养生态公民:建设生态文明的教育担当[J].教育发展研究,2019(12):25-30+36.
  [3]胡金木.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愿景及目标建构[J].中国教育学刊,2019 (04):34-38.
  [4]王丽敏.“两山论”的理论渊源及其实践路径[J].理论月刊,2020(11):11-18.
  [5]农春仕.公民生态道德的内涵、养成及其培育路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41-49.
  项目名称: 2019年唐山师范学院校内基金-团队支撑项目课题《依托红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研究》项目编号:2019B02。2019年河北省教改立项《大钊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GJJG54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姓名:王欣,(1988.12-),女,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民族政治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政府与政治。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医改工作已经进入深水区,特别是国家层面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通过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精细化水平,体现出各崗位员工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价值,这是摆在公立医院管理者面前的新问题。本文阐述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现状,并提出了构建适合公立医院进行监督、评价、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现状;对策  为了能
期刊
摘要:在中小微企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蓬勃发展,供应链金融企业资金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其提高供应链资金流转效率作用的发挥。基于此,本文就供应链金融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供应链金融企业提升资金管理水平,促进金融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企业资金管理;企业管理  随着社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赊销已成为交易的主流方式,作为市
期刊
摘要:高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研究课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十分注重农业发展及农村建设,并且偏向该方面的政策也在逐年增多。但是就目前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其与城镇发展差距依旧很大,三农问题仍是关注热点。于国家而言,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的改善了农村经济状况,提升了整体的经济水平,于社会而言,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拉近农村与
期刊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紧张等作出了重要贡献。针对当前市场发展现况来看,中小企业的不断涌现提升了市场环境的竞争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是,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行,也不利于维持市场环境的稳定性。基于此,本文针对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地位,以及中
期刊
摘要: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乡村关系密切,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在城市兴起和初步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乡村为主导的良性互动,城市呈现出依赖并服务于乡村的特点;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发展受到自身封建性的束缚,城市资本逐渐向乡村渗透,乡村工业则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城乡关系在依旧呈现良性互动关系的同时,使得城市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关键词:中世纪;城市;城乡关系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乡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期刊
摘要:乡村旅游是国家乡村振兴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选择包含国家级贫困县的皖西地区六安市为研究对象,总结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优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六安市  乡村旅游对城市居民而言能够提供新的旅游休闲产品,对乡村而言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调整农村
期刊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立足于复杂的市场浪潮中,就必须在管理上精耕细作,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推行超前思考,超前谋划,超前布置的全面预算管理便显得意义重大。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于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探讨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完善企业全面
期刊
摘要:本文从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梳理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入手,梳理了资本形成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内容,并选取2000-2019年中国资本形成总额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资本份额,最终得出有效结论。经过多重分析研究,可从结果中分析资本份额和资本效率的规模和质量特征问题,并以问题为基础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资本份额;资产配置特征;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理论 
期刊
摘要:2020年全国各地扩大了地方债券的发行规模以及发行领域,这对我国地方经济增长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全国以及甘肃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规模、投向、期限、以及利率等进行研究,多维度分析甘肃省专项债券发行情况,发现地方专项债券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甘肃;专项债券;地方政府债务;  近年来,全球“黑天鹅事件”频出,世界经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共享经济应运而生,许多行业也迅速转变自身商业经营模式,确保其自身能够时刻紧追时代热潮,其中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共享单车行业已经迅速席卷了整个市场。本文通过对蚌埠大学城共享单车进行研究,发现蚌埠大学城共享单车发展迅速的同时,存在停放无序、便利性低,损坏率高、单车变为私用、投放量过大、成本高、监管不当、信息有误等问题。基于此,根据蚌埠市大学城的实际情况对问题展开具体分析,并
期刊